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把父母的話當“耳邊風”?3個溝通技巧,讀懂孩子的弦外之音

關於教養孩子,每對父母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本“育兒經”。有些父母與孩子間無話不談,溝通無障礙,親子關係十分融洽。而有些父母則覺得與孩子溝通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孩子似乎不太願意聽父母的話了。父母嘮叨一百遍的事,孩子卻當“耳邊風”略過了。

為什麼有些父母與孩子有說不完的話題,而有些父母想與孩子溝通,孩子卻不願意聽呢?每個孩子都有溝通的慾望,父母懂得“聽”,孩子才會樂於說。

讀懂孩子的弦外之音,才能與孩子進行有效的親子溝通。那怎樣才能讀懂孩子的弦外之音呢?

1、親子溝通,男女有別。

遇到事情,女孩會更願意向父母傾訴,尋求父母幫助;而男孩則更習慣靠自己來解決問題。所以,父母與兒子和女兒溝通時,應該考慮男孩女孩不同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溝通方式。

父親應多與兒子溝通:同為男性,父親的思維方式與兒子更為接近,親子溝通更容易獲得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兒子也往往更願意向父親敞開心扉。

父親在兒子心中,是如大山般可靠。有父親的理解和鼓勵,兒子會更陽光自信,也更容易獲得成功。

父母與女兒說話,語氣要平和:女孩情感細膩,心思柔軟,父母與女兒溝通,應多注意說話的語氣。女孩往往會容易把父母的大聲說話理解成“質問”,把父母的不耐煩誤解為“父母不喜歡我了。”

所以,與女兒溝通,說話的方式和語氣是親子能否有效溝通的關鍵。

從孩子的性別特點、性格特點出發,選擇合適的溝通方式與孩子交流,更能得到孩子信任,打開親子溝通大門。


孩子把父母的話當“耳邊風”?3個溝通技巧,讀懂孩子的弦外之音

2、讀懂孩子的弦外之音。

佳佳看見好朋友麗麗報名參加了舞蹈班,佳佳也想參加,便纏著媽媽報了名。可才上一個月的課程,佳佳便要求媽媽去退課程了。

“怎麼了,佳佳?你不是很喜歡跳舞嗎?怎麼才一個月就不想去了。”媽媽疑惑地問。

“我才不喜歡跳舞呢,因為佳佳去上課我才去的。”媽媽低著頭,不敢看媽媽。

媽媽覺得孩子應該是撒謊了,便給老師去電話瞭解佳佳上課的情況,從老師口中知道。原來課程難度加大了,佳佳是中途加入的,學起來比較吃力,有些動作做得不夠標準,有些小朋友便笑話她。

雖然老師已批評了那幾個同學,但佳佳可能心裡還是很在意,所以才有退課之心。媽媽知道後,就和佳佳說:“學任何知識的路上可能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但既然下了決心就不應半途而廢。堅持做到最好,便是給那些笑話你的人最好的回禮。”

佳佳聽了媽媽的話,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有了媽媽的開解和鼓勵,佳佳學舞蹈更努力了。

有些父母覺得,孩子越大越難溝通了,有時根本不知道孩子在想什麼。其實讀懂孩子的弦外之音,也就能理解孩子的內心了。

孩子把父母的話當“耳邊風”?3個溝通技巧,讀懂孩子的弦外之音

3、讀懂孩子的肢體語言。

美國學家艾伯特、梅瑞賓曾提出過一個著名的溝通公式:溝通的總效果=7%的語言+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

孩子有無聽你講話,這次溝通有無成效,讀懂孩子的肢體語言就知道了。比如孩子低下頭不說話,孩子的內心可能在說:我知道了,請您不要再說了。

又比如,你忙著沒空理孩子,孩子卻一直在你身邊轉,孩子此時的內心可能在想:媽媽為什麼還不陪我,媽媽是不是不理我了?

總的來說,讀懂孩子的弦外之音便能讀懂孩子的內心,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才能進行有效的、高質量的親子溝通。親子關係好了,孩子自然願意向父母敞開心扉,也更樂意聽父母的話了。


孩子把父母的話當“耳邊風”?3個溝通技巧,讀懂孩子的弦外之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