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相助!專家呼籲助力中小企業渡難關

春節前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以下簡稱“疫情”)在全國迅速蔓延,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隔離,意味著人員流動和麵對面的服務就要嚴格控制。顯然,這對服務業發展的影響是最直接的。

被疫情“抑制”的服務業受到巨大的衝擊,影響的不僅是服務業自身,而是關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是經濟社會發展和穩定的基礎。因此,尋找相關應對之策,有著重要的意義。

減少中小企業損失

短期內受到疫情衝擊最大的行業當屬服務業,尤其是交通、旅遊、住宿餐飲、線下教育培訓等行業,這些服務行業中,中小企業比例特別大。面對通常的危機和衝擊,中小企業具有韌勁足、活力強、成本低等特點,比大企業更具生存能力。但是,中小型企業多為勞動密集型企業,對勞動力的需求較大,本次疫情不僅提高了中小企業用人成本,而且在一定時期內阻斷了中小企業的人員供應。中小企業能否挺過事關存亡的生死期,基本取決於疫情的時間長短。

眾所周知,民營企業吸納了90%以上的新增就業,民營企業裡大多是中小型服務業企業。因此,穩就業最重要的方向是穩中小企業,緩解中小企業發展的困境。

為幫助中小企業減輕損失,共渡難關,建議推出以下舉措。

一是在中小企業中對所有可替代崗位推行“工作分享”制度。鼓勵中小企業在疫情尚未結束前對所有可替代崗位推行“工作分享”制度,即將工作任務根據階段或任務量進行細分,將原來由一人承擔的工作任務交由2人至3人來合作或接續完成,並相應採取調整薪酬、輪崗輪休、縮短工時待崗等方式以降低企業用工成本。在疫情穩定後視企業經營狀況及相關政策情況逐步退出或延續該制度。

二是儘快推出“彈性工作制”和“零工經濟”的具體試點落實細則。鼓勵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儘快推行採用“在家辦公”“遠程考核”等方式實施的彈性工作制,並針對彈性工作人員的薪酬福利、社保和醫療保險等保障制度出臺相關政策,加緊試點和示範推廣。建議將彈性工作制推廣為所有企業應對突發危機的候選工作方式,並形成相應的應急體系和常備應對方案,在日常適時組織企業或行業加以演練和預演。大力鼓勵美團、阿里、京東、滴滴等大型互聯網科技企業的零工經濟模式在更多服務業企業推廣和運用,鼓勵勞動力通過零工模式增加就業和薪酬收入保障,並將“零工經濟”與互聯網經濟一併納入政策鼓勵業態。

三是為保障疫情防控承擔較大損失並存在資金風險的中小型服務業企業予以財政補貼。截至目前,在交運、旅遊、酒店等服務業中已出現大量中小企業為保障疫情主動承擔了較大損失,它們在後續企業運營所需資金方面存在較大風險,針對該類企業可根據上年度企業納稅以及此次實際損失情況,按照上一年度所繳納稅款的50%且不超過損失總額的20%予以財政補貼。

降低中小企業運營成本

成本影響利潤,也決定了企業能停多久。因此,目前應該動用各種措施降低中小企業運營成本。

當前,最緊迫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減免中小企業房租,並對減免小微服務業企業房租的企業實施稅費優惠。對承租國有企業經營性房產的中小企業。可在全國層面減免或減半徵收1-3個月的房租。鼓勵業主(房東)為中小型服務業企業租戶減免租金,參照國有資產類經營用房減免,具體由雙方協商解決。同時,對上述為中小企業減免房租的業主(房東)在稅費繳納方面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或財政補貼。例如:給認證的小微企業減免20%房租的企業,減免其20%的企業所得稅,該比例可按階梯遞增。

其次,要強化金融支持,紓解資金壓力。資金是企業的生命線,金融機構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遊等行業,以及有發展前景但受疫情影響暫遇困難的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提高無還本續貸比例。中小服務企業的貸款利率下浮10%-20%。鼓勵金融機構通過線上對接、遠程服務等互聯網手段,開通金融服務便捷通道,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和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中小微企業進行線上顧問服務,鼓勵中小型服務業企業進行轉型創新。

在當前,財政政策也要做好“加減法”。要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

首先,中央支持地方政府設立“中小企業紓困基金”。該基金可給特困或特色中小企業發放定額、定人數的骨幹人員保護性薪金,具體而言,即企業按一定比例上報企業在疫情期需要保護性慰留的骨幹人員人數,基金方根據實情,對若干骨幹人員發放當地最低工資標準雙倍的人才保護薪金。該基金可用於對受疫情打擊最嚴重的中小企業作為紓困基金。該基金可用於中小企業的“轉型研發”激勵基金,鼓勵中小企業在業務被疫情打擊或摧毀時,進行創新研發、業務轉型和市場探索。

其次,建議正式出臺國家層面的中小企業房、土兩稅減免規則。允許並鼓勵各地方政府為認定的受疫情重大影響中小企業申報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減免。

再次,從中央政府層面加快中小企業賬款支付。由相關部委牽頭,儘快組織政府平臺公司、國有企業全面清理與中小企業的業務往來賬款,加快對受疫情影響的中小企業的支付賬款,確保賬款清償率在2個月內達100%。

在做好加法的同時,也要做好減法。對因疫情影響遭受重大損失,納稅人繳納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確有困難的中小型服務業企業,可申請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困難減免,經稅務機關核准,減徵或者免徵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對確有特殊困難而不能按期繳納稅款的企業,由企業申請,依法辦理延期繳納稅款,經稅務機關批准,可以延期繳納稅款,最長不超過3個月。

與此同時,相關部門也要關注用工與就業,避免出現“失業潮”。

首先,調整社保費率、延遲社保繳費以降低企業成本。建議在以前社保費率降低的基礎上,對2020年中小企業的“五險一金”費率再降低至少1個百分點,同時明確緩交今年上半年的社保費。

其次,返還失業保險費。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可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對面臨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的參保企業,返還標準可按6個月的當地月人均失業保險金和參保職工人數確定。

再次,對實施“留崗留薪”企業予以補助。對用工人員屬湖北等疫情高發區,且因疫情延遲返崗給予“留崗留薪”的中小型服務業企業,根據核定的“留崗留薪”人員數量,按照當地人均月最低工資標準的50%予以補助。

此外,要發揮守望相助精神,鼓勵大企業從維護供應鏈、持久發展的角度出發,大企業與小企業手拉手共同面對一時的困難,扶一把、送一程。對下游因疫情導致存在較大資金困難的中小企業在延長付款週期、價格優惠或企業間低息資金支持。同時就此制定稅收優惠政策用以獎勵大企業為小企業紓困、扶助和注資等行為。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 魏翔 夏傑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