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芬蘭全民發錢?

我喺村姑


啥也不幹坐在家裡收錢,這可不是做夢,一些國家正在嘗試推行這種“不勞而獲”的制度。

這就是普遍基本收入(簡稱UBI),普遍基本收入的概念來自托馬斯·莫爾的名著《烏托邦》:與其實施這些可怕的懲罰,還不如給每個人提供一些生活保障,這樣就不會有人在可怕的情況下首先成為一個小偷。

我們知道,歐洲有很多高福利國家,這些國家要把高福利玩出新花樣,要搞全民發錢,芬蘭就是其中之一。芬蘭積極探索UBI實現的可能性,並且於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開展了一次實驗。

由於近幾年歐洲經濟不振,失業率高,芬蘭人設想:如果無條件給國民發錢,解決他們生存的後顧之憂,是否能夠提升他們入職的積極性呢?這種想法我們看來很怪,一個人如果沒有收入來源及生活保障,才會拼命投入工作來餬口,國家都給發錢了,還去工作幹什麼呢?

這並不奇怪,這是他們的國情決定的。在芬蘭,福利非常好,一個人如果失業,可以申請多項補助,補助之多甚至超過一些低階位的工作所得的薪水。因此,很多人寧可不工作也不去應聘那些薪水低的工作,就業意願低,也給政府帶來巨大的負擔。

因此,有人設想,如果用無條件的全民發錢來代替有條件的福利補助,是不是情況會更好些。當然,這個全民發錢並不可能發很多錢,沒有申請補助來得更加誘惑。例如,在芬蘭的這個實驗中,無條件發錢為560歐元/月,而失業補助為640歐元/月。

2016年12月,芬蘭政府挑選了2000名25-58歲之間的失業人員,開始了每月派錢模式。由於知道實驗派發的錢比自己申請失業救助來得少,很多人不願意參加,芬蘭政府還是用了點小小的強制手段才湊足了這2000人。

實驗進行了兩年,於2018年12月結束,芬蘭政府統計實驗數據,發現效果並不樂觀,參與無條件派錢的人員中再就業率較之對比組沒有顯著提高。唯一不同的是,參與實驗的人普遍感到幸福感增強了。那是當然的,國家都無條件發錢了,誰不開心?有人對此方案提出質疑,如果全面鋪開,在巨大的人口基數面前,得花多大的代價啊。

芬蘭這種“全民發錢”與我國的低保政策有點類似,也是保障城鄉人民最低生活。但是,我國的低保是鼓勵勞動懲罰懶惰的,對於那些有勞動能力卻不勞動的人國家是不給予補助的。

芬蘭的“全民發錢”試驗是一種鼓勵不勞而獲的行為,同樣他們所謂的高福利在客觀上也助長了懶惰,不值得我們提倡和效仿。


萌叔觀世界


萬惡的資本主義社會,全民發錢只會讓人民群眾怠工懶惰,不求上進,喪失尊嚴,這種國家徹底無可救藥了。好想去這個國家教育他們。哼!🙈🙈


驢民白信


羨慕嫉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