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混社會,但要學社會人的"混世哲學"

不混社會,但要學社會人的

啥叫社會人,你懂的。社會人的厲害其實並不在於其粗壯的臂膀,也不在於其身上的"左青龍,右白虎"。社會人的厲害在我看來大多體現在必要時"孤注一擲"的"膽量",和善於超越心理底線的"靈活"。

任何事物既然存在便具有其合理性。作為正常人,學成社會人是百分之百不可取的,但研習一下社會人生存於複雜環境,應對挑戰的那種"膽量"與"靈活",把"混世伎倆"上升到"混世哲學",相信對於我們的為人處世,還是會有些益處的。

混世哲學一:一定要活著

沒有人生來就是社會人,社會人也是在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下而產生的一個"具有特點"的群體。社會人大多成長在社會的底層,飽經滄桑,嚐盡疾苦,而後才找到"機會"和"資源"成為社會人,而成了社會人的也多半逃不出那險惡的環境,即使是"為非作歹"也還是要徘徊在社會的陰暗面中,過著 "有今天,沒明天"的日子。還是那句話,"出來混,早晚都要還的。"

社會人們生存的惡劣環境中充滿著複雜而直接的挑戰,"爭鬥"是在哪個階層都會有的,只是越在底層就來的越直接、越赤裸。因為人們擁有的越少,也就越不怕失去,就越是"肯鬥狠,敢拼命"。所以,在這種環境中能被稱為"社會人"的人,必然是具有堅強意志,和不滅求生欲的人。無論是看"古惑仔"還是看"教父",中外的社會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在不怕死的同時,也從不放棄生的希望。

無論受到怎樣的侮辱,無論遭到如何的毒打,無論現實如何的折磨自己,無論未來是如何的充滿恐懼,只要有一息尚存,社會人就不會選擇放棄,因為他們認同"世界本就是這樣的"。而作為正常人,我們所面對的這個充滿競爭的商業環境又何嘗不是惡劣兇險呢?兇險的內容也許有些不同,但原理都是一樣的。

所以,社會人的那種"一定要活著"的不放棄心態,以及能夠認同環境的殘酷,並接受現實,或許是"混世哲學"的一大可取之處。正如馬雲所說的,"學會試圖生存才有可能成功"。恐怕馬雲也是在深刻體會到企業生存的重要,才和企業家們分享這個道理。

不混社會,但要學社會人的

混世哲學之二:變色龍

變色龍可以被定義為,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人在社會中,誰又能與變色龍完全脫開關係呢?或多或少,我們都是變色龍,都會變形技。尤其是在這充滿"關係文化"的中國社會,處事中對於變色龍的要求恐怕還要比其他國家更高一些。

諷刺變色龍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如今,我們早就把"趨炎附勢"的彈性看成是一種"溝通技巧"。變色龍是針對不同心理底線的調整和順應,這種行為的目的在於"獲得心理接納"從而創造"目的性溝通"的機會。

轉到社會人這個話題,社會人的一大"核心競爭力"往往就在於他們的變色龍技能。多數社會人並不是什麼身懷絕技的武林之人,所以真動起手來未必能夠佔到便宜。但多數社會人都具備較高的"變色龍"水平,這能讓他們單憑一張嘴就可以嚇住別人,達到預想的目的。他們稱這叫:"話是攔路虎"。

社會人往往不僅會"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有時還會"見人說鬼話,見鬼說人話",這讓他們的變色龍技巧用起來比正常人的更有力量,因為"見人說鬼話"能"嚇住人","見鬼說人話"能"矇住鬼",其變通的技巧和所得的效果又比一般的變色龍高了一個檔次。

社會人之所以能做到更加"戰略性"的運用變色龍技巧,是因為他們複雜的混世經驗讓他們能夠熟知自己所處的環境,並且洞悉他人的心理,而這種"信息優勢"和"認識優勢"又使他們能夠去以特定的方式來影響別人的心理,突破對方的心理底線,使別人只好跟著他們的規律被動的出牌。這或許和"情商"理論有些"異曲同工之妙"。

在管理實踐中,企業管理人在運用溝通去實現"糾正"、"激勵"和"協調"等管理行為的過程中,如果能借鑑一下社會人的變色龍原理,充分了解自己的組織環境和管理對象的心理結構,而後有的放矢的不僅"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而且有選擇的"見人說鬼話,見鬼說人話",相信對於溝通的有效性和影響力都會有所幫助。

不混社會,但要學社會人的

混世哲學之三: 要夠膽

社會人的另一大"優點"就是"夠膽","不夠膽"便做不了社會人。但社會人的"勇"不是"匹夫之勇",他們在大膽鬥狠時基本上都不是一時衝動,而是早有計劃,是"該出手時就出手。"作為一般人,我們往往不缺乏計劃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而我們缺乏的是面對風險時的那種"夠膽"和"該出手時就出手"的勇氣。

社會人的"夠膽"來自於對自己的"自視不高"和對後果的"敢於承擔"。面對險境時,他們會拿出"我是社會人我怕誰"的心理為自己壯行。一方面,我是社會人代表著我相信自己應該是"麻煩製造者"所以我就沒有理由怕麻煩。另一方面,"我是社會人"也意味著即使失敗了我也是"光腳不怕穿鞋的",我沒什麼不敢失去的。而更重要的是,社會人鬥狠不是心血來潮,而是因為有利可圖,他們去"拼"的這一下,是在有機會為他們產生效益的前提下。

所以,有計劃、有目的的去拼,而拼就拼"夠膽",敢於"破釜沉舟","孤注一擲",而不患得患失,這不得不算是社會人的一大可取之處。而作為正常人,衝破自己現有的成就,放低自己的位置,面對機會時像社會人一樣去狠狠的、無所顧忌的拼一下,或許也能夠讓我們衝破很多眼中的困局和瓶頸。

總結:

至此,值得我們去借鑑的"混世哲學",總結一下,大致是:對生存的執著、變色龍的靈活和見機孤注一擲的勇氣。

其實這些"混世哲學"的運用,從古到今,放眼看去,比比皆是。從劉邦的天下,到韋小寶的幸福生活似乎都是生動的例子。

或許說,社會人哲學和創業精神本就具有一定的共性,只是因為生存背景和行為目的的不同才讓人們形成了各自的角色。誰知道呢?正如前面所說的"存在即為合理",不忽視任何社會角色生存的合理性,並且學習其中的哲學,恐怕會對我們益處良多吧。

不混社會,但要學社會人的

本文中的部分資料來源於網絡,選用的目的在於分享更多信息。如若發現文中有侵犯您產權的作品,請與我聯繫,我會及時署名或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