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蘋果全家桶是什麼樣的體驗?

科技典範


一句話,用了就離不開!!!

我不是蘋果腦殘粉,但確實用了就離不開。

從高一開始用iphone4,一直用到現在的iphone 11pro max,期間也用過Google的親兒子和三星的note4和s8+,都是一心想換到安卓陣營,可都用不到一年就卡成狗了,現在或許會好很多,但是當年安卓的優化是真的不好,尤其是國內的安卓系統不能使用GMS服務,基本上軟件都得後臺常駐卡的不成樣子。

說說為啥我覺得用蘋果很好吧,不用說流暢度,這個是公認的流暢度沒得說,說說整體性吧,我開通了icloud服務,是2TB容量的,照片也文件都是同步在雲端,不僅僅是pages/keynote/numbers這幾個軟件,現在基本上所有類型的文件都可以放在icloud中,我用電腦,ipad,iphone都能實時看到我存儲的文件,尤其我的照片,早到2013年的照片我手機上還能看得到,特別方便。

其次還有協作功能,我只要這些設備在一個無線網中,我的賬號下都能實時協作,來電了我可以用ipad或者我的mac接電話,信息可以實時同步,我在電腦上沒做完的腳本可以直接用ipad打開繼續做,不用再保存轉發接收等,在效率和易用度上簡直不要太好。

對於色彩的統一性也很好,對於影視或者設計/攝影方面的工作者來說蘋果生態是最佳選擇,imac/iohone/ipad的屏幕顏色可以說是接近於統一的,不會存在不同設備看到的顏色有太大差異,基本上從事這些行業的專業人員大部分都是用的蘋果的生態系統,而不會去選擇windows/安卓生態。

安全性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是真的特別好,基本上不存在中毒,惡意插件的問題,用windows和安卓可能會擔心被莫名其妙下載惡意插件,但是mac的話會省心很多,日常的作業軟件都有,自帶的安全性也比較強,可能因為佔有率不是特別高開發病毒成本大高了懶得開發病毒吧。

平時沒事基本上都是imac pro工作,沒做完的工作帶著macbook pro出門有時間接著做,或者小工作的話圖標之類的直接可以用iphone接著完成就好了,ipad我用的實在少,目前還在用ipad air2,已經四年了,基本上就是看看劇偶爾帶去給客戶審片的時候用下,還有航拍的時候作為一塊屏幕監看。

在軟件方面的優化特別好,同樣的軟件在ios平臺優化的很絲滑的感覺,在安卓平臺感覺只是純粹的快而已,並不會感覺到流暢,就是那種點哪裡直接就進入下一步操作,而沒有過渡動畫。

蘋果的airpod用之前想不到有啥好的,擔心掉啥的,用了之後感覺其他的藍牙耳機都是渣渣,開蓋立即連接,充一次電可以用四五天了,而且戴上之後很輕沒啥感覺,音質肯定比不上那些高檔耳機,但是日常工作已經夠了,要音質好這點錢也不夠呀,而且還是要上有線的才行,手機的那點推力也不夠高端耳機的。

現在大部分的智能電視都支持airplay投屏了,想要看視頻如果電視的平臺找不到可以手機投屏,而且是直接把視頻投上去播放,不僅僅是投手機屏幕而已,手機可以繼續做其他事情互不影響。

基本上用蘋果的生態學會用之後不要太爽,協作功能以及icloud功能讓你能在日常工作中減輕很多重複操作,包括蘋果的ai識別太爽了,我每次要找照片找人直接在照片中搜索名字就行,而且也能識別動物,汽車,具體地點,顏色等,不用單獨一個個去找,好幾年前mac系統的照片應用已經有了這個功能了,現在的手機也能識別了,只要初始標記後每次都能自動識別,插上電就在後臺識別了。

當然這些生態系統華為也在做,而且做的也有聲有色的,華為的整個生態鏈目前在安卓整列中算是領頭羊的存在,而且有一些創意想法也超過了蘋果。我現在也用華為的eyeframe眼鏡,可以和蘋果的生態系統兼容,包括watch gt也能兼容蘋果的生態系統,系統通知和大部分功能可以實現,有些功能甚至優於apple watch。

總之,蘋果的生態系統不會越用越喜歡,但是所有的產品都建議升級到最新的系統,因為你要保持新系統才能享受新功能,每次更新都有驚喜。


Rong


1.Airpods:買了就後悔的產品,後悔為什麼沒有早點買!

2016年9月的蘋果發佈會,iphone7登上了歷史舞臺,基本沒有改變的外觀,卻因為提高了防水等級而去掉了3.5mm插孔,轉而將充電口和耳機口合併,邪惡的蘋果同期還發布了Airpods耳機,一款真無線藍牙耳機,初看就是一對去掉線側Earpods耳機。

應該就是在16年11月,我拋棄了跟隨我快3年的iphone5s(這臺手機是讓我同學的姐姐從香港人肉帶回來的,當時匯率友好,比國行便宜不少還支持4g網絡),買了iphone7,這裡順便提一下蘋果的數據遷移,使用itunes能夠將舊手機上所有的數據整個給你複製到新手機,隨後你用新手機的時候完全不需要任何過度,那種感覺就是陌生而熟悉,真香。iphone7除了那個不怎麼用的3Dtouch和一個按不下去的touch Id似乎就沒有什麼大的改變,使用上無功無過,可惡的是由於提升了防水等級,3.5mm音頻口沒有了,充電的同時耳機不能使用,緊巴巴用了一年,最後還是把黃金搭檔airpods買回家,蘋果的目的終於達到了。



電競羅拉


這麼多年來很難從蘋果切換到其他品牌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我本質上已經被蘋果生態所綁架了,離不開了。切換不是硬件成本太大,而是所產生的隱形成本太大,比如要完整備份我的通訊錄、備忘錄、文件到其他平臺,光是時間成本就已經超出了我可以忍耐的極限,何況這些產品顏值不錯、也能夠高效地滿足我的學習和工作需求。

我一直是蘋果三件套的忠實用戶,iPhone、iPad、Mac,不過在Apple Watch誕生之後可以說是蘋果四件套了,除了因為Apple Watch續航的問題我一直沒有購買之外,基本上我也算是一個蘋果完整硬件生態的體驗者。

<strong>

iCloud、AirDrop、Shortcuts到底有多好用?

蘋果全家桶的優點就在於統一的“軟硬件生態+雲服務”,比如你可以用Apple Watch來給你的MacBook Pro非常方便的解鎖,這就是一體生態的優勢,這一點谷歌做不到、微軟也做不到,只有掌握所有產品生態完全自主權的蘋果才能做到。

iCloud真正將你的所有蘋果設備連接成為一個整體,只要一個Apple ID你就可以通過iCloud將AirPods、Apple Watch、iPhone、iPad、Mac等所有的蘋果設備連接在一起。通訊錄、備忘錄、郵件、文件,幾乎所有的蘋果服務都變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大大提升了學習和工作的效率。AirDrop和Shortcuts就是真正專門為了提升效率而開發的功能,我需要AirDrop幫我完成高效的文件傳輸,也需要Shortcuts去補充很多我在iPhone上缺失可是又非常方便的功能。

因為有了iCloud,你可以使用雲剪貼板在多設備之間進行交叉複製、粘貼,你可以在多平臺Safari上訪問你的雲端收藏夾,你也可以在單設備使用之後迅速跳轉到另外一個平臺直接使用你在之前設備打開的網頁。現在通過sidecar你的iPad可以隨時成為你的MacBook的擴展屏幕,一款可以非常方便攜帶的屏幕。

AirPods、Apple Watch是後喬布斯時代最成功的消費電子產品

蘋果的很多產品和服務都做得非常不錯,例如HomePod音箱、Apple TV、以及很多訂閱服務都非常好,只不過很多服務在中國市場上因為政策的原因沒辦法享受到,能夠用到的Apple Watch和AirPods可能是後喬布斯時代,庫克領導下的蘋果最出色的兩款產品。

你如果到現在還盯著iPhone、iPad、Mac產品說庫克是在吃喬布斯時代的老本的話,那麼我真的建議你應該去購買AirPods和Apple Watch體驗一下,這兩款產品真的是非常不錯,從市場表現來說,Apple Watch和AirPods幾乎是拯救了蘋果相對疲軟的硬件市場,成為了庫克時代的兩個最重要的標杆性產品。

AirPods不是一款專業的發燒級耳機產品,準確地說這款產品的定位是方便而不是專業。AirPods的市場定位應該算是年輕、時尚的數碼愛好者,而不是專業的音樂極客。缺少主動降噪,音質跟專業耳機比起來也只算是及格,不過AirPods能夠高速配對、不分主副、續航出色、簡單而豐富的手勢操作、經過優化的比如拿掉一隻耳機停止播放音樂等實用功能,那麼AirPods就成為了一款非常實用的智能耳機。

Apple Watch就真的是一個非常傾向性的產品,當然Apple Watch是一款非常出色的產品,可是Apple Watch的續航真的是很大的問題,我無法接受一個手錶要天天充電的事實。新款Apple Watch增加了Always-On Display,增加了女性經期管理,當然結合之前本身就有的運動功能、健康檢測,可以說沒有一個功能是雞肋,也就是說除了續航我確實找不到要黑的點。

除此之外,用Apple Watch刷公交卡,你也可以使用Apple Watch通過Apple Pay和支付寶進行支付。可以根據每天的時間段提醒你每天某個時間點需要做的事情,你可以通過設置用Apple Watch接受最核心的通知,這樣避免了每次都要拿起手機的麻煩。電子憑證是Apple Watch一個非常強大的功能,電影票、登機牌等等你都可以放在Apple Watch上,想想坐火車、坐飛機的時候,拿著一大把證件的時候,你就會發現真的很方便。

消費電子要達到生態級別的體驗,一定是要軟硬件一體的,一定是要有出色的軟件服務的,真正放眼全球能做到的目前也只有蘋果。在硬件層面上,Apple Watch、iPhone、iPad、Mac是完全一體的,watchOS、iOS、iPadOS、macOS也同樣是一體的,一個Apple ID通過iCloud將這些軟硬件結合為一個完全有機的整體,這才是蘋果真正強大的地方。


本文為字節跳動簽約作者EmacserVimer悟空問答原創文章,未經允許轉載、抄襲必究!

EmacserVimer


真香。。蘋果電腦 蘋果手機 蘋果ipad 蘋果手錶 蘋果AirPods藍牙耳機 一起連接起來相當的方便 用電腦的時候 手機響了 直接用電腦就可以接聽了 不用碰手機 藍牙耳機有多香大家都知道的吧 跟蘋果手機結合起來 簡直就是天作之合








低調De瀟灑哥


個人使用過蘋果全家桶。體驗上,iPad、Mac的辦公性能超強。iPhone的體驗則不如一些安卓手機。

首先是iPad,iPad是現在最好的平板電腦了。無論是系統還是軟件,都要比安卓、Windows的平板好很多。安卓平板大多使用低端處理器,系統運行速度慢。並且適配的軟件太少,很多都是手機軟件進行拉伸放大。體驗極差。Windows平板,一般都是內存、處理器配置比較低。而Windows系統對內存、處理器要求又比較高。所以長期使用中,都不敢裝軟件,否則容易卡頓。iPad綜合來說都做的很好,無論是配置還是軟件的適配,都是最好的。用過之後一般都不願意換為其他的平板了。

Mac的辦公性能很好,文檔處理能力突出。很多辦公軟件在上面運行的流暢度也很高。但是相對於Windows系統的電腦來說,可玩性太差,娛樂能力也十分有限。此外軟硬件開發也一般偏向於使用Windows系統的電腦。因此,Mac做做文檔,簡單地進行辦公的話,很好用。但是重度使用的話,還是建議Windows系統的電腦。

iPhone手機,以前覺得很好用,很流暢。但是隨著安卓機越做越好,iPhone的優勢也逐漸被追平。此外這幾年iPhone的創新能力也不足,大有被安卓趕超的勢頭。現在的安卓手機無論是外觀、配置都不輸給iPhone,價格也更加實惠。很多人都是一年換一部手機,安卓明顯更具性價比。

總的來說,蘋果全家桶,iPad是最好的平板。Mac適合辦公不適合重度使用。iPhone這兩年進步不大。


極客銳評


感謝您的閱讀!

我自己擁有的蘋果產品不多,除了有幾部iphone手機,幾臺ipad,Airpods之外,其他的產品並沒有。但是,我使用到今天,還真的能夠感受到蘋果產品的強大優勢。

就拿我們經常使用的,可能大部分消費者擁有的iphone手機來說,能夠讓我們使用三四年都不帶卡頓的,甚至依然能夠保證手機的優勢,讓手機的流暢性都非常出色。

我自己形成了iPhone手機➕iPad➕AirPods小生態鏈,自然如果你購買的MacBook,或者Hompod的話,確實能夠感覺到這種全家桶的特點。

可是,我必須要說的是,全家桶固然很好,卻也給你我帶來的一些不便——

  1. 經濟方面的損失。且不說iPhone手機了高昂價格,就說imac這樣的臺式機,價格都不菲。隨隨便便的配置,就高達18640元,可見你想全套辦下iPhone產品,你的經濟一定會有一定的損失。
  2. 一些安卓和微軟的特色你感受不到。我就說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安卓手機的文化管理器,你在iPhone手機中就感受不到。
  3. 但是,iPhone手機的流暢,蘋果電腦的視頻功能,都是極強的性能方便的特點,這種體驗確實不是一般產品可以感受的。

LeoGo科技


那體驗可以說是好壞參半,並且我是強烈不建議!

壞的部分就是MacBook pro。如果你不是拿它只用來編程序和圖形設計,相信我,相比Windows的筆記本是相當不方便。各種工具軟件要麼沒有要麼更新落後好多,就連office也有不少歧視缺陷。有時常用小工具影音娛樂缺失讓人抓狂。最後比不得不用bootcamp裝視窗系統。本就不大的硬盤又要分割,以後萬一分割的硬盤不夠用,對不起不能調整請重裝視窗!

還有就是macbook pro 的蝴蝶鍵盤就是垃圾,非常容易壞,修起來很貴。續航也不好。

好的筆記本電腦太多了,dell XPS 15, HP Spectre x360, 等等。

至於AirPods, 和安卓手機一起用體驗一樣好。

Apple TV 在中國就是廢物,再說電視現在都自配投屏。

最後,全家桶的好處無非也就是蘋果筆記用起來方便(我覺得還不如用有道雲全平臺)。還有什照片共享,還不如百度雲備份。

總之啦,蘋果全家桶毫無必要。

最後蘋果手錶必須和蘋果手機用。但,所有的安卓手錶都可以和蘋果用。


淺灘睡龍


本人恰好有一套蘋果的辦公套裝,iPadAir3、Apple Watch 4、iPhone11、MacBook Pro15款還有AirPods。

得益於蘋果的iCloud服務,所以用起這5件套感覺到非常的熟悉。特別是手錶、手機和耳機共同使用時,有一種行雲流水的感覺。

但前段時間,我把iPad賣了,因為感覺有點雞肋。

雖然iPad升級iOS 13後大幅提升辦公能力,但還是不能跟我的筆記本比較,哪怕我購買了鍵盤和鼠標。

雖然現在缺少一部iPad,但保存的四件套足夠讓我的生活和工作有產生很強的愉悅感。

當然,這並不是為蘋果打廣告,更不是為了炫耀自己擁有這些,只是統一了日常使用的數碼產品的生態後,你就會發現科技真的無處不在!


極客說科技


使用蘋果全家桶,絕對是土豪的體驗。

蘋果的電子產品是非常不錯的,在用戶體驗方面也是精以求精的,這個與老喬的用戶體驗為第一有很大的關係,加上IOS的封閉系統,對於蘋果系的產品,有著非常強的融合能力,一個蘋果ID通吃。不過這些都不是重要的,所謂的同ID攜同更多的在於工作上有意義,在家庭裡,這些並沒有太多的意義,而蘋果產品,遠達到不商業級,更多的在於家庭用戶。

所以使用蘋果全家桶,更多的是土豪的體驗,以及社會優超感的體驗,蘋果的產品一點兒不便宜,即便是在發達的美國,蘋果產品一樣不是便宜的產品。不過使用蘋果全家桶,蘋果可以為用戶提供一個比較舒適和懶散的使用感覺,那就是想用戶所想了,在手機的複製,可以在Mac電腦上粘貼,在iPad上同步等等。


黑米桃


在Mac上覆制,在iPhone 上粘貼。在iPhone上面複製,在Mac上面粘貼…… (或者傳說中的 “在辦公室複製,回到家粘貼 :-)

在家裡在 iPad Pro上面寫筆記,在路上在iPad Mini上面繼續寫同一份筆記。(通過 Notebility➕Apple pencil實現)

在iPhone上看的網頁,拿到iPad以後,在iPad的大屏幕上接著看。

在iPhone上聽到播客,拿到iPad以後,在連著網絡音箱的iPad上面接著聽。(上面這兩項通過hand off 功能自動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