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工作,如何來平衡家庭?

小城媛媛


我覺得你應該首先弄明白,工作是為了什麼?以及你當前為什麼覺得沒有安全感?在我看來,人為什麼要工作?還不是為了家庭,為了父母、妻子、兒女我們這些至親的人。沒有了家庭,沒有親人,工作在哪兒又有什麼關係。所以我認為你還是以家庭為重,有國才有家,有家才有咱們的生活。

從你的想法中,我感覺你應該是對你當前的工作不滿意,不滿意可以換工作啊,或者是和你的愛人商量好,要走一起走啊。反正人在身邊,家也就在身邊了。

祝你早日解決你的問題,一個偉人說過“工作的事還叫事嗎?努力努力就過去了”。


煤海青春


親愛的,我特別能理解你的現狀,來說說我的經歷吧,我也是一個人在異鄉結婚生子工作,也想改變現狀,很多時候我也沒有朋友,沒有親人,生活中遇到問題就會心慌沒有安全感,感覺自己很孤獨,而且我也30歲了,這個時候就想如果能夠回家找一份工作,父母都在身邊朋友都在身邊該多好,但是現實是這裡有我的家庭,有我的孩子,我的一個選擇需要面臨非常多的不確定以及挑戰,我無法一下子做決定,陷入兩難境地。因此我的建議是:

第一,從心裡出發,你要能夠坦然的接受你的現在,如果你有這些想法不妨和你的愛人商議,關於職業發展以及工作地的問題,看看另一半的想法是怎麼樣的,看能否幫助你做一個短期以及長期的一個規劃,這個規劃不僅是你的工作的,也包括家庭未來的計劃,你們計劃什麼時候生寶寶,他的發展規劃等等方面。如果選擇進入婚姻,那麼肯定會存在一方需要去放棄某些方面去成就我們更好的家庭,當然我這裡並不只的完全是工作或者距離,所以溝通,聆聽伴侶的意見也是很重要的,你們可以在其中找到平衡點,你可以嘗試在你所在的城市去根據你的專業再去擇業或者深造,首先你沒有教師的工作經歷,其次你在私企做了3年,不知道是否結合或者發展了你的專業特長,如果都沒有就盲目回家還是很冒險,你可以先選擇教師行業的工作,積累經驗,然後嘗試考取你所在城市的公招,或者即使不考公招也不一定就不穩定,穩定的工作需要個人找到合適且喜歡並願意奮鬥的平臺。

第二,我覺得你面臨的就是女性馬上進入30歲後職業的選擇焦慮和以及如何處理工作和家庭關係的矛盾的問題。親愛的,你的焦慮是很正常的,每個女性到了這個階段都會面臨很多的選擇和矛盾,孩子、工作、家庭,其實所謂的平衡其實是要找到你認為的或者家庭成員都舒服的生活方式或者發展路徑。你要學會從你的漩渦裡跳出來,首先能夠接納你的我們任何人的平凡和普通,因為你還沒有孩子,可以先從工作出發,找到一個和專業匹配的工作,看是否使自己喜歡的且願意發展的路徑;其次,走出工作和家庭,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多去交友,多去陪伴自己的父母和愛人,人生很短暫,珍惜你的朋友和家庭;然後,和伴侶給你們的家庭訂立一些目標或者儀式,比如節日的紀念,約定每月的安排和出行,討論明天一起嘗試什麼菜式等等,這些可以增強你對於家庭的滿意度以及對於生活安全感的滿足,同時對你的個人經歷來說也是一個補充。

最後,希望你能夠坦然面對我們的不足,學會在平靜的生活中找到幸福的漣漪。


Alice職場寶媽生活


今年春節期間,大年初二接到疫情指揮部通知必需回單位值班,可是平時離老家遠,幾乎不當回去,老家只剩下單身漢留守父親一人,我臘月二十九才回到家,你想象不到老父親高興成啥:一頓吃了大碗豆腐面,看著他的吃相,我流淚了。我又磨了一天,初三早上吃完飯,還是給父親說了特殊時期必須到崗,並保證疫情結束第一時間回來給他做好吃的,陪伴他玩幾天。開上我的貝克車離開了老家去一線值班,至今未歸。


鄉村教育


無法完美平衡家庭和工作,但我依然熱愛生活


01

最近一週多沒有更文,心中總有不安,覺得愧對時間,愧對那些督促自己日更的老師,還有那些關注和鼓勵自己的簡友。

作為一個二寶媽媽,即將升入小學的大寶和五個月大母乳餵養的小寶,每天在不同時間段,總有一個人需要我。他們把我的時間拆成一片一片,而且真正屬於我的碎片很少,我只能見縫插針的學習和寫作。而最近家裡遇上重大事件,寫作節奏只能被迫放緩。

在無戒訓練營的群裡,時常看見有些夥伴在群裡熱火朝天的聊,而我卻只能深夜兩個娃都安頓好後迅速的爬樓瀏覽一下。

她們經常在群裡保持活躍,還要工作、聽課,堅持日更……他們的生活看起來真的很完美。

我在想,為什麼我就無法那麼從容地平衡好寫作和家庭,是自己太笨了嗎?是時間管理有問題嗎?還是期望定得不切實際?怎樣才能做好……

想到這些,內心焦灼。

02

今天看到無戒老師的一篇文章《七月你好!我來了》。

原來,為平衡家庭和事業而殫精竭慮的媽媽,不止我一人。

無戒老師文中的狀態,深有共鳴:

2018年7月1日,兒子幼兒班畢業,我把他從老家接到身邊,我不再能夠心無旁騖的寫作,我需要做好媽媽,再去追求自己的夢想。2018年的後半年我是焦慮中迎接這後半年,孩子的到來讓我一瞬間無所適從,我不知道要用什麼樣的狀態來平衡這兩者之間的關係。

就在這一刻,我體會到,原來總是有學員說,無法兼顧家庭和寫作的緣由。

我就是那種曾經無法理解那些無法兼顧家庭和事業,而有孩子後發現這兩者真的很難同時完美兼顧的媽媽。

03

有孩子之前,我極其樂衷工作,一個人幹幾個崗位的工作,年年在單位評為優秀員工;因為幹活麻利,總是被領導當做"鞭打快牛"的對象,當然也因此迅速升職加薪。

在職場上我信心滿滿,事業發展也風生水起。

那時候,無論如何我都不會想到,未來有一天我會因為孩子而放慢自己事業的步伐,調整事業的方向。

那時有一個同事姐姐,名校海歸,既漂亮又優秀,做事勤奮而且高效,是大領導面前的紅人。

共事幾年後,我發現她慢慢變得"消極怠工"起來,直到每天卡著點上班,中午定點午睡,下班到點就走,很多出差的工作都推辭了。和曾經"領導交待兩天完成的任務半天就搞定",常常加班熬夜趕進度的狀態完全相反。

我心裡特別疑惑,猜想她可能想跳槽了。

後來聽年齡大一些的同事說,她33歲了,好不容易才懷上孩子。之前幾年一直在備孕但懷不上,據說是因為工作太忙太累,壓力太大導致。這位同事的婆家開始抱怨,她自己也開始擔心,在醫生的建議下只能開始保養和調理身體。現在好不容易懷上了,孩子自然是第一位的,為了孩子不得不放下工作。

產假結束後,這位姐姐辭職了。辭職那天我們聊了幾句,她告訴我因為公公婆婆年齡大,身體不好,幫不上忙,只能自己帶孩子,等到孩子上了幼兒園再回職場。

我當時不太理解,心裡很為她本該有的大好前程感到可惜。

沒想到,若干年後,因為我和丈夫都忙於工作,家庭出現種種問題。雖然我們想盡辦法,最終還是需要我階段性迴歸家庭。那時,我也開始了重新探索平衡家庭和職業發展的曲折之路。

04

曾經看到一篇文章反駁說:誰說工作和家庭不可以兼顧?

文中提到一個例子:來自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議會議員Larissa Waters做了一件特別勇敢的事情:在澳大利亞國家議會一邊在發表演說,一邊抱著孩子袒胸露乳地餵奶。

這位母親是偉大的,這種工作環境相信也是很多媽媽夢寐以求的,但它只是一些個案。如果它能普及,需要多大的社會包容度和制度保障呢?

至少在我國,可能還沒有企業或單位允許帶著孩子上班的。

有的單位人性化一些,在你有孕在身或哺乳期,實在不便去上班,可以在家遠程辦公。我有一個朋友就很幸運的享受到這種待遇,但是在家的代價就是,孩子總是會影響你無法全身心投入工作。在你正想到一個好點子時,他可能突然大哭或者來找你玩,等你處理好他時,點子早跑到九霄雲外;而更常見的情況是,你在家,孩子總是需要你,如果有一個以上的孩子在家,可能在他們睡著之前,一天基本沒有多少屬於你的時間。

因此,在職媽媽雖然有一份職業,但也多了一份牽掛。

做媽媽的能去上班,多半是有老人幫忙照顧或者請保姆。

父母和保姆,只能幫你在生活上照顧孩子。孩子的教育,心理發展,還是需要父母自己用心的。

但"端人家碗,受人家管",想給孩子更多的陪伴談何容易。在孩子遇到問題時,在職媽媽們難免也有焦慮和愧疚。

05

走在平衡家庭和事業的路上,糾結、焦慮不時會在壓力時出現。但清晰的自我認知和相對明確的人生規劃,總能幫助我們走出困惑。

作家郝景芳曾說:“這個世界上不存在真的平衡,你最多隻能做到工作與家庭之間的切換”。

在人生路上,每一種選擇都是有舍有得,沒有絕對的對錯,也不可能做到完美。

無論哪種選擇,我們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未來的路該怎麼走。退,有迴歸家庭的自由和勇氣;進,有發展事業的能力和資本。

更重要的,不是做了怎樣的選擇,而是我們以怎樣的姿態面對這個選擇。

正如羅曼·羅蘭所說: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它。

-End-


申音VLOG


工作、家庭有多難平衡,我早在沒有孩子的時候,就已經切入骨髓的理解了。

在進入彈性靈活的香港保險行業之前,我在日夜不分、把人當機器使的行業工作過八年多。

有一次,我弟來香港看我,他玩了幾天馬上就要走了,我連一頓飯都沒時間陪他吃。他週日走,說好星期六晚上,帶他和同學去吃橋底辣蟹,但是因為突然有材料要交,我加班到凌晨一點多。我弟一直在家裡,一句怨言都沒有的等我。最後,我們是在半夜2點才去吃的橋底辣蟹,他們依然非常開心。

還有一次,公司政治大變動,我覺得我作為新人可能要被裁了,好幾次半夜回家時情緒崩潰,讓我媽非常的擔心。

也是在那段時間,我爸在蒙古開車出了重大車禍,幾乎全身癱瘓。我媽怕影響我本來已經很緊張的工作,硬是沒有告訴我,當我知道的時候已經過了很久。

經過那麼多年,我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生活也逐漸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了。但是當我回想起來只有工作沒有人生的那幾年,都對我的家人們充滿了深深的內疚。




9527小李子


每個組成家庭的職場人,都必然需要面對平衡家庭和工作的問題。每個人的家庭狀況是不一樣的,那麼面對這個問題,所作出的選擇也會不一樣,其實家庭和工作是很難存在平衡,畢竟生活是動態的,至於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在我看來只是面對一些事情的時候你該如何選擇。那麼我們要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呢?

時間分配

不管是家庭還是工作都需要你付出精力和時間,那你會怎麼分配自己的時間呢?要規劃好自己的職業道路,對自己什麼時候該努力工作,什麼時候該回歸家庭,工作需要有規劃,家庭也是需要有規劃的,這樣才能更好兼顧家庭和工作,要學會不把工作帶到家庭中,也不把家庭中的事情帶到工作中,這樣,工作和生活就可以達到分離。你可以在家輕輕鬆鬆和家人渡過共同時光。人生很長,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分配在家庭中,那就在陪伴家人的時候更加專心,讓家人感受到你的重視和愛。



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與家人主動分擔,營造互相體貼的良好家庭氛圍,不做工作狂,也不做閒人,家庭角色分工可互換。相互考慮體貼的家庭氛圍會讓家庭成員感到充分的信賴與依靠。當一方工作忙得抽不開身時,另一半可以在閒暇之餘主動承擔家庭責任與事務,忙的一方便可以專心工作,工作效率便可以得到保障。雙方都可以保持愉悅的心情。並形成互相體諒的互換的良好循環。有利於家庭生活的健康成長。當然,家庭成員中會因工作性質的不同帶來生活時間比例的不同,這需要雙方的良好溝通,不計較,多包容,但家庭生活中我們也不需要工作狂。



保持溝通

想要平衡家庭和工作的關係,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跟家裡人溝通,得到他們的理解和支持,這樣我們才能在職場上安心的打拼。這一切都需要做好溝通,才能讓家庭更加和睦。

結束語

生活是道選擇題,安排好自己要走的路,才能讓我們過的更舒心和幸福。

以上是明清個人的觀點,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唐宋明清2020


我是草根老周,很高興參與這個話題。

面對工作如何平衡家庭?我認為很難在兩者間取得平衡。我們聽過太多這樣的故事了,諸如舍小家,為大家了。忠孝難以兩全了,等等。

我來說說我的感受,不妥之處見諒同時歡迎留言討論。

如果說工作和家庭最難以平衡的應該是軍人。他們的職業是保家衛國。工作在邊疆戈壁深山老林或隱秘機構部門,看報道許多軍人幾十年都不能和家人說出自己的工作性質。為了工作一兩年難見一面真的難以顧及家庭。

另外我們石油工人也是如此。野外作業那是常事。一年四季寒冬酷暑,說走就走這可不是旅行,是工作是職業要求。老婆病了孩子學習出問題了,父母住院了等等諸如此類的家庭問題,根本顧及不到。很難平衡這個事。

當然,兩口子能在一個城市工作最理想了。但甘蔗不可能兩頭甜。為了家庭,可能就會失去外地的高薪。為了高薪或理想的工作,也有可能與家人分隔兩地。老話說,兩權相利取其重,兩權相害取其輕。工作和家庭之間做選擇,只能做出對家庭最有利的一邊了。




草根老週五世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你說的這種情況很多人都會遇到!哥是過來人,談談個人經驗!

你問這個問題,說明你是想要這份工作,然後又顧慮到會和自己的愛人分開!其實這個時候你的心裡天平已經傾斜了!這裡所謂的平衡是一種取捨!

所以針對這種情況,建議如下!

1.每個人都會遇到工作和家庭的取捨問題!前兩張圖是我個人保存很久的圖片,你看了自然明白夫妻二人要承擔的責任!

2.現在你和愛人還沒有孩子,但早晚會增加一個寶寶,你們異地,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3.如果有了孩子,愛人一個人照顧,你捨得嗎?

4.有了孩子後,倆人會因此吵架,但更多的是溫馨!那種感覺不一樣!

5.孩子要照顧,老人也要照顧,你能扔下誰?是不是覺得做男人很難?

6.做男人很難,得多方面兼顧,得有取捨!

綜上,建議你考慮清楚上面問題,然後再決定!取捨一定要得當!但不管如何都要掙得愛人的理解!

希望能幫助你!








春秋義戰


怎麼平衡生活和工作是從人類文明社會誕生以來,出現了社會分工之後最困擾的問題之一。比起:活著的意義是什麼?這類靈魂拷問還讓人費心,畢竟你只要在工作基本都會碰到這個問題。

古有: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

今有:出門打工,留守兒童和堂客。

不管有錢沒錢,是打工一族還是董事長CEO都會碰到這個問題,只不過經濟條件好一些的可以把老婆孩子帶在身邊,妻子可以做全職太太。

所以,你的問題其實沒那麼複雜,因為普通人並沒有多大的選擇的空間。要麼,為了以後的生存發展,暫時委屈一下小家庭;要麼,為了享受家庭的溫暖,放棄一部分事業追求。

我們絕大部分人並沒有如:在一線大城市住高層和回老家縣城住別墅這樣的選擇。好在樓主目前還沒有孩子,一個家庭裡經濟和親情都很重要,無非就是看你短時間內怎麼取捨,如果為了以後更好生活和你感覺更穩定的工作,短暫的離別並不是多大的代價,三個小時高鐵已經能保證你們每週都可以見面了,好過很多兩地分居的夫妻。

就這樣吧,一切選擇在於自己的權衡,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問答裡最不好回答的就是這種問題,自己都不好做的選擇。何況我們隔著屏幕的陌生人。

祝好!


文總談職場


這個嚴格來說並不是工作和家庭的平衡問題,這個是你的緊迫感與危機感到底是什麼的問題。

扔幾個問題供思考:

1、一直想當教師,還是一直想回家?如果只是一直想當教師,當前城市是否可以?如果是一直想回家,不考回去就沒安全感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安全感往往不是單一因素決定的,也就是大概率你回家了也會有別的事情發生讓你繼續沒有安全感。

2、想當教師的原因?穩定還是就是喜歡教書育人?如果是穩定,那穩定的工作不僅僅是教師,私企也有很穩定的那種。如果就是喜歡教書育人,那私立機構的教師也是教師,企業內部培訓師也是老師,真想清楚了,會發現就業選擇會變多。

3、工作更能帶給你安全感還是家庭?這個因人而異但要思考清楚,想的時候可以想的決絕一些,比如極端條件下要舍一個,舍哪個,以及舍的這個,自己有沒有能力再重新找一個相當的。

整體規律上,工作可以換很多個,工作可以異地、線上進行,仍然有非常多的解決方案,但家庭的親密關係培養更難,換人成本更大,尤其是結婚後,不宜長期異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