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剛遇到劉備時,與劉備並無交情,張飛為何不自己當老大而是甘心做劉備的小弟呢?

瀟灑黃員外


當老大,不是有錢有力氣就能當的。張飛如果硬要當老大,最終也就是敗在那個梟雄手裡,或被滅,或收編,那還不如一開始就找個有前途的兄弟。

當然,最初桃園結義那會,需要點啥呢?第一是要有塊地,即桃園;第二,是要有祭禮,書上說的是一頭牛一匹馬(烏牛白馬),當然還要有香。那麼桃園是誰的?張飛的。牛和馬是誰的?張飛的。

為啥關羽啥也不出呢?道理很簡單,這時候他的所有資產,只有一輛小車,車上具體是啥,原著沒講,民間說書說是豆腐製品,不管是不是豆腐,對於結義這件事都沒啥用,因為劉關張不可能拿豆腐祭天,那屬於調戲老天爺。正因為張飛的土豪身份,他“頗有莊田,賣酒屠豬,專好結交天下豪傑“,劉關張結義才成為可能。隨後,宰牛設酒,聚鄉中勇士,得三百餘人,這最初的三百人,毫無疑問也全是奔張飛來的。

所以可以這麼講,劉備起事的第一筆資本,完全來自張飛,他不信任張飛,還能信任誰?但是隨後一件事,葬送了劉備對張飛的信任。那便是196年,劉備去盱眙、淮陰一線抵抗袁術那會,張飛作為事實上的”二當家“留守徐州,結果因為和曹豹的不和,城裡的丹陽兵叛亂,呂布乘虛而入,張飛只能離城逃遁。

這件事,極大地減低了張飛的聲譽,可以說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讓張飛抬不起頭來。更重要的則是關羽的地位就此迅速提升,代替張飛成為劉備集團的”二當家“。

事實就是劉備在殺死徐州刺史車胄之後,自己鎮守小沛,而主城下邳,交給關羽而不是張飛,事實上,這也就是默認:如今關雲長是二當家了。後來劉備入川之後,更將荊州五郡,全部委託給關羽管理,幾乎是劉備地盤的一半。

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隨後當關羽獲悉自己被授予前將軍,地位與他眼中的老兵黃忠一樣之際,他才會暴怒:“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接受任命。他的暴怒,其實所指,並不是黃忠,而是劉備。

因為暴怒,關羽這便起兵攻打襄樊,其實就是要證明自己在劉備陣營中的重要性——只可惜最後他輸了個底掉,啥都沒剩。

關羽的底掉,其實反而映襯了張飛。張飛在此前反而立下了不少戰功,譬如江州收嚴顏、閬中大破張郃,於是在劉備稱帝之際,他受封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車騎將軍,是中國古代的高級將軍官名,位僅次於大將軍及驃騎將軍,而在衛將軍及前、後、左、右將軍之上,由於蜀漢並未設立大將軍,僅有驃騎將軍,由馬超擔任,而馬超地位雖高,受信任程度卻很低,所以其實可以這麼說,張飛此時是劉備最為看重的武將。

所以,221年,劉備東出伐吳之際,張飛得到的命令,是從閬中出兵江州。如果張飛成功與劉備匯合,十有八九,他將受委任為此次東征任務的副總司令角色。

可是,誰叫張飛這時候出事了呢!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大家讀《三國演義》的時候,有沒有人對張飛這廝的來歷產生過懷疑?

咱們來通過張飛的一些言行舉動來看看他的一些非常反常的事情。

一、張飛是不是豪族?

在《三國演義》的第一回中,張飛出場,他見劉備正在看榜文嘆息,於是上前打招呼,邀請劉備吃飯,介紹自己“世居涿郡,頗有莊田,賣酒屠豬,專好結交天下豪傑”。張飛說自己祖輩都在涿郡生活,自己很有錢,喜歡結交天下豪傑之士。

張飛說的是真的嗎?但我們發現,張飛在後來的戎馬生涯中並沒有遇到一個熟人,反而是劉備的關係挺多的。張飛見到劉備後,強調自己“頗有莊田”,是什麼意思呢?劉備雖素有大志,但此時正窮困潦倒,靠織蓆販履維持生活,張飛向劉備說自己很有錢,是不是存在一種誘惑呢?

張飛的錢到底是從哪裡來的?這是個疑問。

二、張飛有沒有文化?

通常大家的概念是,張飛這個人性格粗魯,不喜讀書,只愛弄刀舞槍。而劉備喜歡讀《論語》(煮酒論英雄時,劉備曾引用論語中“聖人迅雷風烈必變”);關羽愛讀《春秋》;而張飛不愛讀書,沒文化。

實際上呢?我們發現,在《三國演義》諸位武將中,張飛是用計最多的,總共有七次。張飛第一次用計之精深詭譎就令人驚訝,那就是徐州城外詐劉岱。劉岱堅守寨柵不出。張飛假裝酗酒,放出風去,要夜間劫寨。藏在軍中的間諜將信息傳給劉岱,劉岱將計就計,虛設空營,重兵埋伏在外,準備伏擊張飛,而張飛趁夜而來,卻讓小股部隊先攻進去,待劉岱伏兵衝出,張飛主力再來個反包圍,一舉擒住了劉岱。大家看,要是不說,大家會認為這種騷操作純粹是諸葛亮的風格。

呂布以前在丁原麾下當過“主薄”,和陳群一樣,這是文化人乾的工作。但呂布每次遇到張飛都被罵得無言以對,張飛還罵得句句有理有據,張飛要沒文化,能罵過知識分子?

要說張飛沒文化,為什麼他“好結交君子而不恤小人”?張飛和蜀漢集團那幫上層文化人關係處理得特別好,從他視察龐統、收服嚴顏的手段來看,也決非是莽夫所為。

三、張飛以前幹什麼職業?

劉關張桃園結義後,招募鄉勇,需要錢財。恰好有兩個中山大商的隊伍路過,有人彙報,三兄弟就把人家“請”來,在一番勸說後,兩位商人奉上“良馬五十匹相送;又贈金銀五百兩,鑌鐵一千斤”。說是“贈”,其實到底怎麼回事,大家心裡應該清楚。

呂布夜襲徐州後,要擴充實力,加強騎兵,在外地購買了一批戰馬。結果回來的途中,遇到了強盜,把馬都搶走了,是誰幹的呢?是張飛假扮成劫匪,搶走了戰馬。

曹操率兵攻打劉備,劉備和張飛偷營失敗,被打得落花流水。張飛見機不妙,奪路而逃,跑到芒碭山去了。他幹什麼去了,落草為寇,當了強盜。

再看看張飛的一些戰例,不是放火就是劫糧,張飛幹得是順風順水。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推測一下,張飛這廝來歷決不簡單,他並非豪門望族,但卻很有錢,在那個時代,能突發橫財,只有一種辦法――搶劫。

張飛是個很有知識的人,但他加入了燕山一帶的匪寇隊伍,屢屢劫掠南來北往的客商,發了橫財。但這終非長久之計,於是張飛金盆洗手,在涿郡購置田產,開酒店,辦肉聯廠,以隱瞞身份。

劉備、關羽、張飛相遇,張飛覺得機會來了,想借機加入國家的正式編制,徹底洗白以往的不法劣跡。他雖然有錢,但肯定不能當大哥,迎來送往的交際中,難免不慎被人認出,暴露了身份。關羽也不行,他是個逃犯,很多城門口就貼著他的畫像,關羽留了五綹長髯,整天眯眯著眼,掩飾著真實形貌。

只有劉備是清白的,搞手工編織業,檔案裡沒有汙點,而且他是漢室宗親,老師同學中有很多關係可以利用。所以,關羽和張飛都堅定地拜劉備為大哥,以其馬首是瞻。

當大哥沒有那麼容易,不要以為誰都能當老大。任何時候,只有認清自己的身份,擺正自己的地位,你才能有所收穫。即使不當老大,跟對了人,也能成就一番事業。


饞嘴肥貓鏟史官


需要說明一點的是,正史中並沒有劉關張三人結拜的記載,只是記載他們三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曹魏侍中劉曄也說他們三人“義為君臣,恩猶父子”,但都沒有結拜的描寫。

劉關張三人結拜的事蹟只記錄在《三國演義》,所以此問題就由演義入手,再引用正史來分析。


關羽、張飛初次見劉備時,為什麼甘心屈居其下?因為劉備有三個他們都沒有的優勢

我們先來看看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的身世:

劉備: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漢景帝閣下玄孫,幼孤,事母至孝,家貧,販履織蓆為業。年十五歲,母使遊學,嘗師事鄭玄、盧植,與公孫瓚等為友。

關羽:河東解良人,殺了當地豪強而流落江湖,至今五六年矣。

張飛:世居涿郡,頗有莊田,賣酒屠豬,專好結交天下豪傑,頗有資財。

《三國演義》開篇對三人的家世描寫和正史的差不多,張飛是三人中最有錢的,關羽是三人中地位最低的(殺人犯)。而為什麼性格傲慢的關羽、家裡有錢的張飛都願意做劉備的小弟呢?其實上面的描寫已經告訴我們了。



第一:劉備是漢室後裔,皇親國戚。雖然這名號在東漢末年如過江之鯽的劉氏宗親中含金量不高,可關羽、張飛有志揚名立萬,就必須打響集團旗號,那有什麼比直接打著漢室後人的旗號還要好的?要知道西漢末年的建始帝劉盆子,最早還是個放牛的,就因為他姓“劉”而被擁護稱帝。

劉備雖然沒錢沒人,但他姓“劉”,一擁護他就相當於佔據了政治正確性,以後打著旗號做事都方便,而關羽、張飛他們都沒有這種政治屬性,號召力自然比不上劉備了。三寶集團起步的第一桶金是販馬商人張世平、蘇雙資助的,他們所看重的就是劉備的政治身份。

劉關張以部曲五百人投靠太守劉焉,劉焉直接就把劉備認為侄子,三人開始進入當地的權力中心,靠的就是劉備的旗號,要是關羽、張飛做了老大可就沒有這種待遇了。



第二:劉備有個好老師。三國時期要出人頭地無非三條路:有個好家世(如袁紹)、有個好領導(如曹操)、有個好老師(如劉備)。劉備在十五歲時跟過鄭玄、盧植遊學,兩人都是當代有名的大儒,鄭玄還經歷過東漢末年的黨錮之禍(宦官和士族的兩次爭鬥,雖然士族失敗,但得到了社會的支持),這樣的人在東漢末年是很受人尊敬的。

而盧植就更厲害了,除了過人的學問外(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榦也),他還是漢靈帝特命平定黃巾軍的三大中郎將之一(北中郎將盧植、左中郎將皇甫嵩、右中郎將朱儁),連權勢滔天的董卓都不敢輕易對他下手。盧植辭官後隱居幽州,袁紹請他為軍師、曹操定河北後為他掃墓。有這樣的師資,無形中也拔高了劉備的地位,他去到哪都被人當貴賓接待可不是沒有理由的。

第三:劉備有人脈。所謂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張飛雖然有錢,但他沒有遊歷的經驗,所結交的多是涿郡的土豪劣紳,關羽更是如此,殺了人之後逃了五六年,期間不敢用真名示人,也不敢隨意結交豪傑,他們的眼界都比不上劉備。要是在涿郡小打小鬧的話,那張飛能做老大,可要去外面闖蕩的話,那就得聽人脈廣的劉備了。

劉備的人脈,北至幽州(公孫瓚),南至廣西(吳巨),東到北海(孔融),西到四川(劉焉),全國各地都有認識劉備的,跟著劉備,三人到哪都能混下去,所以說在社會上,有了好人脈就能做老大,哪怕你沒權沒勢,三國如此,水滸如此,當今社會也是如此。

作者/一貳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贊!


一貳一橙


看《三國演義》確實會有這種感覺,劉備是賣草蓆的,關羽是逃難來涿郡的,只有張飛這個賣肉的是最闊氣的,為啥最後讓劉備當老大,難道只是因為他年紀大麼?

正史裡面是如何記載的呢?

1、歷史上的劉備

《三國志》裡面的劉備,祖父劉雄最高做過東郡範令,只是劉備的父親劉弘死得早,劉備和母親相依為命,過過一段苦日子,只能以織蓆販履為生。

但是到了公元175年,劉備十五歲的時候,母親就已經讓他外出學習了,劉備跟同宗劉德然和後來的白馬將軍公孫瓚一起師從盧植。不過,劉備這個人從小就散發個人魅力,能讓別人願意為他“投資”,劉德然的父親劉元起因為資助他,沒少跟媳婦鬧彆扭,不過劉元起還是認為劉備未來必定不凡。

不過,劉備倒不是很喜歡讀書,他愛好的反而是“狗馬、音樂、美衣服”這些看起來有些不務正業的東西。但是,他卻能做到少言寡語、喜怒不形於色,樂於結交豪傑,當然,因為劉備的魅力,這些豪傑也都爭著依附於他。甚至於一些大商人來到涿郡,都被劉備所吸引,主動給他投資。


所以說,張飛遇到的劉備早已不是那個織蓆販履的小劉備了,而是一個魅力無限,各方豪傑爭相依附的劉備了。

2、劉、關、張的感情

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劉備在涿縣組織義勇軍,各方豪傑響應,而張飛、關羽也恰在其中。劉關張之所以關係處得好,並沒有所謂的結拜,而是在後來的出生入死中逐漸形成的。

《三國志》中講劉備與關、張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出席重大宴會的時候,關羽和張飛就一左一右站立在劉備的身後,保護劉備的安全,從不畏懼艱險。

看得出來,張飛無論有錢沒錢,他都是主動來投奔劉備的,所以自然也就不存在他當老大這個問題了。


水一白聊歷史


題主的問題是:張飛剛遇到劉備時,與劉備並無交情,張飛為何不自己當老大而是甘心做劉備的小弟呢?

為什麼張飛不自己當老大,願意做劉備的小弟?

眾所周知,劉備雖然也是漢高祖劉邦的後裔,但傳到劉備這裡早就落魄了。

而且,劉備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劉備的父親早在劉備小時候就去世了。劉備的母親並沒有改嫁,她獨自一人撫養劉備。可想而知,這樣的家庭生活一定是艱辛的,更不要說東漢末年這片土地已經達到了人口承載的上限。

劉備長大一點後,就跟著母親編草鞋為生。

每個母親都望子成龍,劉備到了15歲的時候,劉母認為他應該出去遊學,編草鞋不會有出息。

於是,劉備開始了他的開掛之路。

劉備家裡沒錢,好在遠方親戚劉元起願意資助他,並且像對自己的兒子一樣。劉元起的妻子不願意,劉元起就說:這孩子將來非等閒之輩,難得咱們這一脈又出了個人才!

求學期間,劉備喜歡結交豪俠,很多年輕人都爭相歸附!

劉備在涿州的時候,遇到了兩個來自中山(今河北石家莊一帶)的大富豪,這兩人常年在涿州和中山一帶做買賣,見多識廣。但看到劉備之後仍然嘖嘖稱奇,認為這是一個非凡之人。

於是,給了劉備很多錢!

錢有多少不知道,但足以讓劉備組織一支軍隊!

於是,劉備就開始招兵買馬。

此時,劉備已經和關羽張飛認識了,兩人成了劉備的左右護衛!

那麼,張飛為什麼願意給劉備當小弟呢?

我認為原因有三:

第一個原因,人格魅力。

劉備有著極強的人格魅力,他可以讓大多數在他面前做小弟,張飛只是其中之一!

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

第二個原因,張飛的性格和劉備的出身。

說實話,張飛有點看不起人,所以他經常體罰士卒。但是,他對待世家子弟卻客氣極了。

當然,通過他對普通老百姓關羽的態度可知,如果一個人有足夠大的能耐,即使出身低,也會讓張飛肅然起敬!

劉備好歹有皇家血統,而且他爺爺和父親都做過官。再加上劉備當時已經手下小弟無數整天左右簇擁,張飛見了肯定會放低姿態的!


第三個原因,劉備的勢力更大!

別看劉備家裡沒錢,但不缺貴人幫助。

自從中山鉅商給了他大筆錢之後劉備已經有能力組織起一支隊伍了。

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見而異之,乃多與之金財。先主是由得用合徒眾。

劉備有錢拉隊伍的時候,張飛只能和關羽陪在左右當護衛。

先主於鄉里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

所以,劉備拉隊伍不是藉助的張飛的幫助,而是中山大商人的資助。

這說明從財力說,劉備遠超張飛!

而從人力上來看,劉備身邊還有關羽這個比張飛還能打的人。

除了關羽,劉備隊伍中的豪俠少年也都是看劉備面子上才來投奔的。

可以說,劉備的實力遠超張飛。

劉備要錢有錢、要人有人,還有這麼大的人格魅力,家族背景也不錯,張飛又是一個喜歡結交豪強的性格,見到劉備怎麼能不甘心做小弟呢!


歷史風暴


演義中一段佳話,讓人初看起來甚是合理,細細想來就覺得更有道理。劉老大劉備、關二爺、張飛三人結拜為兄弟之後,準備招兵買馬建功立業。招兵買馬是需要錢的,劉備這個時候是賣草鞋的;關二爺是一個賣大棗的;唯一有錢的就是屠戶猛張飛。

張飛性格豪爽,缺錢招兵買馬,那好辦。他就變賣家產籌集錢糧,而且做得義無反顧。每次看到此處,都覺得甚是合理。因為只有張飛有錢啊,而且劉老大劉備是三人之中歲數最大啊,應該當老大。這沒有什麼問題。 但是細細想來,這裡可有大文章啊。三人之中確實張飛最有錢,但是建功立業這種事,不是僅僅有錢就可以解決的了。他還需要各個方面的條件。比如家世和名望。這點張飛就缺乏。他只是一個屠戶啊,說白了就一個賣豬肉的。這樣出身招兵買馬,誰能來保命參加啊。

但是劉備就不同了,他雖然窮一點,困難一點,可是他有政治資本。劉備是大漢宗親,這就讓招兵買馬有了名頭。古話說得好,名正則言順。出師沒有名,很容易失敗不說,最重要的是剛起步階段,沒有人來投靠他們。所以劉備做老大確實合理。其次張飛這個人性格不好,而且當時他非常年輕,還不穩重。這樣的人一般不是和當老大,而且他們也知道自己不適合當老大。張飛也確實沒有做老大的條件。那他為啥要出錢呢?因為張飛從小的夢想,就是做一名大英雄。

張飛從小到大都想做一名大英雄,建功立業,光榮耀祖,但是一直沒有機會。當時天下大亂,而且有劉備這種宗親扛大旗,所以猛張飛就認為是自己成名立業的好機會。當然就會變賣財產招兵買馬了。再次猛張飛看中了劉備的氣質,也就是說劉大耳朵的英雄氣質,讓猛張飛折服了。劉備的氣質還包括知恩圖報這一條。這些猛張飛也確實沒有看錯。劉備確實有英雄氣質,這在他沒發跡之前曹阿瞞以及曹阿瞞手下都已經看出來了。

而且劉備也確實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這一點無論是演義中,還是歷史中都有展示。因為張飛有變賣家產為劉備招兵買馬這一功勞,劉備特意讓自己兒子娶了猛張飛的女兒,最後猛張飛的女兒成為了皇后。後來張飛大女兒去世之後,二女兒有許配給了劉備兒子,並且也成為了皇后。由此可見張飛不僅僅沒有看錯劉備,不僅僅劉備感恩猛張飛,甚至劉備的後代也一樣感恩張飛。由此看來感恩之心,也是會遺傳的。

另外,當時的形勢已經決定了張飛,必須要變賣家產支持劉備招兵買馬。因為當時已經全國戰亂,而黃巾軍這股亂賊,已經進犯涿州了。張飛已經沒有機會在做發財生意了,地方不安定,當地人都跑了,還如何做生意。假如張飛不變賣家產,沒有人來買肉咱先不說。就說黃巾軍來了他該怎麼辦?黃巾軍大多數將領說白了就是為了搶劫才參加的黃巾軍,並不是要做什麼大事情。那麼他們一旦進犯到張飛的家鄉,第一個要搶劫的肯定是張飛他們家啊!他們家是當地大戶嘛。

與其坐著被人搶,還不如賣了換點錢,打黃金軍呢。如果打黃巾軍失敗,多說也就是個傾家蕩產,但是坐著等黃巾軍來,不也是傾家蕩產嘛。如果打黃巾軍要是贏了,不僅僅可以贏得家產,還可以當官,何樂而不為呢。最後張飛變賣家產,讓劉大耳朵當老大,關二爺當老二。這比較符合兄弟情義,更符合為人的情理,尤其是普通人的情理。這種寫書的理念,更可以讓人民接受,所以他的傳播速度也就會越快。大家更喜歡看這種故事。

在老百姓心目中,發生大事之後,都會想到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作者刻畫劉備和關二爺這個時候都比較困難,但是發生大事之後,讓張飛多出錢更符合常人的理解。而演義更突出忠義和以漢為正統,所以劉備這種漢室宗親的身份,以及有情有義的性格,成為老大;武神關二爺成為老二,更適合大家的口味,這才造成演義的流行。也可以說是一種精心設計,讓故事更為合理。

小編以為,張飛變賣家產,招兵買馬讓劉備當老大,這事情純是演義出來的,並非如此。事實上劉備先組織了一支軍隊,張飛和關二爺去投奔的劉備,而三個人非常合得來才有了三結義的故事。劉備組織的這支軍隊,資金確實不是自己的,但更不是張飛的。是大商人為了防止被黃巾軍搶劫,而資助給劉備的。






成武暢通


桃園三結義是三國演義裡的第一個故事,劉焉招募義兵,榜文行到涿州。引出來劉備、關羽、張飛三位英雄。三人志向相投,於是,在張飛的桃園內磕頭結拜為異姓兄弟,劉備最大,關羽第二,張飛第三。

首先,劉備年齡最大。當時結拜,是按照三人年齡排序,劉備最長,關羽次之,張飛最幼。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劉備身份最“尊貴”

劉備一直自詡為中山靖王之後,是正兒八經的漢室宗親。而關羽身負命案,張飛一介屠夫,屬於白身。三人結拜後,張飛雖有銀錢,但以他的名望,是沒有辦法召集和說服民眾自願加入他們的,而劉備則不同,漢室宗親,打著光復漢室的名義,曉之以理,動之以利(光復漢室後大家都可以升官),在當時百姓心向火德的背景下,劉備出面,自然會事半功倍。

最後一點,劉備確實要比關羽、張飛有文化。劉備年少時,曾師從鄭玄、盧植,這二位都是經學大家,雖然劉備本人並不怎麼愛讀書,但相對於沒上過私塾的關羽、張飛而言,還是有知識的。


始終先生


受演義和影視劇的影響,我們總覺得劉備不管走到哪裡,逢人都習慣說這樣一句話:我是中山靖王之後。

但其實呢,在真實的歷史上,劉備覺得不會說這樣的話。因為,一個人在現實中開口閉口說這樣的話,肯定會讓人覺得他就是個二逼。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中山靖王不過是一個三百年前的人物,再加上中山靖王的這個劉,與光武帝劉秀的劉,那已經隔著一條非常大的鴻溝。一個人在現實中動不動說這樣的話,就好比現在有人開口閉口說自己是愛新覺羅的後代,這誰聽到也會覺得非常搞笑。

因為,有句老話說得好, 同姓人之間,五百年前沒準就是一家人;中山靖王雖然不是五百年前的人物,卻也是三百多年前的人物。在這種背景下,劉備一個村、一個縣城住的人,只要姓劉,恐怕也有資格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



更不用說,如果劉備可以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那劉備的本家兄弟、叔叔伯伯等人,比如劉備的堂兄弟劉德然,叔叔劉元起等,甚至和劉備八杆子才能打到關係的劉姓親戚,自然也全是所謂的中山靖王之後。

在這種背景下,一個人身在底層社會,開口閉口就說什麼中山靖王之後,有什麼意義呢?至於這種身份,就更不足以讓關羽和張飛拜在腳下。

所以,劉備在現實生活中最多說的話,應該是我曾求學於盧植,還和公孫瓚是同班同學。

因為,盧植是當時最有名的大儒,曹操曾說過:“故北中郎將盧植,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榦也!”由此可見盧植在讀書人心中的地位。

對於劉備來說,他是一代大儒盧植親自開班教出來的學生,那放到我們現在,至少算得上是名牌大學畢業。



不僅如此,盧植在黃巾之亂那一年正好擔任東漢帝國的中郎將一職,屬於省軍級高官;而劉備的同班同學公孫瓚,在黃巾起義那年擔任騎都尉,比兩千石,也相當於是省軍級大佬。

換句話說,把劉備放到我們現實生活中,那就相當於劉備是北京大學畢業的研究生,他的導師不僅是全國最有名的學者,還在政府擔任軍區司令一職,他的同學則在政府軍隊中擔任軍長一職。這種社會關係,自然有可能讓人們高看一眼。

因為,不管怎麼說,這至少證明劉備的社會關係,遠高於普通底層社會混的人。

雖然這種社會關係本身,未必多麼有價值,但是如果利用得好,它的價值自然是不能低估的。所以劉備以這種身份,遇到關羽和張飛這兩個縣裡的小土豪,暫時坐在頭把交椅上,應該沒什麼難度。

隨後,三人在相互瞭解的過程中,關羽和張飛發現劉備是有真本事,其談吐、見識及為人處事都讓人佩服,總而言之,以劉備的本事,再加上這種社會關係,想發達,那是遲早的事情。在這種背景下,關羽和張飛心悅誠服地讓劉備當大哥,那自然就是水到渠成地事情。


我是趙帥鍋


這是演義說法,說是黃巾起義席捲各州郡,東漢朝廷很慌張,採取緊急措施應對,出榜招募賢人士兵共赴國難。榜文行到劉備老家涿郡,劉備看了不禁長嘆息,既感嘆國事不堪,也感懷身世飄零。就在此刻,便有一個大嗓子在他旁邊吼他:大丈夫不為國出力,嘆個啥嘆有屁用?原來是張飛,兩人才交談幾句,張飛的小說形象就躍然而出,自告奮勇願出家財共襄大業。

到這裡,不能說張飛沒有當老大的心,畢竟金主當老大也合乎後世常情常理,兩人言談投機,就在店裡喝點小酒,徐圖大計,在這時,來了正要去投軍的關羽,也被拉在一起喝酒敘話,相約到張飛莊園結拜。以後才好生死不棄,相依為命共創大業。到此時,還不能說張飛沒有當大哥的心,到桃園結拜才塵埃落定,劉備為長,關羽次之,張飛三弟。形勢到這程度,張飛想當大哥也很難了,畢竟,古人所貴的年齒、出身,劉備全佔了。(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張飛沒有足夠的理由能夠當老大,如創業出資,金錢正是古代士子所輕,雖然每天都離不開它。論武勇,關羽不下於他。論智謀智慧,更是呵呵。再以演義人物性格來說,說關羽有當老大的心,比張飛還多點可能性,畢竟張飛的人物刻畫,是重情重義嫉惡如仇、悍不畏死的猛將,連天下第一的呂布見到他都有點怵,這是當勇將衝鋒在一線的苗子,不是當大哥的人。強讓他上,對他,對周圍的人都會是悲劇。(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劉備出身好,大漢宗室,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光這品牌就很炫目了,亂世打天下,正如做生意,要有招牌菜打響名頭。在漢朝天下,讓漢室宗親當小弟有點不妥,何況劉備也有野心,不是劉曄之輩。綜合結合,張飛當不成老大理所當然。但正史上的張飛,卻是很早就與關羽跟在劉備身邊了,有看家護院的味道,不是一方豪客。


南方鵬


這個很簡單,你北 大畢業了,選擇打工還是已經創業?

自己創業很困難的,就張飛的那點錢是不夠的,你必須能拉來投資,拉來隊伍,還有做大隊伍,張飛有這個能力嗎?

張飛的才能是專才,打仗還行,要說打天下,還遠遠不夠,

別說區區張飛,諸葛亮也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創業吧?諸葛亮無論地位、名氣、資源,都比張飛大得多,但是,他也只能給劉備打下手吧?

不是有某一方面的才能,就能單幹創業的,如果創業那麼簡單,哪來那麼多人考公考、打工的呢?何不都去創業了?

再者,劉備失敗了,張飛很容易就換一家打工的,劉備失敗了,也能換一家,但是,他很難屈尊事主的,一句話,做老闆風險太大,打工風險低的多,可進可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