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很多人讀完研究生就不讀博士了呢?

烽行動漫


菜鳥來談談吧,歡迎大家關注!*^O^*

雖說讀到博士的確是一件非常厲害,非常光榮的事情。但是年齡的壓力、家庭的壓力、畢業的壓力已經讓很多人沒有精力再去讀博了。光鮮的背後,承擔了太多的風險。

1.年齡危機

相信很多人都不是學霸,只是一步步走到今天的程度,真的是相當的不容易,尤其是能夠安穩的讀到碩士畢業,已經是相當不錯了。但是,很多人也是和菜鳥一樣,都是普通人。沒有像很多學神那樣的了,就25歲之前就博士畢業了。可能很多人在25歲的時候,才碩士畢業,或者是正在畢業的路上。如果能28歲,或者是在30歲博士畢業,這都是相當厲害了。但是,很多人還是在將近30歲的時候,才碩士畢業,菜鳥就是那樣。在28歲的時候,碩士才畢業了,在這個極其尷尬的年齡,碩士才畢業,菜鳥真是有些汗顏了。所以,年齡的問題,讓很多人對於博士望而卻步。

2.家庭壓力

每到寒假放假的時候,有些同學其實都表現的非常的惆悵,因為回家又有七大姑八大姨開始催婚了,開始了各種的狂轟亂炸式的詢問,這真是一部災難片啊。但是,真是難免的了,因為這個年齡已經不允許我們再過多的讀書了,也不允許我們有再混日子的表現了,這個真是太難了。尤其是回家看著父母幽怨的眼神,給誰也受不了啊。更重要的是看到同齡的小夥伴,孩子都準備上幼兒園的年紀,你還一個人在外讀書,這個回家的壓力就更大了,但這也是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實。

3.畢業壓力

這是很多碩士畢業的同學不讀博士的最主要的原因啊。博士太難畢業了,真是太難了。現在發文章的成本是越來越高了,難度也是越來越大了,想畢業沒有一定的硬核文章,那真是太難畢業了。這其中還沒有算到博士論文的問題,這些都是博士畢業路上的攔路虎,這真是一個相當困難的問題。也是很多人不願意讀博士的一個最主要的問題。因此,各種原因都有,但最主要的還是這個問題吧!


菜鳥大師兄


我本人研究生畢業,老婆也是,研究生畢業時我曾經考慮過博士,但是被更加高昂的代價否定了!幾方面原因:

1,年紀問題,研究生畢業大致二十五六歲,我當時已經28了,再讀下去不見得有好的未來 ,面臨結婚的情況;

2,職業發展,我們法律專業本身就是高學歷林立但是研究生已經足夠了,不走學術路線足夠了;

3,個人興趣,追求學歷不代表能把知識轉化成生產力,再讀下去人會與社會脫節的,且我們專業更專注實踐操作;

4,費用問題,研究生雖然是公費但是生活費得自己賺博士更花錢,一般農村家庭供不起到你三十幾還在讀書。

以上就是不繼續讀博的原因,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新語律說


作為一個過來人,給大家分享分享自己的經驗。

我本科畢業,考的研究生,一入學就簽訂了碩博連讀。讀了一年半,sci有了,ei有了,老闆讓轉博士,說以這個條件,再讀兩三年,肯定畢業。

但是當時壓力太大,最終放棄,入學兩年半後,以碩士身份畢業工作了。做出這種選擇,最主要的原因是兩點,一是經濟壓力,讀書期間太窮,二是年齡壓力,讀完博士都27,28了!

當然,個人覺得很多同學不讀博士的原因還有一點,能不能靜下心來搞研究!讀博士,是需要耐得住寂寞,靜心專研一個方向的。

當年,在學校期間沒有得到博士學位,也挺遺憾!工作後,經濟好點,博士學位的執念又讓我花了三年,獲得了全日制博士學位!

所以,想擁有博士學位,可以在你安排好生活後,再衝刺也是可以的!


傻傻安好


讀博士估計是不會了,近些來發生的一些事打消了我僅存的一點熱情,隨著考研成功的喜悅逐漸消退,如今看似平淡的生活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剛開學還好,因為研一還要上課,這個上課和你大學上課沒有任何區別,就是加長版的大五而己。在管理上比大學還要松,總之認真聽的沒有幾個,老師在假裝上課,學生在假裝聽課,一節一節就這麼過去了。至於專業課,那就更有意思了,老師大概就講了兩次課,剩下的時間都留給了學生講,意思就是學生回去做 ppt,然後每個學生輪番上去講。每個學生都講一遍之後,這門課基本上也就結束了。

教研室的位置一直緊張,所以研一是沒有教研室的,所以你想學就自己找地方學,不想學你可以天天躺床上。除此之外,每週有一次的固定組會,這個相對還好一點,多少能學到一點知識,師兄師姐在上面彙報,同學們在下面聽。當然組會上大老闆是從來不去的,偶爾會有小老闆來聽。

關於實驗的事情其實有很多話要說,因為研一的剛來沒有教研室,當然也沒有實驗室,不過這並不重要,因為研一的同學剛來,本來就什麼也不會,首要的任務是看論文。當然如果想提前去實驗室也可以和師兄聯繫,但是不要指望老師能幫上什麼忙。和師兄聯繫,其實也就打打雜,比如說看爐子,磨樣,刷料,這些東西其實沒有任何技術含量,也學不到什麼,純粹是一個體力活。那為什麼還要幹,當然有個人的考慮。課題組很大,比如爐子都是每個人負責一個,任何人想要用爐子都要找負責爐子的人。但現在的問題是負責爐子的人往往會把爐子私有化,他不同意你就用不了。和師兄搞好關係的方法就是幫他切樣、磨樣、排電鏡,師兄畢業了你就可以接手這個爐子了,總而言之就是心累。

師兄師姐對待師弟師妹的態度在前一個月還算好,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態度就慢慢的變得不耐煩,尤其讓我不能忍受的是課題組的內鬥,尤其是師姐之間,簡直比宮鬥劇還精彩。但是從外表上來看又是那麼的一切風平浪靜。反正這樣的氛圍讓我感覺到十分的不舒服。


考研小秘書


有的是家庭所迫,我的孩子是農村娃,讀完研究生都28歲了,我們在農村打工工資收入少,孩子奶奶媽媽身體不好無法賺,平時看病要花錢,如果在讀博士幾年,在城市買房結婚什麼時候能完成。只有放棄讀博早點出來工作。


你快樂所以我快樂42


我是碩士研究生畢業,沒有讀博士,從我自身的情況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我想說,這個提問本身就不嚴謹,提問者沒有搞清楚碩士、博士、研究生的關係。事實上,研究生包括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也就是說,碩士和博士都是研究生,只不過,由於碩士群體較多而博士群體較少,平時大家一般稱碩士為研究生,而稱博士還叫博士。

下面來回答,為什麼好多人讀完了碩士就不讀博士了?我概括其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性價比”。

下面從時間成本、經濟成本、畢業難度、目的達成4個維度進行分析。

時間成本

本科應屆生讀完碩士,年齡基本上在25-27歲之間,如果二戰、三戰考研或者工作幾年時間後再考研讀研的同學,畢業後年齡更大,此時再讀完博士,畢業後已經30多歲,很多家長忍受不了孩子到了30多歲還在上學,還不結婚生子。目前,碩士和博士在讀期間結婚的同學還是少數,而許多致力於科研、迫於畢業壓力的博士生甚至沒有時間談戀愛,更別提結婚了。這是許多父母無法接受的,他們認為,在30歲左右有穩定的工作,結婚生子老婆孩子熱坑頭,才是“正常”的生活。

因此,首先在時間成本方面,很多同學就打了退堂鼓。

經濟成本

讀博士雖然會有生活補貼,有獎學金,做科研或實習也會有收入,但對多數同學來說,這些收入畢竟是不穩定的,或者通常來說並不是太多。相比之下,碩士畢業就參加工作的同學,在博士生還在讀書的幾年時間裡,可能已經拿到了比較穩定的足夠養活自己的收入,也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和業績,在與同齡博士的競爭中並不處於劣勢。

另外,博士畢業後,並不見得一定比碩士畢業的同學收入高多少,具體薪資水平,還是得看所學專業,看就業單位。比如我的高中同學,與我同年碩士畢業後(我倆所學專業不同),我直接參加了工作,他短暫工作2年後,由於對收入不滿意,因此又去讀了博士,現在博士畢業多年,收入仍然沒有我高。

畢業難度

有句話叫“沒有考不上的博士,沒有畢不了業的碩士”。

大家都知道,在我國,讀碩士是“嚴進寬出”,即考上碩士研究生很難,而一旦考上後,畢業是相對容易的,大多數同學都能順利畢業,學校的畢業門檻不會設置得太高。

而讀博士是“寬進嚴出”,即考上博士比較容易,而畢業非常難。近些年,博士生迫於畢不了業的精神壓力而跳樓的新聞屢見不鮮,正是因為他們捨不得讀博士幾年付出的時間、精力以及經濟方面的“沉沒成本”,誰都不願意前功盡棄。

因此,不是極度熱愛科研,想要終身從事科研的同學,還是不要讀博士自虐了。

目的達成

為什麼要提升學歷?我想大多數同學是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畢竟學歷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學習能力的提升、綜合素質的提升、眼界的開闊,以及格局的提升。對於碩士生來說,在就業時,同等條件下本科和碩士競爭,多數企業也會更傾向於高學歷。而上面也分析過,讀碩士通常比較容易,畢業也不難,至少比讀博士要容易太多。因此,碩士生畢業已經能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目的已經達到,那麼就沒有必要再浪費幾年的時間去讀博士了。

總結:

以上從時間成本、經濟成本、畢業難度、目的達成4個方面分析了讀碩士比讀博士更具有“性價比”,因此,多數同學(包括我)選擇讀完了碩士即參加工作,而不再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當然,這並不是說讀博士不好,也不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相反,我很崇敬博士,因為他們才是推動科技進步和民族振興的主力軍。但是,識時務者為俊傑,相比讀博士痛不欲生,我選擇碩士畢業後踏入工作崗位,而這,也是一種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海叔教育堂


當年我們班好多人都想讀博士的,但最終只有幾位讀完了博士,很多人中間就不讀,讀完碩士就工作了。


首先,讀博是一條充滿艱辛的路。大家經常嘲笑,搞科研的都是科研民工,乾的都是垃圾,除了花了點錢灌了幾篇文章,增加一點垃圾量之外,沒太多用。嘲笑歸嘲笑,但終究

你在做科研的時候,幾乎沒有同行者,從尋找課題,到開展研究,學習各種新知識,都是要靠自己。負責任的導師,就是跟你討論一下,看看方向,或者在困惑的時候,指點一下大概可以從哪地方著手,可以找哪些人討論,除了這些,都是要自己摸索。自己要在荒地裡摸出一條小路來,雖然那個荒地人跡罕至,沒什麼用,一條小路也很短很小,歪歪斜斜,但也需要自己手腳並用,一路刀砍斧削過來的。如果不順利,路上遇到一個大陡坡或者一條大河,那就徹底完蛋。

清華副校長薛其坤,41歲當中科院院士,發現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被楊振寧評為諾獎級的成果。他在讀博路上也是艱辛無比。薛其坤在中科院物理所讀的博士,是跟日本東北大學聯合培養的。1992年,薛其坤去日本,那是他人生最為艱難的時刻。他自己說:“像一艘孤獨的小船在大海深處,沒有任何岸讓你接近。”


導師極為嚴厲,要求所有人7點到實驗室,11點後才能離開。薛其坤剛開始聽不懂日語,自然聽不懂導師的指令,經常被導師責罵。苦熬了1年多時間,做出了一個重大突破。於是,順利博士畢業,當教授……

楊振寧在讀博時,也是在尋找課題時,花費了不少時間,經歷過幾次失敗。顏寧也聊過她剛讀博士的挫敗感。這些都是很頂尖的科學家,還遇到這些問題,但他們順利過關了。還有好多人,遇到問題可能就過不去了。2019年2月,一位中國籍的斯坦福博士自殺,他在斯坦福讀博讀了5年,按道理應該快畢業了。為什麼會自殺?我想讀過博士的人應該都明白,壓力太大,也許不能如期畢業,要延期了。據調查,博士群體得抑鬱症的比例非常高。


博士除了研究方面的壓力,還有生活上的壓力。博士基本都是25歲以上,婚姻、家庭和經濟的壓力都不小。我們當時讀研的時候,有些博士結婚了,但又沒法出去住,租房租不起,只能一家人住在宿舍裡,非常侷促。如果有了小孩,更是尷尬。有的人只能把小孩扔老家。有次我們在聊天,裡面有位女博士,結婚有了孩子,不知怎麼說起了她的孩子,她頓時眼淚就下來了,控制都控制不住。

前兩天,內蒙大學一女博士宿舍放了個大娃娃,被批評,取消獎學金。我真的覺得很不人道。一位女博士,大概25歲左右,真是最美好的年齡。如果不讀書,直接工作,可以隨意打扮自己,也可以隨意裝飾自己的小屋,現在讀到博士,還沒有私人空間,連放個娃娃都不行。


這麼一路苦過來,如果博士就業比碩士好一大截,大家也就認了。比如,醫生要進三甲,必須要博士,所以大家就讀博了。有些專業只有博士才能找到好工作,比如材料、化學等,那大家咬牙讀。好多工科專業,碩士的工作不比博士差,像計算機、信息方面的,讀了博,反而就業面窄,只能去高校或者研究所。大部分人讀博並不是為了研究,還是為了就業,只要就業沒問題,大家自然就不讀博了。

<strong>

所以,現階段,讀博人數還是少於讀研人數。在清華里面,在校研究生人數最多,有1.9萬,博士有1.4萬。如果某天,必須要博士生才能找到心儀的工作,那大家估計會去讀博了。我看著現在的考研大軍,說實話,心裡有些害怕,覺得也許有一天,讀研也滿足不了要求,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讀博的。

大家覺得呢?能否來談談。

<strong><strong>



  


五道口的顏學姐


第一,年齡放在這兒,讀完研至少25歲了,再讀幾年博下來對於不是真心喜歡搞科研的人來說就是浪費青春。

第二,家庭條件不允許,讀博的年紀也是家裡最需要自己出上一份力的年紀,大多數父母在孩子25-30歲的階段面臨著退休失業的困惑,家庭實力跟不上。

第三,許多博士出來前途就擺在這兒,研究所,科研單位,高校老師?說實話,工資也沒那麼高,混得不好可能還會給本科、碩士畢業的同學打工!拼命做研究搞得那些錢等於也是賣命錢!搞研究,碼論文拼到頭髮禿,頭髮白!

第四,個人愛情因素,男女朋友等不起,兩個家庭等不起,雖然說可以在讀博時候結婚生孩子,但那壓力有多大?別談博士畢業以後多好多好,就那一兩年都感覺是熬了一輩子!

人各有志,明智選擇讀博,人生的改變並不是只考學歷,其實讀到差不多學歷就行了,沒必要逃避就業,逃避社會而去逼著自己搞學術,也許你在社會的舞臺更優秀。我建議是,實在困難的,可以先畢業,以後需要這個文憑了,再修!學歷可以解決生存,但他不一定能解決生活!


薩摩的煩惱


我現在研一已經決定不讀博了,我來說一說為什麼吧!

(一)為什麼很多人不選擇讀博

1.生活壓力還是比較大的。

這裡的壓力不僅僅指的是讀博期間的壓力還指的是你讀博之後的壓力。如果你沒女朋友的話讀博期間的基本補貼也可能每個月夠用了,但是有女朋友的話真的不一定了。讀博出來不一定就有錢能夠在本地買房的,同時你有女朋友的話你要考慮是否你女朋友能夠支持你一直讀下去,畢竟讀博期間結婚肯定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習的。

2.讀博人數在上升,畢業難度也在上升。

現在很多學校都不愁招不到博士了,甚至一些導師招博士還有選擇的餘地,同時學校對於讀博畢業的要求也在增加。以我們重慶大學土木為例,博士之前是2篇SCI畢業,但是聽說現在要增加文章數量的要求,具體的還沒有下來,但是肯定是要增大文章數量的!同時一個師姐想跟著導師繼續碩博連讀,但是現在導師都沒有博士名額了!

3.博士延期畢業的例子比比皆是。

正常畢業都已經27左右了,如果再延期畢業的話心態真的容易爆炸,不要說別人心態不好,那是因為你還沒有經歷過那種絕望!聽說一個博士師姐,已經寫了2篇SCI,滿足了學校對於博士畢業的要求,但是導師要她再發一篇SCI,如果發不出來就不讓她畢業,她當時被逼的沒辦法了,有走上絕路的意願,後來雖然順利畢業但是我聽的都膽戰心驚!

(二)什麼樣的人適合讀博

1.家裡經濟條件比較好,讀博的時候就已經給你把房子這些都配備齊全了,那麼我認為是可以安心讀博的。如果經濟窘迫的話,還要每天擔心自己出去能夠拿多少錢,還要算自己多少歲了,那心情一定是非常抑鬱的!

2.學術能力強的,在碩士期間就能出來一定的成果,我認為這也是不錯的。因為一般來說第一篇文章是最難的,邁過這道坎,你瞭解了寫文章的一些基本套路和模式,那麼寫文章還是非常快的。如果碩士期間有一篇文章加身,那麼讀博還是比較保險的,至少博士努力努力,不會延期畢業!

結束語:很多人不選擇讀博還是因為博士畢業難度非常大,時間成本也比較多導致的,對於要讀博的人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讓生活方面無後顧之憂這樣才能安心學術啊!


高校研究生


看評論有人說讀博窮,讀博就是讀書讀傻了……說這話真讓人可發一笑!要知道,只有博士學位才配當大學教授!難道每年近千萬的高中學子,埋頭苦讀,擠破頭皮考大學,想跟這些傻子博士學位的教授學習知識?難道近千萬的家庭都是傻子,都被被愚昧和無知矇蔽了雙眼?

讀博需要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讀博需要有超乎常人的堅強意志和科研興趣;讀博需要家庭的經濟實力做後盾和父母堅定的精神做支持!

沒有超乎常人的堅強意志和興趣,熬不過枯燥的科研過程!家庭強大的經濟實力做後盾,孩子才不急於賺錢,才無後顧之憂安心搞科研!父母的堅定精神支持,孩子才有更大的勇氣去讀博!總之讀博需要孩子和家長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做支撐!

望而卻步,猶豫不決,徘徊不前,心浮氣躁,意志不堅定者……請遠離讀博!

最後給讀博的送上一句:忍人所不能忍,必成人所不能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