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流量劇”眾生相

作者 | 申敏


揮別2019年的寒冬,正當影視從業者們準備潛心修煉、重振士氣之際,一道晴天霹靂橫空而降,娛樂工業大機器的齒輪發生錯位,產業鏈每一環節的參與者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牽連。

疫情這隻黑天鵝阻礙了公眾出行的腳步,把大家“鎖”在家中。難得的長假刺激了互聯網各大業務,除卻線上公益課堂這類非主流的時間消磨方式,佔比較大的當屬由各類長短視頻內容和網遊組成的娛樂矩陣,其中又以劇集挑大樑。

如今1月已過,網臺端播出了多部由流量藝人擔任主演的劇集。可惜的是,一些原本具有爆款潛質的選手因為生不逢時遭遇啞火。但相比那些在特殊時期不得不暫緩的停機劇和被打亂製作發行計劃的待播劇,這些已播劇們又是幸運的。

流量藝人加盟的劇,天生關注度高。疫情的大錘狠狠砸下,誰也無法倖免。熱播劇、待播劇、停機劇,各有各的困境和機遇,映射出2020年流量劇眾生相的冰山一角。


熱播劇,不一定“躺贏”


早在疫情爆發初期,有業內人士預測在1月播出的網臺劇會因為大眾被“禁足”在家而享有極大的收看優勢。比如曾有人說1月22日騰訊獨播的古裝仙俠劇《三生三世枕上書》會躺贏,可現在看來也未必。

一部影視作品的反響與天時地利人和緊密掛鉤,儘管1月播出的劇集看似搶佔了一個能最大程度聚集大眾注意力的“好檔期”,可隨時都被疫情牽動思緒的大眾究竟能否靜下心來看劇,是不容忽視的變數——甚至直接影響劇集的口碑發酵,並決定了其後續走勢曲線。

疫情強壓下,大眾需要怎樣的娛樂食糧?

筆者對比了1月下旬播出的《熱血同行》《三生三世枕上書》《大主宰》《下一站是幸福》四部分別由易烊千璽、迪麗熱巴、王源、宋茜等流量藝人主演劇集的數據,發現了一些規律。

疫情下的“流量劇”眾生相


根據近20天的百度指數顯示,四部流量劇的搜索峰值均出現在首播當日,之後便整體出現下滑趨勢。

1月20日優酷獨播的《熱血同行》儘管有易烊千璽和黃子韜聯手,且經歷了一波三折的定檔,但粉絲積攢的熱情釋放的威力卻不如人意,該劇的百度搜索熱度較低、無明顯波動。

作為曾經紅遍四海八荒的“三生三世”系列的續作,《三生三世枕上書》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而且是女主角迪麗熱巴繼去年表演“空窗期”後的首部播出新作。可除了開播當日搜索熱度獨佔鰲頭,之後便被《下一站幸福》反超。後者最近憑藉“姐弟戀”頻頻登上微博熱搜,也證明了該劇的火爆。

從豆瓣口碑來看,《熱血同行》7.8分、《三生三世枕上書》5.6分、《下一站是幸福》7.1分,《大主宰》因播出時間較晚暫無評分。

綜上,疫情期間播出的四部流量劇,目前的贏家是宋茜主演的《下一站是幸福》,這也是除掉其餘三部純網劇之外的唯一一部網臺聯播劇。該劇在電視端的收視率表現也很搶眼,多次破2。再次印證雙渠道發力,為劇集擴大影響力。

疫情下的“流量劇”眾生相


可見,在眼下這一特殊時期能突出重圍的流量劇,是具備甜寵等治癒元素的都市情感劇,這類接地氣的現實題材比飄渺的古裝劇或基調厚重的年代劇更能讓人靜下心來看。畢竟防疫戰中發生了連串魔幻事件,在“零距離”的現世劇裡尋求人情冷暖,更符合當下普羅大眾的脆弱心境。

被綁上手腳的宣發也變成決定劇集反響參差不齊的短板。一方面,藝人及其工作室選擇低調轉發劇集物料,誰也不願在風口浪尖淪為眾矢之的。

另一方面,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的助力劇集破圈效應已成為行業共識。一些熱播流量劇的宣發方原本打算分批在抖音等平臺釋放物料,但無奈趕上疫情,這些短視頻平臺變成官方宣傳防疫工作的主要陣地,劇集物料被淹沒。


疫情下的“流量劇”眾生相

下沉渠道的宣傳效力減弱,阻礙劇集的滲透式出圈營銷。於是導致疫情期間,流量劇難以摘掉粉絲小眾狂歡的圈層屬性標籤,更難現去年《陳情令》《親愛的,熱愛的》全民追劇的盛況。

其實,當下對流量劇造成衝擊的外界因素還有很多。“禁足”限制了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活動的地理空間,卻在虛擬的互聯網世界裡開闢裂變出新型的社交方式。

《囧媽》《肥龍過江》等院線大片登錄視頻平臺網播,《王者榮耀》《和平精英》《陰陽師》等網遊單日流水激增,前者滿足足不出戶免費看電影的受眾需求,後者用參與感和沉浸感更強的封閉式互動替代視頻網站為大眾搭建起的彈幕這一間接交流渠道。

此外,今日頭條聯合百餘位專欄作者推出精品專欄免費學公益活動,知網免費開放……學術派們紛紛“下凡”,在防疫關頭用知識武裝頭腦、穩定民心。在演變為度過宅家時光硬核手段的同時,也無形中分流了劇集的一部分受眾。



待播劇,生存空間幾何?

前幾天,廣電總局發文強調疫情期間減少娛樂性內容,旋即得到各電視臺和視頻平臺的響應。綜藝節目停播、網站首頁設立“肺炎防治”專區,多部醫療劇和相關紀錄片紛紛上線,引發熱議。

疫情下的“流量劇”眾生相


為應對疫情攻堅戰的升級,近日廣電總局官網又開設了“眾志成城、戰勝疫情——國家廣電總局在行動”專題,包括黨中央決策、廣電總局部署、廣播電視節目、網絡視聽、公益廣告、防疫知識版塊。

政策層面指導意見的逐步細化和加強,與嚴峻形式下引導正向輿論的目標任務密不可分,但在一定程度上打亂了平臺方原本的內容排播計劃,劇集定檔更加搖擺不定。

疫情下的“流量劇”眾生相


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的就是今年Q1的待播劇。五大一線衛視和優愛騰芒去年底公佈的片單,如今能有多少兌現,尚屬未知。在目前這一特殊時期,儘管是對招商引資頗有吸引力的流量藝人主演劇集,優勢也不復往日。

據悉,2月待播的劇集中有兩部流量劇,王俊凱主演的古裝劇《山海經之上古密約》和李易峰主演的都市創業劇《我在北京等你》,前者為湖南衛視獨播劇,後者為浙江衛視、江蘇衛視拼播劇。

儘管播出渠道都是一線衛視,但宣發受限已是板上釘釘。眼下所有劇集的定檔等相關線下發佈會均無法正常舉辦,造勢聲量不足讓本就具有觀看壁壘的流量劇的大眾化傳播難上加難。再加上微博、抖音等線上宣傳矩陣在此時也難以發揮出該有的效應,都給劇集營銷出圈增添難度。

疫情下的“流量劇”眾生相


所以疫情期間,流量劇們只有憑藉過硬的優質內容才能殺出血路,形成口口相傳的口碑效應。這也是考驗影視創作者匠心和功力的時刻。

除了完成製作、排隊待播的流量劇,被擠壓了生存空間。一些已經殺青、處於後期製作階段的流量劇,日子也不太好過。擺在面前的第一道難題就是發行。

雖說有流量藝人背書,但經過疫情“戰”,影視產業鏈各方都遭受不同程度的經濟損失,平臺方給出的購劇費和片方期待的版權費能否達成一致,不排除將出現在利益最大公約數下折中發行的結果。

定檔難、宣發難、播出難,都是懸在疫情未退散前,待播流量劇頭頂的達摩克里斯之劍。靜觀其變,或許是當前唯一的對策。


停機劇,何時復工成謎


經過這次疫情,大眾審美和精神需求將發生一定轉變,或將影響影視劇題材類型的創作風向。且不論後續發展如何,聚焦眼下來看。


相比已播和待播的流量劇,還在拍攝中卻不得不被迫喊停的那些劇集,才是目前損失最為慘重的。

1月27日橫店影視城宣佈關閉景區並暫停劇組拍攝,1月31日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電視製片委員會、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演員委員會也聯合發佈了通知,要求在疫情防控期間,所有影視製片公司、影視劇組及影視演員,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暫停影視劇拍攝工作,並指出如有劇組繼續開工造成了感染,相關方將承擔責任。

鐵律一出,一些抱有僥倖心理的劇組也不得不停機。在已停工的諸多劇組中,不乏《有翡》《謝謝你醫生》《青簪行》等匯聚了流量藝人的影視項目。這些曾在去年底就被看好的流量劇,全被疫情打斷製作節奏,前途未卜。

疫情下的“流量劇”眾生相


除卻拍攝週期延長、預算超支等問題,最令製片方頭疼的要屬流量藝人的檔期和在不可控因素下的片酬。

流量藝人的單位時間價值高、行程滿檔,一年的工作安排環環相扣,如今閉環出現缺口斷裂,所有日程或許都要重新規劃。後續行程趕趟、演員檔期倒計時,能留給劇組復工後的拍攝時間有多長?這些都給項目的後續運作增添諸多不確定性,也給劇集成片的品質蒙上陰影。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隨著一批流量劇的停機待工,年前網友預測的多部流量花生劇扎堆正面剛的情況將有所改善,減少了同時期熒屏的火藥味。錯峰播出反倒給了觀眾更多的選擇,降低一些流量劇淪為炮灰的幾率,也避免了飯圈大混戰,不失為危機中孕育的希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現在劇組停工,但仍然可以通過為疫區支援物資等慈善方式為劇集做宣傳,贏得大眾的好感。比如《謝謝你醫生》劇組通過韓紅愛心慈善基金會給武漢捐款50萬元。

疫情下的“流量劇”眾生相


無疑,疫情給寒冬中的影視行業再度重創。舉國上下都等待春暖花開、陰霾消散的那天。可如果那天真的來臨了,影視從業者們在“冬眠”期都修煉好內功準備迎接嶄新的未來了嗎?

既然未來無法預測,著手眼下及時止損才是度過難關的生存法則。影視行業抱團取暖,向相關部門提供建設性的扶持建議十分必要。與此同時,還應思考現有的產業結構是否需要變革,以及如何讓影視作品在藝術價值、商業效益與積極的社會導向之間取得良性平衡。

疫情並不可怕,放棄認輸才可怕。無論哪個行業,唯有眾志成城才能共克時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