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暉:保護醫護人員就是保護戰鬥力

馬海德

儘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瘋狂來襲,但一群又一群白衣天使無所畏懼,依然“逆行”而動,毅然決然奔赴疫情防控一線戰場,與病毒、與死神進行殊死搏鬥。我們必須向所有值守在一線的醫護人員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疫情防控阻擊戰以來,我們看到許多心疼的畫面和歷史瞬間。除夕前,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感染控制專家吳安華逆行奔赴武漢,開展疫情一線指導救治和防疫工作。這些天,我們看到黃燕、羅愛紅、李霞、鄢斌等一線醫護人員取下護目鏡和護面屏,臉上佈滿勒痕,這些勒痕都是抗擊疫情的歷史見證,都是勇敢戰鬥的精神象徵。勒痕,刻在醫護人員的臉上,痛在人民群眾的心裡。

當醫護人員冒著生命危險不捨晝夜與疫情搏鬥的時候,我們必須理解、支持、關心和愛護,切實保障醫護人員身心健康。這既是疫情防控的需要,也是更好地突出、保護醫護人員戰鬥力的需要;既是我們的義務和責任,也是我們接受疫情防控的重大考驗。如果醫護人員累倒病倒,那我們還憑啥力量去抗擊疫情?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關心醫護人員工作和健康,總是高看一眼、厚愛一層。杜家毫書記1月30日主持召開醫療專家座談會,專門聽取對疫情防控特別是病患救治工作的意見建議。他“希望醫護人員在救治患者的同時,加強自我防護”,“要合理安排輪班值守,採取有效措施保障休息”,“多宣傳醫護人員的感人事蹟”。2月1日,杜家毫書記在衡陽看望慰問奮戰在防控一線的廣大醫護人員時強調:“專家救治、護士輪崗,切實保障醫療效果和醫護人員身心健康,更好的突出戰鬥力,保持戰鬥力。”樸實的語言飽含深情和愛意。

保護醫護人員要尊重其專業精神和職業精神。醫護人員掌握著專業知識和技能,以救死扶傷為天職,是人民群眾健康的“守護神”。遏制疫情,醫護人員是站在最前列的戰鬥員。正是有了醫護人員的專業能力,才能真正築牢疫情防控的鋼鐵長城。因此,我們要充分尊重醫護人員的勞動、知識、技能,認真聽取醫護人員的意見建議,依靠專業能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保護醫護人員要關心關注其身心健康。醫護人員也是平常人、普通人,也有身心健康的需要。既要安排必要的休息時間,不能長期在崗不下班,又要關心醫護人員的心理情緒。醫護人員本來就在危險的區域與病患接觸,本身承受更大的風險,同時在春節又與家人隔開,承受更多的苦楚。醫護人員需要我們理解和支持,需要我們安慰和鼓勵,需要我們談心交心,而不是一味壓責任壓擔子。

保護醫護人員要合理安排醫護人員輪崗值班。從媒體報道來看,不少醫護人員已經連續奮戰兩週以上,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有些地方調集第二梯隊、第三梯隊醫護人員準備接替輪崗,這種做法是很有必要的。“不懂得休息的人,就不懂得工作。”不安排醫護人員必要的休息,就不懂得疫情防控。

保護醫護人員還要千方百計提供生活保障,充分做好後勤工作。後勤工作要靠前,提前謀劃和安排,為醫護人員提供舒適的生活保障,好讓醫護人員輕裝上陣與病魔戰天鬥地。

醫護人員是疫情防控和抗擊的“特種兵”。保護好醫護人員,就是保護疫情防控阻擊戰最頑強最尖端的戰鬥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