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6歲前是關鍵沒有立好規矩,將來父母想管都管不了

孩子一天天長大,他們需要理解周圍世界,需要別人對他們的

期待

李玫瑾:孩子6歲前是關鍵沒有立好規矩,將來父母想管都管不了

需要學會和別人怎麼相處,他們需要用一些方法來衡量自己不斷增長的技巧和能力

規矩在孩子“學習—發現”的過程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李玫瑾:孩子6歲前是關鍵沒有立好規矩,將來父母想管都管不了

但是,如果父母的信號不明確,那麼一心想教給孩子的東西就很容易不起作用。

規矩對孩子的成長,不但起著約束作用,更會使孩子得到安全感

李玫瑾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長期專注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研究,號稱“中國犯罪心理畫像第一人”

她的育兒講座一直大受人們歡迎,總給人一種恍然大悟、醍醐灌頂的感覺。

李玫瑾:孩子6歲前是關鍵沒有立好規矩,將來父母想管都管不了

在學校,她的課從沒有人逃課,即使別的年級都會來聽課;校外,她也頻頻開講座、參加電視節目。

她深諳家庭教育的精髓,她認為沒有人是天生的犯罪,都是後天培養出來的。而這後天就是家庭教育。

一樁樁血淋淋的案件背後,她發現扭曲的靈魂離不開教育的問題,罪惡的背後是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不當。

李玫瑾:孩子6歲前是關鍵沒有立好規矩,將來父母想管都管不了

所以,李教授強調家長在孩子6歲前要說不,不給孩子立好規矩,以後就管不了了

一到三歲:孩子能夠回應“不”字“不可以打人”,也能瞭解他們不聽話會有什麼後果,“如果你打人,你就要一個人去臥室待著?。父母可以對亂髮脾氣、打人等不良行為以及碰電插頭等危險情況設立規矩。

四到五歲:孩子更加清楚不守規矩的後果“不準玩遊戲”及原因“因為你打人別人會很,痛”。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學習如何:善待朋友、回應權威、做家務等。

李玫瑾:孩子6歲前是關鍵沒有立好規矩,將來父母想管都管不了


六到十一歲:孩子將精力更多投入到外面的世界,如學校、活動、朋友等。設立規矩將圍繞著:學校的課業、找同學玩等,比如如果沒有完成作業,就不能夠出去找朋友玩。

十二到十八歲:孩子更加獨立自主,父母要做的是引導孩子自覺設立規矩。主題圍繞著:人際關係、價值觀、時間安排、長期目標等。

李玫瑾:孩子6歲前是關鍵沒有立好規矩,將來父母想管都管不了

父母還可以通過分析讓孩子知道可能承擔的後果是什麼,比如如果沒有安排足夠的時間學習,就可能無法考上好大學。

言行一致,做孩子的榜樣

李教授還特意舉了個小例子:

找點小的吃的東西,剛開始有意識的三天給她一次。差不多成習慣的時候,某一次跟她提一個要求,“能不能先不吃,你保留三天,三天之後,我給你加三份”。

李玫瑾:孩子6歲前是關鍵沒有立好規矩,將來父母想管都管不了

這種方法也就是所謂的“延遲滿足”,讓孩子知道“等待是為了更大的滿足”。

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省得暗地裡孩子瞞著我們做不該做的事。

孩子玩的高興的時候,總是會說,再給5分鐘,給了5分鐘後,又要求5分鐘,家長一定要遵守規則說不,讓孩子知道通過情緒的方式讓父母妥協是行不通的

李玫瑾:孩子6歲前是關鍵沒有立好規矩,將來父母想管都管不了

自我管理就是自己管自己,該寫作業寫作業,該休息休息,但是離不開父母的監督

注意一點,自控力不代表壓制,當孩子提要求時,要滿足他的三分之一。

不要以成年人的行為準則來規範約束孩子,不要把孩子的一些淘氣行為統統斥責為“犯錯誤”

要多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體會到在他看來,向你身上潑水或是別的什麼,是非常好玩兒的事情,這樣你就不會惱火。

李玫瑾:孩子6歲前是關鍵沒有立好規矩,將來父母想管都管不了

父母應該和緩地告訴孩子:“我知道這樣挺好玩兒,但是我不喜歡你這樣做,衣服溼了會讓我不舒服,請你不要再向我身上潑水了。”

天下沒有十全十美的孩子,也沒有十全十美的父母,不要時時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生怕有什麼差池。

大的規矩有了,小處不妨寬鬆一些。苛求完美只會讓孩子心煩意亂,你說什麼他們都聽不進去。規範越精簡,起的作用越大。

李玫瑾:孩子6歲前是關鍵沒有立好規矩,將來父母想管都管不了

有這樣一本書,讓孩子懂的規矩,《沒有教不好的孩子》用一個個溫暖有趣又發人深省的小故事,一次次身體力行的領悟和反思。

學習力、興趣培養、性格培養、父母成長等多方面傳達新式的教育觀念和教育理念,並提倡在充分進行親子溝通的基礎上,以從容的教導幫助孩子成長。

李玫瑾:孩子6歲前是關鍵沒有立好規矩,將來父母想管都管不了

教給我們如何於從容間與孩子相處,找到一條適合孩子和自己的路

這本書只需要39.8元,用一頓飯錢,就可以讓孩子受益終身,超級划算!

想要購買的朋友,請點擊下面圖片,就可以得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