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帝王蟹日銷量僅個位!檔口虧幾十萬、上百萬,進口商虧上千萬

這個春節,本可以一片紅火的帝王蟹市場格外蕭條,虧幾十萬,虧上百萬的業者比比皆是。更有進口商表示,每天的損耗就要扔10萬元出去,接下來,帝王蟹產業該如何前行?

文/ 海鮮指南(seafood-guide)李帥

疫情對海產行業的影響仍在持續,據海鮮指南此前報道,全國多家水產批發市場近乎處於停擺狀態,其中不乏重要的一級市場如上海江陽、廣州黃沙,對進口海鮮的衝擊更為致命。

出貨量同比下降9成,上海、廣州市場日銷量僅個位數!

進口海鮮當中,帝王蟹業者一片哀嚎,往年春節檔分外紅火的帝王蟹此時顯得格外蕭條,上海作為全國帝王蟹消費量最大的市場,江陽水產批發市場的一位檔口老闆表示,“現在整個江陽市場都沒有客戶過來了,年前酒樓、餐廳下的訂單都取消了,我的帝王蟹基本上都積壓在手裡了。”

廣州黃沙水產市場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據業者告訴海鮮指南,“一天整個市場10只都銷不完,整個市場冷冷清清。

而江蘇南通一位從事帝王蟹批零的經銷商表示,“

同比往年春節,我的檔口帝王蟹銷量下降了9成,現在大家沒辦法去酒店、餐廳消費,我的帝王蟹都是通過熟人帶貨才能賣出去一點。”

海鮮指南採訪了上海魚我所欲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鵬,向其瞭解當前帝王蟹行業的受疫情衝擊的現狀,期望能為所有業內人士找到接下來的出路。

上海帝王蟹日銷量僅個位!檔口虧幾十萬、上百萬,進口商虧上千萬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帝王蟹分會執行會長&上海魚我所欲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副總裁 張鵬

對於目前上海市場的現狀,張鵬說道,“現在帝王蟹的銷量已經不是下降的問題了,而是幾乎全面停掉了,除了盒馬還能走一點貨,其他的渠道都斷了,江陽市場前兩天甚至出現了只能賣出一兩隻的情況,而盒馬的帝王蟹銷量也受到了影響。”

據瞭解,由於帝王蟹客單價高,單隻規格大(一般都是3-5斤)等特點,90%以上的量是通過酒樓、餐廳承辦婚宴等大型聚餐消費,普通的三口之家買帝王蟹較少,所以餐飲渠道受阻幾乎是給帝王蟹產業暫時判了死刑,而且無法像其他進口海鮮如三文魚、波士頓龍蝦一樣走零售渠道減少損失。

活鮮檔口虧幾十萬、上百萬比比皆是,進口商一天損耗就達10萬元!

此次突發疫情給業內人士造成的損失十分慘重,張鵬告訴海鮮指南,“因為過年期間物流停運,為了滿足春節的旺盛消費、保障供應餐飲企業,

活鮮檔口年底前都要囤貨,如今上海批發市場大小商戶都是滿倉。有做進口海鮮的商戶,(他們)所有的貨加起來起碼有300萬元,大型檔口甚至超過1000萬元,結果初一初二的時候,通知下來禁止餐飲營業,一夜之間,所有年前訂單都取消掉,經銷商年底進的貨全部壓手裡了,損失十分慘重。

進口商受此次風波影響,損失也格外慘重,張鵬在採訪中表示,“像我們這種級別的進口商,預計虧損在1000-1500萬元之間,因為我們現在手裡一船貨還有2/3沒有賣掉(一船貨大概50噸,2500萬元),但這還是不是最關鍵的,我們擔憂的是看不見未來,不知道什麼時候行情會好轉。

在海產批發檔口,有不少商戶選擇把帝王蟹暫養起來,但這不得不面臨的問題就是損耗,張鵬告訴海鮮指南,“現在公司日損耗在100只左右,按照去年年底帝王蟹進貨成本價接近200元,而死蟹拿去做凍品只有50元/斤,幾乎是鮮活1/4的價格,每天虧損就在10萬元以上,現在加工廠也不好找。”

“畢竟帝王蟹的生活環境是深海,暫養環境差別太大,所以我們進口商都不太願意將帝王蟹暫養過久,紅蟹最多可以養一個月,而藍蟹10天左右就一定要出貨,否則每日損耗十分嚴重,我們日照的暫養基地目前雖然運轉正常,但是生蠔、小蝦等帝王蟹的餌料現在已經買不到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中國消費市場震動影響全球,俄羅斯多家海捕企業以做出調整

而中國在2018年帝王蟹消費量已經突破萬噸,中國市場的種種變化也對國外廠商產生了影響,海鮮指南查找資料顯示,“自1月25日,中國進口商陸續退單,俄羅斯帝王蟹短時間內發生暴跌。據俄羅斯漁業協會統計,蟹類價格從去年的15–18美金/公斤跌至7美金/公斤,部分捕撈企業已停止作業。

張鵬也告訴海鮮指南,該消息屬實,“基本上國外廠商報價斷崖式下跌,1月10日以後正是藍蟹上市的季節,以俄羅斯為例,年前大概有20艘捕撈船作業,回來了6艘,現在已經有廠商給出了25-30美金/公斤的低價了,往年這個時候(春節),價格從來沒有低於40美金/公斤。而且按照慣例,年後藍蟹的價格也不會降,還會一路走高。”

張鵬談到,“其實國外廠商也有壓力,最大的中國市場發生巨大震盪,俄羅斯廠商賣不掉,只能轉賣給韓國市場,但是韓國市場又沒有市場容量,韓國下的訂單其實有60%-70%又轉手賣給中國了,接下來的可能會有大量的帝王蟹可能會選擇做成凍品出口日本、歐盟。”

既然冷凍帝王蟹在外國市場買地更好,本次疫情也發生了冷凍海產品遭遇瘋搶,是否意味著冷凍帝王蟹產品迎來了發展契機呢?會逐步提高市場佔有比例?

張鵬對此表示,“現階段鮮活帝王蟹肯定更受中國消費者的歡迎,他們吃海鮮講究“生猛”,願意花1000塊買一隻活的帝王蟹,但死的(凍)帝王蟹在他們心目中是不值這個價錢的,這是幾千年形成的飲食文化,短時間內改變不了,而且造成此次疫情的不是海鮮而是野味,我認為這次疫情會讓消費者更青睞進口海產品,進口活海鮮會更受歡迎。”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冷凍帝王蟹不好,恰恰相反,熟凍帝王蟹從營養、食品安全方面更優於鮮活帝王蟹,而且口感不遑。鮮活帝王蟹捕撈後要一個多月才能運到中國,遠不如在船上用先進的急凍技術鎖住營養、美味。而且凍品的成本更低,對於消費者而言價格上更有吸引力。”

張鵬還補充道,“因此去年成立的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帝王蟹分會一直在致力於推動凍品帝王蟹在中國市場的發展,這需要業界一起努力,讓大家認識到,吃船凍的熟凍帝王蟹,比吃鮮活帝王蟹口感更好,更安全,中國消費者對海鮮的消費觀念是從河鮮、湖鮮轉變過來的,等到能改變消費理念(產品認知)的時候,冷凍帝王蟹將大受歡迎。”

餐飲渠道將在三、四季度反彈,帝王蟹產業會迎來複蘇!業內人士需要黎明前的黑暗

在採訪中,筆者還和張鵬談起引起熱議的餐飲企業西貝董事長賈國龍的言論,“2萬多員工待業,現金流發工資只夠撐3個月。”無獨有偶,資金緊張也成了海產企業的大問題。

張鵬表示,“像我們做進口商的,賬面上流動資金大概是幾千萬到一個億,如今一次就虧損上千萬,很多企業都無法承受,尤其是帝王蟹是一種快消品,我們追求的不是較高的毛利,而是快進快出,此次疫情直接把企業的現金流給打斷了。如今進口商們都是幾百噸貨,幾十萬只蟹壓在手裡,不可能等著零售渠道一天兩三隻的賣,但是餐飲渠道已經走不通了。”

對於接下來的行情,張鵬仍然表示樂觀,“鑑於今年開春的行情,我們預計第一、第二季度都會受到影響,對於企業而言,此時最為關鍵的事不是追求盈利,而是活下去,考驗企業內功的時候到了,這段時間可以把重心放在企業內部的調整,如暫養池的優化,效能提升。”

我們相信第三、第四季度會迎來一個爆發期,帝王蟹是一個資源性的海產品,無法人工養殖,整個供應鏈都會有損失,但是業內人士完全不用擔心庫存積壓賣不掉的問題,最差也是能做成凍品。只要中國餐飲業恢復元氣了,帝王蟹永遠是求大於供的。

而此次對於行業近乎致命的災難也給業者敲響了警鐘,這是否意味著帝王蟹行業尚不成熟?抵禦風險的能力太低,在這種情況下,業者該如何找尋出路呢?

張鵬表示,“迫切的希望在困難時候國家能出臺有關政策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比如說像韓國一樣建立“保稅港”,韓國不產帝王蟹,但它是帝王蟹的第二大進口國和第二大出口國,俄羅斯的帝王蟹在韓國集散中轉,發往全球各個國家,如香港60%以上的帝王蟹是由韓國供應,但其實中國的幾大港口城市(上海、深圳)比起韓國更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作為物流運輸樞紐的空港是最有優勢的,全世界的航班都能直達,都能保證產品的新鮮度和成活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