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看的頭腦風暴


也許和其他職業相比,創造性工作更應該是頭腦風暴的活躍之地。在公眾的想象裡,創意人員的辦公室裡放滿了抗壓玩具和五顏六色的便條,這些都是用於從思維敏捷、衣著光鮮的創意人才那裡吸取構思的能量。


然而,基於一項對197個國家2萬名創意人才的新調查報告顯示,事實上,大多數創意人才——包括作家、音樂家、攝影師和播客——發現頭腦風暴對於解決創意難題基本沒有幫助。


荷蘭文件共享公司WeTransfer委託開展的這項調查證實了這種集體決策形式的風險。WeTransfer新近剛離職的主編羅伯·阿爾德森指出:“在創意世界裡我們聽到很多關於合作的言論,但是從調查結果來看,儘管群策群力對於創意的落實很關鍵,但似乎不是很有利於創意最初的形成。”


WeTransfer對創意人才的年度調查與先前對於個人準備和反思需求的調查結果不謀而合。阿爾德森說:“讓人們有時間和空間充分地思考,這樣他們的創意質量才會提高。”


不得不看的頭腦風暴


在安排會議時,我們似乎常常忽略了一點:給參會者準備和形成自己想法的機會。這是頭腦風暴之父、傳奇廣告主管亞歷克斯·奧斯本所推崇的關鍵一步。石英財經網的里拉·麥克萊倫指出:“奧斯本反覆頌揚獨處的益處,他表示遠離他人干擾的獨處時間是自己構思過程的一部分。這位創造了以白板為中心的鬧哄哄的頭腦風暴儀式的男性對個人想象也非常看重。”


WeTransfer的調查表明,常規會議是創造力的一大殺手。超過40%的受訪者現在認為“工作”——包括大公司員工的行政事務——阻礙了他們好好思考。報告寫道:“考慮到近90%的受訪者都在嚴重依賴好點子的創意領域工作,這個比例令人擔憂。看起來我們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運作方式,尤其是在辦公室裡的時間規劃。”


獨立思考在做決定時也十分關鍵。確實,WeTransfer調查的近80%的創意人士表示,在衡量一個創意時他們相信自己的直覺和調研。只有18%的人會讓同事和朋友幫忙把關。


在調查世界各地的創意人才時,WeTransfer發現了一些有趣的地理異常值。例如,在被問及創意思考中最大的干擾時,法國人更可能將其歸咎於自己的社交生活而不是自己的工作、配偶或社交媒體。與此同時,中國人更傾向於認為自己的配偶是最大的干擾源。


儘管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頭腦風暴可能無法產生最好的創意,但它也不是完全無用的。美國北伊利諾伊大學發表在《期刊通信報告》上的一項研究強調了頭腦風暴作為團隊建設活動而非戰術討論會的價值。不說別的,就說頭腦風暴心照不宣的規則——積極、開放、建立在別人想法的基礎之上——就能促進團隊凝聚力和信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