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德約不配成為史上最佳,只因溫網和美網地位更高?


專家:德約不配成為史上最佳,只因溫網和美網地位更高?

紐約時報的網球撰稿人Ben Rothenberg曾說過:“男子網壇有三位球員,永遠能獲得最多觀眾的掌聲和支持:第一位是費德勒,第二位是納達爾,第三位則是與德約科維奇打比賽的任何一位球員。”

當那幕發生過無數次的場景,在羅德拉沃爾球場再次上演時,大多數老觀眾早已見怪不怪了:上週日決賽之夜,排山倒海的歡呼聲湧向塞爾維亞人的對手,留給他的,除了幾面塞國國旗和死忠粉的支持外,只有與他地位極不相稱的噓聲和倒喝彩。

專家:德約不配成為史上最佳,只因溫網和美網地位更高?

這位八進決賽的老面孔、澳網歷史上最成功的球王,依舊沒能贏得現場觀眾的芳心。以熱情著稱的澳洲球迷,選擇毫不留情地站在蒂姆——非本土球員、非三巨頭成員這一邊。

比賽後段,情況愈演愈糟糕:在一次長多拍相持中,部分激進的球迷大喊出界,德約科維奇怒不可遏,直接對觀眾席喊道“shut the f*** up”。當塞爾維亞人來到網前,向主裁抱怨觀眾製造的噪音時,更刺耳的噓聲擴散開來,迅速填滿球場的每個角落。

專家:德約不配成為史上最佳,只因溫網和美網地位更高?

不少人的第一反應是,觀賽群眾總喜歡支持弱勢或挑戰者一方,但這種想法未免太過於簡單:如果主角換做費德勒或納達爾,同樣的場景不可能會發生。因此,很多網友抱不平,認為衛冕冠軍不應在決賽受到如此對待,球迷們的做法是令人丟臉和感到尷尬的。而眾多網球體育媒體們,也紛紛解析了德約科維奇屢屢不受歡迎的緣由。

Ben Rothenberg認為,球迷們對德約的敵對,是一種嚴重歪曲的刻板印象,塞爾維亞人總是毫不吝惜地向球迷展示自己的愛,然而收到的回報卻寥寥無幾。在推特上,Rothenberg上傳了幾張去年辛辛那提站,德約給球迷們簽名的照片:“雖然大比賽中得不到大多數人的支持,但他和粉絲們建立的互動是屬一屬二的。從我多年奔波巡迴賽的觀察來看,沒有其他頂尖球員會比他花更多的時間,費心與來看自己訓練和比賽的球迷進行積極的互動。就算支持者沒有其他球員多,他回饋球迷的反饋卻是最用心的。”

專家:德約不配成為史上最佳,只因溫網和美網地位更高?

英國《獨立報》的Alex Pattle對塞爾維亞人做了一個很貼切的描述:“男子網壇迫切需要的、但又不是特別想要的球員”。在他眼裡看來,德約科維奇永遠也得不到費德勒和納達爾受到的喜愛和支持:“也許德約科維奇應該在週日決賽翻車,讓已經26歲的蒂姆成為首個獲得大滿貫的新生代球員,以增加世界各地球迷對自己的好感。相比於其他地方的球迷,德約對澳洲球迷的喜愛更勝一籌,然而決賽上,澳洲人用響亮而無情的聲音表達了支持蒂姆的立場。”

專家:德約不配成為史上最佳,只因溫網和美網地位更高?

而《印度快報》的記者Dipankar Lahiri提出了一個新穎的看法:德約不受歡迎是由其人設的定位導致,他既不像“藝術家”費德勒有如瑞士鐘錶般的精準,也沒有“鬥士”納達爾充滿公牛般的力量,不符合大多數觀眾追星的口味。費納猶如兩個極端,每一次交鋒都能在若干年之後被津津樂道。而德約的出現,以及他不停拿冠軍的頻率,都不符合劇本。這個從小就在被戰火毀壞的游泳池裡練球的男孩,不屬於“藝術家vs戰士”的理想設定。

專家:德約不配成為史上最佳,只因溫網和美網地位更高?

中東新聞網站The National的記者Jon Turner則一針見血地指出:澳洲球迷只是厭倦了德約的統治力,過去十個冠軍被他帶走了七個,觀眾難免覺得“非常無趣”。塞爾維亞人太過於優秀,他輕描淡寫的奪冠履歷吸引不了大眾的興趣,頻繁奪冠反而降低了澳網的含金量。但參考納達爾的法網成績,此說法似乎又有待商榷。

專家:德約不配成為史上最佳,只因溫網和美網地位更高?

然而,與下面這位主持人激進的言論比起來,上述幾家媒體只能算蜻蜓點水。

本週,ESPN體育主持人Michael Wilbon在節目裡和另一位著名主持人、專欄作家Tony Kornheiser討論,德約科維奇的成功奪冠,能否令其躋身於史上最偉大球員的行列時,Kornheiser的發言令現場的氣氛降到了冰點:

“並不會,他不能說服我。他有17個大滿貫,費德勒20個,納達爾19個,作為職業球員本人,你應該知道,最重要的大滿貫是溫網和美網,法網排第三,澳網是第四。德約科維奇有8個澳網冠軍,溫網和美網加起來只有8個,而費德勒的溫網美網加起來有13個,所以不用再討論這個話題了,德約科維奇不過是通過一直戰勝費德勒和納達爾這樣的老男人,來填補自己的記錄而已,因為現在根本沒有優秀的年輕球員,所以他打動不了我。”

專家:德約不配成為史上最佳,只因溫網和美網地位更高?

這種言論顯然是無比荒謬的,因為德約僅比納達爾年輕了一歲,且當年面對巔峰期的費納時,塞爾維亞人不落下風。“這是我聽過的最荒唐、可怕的言論,”Wilbon很快打斷Kornheiser,“你知道費德勒拿了多少溫網嗎?”“溫網是站大比賽!”後者嘴硬道。

“如果美網在我心中才是大比賽呢?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一站賽事,比如納達爾的法網。如果德約科維奇成功拿到了23個大滿貫,你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思維了。”節目最終不歡而散,Kornheiser被網友們群起討伐。

專家:德約不配成為史上最佳,只因溫網和美網地位更高?

去年溫網時,《衛報》一篇文章寫道過:“或許到費德勒和納達爾掛拍的那天,德約科維奇才會真正被觀眾理解欣賞。那時,他將引領在現役球員大滿貫冠軍數的前列,不用因從另外兩位巨頭手中奪走太多而被指指點點。”

對塞爾維亞人而言,他也許永遠也得不到另外兩位巨頭同等的人氣,但如果能在大滿貫成績單上超越他們,也算是對所有噓聲最大的正面回應。

專家:德約不配成為史上最佳,只因溫網和美網地位更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