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的“水滸”有何含義?不只是水邊那麼簡單吧?

娛罷不能樂不休


說得沒錯,《水滸傳》的“水滸”絕不是水邊那麼簡單,那只是表面意思,沒有指出深層含義!其實這是施耐庵先生的“春秋筆法”,曲折暗示——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普通老百姓當時已經在大宋王朝統治之下沒有了生存之地,只得尋一塊“水滸之窪”!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水滸傳》作者施耐庵有一個明確的觀點,他指出梁山泊起義原因是官逼民反。在封建統治者的日益剝削下,依靠土地為生的農民紛紛破產。面對繁重的賦稅高壓,百姓們無法承受,只好揭竿而起反抗北宋朝廷。

其次,宋徽宗整日不理朝政,朝政大權全都被蔡京、高俅等人玩弄,朝廷黑暗,權臣勾結,他們為了一己之私不惜陷害良民,比如武松和林沖等人,原本都是體制內的下層小人物。典型的是林沖,他原本是一個一心“上進”的禁軍教頭,只因妻子被高太尉的乾兒子看上而遭到打擊報復,在無法伸張正義的情況下,林沖只得放棄夫妻關係,但是權貴人物依然不依不饒要置他死地,在沒有退路之下,林沖只好夜奔梁山。

最後,善良的而勞動人民和樸實的中下層階級,在現實當中找不到他們的“桃花源”,所以只能寄希望於一個遠離大宋皇權專制的“樂土”——但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哪裡能尋找到這樣的“土地”呢?只能在文人筆下虛構一塊“水滸之窪”而已!

所以,讀懂得了這一層意思,才能明白施耐庵為什麼將梁山108將起義的故事叫做《水滸傳》了,“水滸”這兩個字,真值得玩味!


麓風軒


大家都知道,水滸傳生動的再現了大宋朝108位各種身份,被逼迫陷害,梁山起義的英雄故事。情節細膩的刻畫了每位起義者,身懷家仇國恨,如兄弟般匯聚在一起。

那麼這些民間英雄們怎麼走到一起,形成了一個讓天下的統治者總圍不滅的堅強的群體,把愛恨情仇交給了這充滿情愛的江湖世界的呢?

作者就是用水滸這個詞來形象又生動地描繪出這個栩栩如生的江湖世界的。

根據資料:水滸一詞解釋為,(玉篇)同汻;(說文)水厓也;(疏)岸上平地去水稍遠者名滸(汻)。

所以這不正是,水邊一隅之地,江湖世界嗎?概括了宋江等領導的起義軍,如涓涓細流般匯聚磅礴之力,為劫富濟貧、殺盡天下貪官汙吏的共同理想,舉起了(劫富濟貧)正義大旗的嗎?在一隅之地,形成了不可小覷民間勢力,與統治者相庭抗禮。

從穩定的生活中,因貪官汙吏迫害如林沖夜奔、李逵黑旋風等等流著血淚的,鮮活地有血有肉的生命,為了存活逼上梁山,舉起義旗同統治者抗爭。描繪生動令人震撼嗎?

但因傳統觀念的束縛,最終走向了招安這可悲命運。正好象一隅之水因太陽的烘烤逐漸乾涸一樣了。水滸一詞,形象地總結了整個故事的脈絡含義深遠。

水滸傳是先輩留給我們的一本蕩氣迴腸的藝術作品,久久流傳。


Banksy24


答:(水滸)這個詞最早在《詩經、大雅、緜》中出現,曰:(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意思是說:在商朝武丁間,周王亶父帶著全族來到岐山的周原,(今陝西寶雞市)這裡土地肥沃,沒人欺負,於是就紮根周原,在這裡繁銜生息,在那裡反抗殷商暴政,後來通過幾代人的努力終於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後來(水滸)就代指生活出路和安身之地。

通過對(水滸)的瞭解,我想《水滸傳》中的水滸,是作者施耐庵先生對生活,沒有壓迫,沒有欺辱,平等自由的嚮往和寄託,希望在封建王朝的統治下,有個生活出路,有個沒有欺負的安身之地。

《水滸傳》的水滸,也可說是寫梁山水邊發生的種種故事,寫社會上走頭無路的人尋找新的安生立命之地的故事,水滸寫出了梁山一百零八將豪爽的性格,為朋友兩肋插刀的俠肝義膽,水泊梁山上的眾好漢是被逼迫走頭無路上了水泊梁山,他們都是為了尋一個新的安身立命之地,過無人欺負的生活,才聚集於水滸這個新的生活之地,在宋江的帶領下,揭竿而起,豎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反抗封建王朝的壓迫,剷除了不少地方惡霸和朝廷走狗,贏得了較好的口碑。

《水滸傳》承載著施耐庵先生的期昐和一腔苦衷,可惜的是水滸的故事結局還是被招安,還是寄託於腐朽的朝廷致力於朝政的改善與改革,沒有像周王亶父那樣徹底完美!


老劉34614


很高興悟空的提問,首先分析水滸之“滸”。滸:指水邊,或離水稍遠的岸邊開闊地。從“滸”字從水的特定指向,以及《水滸傳》故事的主要地點“梁山水泊”或“水泊梁山”來看,老漁以為此“滸”應該從的是水流之水,既民間常說的“活水”。所謂的梁山水泊在清末黃河改道前,作為黃河比較早的洩洪口或起調節水文作用外,也是黃河改道前當地人生活和工作的依賴。由於黃河多次決口南徙,梁山泊逐漸淤積萎縮,以及歷代居民逐步墾荒。大汶河原經山東大清河流入渤海。1十八世紀中期黃河改道奪大清河入渤海,大汶河遂匯入黃河。大清河入黃河口的淤塞,更是加速了黃河的淤積,以致積水成湖,形成黃河的自然滯洪區,民國年間始稱東平湖。因此老漁以為,此“水滸”雖然在歷史上有過:該出手時就出手的路見不平一聲吼,“分贓廳”裡分銀,“聚義廳”裡大碗吃肉,大碗喝酒的綠林故事,當年的梁山水泊之“滸”在歷史一定的時期裡黃河的疏通起到了民生的關鍵作用






老漁破船


要知道“水滸”隱含了哪些更深層的含義,我們有必要直到水滸一詞的來源。“水滸”出自《詩經•大雅•綿》中“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說的是周人的故事。

說的是周人先祖古公亶父(又名周太王是周文王的祖父)為了躲避北方遊牧民族的劫掠侵擾決定率領族人尋找新的生存、生活之地。最終,他帶領族人歷經千辛萬苦,來到周原,在這裡周人的部族最終發展壯大並最終建立周王朝。

詩中的“水滸”二字說的就是周人發展壯大之所——周原。所以,後人們就將“水滸”二字引申為出路和安身之地的意思。這就非常契合水滸中英雄好漢都是被官府逼上梁山,不得不尋找一個安身之地。



據說《水滸傳》原名叫《江湖豪客傳》,是施耐庵由於厭惡爾虞我詐的官場,僅供職兩年,便辭官回到老家,一面教書,一面寫書。書終於脫稿了,施耐庵對書中的情節都很滿意,只是覺得書名欠佳。當時還是施耐庵學生的羅貫中建議書名為《水滸傳》,施耐庵一聽,高興得連聲說:"好,好!這個書名太好了!'水滸',即水邊的意思,有'在野'的含義,且合《詩經》裡'古公檀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的典故,妙哉!"於是將《江湖豪客傳》正式改名為《水滸傳》。



水滸二字與水泊梁山的地緣特色非常貼切,也有在野的意思,非常符合宋江希冀被朝廷招安的情景,從落草為寇到寄望朝廷再到夢斷水滸,這種殘酷的詩意,更好的表達了作者想表達的意思。

而我個人看法還有一層意思那就是作者寄予宋江等英雄好漢能夠像周朝先祖一般勵精圖治,也同樣從水邊起家圖謀一翻大業的厚望。



而在“水滸”出處的詩裡面,古公亶父也是循著漆水翻越梁山(今天陝西省乾縣唐高宗和武則天的陵墓就在梁山上)到達岐山腳下的周原。而這就從側面應證了作者施耐庵是希望這群英雄好漢在宋江帶領下跨越艱難險阻最終能戰勝困難成就輝煌事業。


常棣tandy


康熙字典:

滸:《唐韻》呼古切《集韻》《韻會》《正韻》火五切,音虎。《說文》水厓也。《爾雅·釋丘》岸上滸。《疏》岸上平地去水稍遠者名滸。《詩·王風》在河之滸。又淮水之別出者。《爾雅·釋水》淮為滸。 《說文》本作許,或作滹。《玉篇》同汻。水滸應該水湖引申為江湖,水邊一隅之世界。36天罡,72地煞星君在此聚義。故水滸傳有水邊世界英雄傳之義。個人觀點!


魔的救贖


水滸傳一書成書於明朝,在後來的明清之時都被列為禁書。為什麼說它是禁書呢?因為在封建王朝時期,沒有幾個君主願意百姓讀這種宣揚造反的小說。雖然書的末尾還是被朝廷招安,但是老百姓天天看這種書,不免心中升起一股江湖的豪氣,真要是哪天昏了頭,大家一起打家劫舍,造起反來,豈不是把皇帝都給坑了?

水滸傳中英雄輩出,就連小學生都能順嘴說出幾個,諸如武松,林沖,魯智深等。這是一部宣揚農民起義的書籍,書中以幾個重點的英雄好漢背景故事為脈絡,最終走向了一條路,那就是梁山的水泊。

正常來講,有很多讀過水滸傳的人通讀了全本書籍,對裡面的英雄好漢和背景故事瞭若指掌,但是卻不知道書名的含義。水滸傳中的水滸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為何作者要取這麼一個生僻的詞彙來作為書名呢?

水滸一詞來於詩經,詩經中曾經有這樣一句話“古公覃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那麼這兩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古公覃父就是周文王的爺爺,周武王的太爺爺!意思是說在大周王朝建立之前,周文王的爺爺曾經騎著馬,沿著西面的水邊溜達,一直溜達到岐山腳下,所以後來在武王伐紂時總會出現西岐這個地方。很明顯水滸的意思水邊,岸邊!

當時的水滸傳在出版時,其實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做江湖豪客傳。後來是老爺子覺得這個名字可能是太俗了,一看就是地攤兒貨,所以才取了一個水滸傳這個名字,讓其他的讀者第一眼看不明白書裡面的內容到底是什麼?看來施耐庵應該是那些標題黨的祖宗吧!那麼把江湖豪客傳改為水滸傳,到底有什麼優勢呢?

滸的繁體字是滸,拆開來是水、言和午,連在一起讀就是水說午時,那麼水和午時又怎麼解釋呢?

首先人稱宋江及時雨,他命格里五行為水,那麼水滸中的水可代指宋江,再者午可以看作梁山泊好漢。梁山好漢算上晁蓋是一百零九位,水滸就是宋江帶著一百零八位英雄玩。憑什麼說午代指這些草莽英雄呢?

現代人把一天看作二十四個小時,古人是分為十二個時辰,午時是正午時分,陽氣最盛,隨時間推移陽氣漸漸偏弱。同時五行裡午為火,火可不就是氣勢洶洶的來,乾脆麻溜的走嗎?

小說裡交代梁山好漢是魔鬼的化身,被殿前太尉從鎮壓的井裡放了出來,然後手拉手愉快的投胎去了。

綜上有人腦洞大開,說他們都出生在午時,難怪一個個都是“說走咱就走,風風火火闖九州”的暴脾氣。

3. 有人說水滸源自寨子的名稱

還有人說書名和寨名有關,因為梁山泊的寨子就叫水滸,書裡也說到水滸寨,比如“這行者景陽岡曾打虎,水滸寨最英雄”。

但也有人說梁山水寨的官方名稱不是水滸寨,這是它的學名,形容這個寨子建在水邊。

水滸二字有這麼多妙趣橫生的說道,那麼施耐庵選它做書名,僅僅是因為它寓意好這麼簡單嗎?

二、施耐庵為何鍾情於“水滸”二字?

施耐庵最先可沒想到“水滸”這兩個字,那他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和情感寄託,最終敲定這兩個字呢?

1. 比之前的書名洋氣上檔次

話說施耐庵剛開始管這本書叫《江湖豪客傳》,不說看客們,他自己都不滿意,簡直俗到家了。後來他的學生羅貫中,沒錯就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羅同學建議施老師把書名換成《水滸》。

文人做文章都講究引經據典,可以顯得自己有文化高逼格,施耐庵也不例外,於是他很快就將書名改為《水滸傳》。有書君也覺得修改後清新脫俗,比之前的書名洋氣高大上許多倍。

2. 寄託作者對安居樂業生活的嚮往

周人遷到水滸生活,過上了安居樂業的好日子,水滸就是周人的樂園,也寄託著施耐庵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同時施耐庵也希望生活沒有著落的好漢們,在兵荒馬亂的環境裡,能夠找到自己生存的樂園。他們是被逼著上的梁山,落草為寇也是無奈之舉,他們應該有個容身之所。

3. 表明自己並不是落草為寇和揭竿起義的鐵桿粉

施耐庵生活在元末明初,那時候統治者忙著壓榨人民和逍遙度日,百姓為活命不是當盜匪就是參加農民起義,從管理者到員工,社會秩序都亂成了一鍋粥。施耐庵雖寄情於《水滸》,骨子裡還是希望國家治理走上正軌。

梁山好漢受世俗排擠落草為寇,水泊梁山豎著替天行道的大旗,但在四大盜匪裡,梁山泊口碑最好,沒有主動和官府搶地盤,更沒有自立為王。

山會讓人聯想到山大王,有和朝廷對著幹的意思,而水就不一樣了。水滸二字,不會讓人覺得梁山好漢是打家劫舍的山賊,反而會對他們另眼相看。

進士出身的施耐庵,因對時局失望而轉身投文,水泊梁山是他的黃粱美夢,水滸承載著他的期盼,也是他在憂國憂民的一腔苦楚中,為自己和世人勾勒出的世外桃源。當人們在討論梁山好漢的武力值時,有誰在意過作者對國家和百姓的憂慮,還有他那顆赤子之心呢?

大概有以下幾點:

1.朦朧美

人有時是一種非常奇怪的動物,求知慾和探索欲一直是人類本能之一。水滸兩個字本意就非常的抽象,給人的第一感覺是有點發懵,這種抽象的詞彙,讓人會有很多的理解方式。水滸傳這一本書,其實還是諷刺當時社會黑暗的,但是還要披著俠義與替天行道忠君愛國的外衣,每一個讀者讀過水滸傳後,都會有自己的感悟。有的人看到的是江湖豪情兄弟情誼,有的人看到的是貪官汙吏社會腐朽,還有一些人看到的是梁山內部的爭權奪勢以及派系鬥爭。假如將其冠以江湖豪客傳的書名,那麼這本小說的寓意就沒有那麼深了,充其量也就是讓人看著過癮的地攤故事會而已。

2.寓意深

說起水滸二字,水滸的解釋可以有多種。第一種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周文王的祖父騎著小毛驢在水邊溜達,取水邊之意,這是最初的理解,也是表面的字意解釋!第二種解釋就是,雖然在水邊棲身,但是宋江與眾兄弟們還是在大宋的王土之內。正所謂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書名取水滸之意正是暗合後來的宋江想要與朝廷招安,緊扣題目。第三種解釋,水滸確實是水邊的意思,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一般的河邊都會漂浮著一些雜物和生活垃圾,讓人臭不可聞,難以靠近。宋江等人棲身梁山,他們之中很多都是因為作奸犯科殺人犯法才不得不上梁山,那麼施耐庵完全可以把他們比作是河邊的一群垃圾。雖然在書中口口聲聲說江湖義氣,稱其為好漢,但是在諸多的故事情節和脈絡中,發現梁山的這些人並非都是好漢,甚至有些人是真正的惡人。有這群人在水邊佔山為王,豈不就是被排斥在社會邊緣的一群垃圾聚集在一起了嗎?

3.作者用意

作者之所以將其取名為水滸傳,就是因為本小說的立場一直被眾人評說爭論不休。有人說它是一部煽動民眾造反的書籍,還有人說它是一部歌頌英雄好漢的江湖小說。更有人說它是一部吹捧朝廷貶低江湖之人的大作。總之,眾說紛紜一直沒有一個確切的定論,施耐庵將書名改為水滸,用意正是如此。施耐庵:書,我是給你們寫出來了,書名嘛!給你兩個字,自己體會!


詩詞與美文欣賞


“滸”(hǔ),水邊。《詩經·王風·葛(艹字頭下三個田字)》:“綿綿葛(艹字頭下三個田字),在河之滸。”“滸”(xǔ)地名用字。江蘇吳縣有滸墅關;江西有滸灣。以上是《辭海》的解釋。應該說,“滸”是一個較為冷僻的字。


般若修行


《水滸傳》到底是什麼意思?水滸的意思是水邊岸邊。梁山位於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境內,梁山周圍全是水。所以水滸為水邊岸邊的意思。

水滸傳是明朝的書,後來明清時期是禁書,明清時期害怕民間造反,把水滸傳列為禁書。

水滸一詞來源於詩經。詩經中有這樣一句話。率西水滸,至於歧下。很明顯,水滸的意思是水邊岸邊。

水滸傳成書之前。水滸故事就長期在民間盛行。宋朝末期。社會民族矛盾尖銳衝突,以及人民對安定生活的期盼,是水滸故事賦予了民族思想的內容,承載了替天行道為民祈福的精神寄託。





文眾說易經


一是因為梁山聚義跟“水泊”有關。二是,水滸有處江湖之遠的意味在。三是,與宋江“替天行道”的口號有關,在宋徽宗所列的“四大寇”中,梁山是唯一沒有侵佔州縣的,而宋江也是唯一沒有稱王稱帝的。與“山”相關聯,總會讓人聯想到“佔山為王”、與朝廷對峙的意味在。而與“水”相關聯,突出“水滸”二字,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掉這方面的聯以與那些尋常佔山為王的草寇相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