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蝙蝠平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中間宿主是穿山甲

剛剛,華南農業大學攻關團隊發佈消息,通過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組樣品,鎖定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最後通過對病毒的基因組分析,發現分離的病毒株與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達99%。就是說,穿山甲極有可能是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傳染源。一旁的蝙蝠鬆口氣說:“哎呀,媽呀。總算還我清白了。我不是新冠病毒肺炎的傳染源。”那麼,穿山甲何許物也?有如此大的威力?

穿山甲, 是鱗甲目穿山甲科的一個屬,共有4個物種。是生活於陸地哺乳動物。體形細長,四肢粗短,長尾扁平,脊背隆起,身體表面長滿角質鱗片。嘴巴尖長,沒有牙齒,舌頭髮達。爪子細長,特別是前腳中趾特長,用以挖掘螞蟻類洞穴,挑吃螞蟻。兩頰、眼、耳以及頸腹部、四肢外側、尾基都生有白色和棕黃色稀疏的硬毛。雌穿山甲有一對乳頭。

為蝙蝠平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中間宿主是穿山甲

穿山甲主要分佈在亞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包括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斯里蘭卡、不丹、中國、老撾、緬甸、尼泊爾、泰國、越南、文萊、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等地。常居住洞內,習慣夜間活動覓食,遇敵時則蜷縮成球狀。中華穿山甲(鯪鯉),以白蟻等螞蟻成蟲、幼蟲及卵為食。它還會爬到樹上尋食白蟻。夏末秋初發情交配,母穿山甲隨之入洞內妊娠、分娩與哺育,翌年初春,母獸即帶幼崽出洞。有時母獸揹著幼仔活動,有趣的是,有時會有3只幼仔爭先騎到母背上玩耍。

穿山甲野外數量稀少,2014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 瀕危物種。在中國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禁止捕殺和食用,非法捕殺、走私或販賣,可被判監5年以上有期徒刑,案情嚴重最高可判處無期徒刑。

穿山甲一共有8種,分別是:馬來穿山甲,中華穿山甲,菲律賓穿山甲,印度穿山甲,白腹穿山甲,大穿山甲,南非穿山甲,長尾/黑腹穿山甲。四個在亞洲,四個在非洲,分佈在51個國家。

亞洲的4種穿山甲:

1.馬來穿山甲:生活在東南亞,這種穿山甲棲息在樹上。

2.中華穿山甲:生活在不丹、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印度、老撾、緬甸、尼泊爾、泰國和越南。這種穿山甲通常在地下掘洞,吃睡都在裡面。

3.菲律賓穿山甲:被認定為一個新種類,從馬來穿山甲種類中獨立出來,為菲律賓六個島嶼所獨有,生活在低地森林和草地中。

4.印度穿山甲:生活在南亞,這種穿山甲在地上生活的時間要比在樹上的時間長,穴居在岩石縫中,擅長攀爬。

為蝙蝠平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中間宿主是穿山甲


非洲的4種穿山甲:

1.白腹穿山甲:主要生活在安哥拉、貝寧、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科特迪瓦、赤道幾內亞、加蓬、加納等國家,喜歡潮溼的環境,主要生活在熱帶低地森林和茂密的林地中。

2.大穿山甲:棲息於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科特迪瓦、赤道幾內亞、加蓬、幾內亞、幾內亞比紹、肯尼亞、利比里亞等國家,是所有穿山甲種類中體型最大的,身長可達6英尺(約1.83米),是南非陸棲動物,生活在熱帶森林以及大草原上。

3.南非穿山甲:是分佈最廣的非洲穿山甲,其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地下,在乾燥的草原或沙漠地帶挖洞穴居。

4.長尾/黑腹穿山甲,也叫樹穿山甲:生活在喀麥隆、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科特迪瓦、赤道幾內亞、加蓬、利比里亞、尼日利亞和塞拉利昂,是穿山甲種類中體型最小的一種,主要生活在樹上,也是最少被觀察記錄到的種類。

為蝙蝠平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中間宿主是穿山甲

穿山甲可愛有趣,數量極少,但攜帶病毒和細菌,所以,無論從健康角度還是保護野生動物方面,大家都不要食用穿山甲,讓我們一起來保護穿山甲吧。

為蝙蝠平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中間宿主是穿山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