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弗洛姆《愛的藝術》中:解讀當代人對愛的三個誤區


從弗洛姆《愛的藝術》中:解讀當代人對愛的三個誤區

來源/懷左同學

庚子年大年初一,電影《囧媽》在頭條系列平臺免費播放。影片開頭徐錚飾演的徐伊萬和袁泉飾演的張璐變身“吵架夫妻”,一見面就冷眼相對,大吵一架。

要分別時,伊萬把修好的檯燈給張璐。伊萬以為張璐一直很喜歡這盞檯燈,所以修好了給她,張璐說她一開始就不喜歡它,感覺這盞檯燈長得很“做作”。

長期積壓在張璐心中的情緒爆發。張璐說,伊萬心裡一直住著一個幻想中的老婆,他應該喜歡什麼,說什麼話,他都在內心設定好了。

最後張璐怒斥伊萬:“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地改造我呢?”

從弗洛姆《愛的藝術》中:解讀當代人對愛的三個誤區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像伊萬和張璐這樣的夫妻,他們最初因相愛而結合,但經過歲月的消磨,卻越來越不懂得對方,最終漸行漸遠。

究其原因,是因為當代人越來越不懂得什麼是真正的愛,最終陷入愛的誤區,把真正的愛人弄丟了。

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一書中提出,愛是一門藝術,它需要知識和努力。而當代人往往把愛理解為被愛或是愛的對象,亦或是把最初墜入情網的經歷和久恆的愛相混淆。

從弗洛姆《愛的藝術》中:解讀當代人對愛的三個誤區

一、愛的誤區

01 人們通常把愛當作“被愛”,而不是是否具有“愛的能力”。

弗洛姆認為,多數人寧願把愛當成被愛的問題,而不是當成愛的問題,即不願當成一個愛的能力問題。對於他們來說,愛就是如何被愛,如何惹人愛。

在這種認知下,人們往往會通過以下途徑來實現他們認為的“愛”,即如何被愛。男性會選擇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和財富吸引漂亮的女孩,女性則通過穿著時尚、修飾儀表來獲得男士青睞。

而往往現實是,對於剛步入社會的男性,他們一開始並不具備較高的社會地位和財富,而不乏美麗的姑娘會因為可靠的人品、幽默的性格而喜歡他們;而也有一些男性會固執地認為只有擁有社會地位和財富,才值得被愛,反而會錯過一生的摯愛。

電視劇《歡樂頌》裡的樊勝美是一位外企精通人情世故的資深 HR,貌美如花。她一直都夢想掉金龜婿,嫁入豪門。

在劇中,每一次她都是打扮妖嬈,出席各種交際場所。但往往一般對她感興趣的都是看中他的美貌的人,如曲連傑,最終也未在她所謂的“上流社會”獲得愛。

把愛當成被愛,往往是自身的一種需求,一種有條件的愛。因為在最初,他們獲得愛的方式,就是以相互的優勢條件進行交換而實現的。

而一旦女性的年輕和美貌不再,或是男性經歷事業上的變故,他們之間的愛變不復存在。

這樣有條件的愛往往經受不住時間的考驗。

02 愛是找到一個愛的對象,而不是是否具有“愛的才能”

弗洛姆認為,第二種錯誤的認知是把愛的問題設想為一個對象的問題,而不是才能的問題。人們認為愛是簡單的,困難的是尋找正確的愛的對象。

這種觀點認為,一旦找到了一個完美的愛的對象,就一定可以獲得愛。

這也說明,為什麼無數少女都幻想著,“我的意中人,是一位蓋世英雄,有一天會踩著七彩祥雲來接我。”

而我們也往往會給這個“對的人”設定很多標準,如高大英俊、誠實可靠、溫柔體貼等等。

我們愛的是一個理想中的伴侶罷了,像《囧媽》中張璐對伊萬說,你的心裡住著一個“幻想中的妻子”,會以自己的思維對對方進行各種設定。

通常,對於“愛的對象”的判斷是由“對他本人的判定”決定的,這種判斷並不能決定你是否會得到愛。我們常聽到一句話:他是一個好人,卻不是一個好的伴侶。

他懂得照顧所有的人卻偏偏不懂得照顧你,他對所有人都很包容偏偏就對你格外苛刻,他對所有人都很仗義就偏偏要和你計較。

人是複雜的社會動物,而愛是需要兩個人共同經營才會有的情感。如果簡單把愛認為是“愛的對象”的問題,一旦在親密關係中感覺不到愛,就會選擇更換愛的對象。

有不少人在愛情受挫之後,就會急於再次進入一段感情,可往往還是會再次陷入愛情的漩渦。

在感情中遇到問題,應該學會反思,學會如何去愛,而不僅僅是更換愛的對象。

每一段感情,都是學習如何去愛的過程;每一段感情都是一次雕琢。

03 把最初愛的甜蜜經驗與“永恆”的愛相混淆

弗洛姆認為,愛的第三個誤區是把最初墜入情網的經歷和愛的“永恆”之間的區別混淆了。

在愛情中,每個人都希望“擇一城終老,遇一人白首”。

在戀愛之初,兩個人破除陌生這堵牆,就會立即感到親密、融洽,那時的感覺也會是這段感情裡最美妙的體驗。

《親密關係》的作者克里斯多福把親密關係的過程分為絢麗、幻滅、內省和啟示。

而戀愛之初的美妙體驗就是“絢麗期”,然而人們往往會很奇怪,為什麼當初在絢麗期愛的死去活來的兩個人,在幻滅期可以形同陌路或仇人。

熱播劇《我的前半生》中,陳俊生出軌,羅子君低聲下氣去找老公談,試圖讓他離開那個女人回心轉意,陳俊生卻說:我愛她,無可救藥地愛她。羅子君黯然地說:你和我也說過這樣的話!是的,這個男人還說過,要養她一輩子

從弗洛姆《愛的藝術》中:解讀當代人對愛的三個誤區

可是,不要忘了這些話是在陳俊生和羅子君戀愛的絢麗期說的,我們不能把戀愛的甜蜜經驗和“永恆”的愛相混淆。

那一句,“他說過會愛我一輩子的”,怎麼可以變呢?為什麼不可以變呢,要知道,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我們能做的是,無條件的愛自己、成長自己,智慧地去愛別人。

在愛的三種誤區裡,人們常常渴望愛而得不到長久、幸福的愛。終究,愛是一門藝術,需要學習。

二、產生愛的誤區的原因:

01 原生家庭的影響

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在節目《奇葩說》中分享了他個人成長經歷。主持人馬東問武志紅:“原生家庭,真有那麼大的影響嗎?”武志紅斬釘截鐵地回答:“沒錯”。

而在武志紅看來,家庭是整個世界、整個社會的濃縮,而個人是整個家庭的濃縮,談論原生家庭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還記得在電影《囧媽》中,伊萬在 6 天與媽媽的相處當中,也崩潰地和母親說了開頭張璐對伊萬所說的話,“你為什麼要不厭其煩的改造我呢?”

從弗洛姆《愛的藝術》中:解讀當代人對愛的三個誤區

在原生家庭中,母親沒有和兒子伊萬建立“界限感”,認為媽媽就一定要管著兒子。兒子伊萬成年後,就會把這種母子共生的關係,投射到自己的親密關係上,也同樣認為,愛一個人就要控制一個人。

武志紅也曾說過,原生家庭潛意識:母子關係影響親密關係,父子關係影響社會關係

此外,原生家庭中父母的婚姻狀況也會對子女的婚戀觀、愛情觀產生影響。以下是珍愛網所做的調研:

從弗洛姆《愛的藝術》中:解讀當代人對愛的三個誤區

根據調研數據顯示,63%的人表示父母感情好,從父母的相處模式中給了自己很好的擇偶參考,37%的人表示父母感情不睦,對婚姻持悲觀態度。

原生家庭中與母親的親子關係決定了孩子的親密關係是否幸福,媽媽在孩子成年後的放手可以讓孩子擁有自然、幸福的感情生活。

而一個幸福家庭裡的孩子,也會從小懂得什麼是愛,如何去表達愛,也更容易擁有幸福的能力。

由此可見,原生家庭的親子關係以及父母的婚姻狀況,都會影響一個人對於愛的認知。

02 社會影響

弗洛姆認為,由於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於“愛的對象”的選擇在二十世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傳統觀念認為,婚姻經由習俗締結,一旦確定婚姻,愛將發展起來。我國的傳統婚戀觀也如此,我們父母一輩,也多是經由“先結婚,後戀愛”這個過程。

在改革開放以來,西方浪漫主義的愛情觀也對我國的婚戀觀產生了極大地影響。

相對“功能”的重要性,浪漫主義愛情觀大大增強了“對象”的重要性。

現在婚姻締結的目的不僅僅在於繁衍後代,而更是為了尋求精神滿足。多數人都在以自我需求出發,尋找適合自己的“真愛”。然而,當今社會講究真愛的多了,離婚率卻直線上升。

從弗洛姆《愛的藝術》中:解讀當代人對愛的三個誤區

與離婚率攀升有關的,還有一個原因在於交易盛行和奉物質財富為首要文化的價值觀盛行。

婚戀市場也越發的物質、實際,所謂的愛情更多是等價交換、各取所需。

當男女雙方以自身的條件進行比對,找到更好的交易對象時,變會墜入情網。這種把愛當作愛的對象的觀念,會使得感情越來越商品化、物質化,也將沒有更堅固的愛的基礎,經受不住時間的考驗。

03 大眾傳媒因素的影響

現如今,互聯網、電視、手機、電影等大眾傳媒手段成了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也影響著人們對愛的認知。

甚至有人說,大眾傳媒成了當代“追求物質犧牲精神”愛情觀的罪魁禍首。

想必大家還記得《非誠勿擾》上的拜金女馬諾的那句“寧願坐在寶馬車上哭也不願坐在自行車上笑”,這一句極度物質的愛情觀也影響了不少人的擇偶觀念。

從弗洛姆《愛的藝術》中:解讀當代人對愛的三個誤區

同時,也有好多不負責的的媒體,為了追求流量,製造“標題黨”,或是總是關注畸形的婚戀。

這些內容往往沒有立場,一切以流量為導向,可觀念對人的影響總是潛移默化的,媒體大幅度的婚戀節目傾軋而來,對如今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會產生極大地影響。

年輕人熱衷的偶像劇,往往上演的都是灰姑娘嫁給王子的偶像劇,他們為擇偶中也自然會青睞帥氣又多金的對象,對符合這樣條件的男性一見鍾情一往情深。

而往往現實是殘酷的,這樣的運氣不是每個人都有。從而造成有些人不能正確認識自己,一直找不到自己心儀的對象。

如果媒體制作影視作品時不要僅考慮市場因素而是把它當做一種觀念進行灌輸,將其他貼近現實的節目設計得更加有吸引力,那麼現在的大眾眼中的愛情觀就不會顯得那樣不靠譜。

三、如何獲得幸福、長久的愛

01 愛要懂得接納和尊重。

有一對小夫妻,他們曾經是大學同學。丈夫從小在東北農村長大,妻子則是個上海姑娘。談戀愛時,姑娘欣賞小夥子的才幹,小夥子喜歡姑娘的美貌和嬌滴滴的性格。

談戀愛時,姑娘發現小夥子吃飯的聲音很大,但想著也不是什麼大事勉強接受了。結婚後,妻子發現丈夫不僅吃飯聲音大,而且不愛洗澡。

為了將丈夫的壞毛病改過來,她開始對他多方要求。但她沒想到,不但沒有改變丈夫,反而招來丈夫的牴觸,他故意我行我素。這使得小夫妻經常吵架,最終不歡而散。

“不接納”的態度實際上是在告訴對方你對他是有條件的愛,並不是愛他的全部。為了使對方成為心目中的伴侶,便會想著改造對方。

這樣的“改造”對對方來說,是一種控制和索取,會讓人難以窒息,最終會想逃離。

只有以一種接納和尊重的態度去愛一個人時,這種愛才是舒服的,才會自然、長久的流動。

02 愛要學會溝通

在電影《愛樂之城》中,男女主角曾有過一次激烈的爭吵。

塞巴斯蒂安因為自己為了給米婭安穩生活而放棄夢想的妥協卻沒有換來米婭的認可,對米婭產生了怨氣。

米婭也在爭吵中發覺塞巴斯蒂安並沒有尊重自己的夢想和職業,便選擇奪門而出。

而兩個人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誤會,根源就在於他們彼此之間缺乏溝通。他們自以為是為對方做了犧牲,但在對方看來反而是一種情感綁架。

這樣自以為是的犧牲,並不能換來對方的感動,只能換來更多的壓力。

所以,在愛中會溝通至關重要。

首先,要學會主動溝通。當產生矛盾時,人們很容易陷入冷戰,這樣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引起相互之間的猜疑。

其次,溝通要避免情緒化。在親密關係溝通中,要學會正向表達。比如,丈夫一段時間一直加班,回來非常晚。妻子就會很憤怒地說,“你回來得這麼晚,從來也不陪我。”

此時,丈夫內心也不舒服,工作辛苦還要聽妻子抱怨,結果一定大吵一架。如果妻子能夠不帶情緒地在溝通的過程當中,表達感受和陳述事實,結果就不一樣了。

如果妻子說:“這一段時間你都在加班,我感覺到你好久都沒有陪我了,我是有一點傷心難過的。你看看,這個週末你可不可以陪陪我和孩子呢。”這樣丈夫聽了也會心裡舒服,願意去陪伴妻子。

最後,要有同理心,懂得換位思考。男女之間的思維方式是不同的,要懂得換位思考,多為對方考慮,想想對方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建議大家讀讀查普曼博士的《愛的五種語言》,去探尋伴侶真正的愛的需求。

03 愛是一門藝術,需要學習和操練

人人都想得到幸福、長久的愛,但能如願的人卻很少。原因在於親密關係的複雜性和事物是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

弗洛姆說:愛是一門藝術,需要努力和學習。

就如同一名醫生,他需要具備醫學領悟的理論知識,再加上大量的實踐,以及在實踐中對領域問題的極大關心,才能成為一名醫術精湛的好醫生。

所以,愛的藝術需要:理論+實踐+極大關注。

在親密關係中,如果和伴侶發生矛盾,不妨冷靜想想問題出在了哪裡?是溝通出現了問題,還是思維方式的偏差?

有了正確的理論認知之後,再去高效地、愉悅地經營我們的親密關係,一定會有更幸福的體驗。

25 歲成為百度最年輕的副總裁的“李叫獸”,從小時候打架就開始研究“戰鬥”策略,在這種研究理論的思維方法下,也讓他更有策略的去做事,也總是可以使他在今後的商戰中立於不敗之地。

此外,想要成為愛的藝術家,還需要加以極大的關注。

從弗洛姆《愛的藝術》中:解讀當代人對愛的三個誤區

楊絳和錢鍾書的愛情是讓人羨慕的。半個多世紀的相依相伴,楊絳先生對於錢鍾書愛的關注已到極致,她成了他骨頭裡的鈣,呼吸的氧氣。無需多言,便都是深情。

正是因為楊絳先生對錢鍾書極度的關愛,也有了錢鍾書在文學上的成就,相互的成就讓這段感情更加情意綿綿,令人羨慕。

所以,要掌握愛這門藝術,要掌握愛的理論,用它來解決我們親密關係中的問題,並始終關注它,把它當做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總結

終其一生,我們都是為了追求愛和幸福活著。我們要懂得愛是純粹的、無條件的,要學會接納和尊重,在親密關係中要重視溝通,把愛當成一門藝術,去敬畏、去學習。唯有此,我們才能獲得幸福、長久的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