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老人講“上山甲魚,下山野雞不能碰”有依據嗎?能用科學解答嗎?

湘潭殘疾小哥


在一些有山的農村地區,一般都能看到山上的一些野生動物,只不過由於這些動物的警惕性不較高,就算被人們發現,也會很容易逃脫,在農村就有不捉下山雞,不碰上山鬼的說法,也就是農民說“上山甲魚,下山野雞”不能碰,這是為什麼呢?今天就來說說這句話的具體意思。

關於“不追下山野雞”

這句話其實這是農村一代代傳承的智慧,因為下山的野雞速度是非常快的,就算在平地抓的話都很難抓到,更不要說在山上了,如果是上山的業績倒是可以試試,上山往前跑的話危險要小很多,下山的野雞專挑一些難走的道路,人根本就沒有機會抓到它們,怎麼追都追不到。所以不抓下山野雞除了抓不到之外,更主要的是為了我們的安全,下山速度快的話很容易腳下發滑,這樣就有很大的危險,所以這個事情堅決不要幹。

關於“不抓上山甲魚”

甲魚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鱉,一般只在水中生活,只有一種情況甲魚才會上山,那就是甲魚要孕育下一代的時候,才會上岸下蛋,這時候的甲魚性情是兇猛的,行動又慢,對比下山的野雞來說是相對好抓的,可以說輕易就會得手,但是得手之後其危險是一直存在的,對於一直要繁衍後代的甲魚來說,它們會時刻找機會來逃跑,就算不能逃跑也會找機會報復性的咬上一口,所以老人會不讓招惹它們,這個都是很有道理的。

也就是基於上面的原因,才有這一句話的傳承,也就是所農民先輩們是根據自身的經驗來告訴後人們,不要抓上山的甲魚,也不要捉下山的雞。至於這樣的說法現在還符不符合現實,也只有通過我們自己的實踐來炎症,其實是就我們的分析這句話是合理的。也歡迎大家發表自己的看法。

歡迎大家點擊關注按鈕,關注我的頭條號【呂家姐夫】,大家一起探討更多關於農村的事情。

呂家姐夫


“上山甲魚,下山野雞不能踫。”這句農村老話也是這樣。

上山甲魚。我老家河南


農村是平原,賈魯河從俺村頭流過,那時候生態環境好,地裡有水就有魚,用小鏟挖個小坑就能出水,手捧著就能喝,所以河裡沙灘上常看到老鱉娃排隊行走。每到夏季,成年鱉會爬到岸邊產卵,當時河對面是種的紫穗槐,割草時常踫到一窩子鱉蛋。靠村邊的河岸較陡,也相當於山坡吧!陽光好的時候老鱉會到坡上曬太陽,我們如果路過,就會聽到老鱉撲通、撲通的跳水聲,老鱉的警惕性很高,人根本無法接近。另外,處於人道,上山甲魚多是產卵,這時你去捕殺是壞良心的,老人說不能踫是有依據的吧?

下山野雞。野雞是


禽鳥雙屬性,陸地能跑,受驚會飛,而且平時警惕性非常高,遇到風吹草動立馬遠走高飛。過去野雞隻有山區有,現在的平原也很多,有的人晚上尋找,白天用細狗追,但抓住很困難。山地高低不平,險勢遍地都有,野雞下山一般是到老百姓地裡去尋找食物,野雞由上而下借勢就像盪鞦韆,除非你一招制服,不然人有多大本事也難搞定,膽敢追殺,小心自己腳下刀山火海,到頭來偷雞不成蝕把米。

所以,在農村老人講“上山甲魚,下山野雞不能踫。”還是有一定依據的。

【歡迎關注,願意和你多多交流!謝謝閱讀。】


心累力乏


甲魚和野雞屬於山珍海味了,甲魚湯那可是大補,為什麼不能碰?我們這裡的老人們都說,上山甲魚莫抓,下山野雞不追。到底是什麼原因?通常情況下甲魚本來是生活在水裡的,是人們常說的千年老王八,指甲魚長壽,所以人們以為喝甲魚湯同樣也可以長壽。在我們當地有一種習俗,如果家裡遇到什麼坎兒,可以去集市上買一隻甲魚,然後到池塘裡去放生。傳說放生的甲魚可以幫你度過那道坎兒,究竟是真是假,我也只是聽別人說,但是我們這裡確實有人這樣做。因此甲魚在人們心裡,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其實甲魚不單單只是生活在水裡,有時候也生存在很深的地層下面。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我親眼見過有人從很深的地底下,挖出過一隻甲魚。大約十幾年以前,我們家的鄰居在一個建築隊打工,樓房剛開始蓋的時候,需要挖很深的地基,就是在蓋樓的地基下面,挖出了一隻跟小鍋蓋大小的甲魚,當時正好是我們家的鄰居在場,就把這隻甲魚拿回了家,後來聽鄰居說那隻甲魚賣了不少的錢,因為是野生的,而且又是一隻大甲魚。

記得當時鄰居說,這是在地底下挖的,他會撿回家。如果是在山上的甲魚,他是不會往家撿的。我問為什麼要山上的甲魚不能撿?鄰居告訴我說,有人說甲魚之所以上山,是因為要產卵,其實未必是產卵。甲魚雖然說是兩棲動物,但一般還是生活在水裡。再說,甲魚對產卵的環境要求也很嚴格,一般選擇在安靜的岸邊,不會離開水太遠。如果看到甲魚上山,一定是有其他原因,最好不要隨便招惹它,免得受到攻擊。

下山的野雞為什麼不能碰?既然是野雞,當然是生活在山上,那為什麼又要下山呢?我覺得野雞之所以要下山,肯定是因為山上沒吃的了,需要下山覓食。像冬天山裡很少有農作物了,野雞在山裡找尋不到食物,就只能下山去有人居住的地方覓食。野雞跟家雞不同的是,不僅營養更加豐富,最主要羽毛長的非常漂亮,誰見了也想逮到它,不為了吃它,單單那漂亮的羽毛也夠吸引人的。



但是奉勸大家最好不要去追下山的野雞,因為野雞也屬於禽類,有翅膀會飛翔。如果在下山的時候,你去追趕野雞,野雞展翅飛起來,你在後面緊跟著追,有時候就忘了腳下的路。尤其是下山的路更加危險,萬一地形不熟悉,只顧著追趕野雞,說不定會發生什麼危險。所以如果看見下山的野雞,只要遠遠的欣賞一下那漂亮的羽毛就可以了。


靈子


農村老人說的大多數俗語,都是經過歷史長河的檢驗,而得出的結論,也是一種經驗總結。大多數的老話,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豐富的經驗教訓是這些老話的由來。不過上山甲魚,下山野雞不能碰,還真可以通過科學依據來解釋一下。

上山甲魚不能碰

甲魚是一種水產物,一般情況甲魚是不會上岸的,除非它要繁殖。當甲魚上岸了,說明甲魚是要準備繁殖了,那麼這種甲魚是不能抓的。

原因有兩個:

一,甲魚需要繁殖,如果把它抓走吃了,那麼自然界就少了許多甲魚幼苗,這是破壞生態平衡。從保護自然界生態平衡,環境保護的角度來說,最好把甲魚放生。

二,需要繁殖的甲魚異常兇猛,不能隨便伸手觸碰,甲魚會隨時攻擊你。即便順利把它抓走了,它一樣會找時機攻擊你。所以,面對將要繁殖的甲魚最好放生。

下山野雞不能碰

下山野雞不能碰比較好理解,因為野雞的飛行能力強,下山的時候利用滑行動力,飛的更輕鬆容易。人要想抓到野雞,基本是徒勞,而且下坡容易出現危險。所以下山野雞不能碰。


以上就是我對這句俗語的科學解釋,你覺得對嗎?


牧野小志


在農村有很多老俗話,都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這句話看起來並沒有太大的意義,但是細細品味卻蘊含著很大的道理,這句話裡的甲魚和野雞都是動物,而且都是可以吃的美味,野雞的肉不是一般的好吃,甲魚的湯也是很補的,人們見到這兩個動物時,第一個想法肯定是抓住它們,美餐一頓,但是,這句話卻告訴我們不能碰,也就是不能吃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就來告訴大家。



上山甲魚之所以不能碰是因為甲魚多數有病了

甲魚一般是生活在淡水中,有山的地方會生活在山下的水域,一般甲魚上岸只有兩種情況,第一個就是要產蛋繁殖,第二個就是生病後上岸曬太陽殺菌,我感覺甲魚上山更大的可能是上山曬太陽,因為一般繁殖下蛋的話會找一個平坦的地方,不會上上繁殖的,因為要考慮小甲魚出生後下水的問題,所以問題就來了,既然甲魚生病了,就已經不健康了,人們碰它也就沒有意義了,病甲魚肯定不能吃了,所以老祖宗告訴我們不必費勁了。



下山野雞之所以不能碰是因為飛躍速度太快

大家知道野雞的飛躍能力是比任何家禽都要厲害的,尤其是在下山的時候,其速度加上下山的慣性加速度,那就是脫韁的野馬,離弦的箭啊,根本就沒有可能抓住它,更不要說吃到嘴裡了,老祖宗已經追過若干次,最後都沒有得手,所以才告訴我們不要追這個野雞了,多數無功而返不說,在下山追野雞的過程中還容易出現危險,萬一控制不好就會受傷的。



以上的分析是最接近我們的生活的,也是可以說得通的道理,所以大家遇到這種不是太明白的話時,一定不要馬上否定它的意義,我們要努力的去尋找最接近的一種立意才行,只有不斷的論證才能更好的學習和利用這個鄉土知識。

我是聚能三農,歡迎大家關注我!

聚能三農


上山甲魚下山野雞,這句老話在農村老人口中有三個意思,下面我說說都是哪三個意思。


在農村,如果形容一個人的做事效率低,幹活速度慢,往往會說他像烏龜一樣磨蹭,我們喊甲魚烏龜或者老鱉,速度如此慢的甲魚如果上山,它得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一點一點爬到山上啊,而且老人們的意思是這樣的甲魚它是成了氣候的甲魚,是老鱉精。上山甲魚不要撿它碰它。

而下山野雞,所謂的下山就是在村子周圍,野雞是輕易醋下山的,下山野雞估計是山裡缺少食物,而下山野雞多是雌野雞,已經有了野雞寶寶的野雞媽媽,它們但凡在山裡能夠尋到食物,又怎麼會輕易下山?因此老人們說的不碰下山野雞也是為了保護小野雞,這是善良的舉動。



再講一個寓意深刻的版本,上山甲魚,下山野雞碰不到,老人們那些原本沒什麼高度的人形容成甲魚,原本只是生活在普通的山下的甲魚,突然長能耐到了山上,也就是說很普通的人突然搖身一變變成了擁有尊貴身份的人,這種人別去招惹,有可能他會坑你沒商量,有可能他是靠坑蒙拐騙爬高的人。

下山野雞,不想說這個,就是那種花枝招展的女人,這種應該生活在山上的野雞,突然走近村野山莊,肯定沒啥好事,因此就有了上山甲魚下山野雞不能碰的這句老話。

還有一種迷信說法,說敢爬山嗯甲魚是千年王八,已經修煉成精,敢下山的野雞上修煉成了妖的野雞,因此這兩樣看到了,遇上了,那就扯去碰,怕沾了邪氣。(胡說八道而已)

我個人認為,老話:上山甲魚,下山野雞碰不得的想要表達的意思是,把甲魚和野雞暗喻成人,為的是提醒農民在日常生活中別吃了不必要的虧。


悠然見東山


在老農看來老農村老人講的“上山甲魚,下山野雞不能碰”,是可以用多個角度來解釋的,並不只是從明面意思上來講的。

為何上山甲魚不能碰?

甲魚是一種滋補品,野生的甲魚都是可以拿來送人的,而且還特別有面子。不過要是遇到上山的甲魚,那可就不能夠碰了。至於原因老農覺得有這幾點。

首先就是甲魚一般都是在溝裡或者水邊生活的,甲魚都要上山是很奇怪的一件事,要是真的看到上山的話,說明是要發生什麼自然災害了,畢竟動物可比人類更早預知危險的。這個時候看到上山的甲魚就不要碰了,還是找一個安全的地方待著。

再者就是甲魚爬行是很慢的,尤其是上山的路更是很難走,看到上山的甲魚還去碰,無疑就是讓它到頭來白忙活一場了。甲魚上山可以形容我們遇困難而上,這個時候有人來幫倒忙,自然是不受歡迎的,所以我們不要當這樣的人,上山甲魚不能夠碰的。

為何下山野雞不能碰?

野雞現在農村是越來越少了,而一旦遇到,很多人都會很興奮,都想抓回去吃。不過遇到上山的野雞還可以抓,但是下山的野雞可就不要去折騰了。要知道雞在以前可是能夠飛行的,現在成為陸地家禽,但是如果拼盡全力的話,還是可以飛著下山的。

而且野雞的野性又比較大,你想去抓下山的野雞基本上是白忙活,心太急的話還會跌落山下造成危險的。所以還是不要再去捉比較好的。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看待這個問題,就是告訴著我們不要做做一些徒勞的事情,那樣只會浪費人力物力,還是空忙活。

總之,“上山甲魚,下山野雞不能碰”還是有一些科學依據的,遇到這些動物我們還是不要去抓比較好,如今野生動物越來越少了,再這麼抓下去對於環境也是不利的。


老王談養牛


“上山甲魚”,指的就是從河裡面爬上來,到河岸上,或者是往山上爬行的甲魚,遇到這樣的甲魚,最好不要去捕捉。在現在很多人看來,這樣就是暴殄天物啊,因為如今野生的甲魚要上百元一斤呢,如果抓到一隻五六斤的野生甲魚,那就是發了一筆小財了。那為什麼在過去遇到岸上的甲魚,不能去抓呢?

我們都知道甲魚是水陸兩棲的爬行動物,其一般都是在水裡面的,很少會到岸邊來的,更別說是那些準備往山上爬行的甲魚了。而這隻有一種情況,那就是甲魚要到岸上來產卵了。古人說那些爬行到岸上的甲魚不抓,就是因為這些是要孵化甲魚蛋的甲魚,它們是準備當媽媽了,因此為了保護動物,出於愛心也不能去捕捉。

其實在過去,農民都是不怎麼吃甲魚的。還記得以前我們這裡的水田裡面的甲魚是很多的,農民去水田幹活了,有時候就會在一些河道附近發現有甲魚。但是老輩人都是不吃甲魚的,有些人認為發現了甲魚是很倒黴的事情,所以更不能吃甲魚的。何況甲魚看似溫順,但是也會咬人的,就像有句話說的那樣:女子本弱,為母則剛。這些準備去岸上、山上孵蛋的甲魚,它們的性情會大變,去捕捉它們搞不好還會被咬。所以與其這樣,還不如放它們一條生路,這也是積善行德的好事情。

而下山的野雞不能碰,這個更加比較好理解了。野雞雖然不是很擅長飛翔,但是它也是有翅膀的,而且警惕性很高,只要收到驚嚇了就會撲閃著翅膀飛起來,然後飛到不遠處就躲起來了。而下山的野雞,它們更加會利用地形地勢的優勢了,只要稍微用力就能從高處飛往低處。可是人在下山的時候,去追野雞可不少那麼容易的,搞不好還會因為下山追趕野雞而重心不穩,從而一腳摔倒在地呢,那這樣就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了,是非常不划算的。

對於這句俗語,在民間還要另外一種解釋,那就是甲魚本來是生活在水裡面的,上山的甲魚就是暗指走投無路了,所以我們不能抓它們就是要放條生路,不能趕盡殺絕。而野雞下山則多數是因為山上沒有食物可吃了,下山就是為了尋找食物的,對於這些野雞就應該放它們一條生路。其暗喻的也是走投無路了,不能趕盡殺絕。所以這句俗語是在提醒我們做人做事要有善心,不要趕盡殺絕。

在農村的老一輩人都是很懂得維持生態平衡的,在撈魚的時候一般只撈大魚,抓到小魚了也會放生。而現在有些人則會使用電魚、毒魚、地籠的方式來捕撈,這種就是不計後果的做法,這也是為什麼近些年農村很多的動物少見了的重要原因。所以,古人的大智慧,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對於以上兩種解釋,你認為哪一種更有道理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農村姍姍


農村的俗語充滿了智慧,"上山甲魚,下山野雞不能碰"這句俗語也暗含了很多的知識,教會我們一定的道理。一是,理解這句俗語可以讓我們知道甲魚和野雞的生活習性;二是,弄清楚這句俗語,可以讓我們知道在野外的時候,不去做一些傻事。



"上山甲魚,下山野雞不能碰"的字面意思

從字面上去理解,就是上山的時候,看見甲魚不能夠去抓它,下山的時候,看見野雞也不能夠去追捕它。看到這裡很多人就不明白了,好不容易上一回山,要是看到野貨,那是挺幸運的事兒,豈能錯過這個機會,一定要弄到手。也就是這句俗語的意思,跟我們平時的思維相違背了,要麼是老一輩人的理解有誤,要麼是這句俗語已經不合時代了。

要想弄清楚深層次的意思,我們有必要進一步的去理解。



對"上山甲魚,下山野雞不能碰"的深入理解

上山不能夠抓甲魚,是因為甲魚平時都是生活在水裡,而在岸上或者山上碰見它,說明它要去產卵。處於產卵期的甲魚是很兇猛的,而這源於它為了護子而奮不顧身的母性。此時,人若去抓它,很有可能被咬傷,而且此種做法也很不好。

下山碰見野雞,此時的野雞倒不是跟甲魚一樣,因為下蛋或者攜帶孩子出來覓食而變得兇猛。主要有幾點,一是,野雞雖然飛翔能力不行,但是在奔跑、跳躍這兩方面很強,人要抓住它有一定難度。加上是從山上往下飛,人要想抓住它就更加困難了;二是,人在下山的時候,如果是為了追捕野雞而奔跑,很容易踏空摔倒,帶來很大的危險;三是,就當下來說,野雞是國家保護動物,追捕野雞是不被允許的,要被法律制裁的。



好了,以上是我個人看法,歡迎評論指正。另外,大家有關於三農方面的問題,可以一起探討一下。


有點意思的事兒


惠農圈為你答疑解惑!在農村中總有很多的老話,這些話語看似沒有什麼道理,但理解起來卻有很多的哲理,這句話自然也是如此,從字面上來看,上山的甲魚不能碰,而下山的野雞也不能碰,這是為什麼呢?

甲魚作為一種大補的物品,如今的市場中可是賣到了100多元,在農村的酒席上總會碰到甲魚這道美食,不過這些都是人工養殖的甲魚,並不是野生的,畢竟野生的已經變得十分的珍惜,根本就看不到。

記得爺爺說,在他們年輕的時候,農村的甲魚很多,那時候沒有幾個人吃,畢竟在民間它是一種頗有靈性的生物,大家總認為吃了這樣的水產品會折壽。除非是餓了肚子的時候,大家才會去水裡抓,但那時候沒有油水,甲魚烹飪的口感不是太好。

不過這並不是甲魚上山而不捉的理由,爺爺說他在小的時候見到爬到山上的甲魚,將其帶回家裡,但卻被太爺爺罵了一頓。之所以會罵,原因就在於上山的甲魚多半是產蛋的,雖說它是兩棲動物,但大多數的時間還是在水裡,離開水面的多半是繁殖。過去的農民環保意識高,所以才不讓孩子捉。

而下山的野雞就很好理解了,野雞的飛行能力不夠,畢竟它的身體太笨重了,如果是飛上山,在重力的影響很吃力,很容易就可以將它捉到,而下山的話,依靠著滑行能力,野雞可以快速的到達山下,這時候就別去捉了,不然就是無用功。

可見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作為今天的我們,一定要保護環境,保護自然資源,大家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