俗語“十個瘦子九個貧”,你知道後半句嗎?古人的經驗有道理嗎?

通過一個人的身體胖瘦可以看出一個人家庭的情況,這是古人們的看法,為此他們還總結出了一句俗語,這句俗語是:“十個瘦子九個貧,一個不貧有精神”,這句俗語現在還能適用嗎,還有沒有道理。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句俗語的內涵,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說的是,十個體型消瘦的人其中有九個人都是窮人,另一個瘦子不貧窮還特別的有精神。古人們當初為何會這樣講呢?

俗語“十個瘦子九個貧”,你知道後半句嗎?古人的經驗有道理嗎?

我們都知道,不只是古代,就是幾十年前,大多數老百姓都是非常窮的,很多人都經常處於吃不飽的狀態。因此除了有某種病或者肥胖體質的人,很多人都是非常瘦的。只有那些家境殷實的人家,由於營養跟得上,才會胖一點。在過去的民間,人們一眼望去,幾乎全是瘦骨嶙峋,面有菜色的人。由於這些人吃不飽飯,因此看著特別沒有精神。這樣的人明顯都是窮人,因此才說“十個瘦子九個貧”。雖然這句話有調侃的意味,但是仔細想想卻非常心酸,過去的人實在是太苦了。

俗語“十個瘦子九個貧”,你知道後半句嗎?古人的經驗有道理嗎?

那為什麼下半句會說“一個不貧有精神”呢?要知道人如果不是因為家庭或者個人經濟條件有限,導致食不果腹,那麼這個人怎麼也不可能瘦的。例如古代的一些地主階級,他們名下有田有地,可以僱傭佃農來給他們耕地,而他們就可以不事生產、遊手好閒,終日無所事事,幹得最多的事就是吃喝玩樂、剝削勞動者。像這種地主階級自然不會瘦,反而會因為攝入過多營養,又沒有得到充足鍛鍊而變得富態。

俗語“十個瘦子九個貧”,你知道後半句嗎?古人的經驗有道理嗎?


另一方面如果一個人顯得非常瘦弱,很顯然這個人必然必定營養不良,而之所以營養不良則可能吃不起飯,在一些末代王朝快要毀滅的時候,路有餓殍,隨處可見。畢竟好看是不能當飯吃的,如果連最基本的溫飽都達不到,那麼談何幸福。時間輾轉來到現代,在如今這個物質豐厚的年代,溫飽早已不再是生存的關鍵。曾記否,昔日雜交水稻推廣看來造福了多少人類,咱們國家國土遼闊,雖然現在整個社會似乎進入了一個富有安康的時代但在一些偏遠的山區,仍會有人食不果腹。

俗語“十個瘦子九個貧”,你知道後半句嗎?古人的經驗有道理嗎?


十個胖子九有福

雖然現在我們“以瘦為美”,但是即便是在現在廣大農村,當你回到農村老家,老人們看到你長胖了之後,依舊會真心實意的誇你:“長好了!”農村老人之所以“以胖為美”,其實就是源於古代農村惡劣的生存環境!那時候,收入水平低、物質匱乏、營養無法供應上,因此底層人普遍比較瘦,而地主等有錢人卻肥頭大耳。因此才會有這樣的說法“十個胖子九有福”!

俗語“十個瘦子九個貧”,你知道後半句嗎?古人的經驗有道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