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遊記》裡,為什麼只有唐僧有“碗”呢?

HYD知


唐僧的不單單是碗這麼簡單

嚴格意義上來講,叫紫金缽盂

這是當時最強盛的大唐皇帝所賜

有了此物,等同於敲門磚

也相當於一張名片,過往的宵小鼠輩見此物自然會退避三舍

況且一路去往西竺,路途艱辛

出家人不事生產,還得靠此物化緣


髙陽酒徒


我是花禪酒仙,在西遊記裡,唐僧從大唐帝國出發,去西天取經的時候,唐王李世民送了一個“碗”給唐僧,這個碗叫做紫金缽盂。

有些人說這個碗是用來化緣討齋的,因為師徒幾個人只有唐僧是凡人,需要每天吃東西,而我不這樣認為,從取經路上就可以看出,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幾個徒弟雖然神通廣大,但每次休息的時候同樣需要吃齋飯,特別是豬八戒,每次到有村莊的地方,都吵嚷著要吃東西,而且食量還不小。

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取經路上每次吃飯的時候,唐僧都沒有拿紫金缽盂來吃飯,而是用佈施的人提供的餐具來吃飯,唐僧有“碗”卻不拿來吃飯,可見這個“碗”並不一般。

那唐王李世民送給唐僧的這個“碗”有什麼不一般的地方,這個不一般的“碗”到底是用來做什麼的呢?為什麼只有唐僧有“碗”呢?

唐僧的“碗”有玄機

在孫悟空大鬧天宮,如來佛祖親自出手壓制孫悟空後,如來佛祖有一次在大雷音寺中對諸佛、阿羅、揭諦、菩薩、金剛、比丘僧、尼等講道時曾說過,要將《法》、《論》、《經》三藏經書送到東土大唐:

如來曰:“我有《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經,正善之門。我待要送上東土,叵耐那方眾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麼得一個有法力的,去東土尋一個善信,教他苦歷千山,遠經萬水,到我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勸化眾生,卻乃是個山大的福緣,海深的善慶。誰肯去走一遭來?”

這裡有一點要特別注意,如來佛祖說的是要把經書“送”上東土,並且特意叫觀音菩薩到東土大唐尋找取經人,這個“送”通常是在有求於人的時候才會用,可見如來佛祖迫切希望將佛經傳到東土大唐。

可是後來唐僧師徒千辛萬苦來到靈山大雷音寺,如來又說東土大唐的眾生,愚迷不悟,只能傳白本的無字經書,這和如來佛祖開始說的意思相沖突,顯得很不合理,這其中必然有隱情。

這個隱情肯定與唐僧相關,因為唐僧是唐王和佛祖之間的連接紐帶,而這個紐帶必然又承載著唐王和佛祖的共同利益。

這個共同利益應該就是唐王和如來佛祖都想擴大影響力,如來佛祖想要在東土大唐發展佛門弟子,唐王李世民想要將大唐的影響力擴大到靈山。

所以在唐僧取經之前,如來佛祖肯定提前和唐王李世民有過溝通,相互交換條件,如來佛祖傳經到東土大唐,唐王李世民安排人員進入靈山,並且定下信物;否則如來佛祖說要到東土大唐傳經,觀音菩薩不可能這麼快速且順利的找到取經人,唐王也不會這麼輕易的封一個沒有身份的人為御弟。

如來佛祖傳經和東土大唐取經能夠這麼順利的開展,都是前期溝通後安排好了的,他們相互之間安排的信物肯定提前有通報,如來佛祖的信物就是真經,唐王安排的信物就是紫金缽盂。

唐僧的“碗”有意義

原本已經定好的事情,當唐僧師徒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來到靈山後,如來佛祖又以“經不可輕傳”來為難唐僧師徒,應該是如來佛祖覺得與唐王交換的代價太大,能夠讓如來佛祖都覺得代價很大,可見唐王想要獲得的一定非同尋常。

通過取經結束後,唐僧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僧人卻被封為佛,可以看出唐王想要獲得的是一個佛位,這樣才能讓大唐在靈山有足夠的影響力,這也是唐王封唐僧為御弟的重要原因。

佛家總是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世界上人數這麼多,要是真的放下屠刀就可以成佛,那佛教早就全部是佛了,實際上佛教到現在總共才只有八十八尊佛,有五十三尊是婆娑世界過去佛,有三十五尊是十方世界現在佛。

佛家號稱有三千須彌世界,可是總共才八十八尊佛,由此可見佛位的珍貴,唐僧師徒只是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到達靈山就獲得了佛位,而如來佛祖的真經卻還沒有在大唐傳開,這也是如來佛祖覺得代價大,開始為難唐僧師徒的原因。

這裡要特別說明一下唐僧師徒幾個人,不僅是唐僧被封為佛,孫悟空也被封為佛;唐僧被封為佛是如來佛祖和唐王協議的結果,孫悟空被封為佛是因為他本事大。

孫悟空有佛位是因為在取經路上,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要是不給佛位,只會讓所有佛門弟子寒心;而且孫悟空本領大,在天庭還有“齊天大聖”的稱號,在天庭都可以齊天,要是到了佛門不能成佛,不給一個佛位安撫,只怕在緊箍咒拆下來的時候,就是孫悟空大鬧靈山的時候。

孫悟空被如來佛祖壓在五指山下靜修了五百多年,又被緊箍咒折磨了這麼久,如果真要在靈山鬧起來,新仇舊恨一起算,整個佛教都吃不了兜著走,這一次沒有天庭的眾多天兵天將消耗孫悟空的實力,連如來佛祖都壓不住孫悟空。

唐王賜給唐僧的“碗”不僅是一個信物,也代表的就是一個佛位,所以唐僧取經路上,一直都珍藏著這個“碗”,沒有拿出來當飯碗;唐僧師徒到達靈山後,唐僧獲得了佛位,這個“碗”也完成了當信物的使命,但是這個“碗”代表的意義非同一般,所以阿儺、伽葉兩位尊者才會向唐僧索要。

正是因為這個“碗”代表的意義重大,不管是東土大唐,還是西天靈山都花費了巨大代價,讓這個“碗”顯得更加珍貴,這樣珍貴的東西註定不會很多,只有上一世身為如來佛祖弟子,這一世身為大唐子民的唐僧才能擁有。


花禪酒仙


你們都說的不對,大家要知道唐僧自東土大唐邁步西行的那一刻,貧僧只有一人。從而只有一隻金飯碗,一路西行,以乞討為生,過著乞丐般的生活,自古乞丐是一雙筷子一隻碗,後來道途坎坷,風餐露宿,一路堅險,來到五行山前,便認識了被關押在五行天牢的花果山寨主孫猴,於是唐僧把他救出,孫猴為報答解救之恩,願意與唐僧結伴西行。在路過高家莊之時,唐僧令朋友孫猴拿著金碗去討飯,以此同時就碰上了一樁喜事,據說那個倒插門女婿長得無比醜陋,高家姑娘不願意,於是乎孫猴為打抱不平把新郎制服,經詢問原來這醜陋新郎姓豬名叫元帥,經百般折騰,姓豬的認為唐僧,孫猴是有義之士,也願意一路同行西去。在三人尋問路在何方的時候,前面一條黑水河擋住去路,忽然河面上漂來一條船,那艘公粗眉大眼,滿腮鬍子,自稱是“吾乃烏沙河河主也”,他們之間經過較量,那烏沙河河主也覺得在這河裡沒什麼撈,也想去看看世界,因此也一同前往,但是他們三人卻忽略了一點,忘記了帶飯碗,因為他們是乞討。


抒情音視頻


因為只有他是凡人一個,需要用碗吃飯。

其它的三位徒弟,包括白龍馬,都是妖神,根本不需要吃飯,要碗幹嘛呢?

這其實反映了一個道理,我們常把穩定的工作稱為“鐵飯碗”,可是真正財務自由的人,根本是不需要“碗”的。唐僧的碗雖然是唐皇御賜,紫金所做,看似金貴無比,可實際上還是一種束縛。

此正可謂:無招勝有招,無碗勝有碗~


王者的野望


《西遊記》裡唐僧的三個徒弟不僅沒有碗的觀念,而且沒有錢的觀念,原因只是有其師必有其徒,師父是個窮的揭不開鍋的老和尚,神仙一場大傢伙有什麼放不下面子的,跟著小跑的仨徒弟也都好不到那裡去。原著裡有孫行者坑騙豬八戒私房錢的片段便緣於此處,既然大家是同一個師父,又吃同一個碗裡的飯,私房錢不是萬萬不該有,只是別讓人發現。食不果腹和風餐露宿是家常便飯,往往因為湊九九八十一難和尚們才有掛單和化緣,這也是心猿意馬長期活躍的原因。


百八子黑戶


因為只有他是人,而且人家是金飯碗



不師二哥


碗,對僧人來說屬缽,釋迦牟尼佛創立佛教時,制定託缽乞食制度,讓眾生施捨種下福田,有此因,將來有善果。三徒本是天神,大聖,天將,淪落凡塵,再修正果,不吃凡物,有神通,食仙果即可,不用缽多此一舉!


光明頂上


唐僧的碗,是御賜的。只是在小說裡著重強調一下。另外,其它三個不是妖就是仙的,吃什麼還不一定,更何況,在這個小說裡面,吃東西這一趴並不是敘述重點,也沒必要突出,所以基本沒提到碗的事。


賽洗石761


唐僧的碗,不叫碗,是和尚化齋的缽。是李世民送給他的東西,他是真正剃了度的和尚,所以會有缽。和尚的缽,是用來化緣的時候,裝施主給的吃的使用。

古代,師傅叫徒弟,有叫傳衣缽的說法,這個衣缽的缽,就是和尚用的那個缽,一個意思。師傅傳徒弟知識和技能,就是給他吃飯生存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