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領土不足5萬平方公里,人口八百多萬的瑞士,為什麼擁有14家世界五百強企業?

浪潮兒r


5萬平方公里是多大?

說5萬平方公里有多大,可能很多人都沒有印象,如果參考國內的省份的話,大概是3個北京市的面積,略比寧夏回族自治區小了一點點,但瑞士還不到五萬,它的面積只有4.1萬平,也就比海南省面積略大一點點(海南省是3.4萬平),開個車,如果全程高速,一天可以把整個國家繞一遍了。

但就在這小小的面積國土上,瑞士一共誕生了14家世界500強企業,根據美國《財富》雜誌發佈2018年世界500強排名中,瑞士有14家企業上榜,分別是:雀巢公司、嘉能可公司、蘇黎世保險集團、羅氏公司、諾華公司、瑞士再保險公司、瑞銀集團、ABB集團、安達保險公司、瑞士信貸集團、Coop集團、Migros集團、拉法基-豪瑞集團、德科集團。上榜的企業數量些排在全世界第9位,超過了加拿大、西班牙、印度、巴西、澳大利亞、意大利以及俄羅斯這些我們傳統觀念上的大國,是前十里國土面積及人口最少的一個國家,面積還不到韓國的一半左右,人口更是隻有韓國的七分之一左右。

為什麼擁有這麼多500強企業?

瑞士能發展到今天,成為世界第二十大經濟體,除了瑞士人自身的努力奮鬥之外,我認為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在於瑞士的經商環境穩定,自1815年維也納會議確認瑞士為永久中立國後,瑞士從未捲入過任何形式的戰爭,維持了200多年的穩定發展時期,在加上瑞士支持移民,兩次世界大戰瑞士應該是除美國以外,蒐羅了最多人才的國家了。

保持國內穩定形勢的重要性就不多說了,美國因為國內穩定,長時間保持第一地位,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幾十年的穩定形勢讓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所以瑞士能有今天的情況,離不開其穩定的國內環境(當然地理位置也重要,南極也穩定,但是根本沒人會去移民)。


鯉行者


瑞士人口數量只有800多萬人,領土面積也只有區區4.1萬平方公里,但是就這樣的一個撮爾小國,經濟總量卻能排在世界第19位,人均GDP高達8.2萬美元,僅次於盧森堡,可以說相當厲害了。


瑞士到底多厲害?這麼說吧,以色列人口數量也是800多萬,是公認的中東小霸王,但是經濟總量只有瑞士的一半,如果在中東的是瑞士,恐怕敘利亞和伊朗沒活路了。

2017年,美國《財富》雜誌發佈的世界500強企業當中,瑞士共有14家公司上榜,包括雀巢公司、嘉能可公司、蘇黎世保險集團、羅氏公司等。


瑞士最出名的當屬鐘錶行業,尤其是勞力士,在黑幫交易當中可以直接當錢用,其價值是被普遍承認的。瑞士在醫藥等領域同樣取得了巨大成就。

瑞士能夠達到今天的成就,與瑞士的開放包容政策和地理位置有關。

1815年,維也納會議正式確認了瑞士的永久中立國身份,瑞士從此不再捲入歐洲的任何戰爭,即使是兩次世界大戰,戰火燃遍整個歐洲,瑞士也是一如既往的和平寧靜。在歷次戰爭當中,瑞士無疑是世外桃源,各國人才紛紛逃到瑞士避難,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許多猶太人前往瑞士以逃脫納粹德國的追殺。

瑞士是中立國,但是軍事實力並不弱,為了自保,瑞士全民持槍,就連老太太上街買菜,菜籃子裡可能都裝著一把手槍。瑞士曾把國內的大山掏空,在山裡建立了大量的軍事設施,隨時準備抵禦侵略。

瑞士吸引了歐洲各國的人才,加上和平統一的環境,有利於經濟增長和各大公司的發展,所以達到了今天的成就。

瑞士位於歐洲中心,加上包容開放的政策,吸引了歐洲國家的人才,而且瑞士人重視科學技術,對待工作認真,甚至可以說一絲不苟,所以才能在精密儀器方面取得突破,獲得各國的普遍承認,而且瑞士不玩虛擬經濟,以實業為主,在醫藥、機械等領域佔據重要的一席之地。


瑞士人均GDP世界第二,社會福利待遇和保障良好,儘管全民持槍,但是犯罪率極低,瑞士能夠達到今天的成就,良好的政策是關鍵。


視野新觀


對於這個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靳水平認為:

雖然瑞士國土面積很小,但是孕育了那麼多的500強企業,我認為有以下兩點原因:第一是瑞士的創新精神,第二是對人才的重視和培養。接下來我將展開說一下。

實際上,在創新方面,瑞士被譽為全球最具有創新精神的國家之一,而創新對於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其重要性我想是毋庸置疑的。在瑞士,創新主體之一是民營領域,研發和創新的投入的三分之二都是來自民營領域,民營對於創新過程的參與和企業家精神的體現,我想這一點對於瑞士來說是極其重要的。

對於一個創新國度來說,瑞士的中小企業以科技和創新馳名中外,我們大家或許都有切身的體會。只要是瑞士製造,就代表著消費者信賴的卓越品質,創新成為瑞士這個國家、企業甚至每個人的精神內核。

事實上,創新,並不是瑞士政府施加給企業的壓力,而是通過打造良好營商環境來支持創新。政府給企業創造合適的創新和發展環境,同時利用優越的生活條件和教育吸引高端人才,此外政府對研發的投入也異常重視,打造了國家層級的研發平臺。同時,對於瑞士來說,在和其他國家的產品競爭的時候,從數量上是不佔優勢的,因為生產成本很高,量不可能做到很大,因此必須依靠創新來參與競爭,這也是企業成功的關鍵。

另外還要說的是,瑞士的嚴謹專注態度,僱員的素質很高。數據顯示,瑞士在知識密集型就業這一類別的分數,在全球創新中排第三,這也意味著僱員對自己的業務非常精通。瑞士企業以承擔職業教育為榮,瑞士有30%的企業提供職業教育培訓。參與職業教育的企業都是在行業內有一定影響力的企業,不但能獲得稅收減免和補助,還能獲得廉價勞動力,從學徒制培訓中獲利。因此,企業很樂意與職業學校合作。


每日經濟新聞


瑞士國土面積4.13萬平方公里,人口850萬人,就是這麼一個歐洲內陸小國2018年創造了7055億美元的GDP,成為世界第20大經濟體,人均GDP更是高達8.3萬美元,成為僅次於盧森堡的世界最富裕國家之一。

在《財富》雜誌已經公佈的2019年世界500強企業榜單中,瑞士有14家企業上榜。我們先來看一下上榜企業名單:嘉能可(16)、雀巢公司(76)、瑞士羅氏公司(163)、諾華公司(201)、蘇黎世保險集團(238)、瑞銀集團(274)、瑞士ABB集團(328)、瑞士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332)、瑞士信貸(360)、安達保險公司(382)、Coop集團(415)、Migros集團(431)、德科集團(445)、拉法基豪瑞集團(447)。

瑞士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主要集中在醫藥、金融、食品、商業零售、建材、人力資源等領域。嘉能可在商品交易領域做到全球第一,雀巢公司在食品製造領域做到全球第一,德科集團在全球人力資源領域做到第一,拉法基豪瑞集團是全球建材行業的領軍者,瑞士羅氏公司和諾華公司在全球醫藥領域佔有重要地位,瑞士ABB集團是電力和自動化領域的領軍者,蘇黎世保險集團、瑞銀集團、瑞士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瑞士信貸、安達保險公司都是世界著名的金融公司。

瑞士這樣一個歐洲小國,有14家企業進入全球500強企業名單,國際競爭力高居世界第四名,瑞士的企業為何能做的這麼好呢?

瑞士之所以能夠做的這麼出色,主要得益於他的創新精神、工匠精神和多元化的企業文化。下面銘蘇先生具體給大家分析一下:

一、瑞士的創新精神

瑞士地處歐洲的內陸,而且境內多山,要資源沒有資源,要交通沒有交通,瑞士的自然地理條件與周邊國家相比,瑞士都不佔優勢。而且瑞士只有850萬人口規模,國內市場比較小,這就決定了瑞士必須要走出去,以歐洲市場,乃至全球市場作為本國企業的經營目標,這是瑞士企業做大做強的目標所在。

瑞士作為歐洲小國,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須要創新,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不斷生產出新的產品、新的服務,保持企業的競爭力,這也是瑞士在全球的競爭力能夠保持在前幾位的重要原因。根據國際管理發展研究院(IMD)商學院5月28日發佈的2019年全球競爭力排行榜,瑞士位居世界第四名。

二、瑞士的工匠精神

瑞士的企業平均壽命超過120歲,瑞士企業之所以這麼長壽,主要是因為瑞士人的工匠精神。他們選擇在自己的擅長領域精耕細作,保持較高的道德水準和職業操守,不圖眼前的短期利益,把產品和服務做到最好,從而能夠一直保持領先地位。

我們知道瑞士最出名的就是手錶,對於設計和製造工藝複雜的手錶,瑞士能夠做到世界領先,培育了很多知名品牌。比如百達翡麗、江詩丹頓、勞力士、歐米茄、浪琴、天梭等等。再比如著名的瑞士軍刀,基本工序都要達到200道,有些更精細,甚至能達到500道工序,所以瑞士軍刀的使用壽命才能超過50年。由此可見,瑞士的工匠精神在眾多瑞士企業和產品中得以體現。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瑞士企業員工大多數都受過良好的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對於企業發展來說,高素質的員工才是企業最寶貴的資源。瑞士為了保持企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對人才移民持開放態度,所以瑞士的外來移民很多,這也是瑞士能夠保持競爭力的重要手段。而且瑞士企業比較注重營造企業和僱員之間的良好關係,企業勞資矛盾較少,這有利於企業專心經營和發展。

三、瑞士多元化的企業文化

瑞士企業文化比較多元化,企業要想做大做強,就不能侷限於瑞士本土,就必須要走向歐洲和全球,所以瑞士企業在自己所擅長的領域進行全球併購。由於瑞士企業具備多元化的文化氛圍,能夠比較好地融合自身和併入企業的發展,所以併購整合的成功率比較高,這就是多元化的生存技能。瑞士上榜的14家企業都是全球性的跨國企業,業務遍及全球很多國家。


銘蘇先生


先看一下這14家企業都是哪些,美國《財富》雜誌發佈2017年世界500強排名中,瑞士有14家企業上榜,分別是:雀巢公司、嘉能可公司、蘇黎世保險集團、羅氏公司、諾華公司、瑞士再保險公司、瑞銀集團、ABB集團、安達保險公司、瑞士信貸集團、Coop集團、Migros集團、拉法基-豪瑞集團、德科集團。除了雀巢公司,我們比較熟悉外,其他的好像都不是那麼大名鼎鼎,但實際上這些公司在業內都非常厲害。嘉能可公司是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巨頭,羅氏公司和諾華公司主要是涉及醫藥領域,ABB集團主要是電力和自動化領域,Coop集團是瑞士的零售業巨頭,Migros集團是瑞士最大的零售商,在瑞士國內的知名度相當的高,拉法基-豪瑞集團主要是生產水泥和混凝土等建材產品,德科集團是全球最大的人力資源公司。其餘的5家都是銀行和保險等金融行業。

那瑞士不是鐘錶之國嘛?怎麼沒有瑞士的鐘表企業入圍財富全球500強?這主要和鐘錶行業的經濟體量有關,總部設在瑞士伯爾尼州的比爾市的斯沃琪集團是全球最大的鐘表集團,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的勞力士集團是瑞士第二大鐘表企業。瑞士堪稱全球最穩定和發達的經濟體之一,精密儀器及鐘錶、機械及電子設備、化學制品以及藥品醫療產品等製造業發達,銀行和保險業也非常發達。瑞士第二大城市日內瓦是很多國際組織的所在地,比如世界貿易組織、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難民署、世界經濟論壇、國際標準化組織等等,一些跨國公司(比如上述14家公司)的總部或者歐洲總部都設在了瑞士。

一個國土面積僅41000多平方公里(瑞士的平均海拔約1350米),國土的近七成為山地,剩下的基本為高原,有“歐洲屋脊”之稱的國家。並且它還是個內陸國,礦產資源匱乏,為什麼會取得如此高的成就?筆者認為有三點,“工匠”、“中立”、“開放”。瑞士的農業產值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瑞士的農業生產條件一般,瑞士的先民們很早就意識到自身的經濟條件改善和國家的發展就得靠工業。從瑞士鐘錶業就可以看出,瑞士人有很強的工匠精神,手錶是人類所發明的最小、最堅固、最精密的機械之一,鐘錶並不是起源於瑞士,但瑞士人卻把它發揚光大,1845年之前的在製表工藝幾乎全靠手工操作,1845年之後才有了製表機械,開始批量生產,一塊小小的手錶凝結的是瑞士人對工匠精神的完美詮釋。

第二“中立”,環顧四周,北面是德國、西面是法國、南邊是意大利、東邊是奧地利,其實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在歐洲歷史上也是一個軍事強國,在歷史上,瑞士四周可謂皆虎狼。1291年,下瓦爾登、施維茨、烏里3個州結成瑞士永久同盟,這成為瑞士獨立的開始,隨後的時間裡,又有一些其他地方加入了瑞士。在1499年,瑞士已經取得了實質獨立。1515年,在戰敗給法國後,瑞士從此開始了中立政策。歷史上瑞士的僱傭兵團就名聲赫赫,戰鬥力極強,並且瑞士奉行全民皆兵的政策,這種中立可謂一定程度上的武裝中立。1815年維也納會議確認瑞士為永久中立國,此後無論歐洲列強打的再歡暢,瑞士從未捲入任何戰爭,此後也從未有任何國家入侵過這個“全民皆兵”戰鬥力強悍的國家。瑞士可謂國家中立制度的鼻祖,這種中立保證了瑞士的長期穩定,再加上歷史上實行的為銀行客戶保密的制度,瑞士的銀行業和保險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不過隨著美歐等國的施壓,瑞士銀行這種為客戶絕對保密的制度已經逐漸成為了歷史。

第三“開放”,瑞士本身就是個多種群的國家,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及拉丁羅曼語4種語言均為官方語言,居民中講德語的約佔63%。德意志人、法蘭西人、意大利人以及拉丁人(羅馬人後裔)長期在一起共同生活,雖然有不同的語言,但是大家有著共同的國家認同,那就是大家都是瑞士人。在如今瑞士800多萬人口中,來自歐美以及世界各地的外籍人口大約佔了四分之一。由於瑞士國內市場的容量較小,主要的工業品比如鐘錶都是主要供出口。無論是歷史上還是現在,“開放”一直都是瑞士這個國度一個顯著的標籤。瑞士很多公司的創始人都是外國人,或者是出生於外國後來獲得瑞士國籍的瑞士人。在2015年瑞士新設立的公司中,約三分之一的公司創辦人擁有外國護照。全球最大的鐘表集團斯沃琪集團的創始人海耶克先生就是出生於西亞黎巴嫩的貝魯特,1949年移居瑞士並獲得瑞士國籍。筆者認為“工匠精神”、“中立政策”、“開放包容”這三點,成就了瑞士這個面積不大的歐洲內陸國今天的巨大成就。


歡迎評論與關注,謝謝


十三叔看歷史


瑞士人口只有800萬,但經濟總量卻排在全球前20,並且擁有12家世界500強企業。瑞士的經濟為什麼這麼強,企業為什麼做得這麼好?

瑞士給我們的第一印象就是風光秀美。有世界最著名的製表工業,中國人到瑞士看到名錶就愛不釋手,買買買。喜歡打網球的朋友也會想起費德勒和辛吉斯這對網壇金童玉女。瑞士雖然是一個地理上的小國,面積大概相當於中國的臺灣,人口只有800萬,但經濟總量卻排在全球前20,並且擁有12家世界500強企業。瑞士的國家競爭力更是多年來一直位居世界之首。在製造業中,瑞士的精密機械製造全球首屈一指,鐘錶業傲視全球。在醫療健康領域,世界上最大的兩家醫藥公司都在瑞士,世界上最大的兩個假牙生產商也在瑞士;在食品領域,像雀巢這樣的企業,為全世界的兒童提供安全的食品,雀巢在1938年就發明的速溶咖啡,適應了工業時代的快節奏生活。

我們最熟悉的瑞士軍刀,一把小刀的製作工序就超過200道,最多接近500道,只有這樣,這把刀的使用壽命才能超過50年。

....

瑞士的經濟為什麼這麼強,企業為什麼做得這麼好?對於這個問題,李克強總理有非常精確的概括。2016年瑞士聯邦主席來訪中國時,李克強說,“瑞士歷來有創新國度的美譽,而且有極強的‘工匠精神’。”

在某種意義上說,瑞士的創新是被逼出來。歷史上,這個國家又小又窮,地理位置也不如資本主義萌芽最早的意大利和西班牙。正因如此,這個國家的企業要想生存,就必須克服地理環境差、消費市場小的天生缺陷,把企業發展的目標放到更廣闊的歐洲乃至全球,就必須有足夠的實力,就必須靠創新打敗對手。

瑞士的官方貨幣瑞士法郎非常堅挺,這就讓瑞士的企業在國際貿易中根本沒辦法通過價格優勢來生存,只能做別人做不了的東西。

瑞士企業的平均壽命超過120歲。不賺快錢,而是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精耕細作並保持領先,是瑞士企業的一個共性。瑞士企業的道德水準和職業水準都很高。我們很少聽說哪家瑞士公司的產品暴露出任何重大的質量問題,安全問題或者環境問題。瑞士企業的員工多數受過良好的教育以及技能培訓,而我們知道,對於企業來說,高素質的員工是最寶貴的資源之一。企業主和僱員之間關係良好,勞資矛盾比較少,企業內部沒有太多的摩擦,可以專心於經營。另外,瑞士企業的文化多元性很強。瑞士是一個小國,但是移民很多,這讓瑞士的企業天生就有多元化生存的技能。瑞士企業的跨境併購非常頻繁,但因為具備多元化的生存能力,併購整合的成功率很高。這幾年,中國資本也開始進入瑞士,據統計,目前瑞士大約有80個品牌已經被中國資本收購或者入股。就是因為瑞士企業制度靈活,對外資的接受度高。


姑婆那些事兒


瑞士是一個很奇葩的存在。這種存在讓地球其他地方的人們很杯具。這種杯具提現在競爭實力上,毫無辦法和瑞士相比。

瑞士的人口是837萬,和杭州城區的900萬人最為接近,而瑞士的國土面積是浙江省的2/5。當然和浙江一樣,山很多,瑞士的山更多,還很大很大,阿爾卑斯山,上面都常年積雪了,肯定算更大的山了。所以別看瑞士的小鎮,鄉村總是很美,但是瑞士的生存不是太方便。

提到瑞士,即使不看世界500強的份額有14家,我們一般人也會有很多蔥白的行業。我列出十家公司來大家看看。我看有點意思。

嘉能可斯特拉塔股份有限公司:世界500強,成立於1974年,全球範圍領先的商品的生產商和經營商,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巨頭。

雀巢有限公司:創立於1867年瑞士,以嬰兒麥片產品起家,全球消費性包裝食品和飲料行業成功的經營者。

ABB:世界500強,致力於為電力、工業、交通和基礎設施客戶提供解決方案,全球電氣產品、機器人及運動控制、工業自動化和電網領域的技術領導企業。

ACCUCHEK羅氏

:始於1896年瑞士,全球糖尿病醫護領域知名品牌,世界領先的以研發為基礎的健康事業公司。

UBS瑞士銀行:瑞士銀行集團旗下,知名外資銀行,1998年由瑞士聯合銀行及瑞士銀行集團合併而成,全球較大的私人銀行,世界聞名的外匯交易商及資產管理商。

NORVATIS諾華製藥:始於1996年瑞士,世界領先的醫藥健康公司,專注於醫藥保健領域事業發展的大型跨國企業。

德科集團 FESCO Adecco:成立於1957年,全球人力資源領域的領航者,為客戶公司提供全套的人力資源服務,從人才搜索。

瑞士再保險集團:成立於1863年成立,知名的再保險、保險和其他保險型風險轉移方式的批量業務提供商,提供全面的資本和風險管理產品,並針對全面風險管理提供輔助性服務。

瑞士Migros集團:成立於1925年,瑞士知名零售商,以經營食品、藥品及百貨為主綜合公司。

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創建於1872年,瑞士第一家跨國性的保險公司,以保險為核心業務的金融服務機構。

你覺得瑞士是一個機械呆子嗎,他們卻像猶太人那樣經商也經營金融業。

瑞士在大家心目中,有消費者角度的認知:

第一個是鐘錶業。誰不向往有一塊瑞士手錶呢,全世界人好像都這樣想,除了德國人,因為德國人也是精密機械製造強國。而瑞士的精密機械製造遠不止於此,手錶還不算是瑞士在精密製造上的最大產值行業。

瑞士手錶人人嚮往。而瑞士銀行業又是一大奇葩。你說這個路不平,山道彎的國家,竟然能有銀行業的高度發達也是厲害。瑞銀集團,那是掌握數萬億美元的金融集團,在華爾街也是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瑞士銀行私人賬戶,那是全世界有錢人的嚮往。但是人家的要求可不低,很多著名的銀行開戶要求都是100萬歐元以上,也就是沒什麼錢的,絕對不要去搞什麼瑞士銀行賬戶。那反過來,如果一個人能給你一個瑞士銀行賬戶,那就是一種信用了。法國把香水做成了名牌,把包包做成了奢侈品。瑞士把銀行賬戶做成了奢侈品。

瑞士並不單單是一個古老的國家,同樣瑞士也是一個現代國家,如果說機械加工業,你還能相信那個笑話:我們瑞士冬季漫長,人們不得不呆在屋子裡,我們閒的慌就喜歡擺弄機械。而俄國人在冬季就好喝酒。這是一種人們的集體意識,集體精神。就像猶太人一樣。瑞士有個小鎮桑格現在好像也是互聯網和價值互聯網的先鋒,所以瑞士不是那種機械呆子。瑞士人有那種意識,向前進。當世界對比特幣還拿捏不定的時候,瑞士卻早早的宣佈可以作為一種合法的支付。瑞士銀行安勤私人銀行也是世界上最早一家提供比特幣包括保管在內服務的銀行。你無法不承認他們對明天的態度。

瑞士不是工匠那麼簡單。瑞士人不是一群簡單的人,他們在食品,藥品,經商,基礎設施,金融,銀行,機械等方面均有建樹,而不僅僅是機械和精密機械那麼簡單。人和群體意識,這我想是所有的關鍵。

上一個瑞士日內瓦的房子看看:


大舟財經觀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不能以國土面積來評價一個國家的實力。就像我們有14億人口,卻找不出11個人組成一個“出線的足球隊”。

瑞士是一個古老的國度,文藝復興時期瑞士就藉著它的優勢地理位置開始了發展的萌芽。再加上後來發展的製造業和金融業,讓瑞士這個小的國家綜合實力越來越強。

首先他的地理位置優越,處於歐洲的心臟位置。英法德等國家的商貿運輸,瑞士是他們的必經之路,這就奠定了瑞士的國際商貿中心的地位。

在如今瑞士800多萬人口中,來自歐美以及世界各地的外籍人口大約佔了四分之一,瑞士用不大的國土敞開懷抱容納了世界各地的人才,讓他們為自己的國家創造價值。

第二,瑞士一直保持中立的地位。不管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瑞士都沒被波及。相反,它還容納了許多來此避難的英國人、法國人等。這種環境下,瑞士想不發展起來都難,周邊的國家打的熱鬧,技術、人才、經濟都不斷的流向瑞士。所謂悶聲發大財,就拿瑞士鐘錶來說,經過幾個世紀的沉澱,加上瑞士人的工匠精神,瑞士表已經是國際上最好的表的代名詞。

第三,世界500強不只是經濟的強大,更是人才的強大。瑞士重視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注重發展中環境的保護。不管你在哪個崗位上,只要你有能力,在瑞士你都會得到尊重和優厚的待遇。科技興國,人才興邦這是世界通用的準則。


鎂客網


它景色秀美,家境富裕,有世界最好的巧克力、手錶和銀行;它愛好和平,嚴守中立,在近現代享受著難得安寧;他們固執守舊,遲鈍守拙,少進不出堅守“圍城”。

瑞士聯邦位於歐洲中西部內陸,與德國、奧地利、列支敦士登、意大利、法國為鄰,面積4.1萬多平方公里,人口837萬(2016)。

2013年瑞士第一、二、三產業比例分別是0.8%、20%和79.8%,2016年實現GDP6598億美元。

瑞士人由日耳曼、法蘭西和意大利三大族群和列託羅馬人(羅曼什人)組成,日耳曼裔佔65%,法裔佔18%,意裔佔10%,羅曼什人不到1%,其他為外籍勞工和移民。官方語言有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及羅曼什語四種。2007年該國立法限定全國小學的第二外語必須是四種之一,以“阻擋英語入侵”。居民中信奉天主教和新教者各佔48%與44%。

德裔在全國26個州的19個占人口多數,他們在金融與工業中居統治地位,以英語為第二語言。法裔主要分佈在瑞士西部與法國交界地區(4個法語州與3個法、德雙語州),文化上與巴黎相聯繫,對德裔居統治地位不滿。意裔幾乎全部居住在南部與意大利交界的兩個州,已從農業轉移至銀行、旅遊和工業,文化上與米蘭聯繫更緊密,此外,意大利勞工是外籍勞工的最大群體,再有西班牙勞工移民等。瑞士不存在族群或語言衝突,在宗教和經濟上有些爭議。2002年瑞士與歐盟達成人員自由流動協議,到2013年累計新進外籍員工達80萬,75%以上為歐盟公民,2014年2月,瑞士公投贊成限制歐盟移民。而在過去150多年裡,外籍專業人士為瑞士經濟增光添彩,包括德國人創立的雀巢、黎巴嫩人創建的斯沃琪。

史上貧窮和艱苦養成了瑞士人花錢謹慎,“不浪費,無缺愁”的生存之道,忠誠和專注的國民性格滲透到商業領域,加之對細節高度的注意力,使得他們擅長經營銀行,管理飯店,運營鐵路以及從事製表、醫藥和其他複雜的機械工程。

鐘錶業是瞭解這個國家的一把鑰匙,它16世紀中期興起於日內瓦,核心產業集中在茹拉山脈的茹谷,1970年曾有1620家大小企業,隨後日本石英錶崛起,不到20年時間將瑞士機械錶的市場份額從45%排擠至15%,茹谷廠家銳減2/3還多。瑞士人逆境中堅持自我,專注於機械錶的技術功能升級,同時展開大規模行業併購重組,形成斯沃琪、勞力士、Vendome三大鐘表集團,控制全球八成的豪表品牌和生產能力,引領奢侈品消費潮流,“技術、傳統和身份”構成瑞士手錶成功的三大要素,如今產品的95%供出口,佔全球份額的50%,2013年出口鐘錶創匯214億瑞士法郎。為保證瑞士製造的品牌聲譽,2010年國家立法規定:瑞士製造工業品成本的60%、食品原料重量的80%以上須產自瑞士(巧克力原料可可除外)。

發達的金融業是對瑞士人商業信譽的肯定。當地銀行受託管理2.8萬億美元的(離岸資產有2.1萬億)外國存款,佔全球總受託額的1/3,銀行與保險為國家貢獻了GDP的10%以上,一直以來,瑞士銀行為匿名客戶提供著名的不記名賬戶,如今有所變化,若有不法嫌疑,政府可以要求知曉賬戶人身份並與相關國家共享信息。

瑞士人有自我為中心、自我封閉的心態,他們對外界新鮮事物感覺遲鈍,不願改變現狀和現有生活方式。他們處事穩健,通常不冒大風險;性格保守,又善於抓住機會,重商重利。軍人的忠勇與民族的守拙物化於一柄瑞士軍刀,它製作工藝精細,鋒利中透出一絲不苟的精神,凝結著瑞士人講求實際,辦事精細的民族性格以及居安思危的天性,讓人觸摸到他們的性格特徵:冷峻、鋒利、傲慢與自負。


ruixuezhaofeng


瑞士雖是歐洲彈丸小國,但名氣很大。我們說得最多的就是勞力士手錶,就是瑞士生產的。其實,不僅是瑞士手錶有名,其它方面也不遜色。

瑞士,面積4.1萬平方公里,人口800餘萬,經濟總量為全球第19位,人均GDP8.2萬美元,相當厲害,名符其實的世界發達國家。


2017年,美國《財富》雜誌發佈的世界500強企業中,瑞士就有14家上榜。那瑞士為何這麼厲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第一,瑞典是永久中立國。1815年,維也納會議正式確認了瑞士的永久中立國身份,瑞士從此不再捲入歐洲的任何戰爭,即使是兩次世界大戰,戰火燃遍整個歐洲,瑞士也是一如既往的和平寧靜。在歷次戰爭當中,瑞士無疑是世外桃源,各國人才紛紛逃到瑞士避難,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許多猶太人前往瑞士以逃脫納粹德國的追殺。



第二,瑞士善於吸納人才。瑞士吸引了歐洲各國的人才,加上和平統一的環境,有利於經濟增長和各大公司的發展。瑞士位於歐洲中心,加上包容開放的政策,吸引了歐洲國家的人才,而且瑞士人重視科學技術,對待工作認真,甚至可以說一絲不苟,所以才能在精密儀器方面取得突破,獲得各國的普遍承認。


第三,瑞士奉行開放政策。瑞士是個多種群的國家,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及拉丁羅曼語4種語言均為官方語言,居民長期在一起共同生活,但是大家都認為是瑞士人。瑞士800多萬人口,外籍人口約佔1/4。由於瑞士國內市場容量較小,主要工業品都是以出口為主。開放是瑞士顯著的標籤。瑞士很多公司的創始人都是外國人,或者是出生於外國後來獲得瑞士國籍的瑞士人。而且瑞士不搞虛擬經濟,都是以實業為主,在醫藥、機械等領域佔據重要的一席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