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谎言,是跳出你的"舒适区"

人生最大的谎言,是跳出你的

人生最大的谎言,是跳出你的

来源:墨多先生(ID:mrmoduo)

2019年伊始,一好朋友跟我说,他离职了。

原因是想跳出舒适区,弥补自己短板。

这个朋友以前是公司的金牌销售,一直都做的特别好。

但他觉得除了懂销售,还要有点硬实力来提高自己的反脆弱力。

于是,他就选择了IT行业,想要做一名程序员。

这一年,他又是报培训课程学习,又是到处找实习,好不忙碌。

本以为一年的时间至少可以入门,结果发现一年了门还没找到在哪。

昨天,他跟我说,他不干了。下一步准备继续从事本行。

我发现,身边有很多朋友都是这样,一到换工作,就开始各种琢磨:

听说AI就业薪资很高,要不要换个行业去学习一下?

听说金融行业很挣钱,要不要去他们基层混两年?

听说月嫂现在是拿钱最高的,想让我亲戚入行试一下。

总有人一看到新兴行业就眼红,就开始心猿意马。

但其实,真正聪明的人,会选择自己所擅长的,并且用最省力的方法去将不擅长的事做到极致,以此达到成功。

人生最大的谎言,是跳出你的

选择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比盲目努力更重要

“擅长”可以降低我们成功的成本,为我们带来更大的成功机率。

其一,从机会成本角度来思考。

如果你做出一个选择,你就必须放弃其他的选择。

但是,每放弃一个选择,都会反映出这个选择的机会成本。

如果你选择擅长的事情,将会放弃最小的机会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

其二,从效率原则角度来思考。

如果你擅长画画,不擅长打篮球,你进行画画的效率显然会高于你进行打篮球的效率。

因此,做擅长的事情,可以让你更得心应手,不会浪费你的努力和付出。

举个例子:

德国钢铁大王奥古斯特·蒂森在年轻的时候,曾梦想成为一名文学家。

于是,他每日结交文学界的朋友,不知疲倦的读书,然后奋力写作。

但是,三年过去了,他在文学界还是毫无建树,这让他感到很迷茫、悲伤。

这时,蒂森的父亲劝告他说:

你最好还是选一件你擅长的事情来做。

无奈之下,蒂森放弃了文坛,选择了最擅长的经商。

蒂森依旧很努力,但不同于文坛的平平无奇,很快,他就在商界闯出了一番天地。

同样的生意,他总是可以比别人赚到更多的钱。

面对经济萧条,别人的生意都受到冲击,他却将生意做得更大,最后让自己的公司成为德国的钢铁帝国。

后来,在回顾过往经历时,蒂森说:

我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我最努力,而是因为我选择了只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蒂森选择了最擅长的,也就是选择了成功率更大的,自然获得的利益也是最大的。

与蒂森有相似经历的,还有美国文坛中杰出的文学巨匠——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在文学上的成就是有目共睹,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位大文豪曾经有两次投资经商的经历,不过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第一个投资的项目是打字机。

一个名叫佩吉的人找到马克·吐温,声称自己正在从事打字机项目的研发,但还差一笔研发经费。

他向马克吐温保证,产品投放市场以后,肯定能大赚一笔。

马克·吐温心动了,于是前前后后投了近20万。

但直到别人已经将打字机研发出来,并投入生产,马克·吐温投资的项目还停留在调试阶段。

毫无疑问,第一笔投资失败了。

第二个投资项目是出版公司。

马克·吐温知道自己的作品很受出版商追捧,于是他就自己开了一家出版公司。

但因为不懂财务,也不懂管理,公司经营一直不顺利,最终破产,他本人也是债台高筑。

马克·吐温的妻子知道自己的丈夫能写又能演讲,所以建议他到各地去巡回演讲,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还清了债务。

马克吐温做不擅长的事,最终既浪费了努力又浪费了金钱。

古语有云:“鹤善舞而不能耕,牛善耕而不能舞,物性然也。”

其实,牛要跳舞,鹤要耕地,并无不可。只是,牛之舞和鹤之耕,都不会有良好的效果。

很多时候,选择做自己擅长的事,比盲目努力要重要的多。

人生最大的谎言,是跳出你的

生活不是考试

不需要把所有短板补长

对于做自己擅长事的提议,或许很多人会提起“短板效应”。

即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所以,有人会觉得,比发挥优势更重要的,是弥补短板。

这种说法在过去有一定道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理论也渐渐落伍了。

首先,如果短板的实际影响不大,那就没必要补齐。

我有一个朋友,为人不爱说话,见到同事、领导都只远远地点点头打招呼,然后就想办法躲过去。

平时公司团建、聚餐时也基本不说话,以至于很多实习生都不认识他。

虽然不善于人际交往,但公司很多人都很尊重他。

他写文章是一把好手,写出来的稿子基本不会被客户更改,一稿过的情况组里没谁能比得上他。

而且他专业能力过硬,只要是他参与的竞标方案,总是能让客户十分满意。

所以,即便他还是很害羞,老板却还事特别喜欢他,客户特别信任他,公司对他也特别倚重。

为什么?因为想比专业能力,不爱说话的短板不值一提。

相反,有时候,非要补齐短板,反而是多此一举。

2014年初,Google宣布用29.1亿美金把摩托罗拉移动出售给联想,出售一周,Google股价上涨8%。

Google的CEO佩奇解释说:"这笔交易谷歌将精力投入到整个安卓生态系统的创新中,从而使全球智能手机用户受惠。"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即Google只是做系统的,我们买回来个手机公司回来补短板(硬件),现在发现不如专注我们擅长的长板(系统)更好。

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都去做。

当你的短板对你的影响不值一提时,用你的优点去弥补即可。

其次,如果短板会产生实际影响,那就找别人合作补齐。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提出“绝对优势理论”。

简单理解就是:我们和别人比,我某些方面比他强,但某一方面比他弱。

这时候,我们合作做我们各自擅长的,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

比如公司财务不够专业,那就聘用比自己更有优势的会计师事务所;

如果在人力资源上欠缺,可以聘用猎头或者人力资源咨询机构;

如果市场、公关如果是短板,可以找大量的优秀广告和宣传公司为你度身定做;

同样的还有法律服务、战略咨询、员工心理服务……

你总是可以用合作、购买的方式,补足你其他的短板。

互联网时代,不要看短板有多短,而是看长板有多长。

与其非得要花精力补齐自己的短板,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把自己的长板优势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人生最大的谎言,是跳出你的

擅长不是简单无效重复

而是把擅长的事情做到极致

有人说:

做自己擅长的事,容易陷入能力陷阱,会形成路径依赖,最终进入死循环。

在《肖申克的救赎》里就有这么一个情节:

有一位在监狱中呆了五十年的老犯人托马斯,因为已经适应了监狱的生活,所以他出监狱后,因适应不了外边的生活,上吊自杀了。

可是,托马斯自杀真的是因为能力陷阱吗?

那为什么肖申克成功逃出来后,能过上正常生活呢?

其实,不是擅长的事产生负面影响,而是习惯产生的负面影响。

那习惯和擅长有什么区别呢?

习惯是反复的做一件事;

而擅长是在习惯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迭代。

回到例子上来说,即老人是习惯监狱生活,所以只能生存在监狱;

而肖申克擅长生活,所以他能在监狱和外界生存自如。

要知道,做自己擅长的事并不会陷入死循环,做自己习惯的才会。

其实,做自己擅长的事,不仅不会陷入死循环,还可以不断突破自己,制造可叠加式进步。

商业评论家金错刀在他的文章中,说过一个发生在他朋友身上的故事:

有一次出差,朋友在和旁边一位貌不惊人、50来岁的先生攀谈时了解到,这位先生是做吸管生意的。

就是喝饮料用的那种塑料吸管,平均卖100根才能赚几分钱的利润。

于是那位朋友就问了一下:

“您一天能生产几万根吸管啊?”

对方回答说:

“平均每天能生产1亿7000万根。

全中国四分之三的吸管都是我生产的。”

原来,这位相貌平平的隐豪就是被称为中国的“吸管大王”楼仲平,卖了27年吸管,每年光卖吸管的收入就接近2亿元。

一根小小的吸管,确实利润不高。

但楼仲平生生用二十多年时间,不断在原有的基础上,研究如何降低吸管成本,最终做到全球超过三成的市场份额。

楼仲平因擅长而熟悉,因熟悉而迭代,因迭代而精进。

聚焦自己擅长的领域,并不断更新迭代,将每一步都变成后来继续前进的基础。

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个人,这都是非常务实的基业长青之道。

物是如此,人也是如此。

如果能坚持做到高倍数成长,可叠加式进步,即使起点低,即使30岁还不富裕,10年后的成就也是不可限量的。

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把时间浪费在对你最有意义的事情上面。

所以与其酸别人擅长的,不如把自己打造成别人得不到的。

这对于零资源、无背景、没关系的我们,才是最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