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朋友突然發信息來,請你幫忙點贊,你會怎樣做,為什麼?

捨棄信仰


要是不忙的話 我就會幫忙點贊,要是忙的話,忙完事看情況。一般朋友也都是群發的,有的時候我還沒點,就發現集贊夠啦。所以,沒必要計較。


小新嘮嗑


我的回答:

在朋友圈這個奇妙的江湖裡我們經常在點贊,也會看到很多人在我們點贊之前就點讚了。

有些人很少點贊,有些人隨機性點贊,還有些人是有目的性點贊,更多人為了點贊而點贊。

於是點贊似乎成了新時代的一種“社交”。

跟你關係好就多給你點贊,我發東西你不給我點贊就是不給我面子,跟你關係冷淡了又不能拉黑於是就不點贊。

但是朋友圈的點贊真的是一種“社交”嗎?真的能衡量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嗎?我想說的是它有多社交,你就有多幼稚、多無聊。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在微信裡趟成殭屍一百年不聯繫的人,突然給你微信然後打開一看竟然是讓你給他朋友圈第一條點贊,然後要積贊抽獎品。這跟一百年不聯繫,一聯繫就借錢有什麼區別?

不知道當時你的心裡是不是冒出一萬句:點你妹啊,點點點。

我很想告訴這位一百年不聯繫一聯繫就要贊去抽獎的“微信殭屍友”,你是腦子瓦特了還是智商不夠用?點贊抽獎領獎品這種騙人的活動你也信;信玩玩就好了還群發濫用社交,你認為點贊有多社交你就有多無聊。

於是,遇到這樣情況通常我都是拉黑處理。

我經常遇到一些合作客戶,聊天提到某個在業內影響力很大的老闆,然後這個客戶為了說明跟這個老闆“很熟”,為了體現自己社交圈很廣很牛逼他就說:X總啊!我跟他很熟的,朋友圈經常相互點贊。

後來跟這個老闆聊天,提到這個客戶,老闆馬上對我說:這客戶不靠譜,少合作。

是啊,朋友圈相互點個贊就能說明你們很熟嗎?

現在搖一搖加個微信,或者吃飯時候加你一個微信誰都不好意思拒絕。加個微信成本那麼低,然後你主動點贊問好了,發個生日消息別人怎麼好意思不給你點個生日贊。這樣一來一往就能證明你的社交很牛逼?

現在不靠譜的人那麼多,真正的社交不都是合作了好幾個項目修了多少個少年才能換來的。哪是朋友圈經常相互點贊很熟,你要是那麼認為充其量是打腫臉充胖子、自欺欺人。

前陣子有個合作多年的老朋友對我一個前同事說:阿強最近是不是對我有怨氣,都不給我點讚了。

我傻了,都不知道要不要立馬去給他朋友圈補上一百個贊。

當然,我沒有去點,依然很久沒給他點贊,實在是沒什麼可點的,你說整天轉那些從頭治到腳、三十歲後不得不看的二十句話、老中醫的……你說我如何下得了手。

後來一次活動見到這個朋友,這回他直接提到點贊這事,我跟他說:不是我多給你點了幾個贊就說明我跟你關係好,少給你點了就證明我抱怨你。在朋友圈這個江湖裡,平時不打擾,有難多支援,能在你光彩的時候多給你點幾個讚的人不缺我一個,但是能在你落寞的時候助你一把的人肯定有我一份,我們交心於情誼就要忘情於江湖,所以朋友圈這個江湖,我們就不用在意那麼多點讚的繁文縟節。

朋友覺得我說得有道理,後來他開始曬孩子,你說我點還是點呢?

當然,那朋友已經不會在意我點不點,好消息他直接微信告訴我了。

有一個自認為“小悅城網紅”的非著名網紅的網友。

經常在朋友圈裡各種曬,於是就有很多路人給她點贊,這還不要緊,她非得每次都截圖再次曬朋友圈讓大家看看她的滿屏贊以證明自己多網紅,多社交。

可是,真這樣各種曬來博取別人的點贊就能證明自己多受歡迎、社交關係多好嗎?

我想說的是:你所認為的朋友圈點贊有多社交,你就有多做作、多蠻矯。

像這樣活在自我世界裡,各種曬來博取點贊跟“賣色相”有什麼區別,那些有事沒事給你點讚的並不是你真正的社交,相反你要小心點,也許他們點著點著就把你點進床上。

醒醒吧,這哪是社交,是約你放鞭炮。

所以,當你哪天在一個無眠的夜晚寫上一句發自內心的晚安情話,然後配上一張只寫著“沒有配圖,方便刪”的圖片,再看看多少人給你點贊。

還有些選擇性點讚的人不知道你是否遇到。

平時不怎麼跟你溝通,某一天突然多次給你點贊,再後來你才發現原來這小子是有求於你。

同樣的,你會發現他們頻繁得給一些能從他們身上得到好處的人點贊,搞得你都不好意思跟贊。

其實我很想勸勸這些人,你以為多給他點贊,以這種方式就能搞來好社交?

說你是豬你還強調你會爬樹,聰明的人都能看出來這是熱臉貼冷屁股的巴結。

能給你帶來好處的人同樣能給別人帶來好處,同樣的你所天真以為多點贊就能帶來好社交的想法也有很多人那麼認為,因為點贊是博取社交最低成本的方式,所以當你瘋狂點讚的同時也有很多人瘋狂給他點贊。

所以你自己想想,你所認為的朋友圈多給對你有幫忙的人點贊有能多贏得社交,那你就有多智商捉急,就有多無聊。

你知道嗎?有一種關係叫“點贊之交”。

聽著好像關係很好,其實說的就是兩個人關係很一般,只是一面之緣朋友圈點個贊而已。

不用把“點贊之交”當成社交,這樣只會讓別人當傻逼嘲笑。

朋友圈的發達讓太多人依賴線上的交流卻忽視了社交的本意,社交是讓你運用朋友圈去傳遞信息、交流思想的意識,不要記住了前者忽視了情感的交流。

今天你👍了幾個?


情感李高


我們經常在朋友圈中看到有人發這樣的消息:

或者,許久不聯繫的好友突然發消息說:「幫忙朋友圈第一條點贊~謝謝~」

這樣的朋友圈消息屢見不鮮,他們無非是想兌換一些不值錢的小獎品,來滿足自己「佔便宜」的心理。

你甚至能腦補出來,他們拿著獎品,露出油膩又得意的笑容,彷彿人生贏家一樣,倍感幸福。

實在無法想象,他們的狀態是多麼無聊無趣,要靠集贊來滿足自己。

而他們的同學朋友中,又不乏有已經年薪豐厚的人生贏家,不是位居企業高層,就是創業成功的老闆。

為什麼兩類人的差距如此之大?

人生,從大學畢業就岔開了

終於大學畢業了,終於擺脫學習的枷鎖了,有些人覺得奮鬥的時期終於可以結束了,況且這些人的父母也是如此認為。

打點關係,給孩子找個穩定工作,再給孩子買套房,房子大一點老人也能一起住,然後趕緊結婚生子,「幸福的人生」就是這樣。

這種想法不僅存在於回到三四五線城市的人身上,同樣存在於大城市,追求生活穩定的人身上。

另一些人,畢業後選擇背井離鄉,能力好的同學順利進入大公司的校招,能力差點的同學則出來進一些小公司打拼,經歷過幾次跳槽加薪升職,他們都希望在大城市證明自己的價值。

對他們來說,畢業只是精彩人生的開始,他們有能力開始對這個世界深入探索,對未知的可能性不斷髮掘,充分釋放自己的潛力,嘗試各種可能性,找到讓自己的價值最大化和實現財富自由之路才是他們面臨的人生最大課題。

不管你承認不承認,一些人骨子裡就是希望自己「走出去」,而另一些人骨子裡就是希望自己「留下來」。

差距並非一夜產生和拉開,更不是造物弄人,命運只和你過不去。差距幾乎是在你為自己的人生旋律定調之初就已開始,只是那時你毫無意識,根本想不到這差距有一天會像脫韁的野馬,一去不回頭。

既然都是技術員,應該早有所覺悟

大家都是程序員,北上廣深杭聚集了絕大部分,或許你剛剛從業,或許你已經在 IT 圈摸爬滾打十年有餘,不管你是否真正喜歡技術,我們都很清楚,只有這些大城市才是互聯網的根據地,程序員在這裡才有大把機會。

從跳槽到升職,從初級到資深,從成長到成熟,程序員的薪資越來越高,職業發展卻越來越艱難,終有一天面臨瓶頸。

發現瓶頸一個接一個地撲過來。做技術,不知道怎麼做到持續精進、怎麼堅持;轉管理,又不知如何開始。

結果還沒等想明白呢,半載一年就過去了,驀然回首,好像自己的能力沒怎麼提高,薪水增速卻越來越跑不過通貨膨脹了


哲句影視部落


第一種:必須點贊型。 有些朋友圈,發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給大家點讚的。因此,這樣的內容,不管你是不是真的想贊,都必須點!比如: 活動集贊 比如說孩子參加什麼活動拉票、某個網站的活動集贊等等。

第二種:不能點贊型 朋友圈謠言 朋友圈現在也並不單純是朋友的生活信息,而是混雜了很多很多五花八門的東西,比如說謠言或民族政策交點問題都不應點贊。

第三種:謹慎點贊型 上司或客戶的內容。 上司或客戶的內容,是不是無腦點贊就行了呢..不利團隊、團結等應謹慎點贊。


焦點觀察


其實,任何關係都是要靠日常維護的。

我平時也有遇到突然朋友私信讓我點贊,如果是群發的點贊要求,沒有任何的鋪墊,我一般直接就忽視了。因為你請別人幫忙,也一定要拿出你的誠意。

如果是平時即使不怎麼私信聯繫,但是你的每一條朋友圈他/她都有點贊或者評論,我也會即使在忙,也會給朋友點贊或者轉發的。

做一個高情商的人[愛慕]



初夏Eileen


經常有微信的朋友叫我給他們點贊,都是一些商家小店推廣打廣告之類的,朋友們領點禮物,我都會給你們點贊,有時我也麻煩他們點讚自己領取點禮品,互聯網就是互相幫助一下嘛,助人為樂何樂而不為呢?但是一些不知明的鏈接我不會亂點,有些確實是有病毒的,點了就有麻煩,網絡文明大家都要遵守,做一個守法的公民,謝謝大家


S哥混剪


如果在不忙的時候,不管是誰,既然發給我信息讓我點讚了,我都會順手點一下,畢竟舉手之勞,雖然有可能都素不相識。如果忙的情況下,別說點讚了,紅包都會忘了搶。


一顆迷路的青春痘


只要看到,必然手到。與人為善,與已方便。芸芸眾生,碌碌一生。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漁丈人2


有的人就是這樣,你找他時他都不回你,一年半載都不聯繫,發個信息要麼是點贊,要麼砍價 投票,很是煩人,遇到這樣的我是不會幫的


飛氡


單純的朋友圈點贊還是願意點的,如果是需要關注某某公眾號,或者打開某網站才能點讚的那些,還是算了。

朋友需要幫忙點贊,你幫別人,將來你需要點贊別人也願意幫你。所以500個讚我不需要邀請別人,發發朋友圈半天就能輕易集贊到。

不過現在的很多不搞集讚了,而是要你群發廣告,如果也這種,我也不願意參加,畢竟打攪別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