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遙望”窗外

劉玉廣


每天“遙望”窗外


我家的陽臺,一面可以看到街上,可以看到行人和大馬路上的車水馬龍。不過,自從全國全民“居家隔離”以來,行人屈指可數,車輛稀稀拉拉。馬路對面有家四星級酒店,過去可是熱鬧非凡,一天到晚人來人往。門前總是停著好幾輛豪華大轎車,外地遊客絡繹不絕。現在好了,門前完全沒有了這樣的景緻:該死的病毒,要影響多少生意啊?!

陽臺窗子對面,是一個大場院,經過多少年的治理,現在以停車為主。多時,不知是哪裡來的車輛,能把一個大大的院子停得滿滿的,從早晨到深夜都是車輛的轟隆聲。全民抵抗疫情以來,一片靜悄悄。院子裡只剩下3位老人,其中2人是老兩口,一個老漢是單身。也可能被要求不許出門,所以,也很少看到他們的身影,尤其是老太太,幾天時間,我竟沒有看到過一次。她已經靠輪椅出行了,身體本來不好更不敢出門了。3位老人呆的地方,氣氛說不出的壓抑。一直沒有聽到過他們之間的說話聲。該死的病毒,多麼折磨人啊?!


每天“遙望”窗外


我家另外一面的窗子,可以看到院子裡邊。窗子正對著的是老幹部俱樂部,唱歌、跳舞、下棋、打太極拳等,經常幾十人一起活動,甚是熱鬧。老年人耳背,相互說話時容易“高聲大嗓”。特別是他們準備參加演出活動,在院子裡組織合唱練習時,我住的樓層都不敢開窗子。

有位老同志可能以前從事的是聲樂工作,每天上下午固定時間,拉著條“牧羊犬”,毫無顧忌地放聲大唱。聽說,這也是一種身體鍛練,只是不太適合居民區。不過,老人的“男高音”還是比較悠揚動聽的,透過玻璃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每天“遙望”窗外


可能是上了年紀覺少,很多老頭、老太太很早就起來圍著院子散步,同時一邊“家長裡短”,我睡覺本來就輕,往往一點聲音就醒。所以,我每天5點多就被“驚醒”了,至今都成了習慣。

“居家隔離”後,一下子靜悄悄起來,以上這些都沒有了或少多了。如此,我倒覺得有些不適應了。

偶爾也發現有老人走動,過去“三五成群”現象沒有了,或老頭或老太太,都是一個人悶聲走步。多沒意思啊?都是該死的病毒鬧的。

新聞裡說,還得堅持一下,最好也別出門散步了。我想真正取得“戰疫”的勝利,我們必須遵守和服從。還是那句話:“好好居家,就是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