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戰“疫”,要有創作史詩的雄心

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在這場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中,文藝的力量強信心、暖人心,文藝的聲音聚民心、築同心。疫情防控越是到最關鍵的時候,越要打起精神、提起士氣,匯聚眾志成城的戰“疫”合力。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文藝戰線上的廣東同仁迅速響應,用詩歌、畫作、音樂、曲藝等各種形式,講述前線事蹟,歌唱抗疫英雄,展現同舟共濟的精神風貌,凝聚風雨同心的精神力量。譬如,廣州美術學院師生的精美畫報情濃意切,向“逆行”致敬;國畫《祈福圖》、雕塑《愛的呼喚》等名家力作飽含熱情,為戰“疫”鼓勁;廣東省作家協會面向全省文學界開展創作採寫活動,短短數日便收到近300篇抗擊疫情的相關作品;廣州粵劇院還利用粵劇身段編排健身操,引導市民在家鍛鍊……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識是奮進的動力。“使文藝成為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的有力武器”,是一條被歷史和實踐反覆證明的經驗。無論是革命戰爭年代,還是改革開放時期,文化文藝工作都承擔著抒寫時代、謳歌人民的重要使命。這其中,好的例子不勝枚舉。最著名的莫過於抗戰烽火中成立的魯迅藝術學院。當年,在抗日的現實主義、革命的浪漫主義的號召下,一大批文藝名家、文藝青年奔赴延安,在這裡學習創作、生產生活,與時代共命運、與人民心連心。一時間,文星璀璨、佳作迭出。《白毛女》《南泥灣》等經典流傳至今,由冼星海創作的《黃河大合唱》更成為民族精神的不朽絕唱。

今天,抗擊疫情同樣是一場偉大斗爭,同樣呼喚著精品力作、經典名篇。這幾天,從城市到鄉村、從街巷到社區,黨員幹部衝鋒上陣,醫護人員奮戰不息,軍地攜手攻堅克難,人人參與奉獻愛心……一幕幕感人畫面、一個個暖心瞬間,留下了太多感動與回憶。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每一個個體都是主角,每一個崗位都值得尊敬。

因此,為時代畫像,就是要走進實踐、觀照生活,把思考和創作寫在抗疫一線;為時代立傳,就是要紮根本土、深植時代,用激情與熱情描繪英雄的人民。為時代明德,就是要以文化人、培根鑄魂,用信念和信心架起愛的橋樑。這正是當下擺在文藝工作者面前的一項最緊要任務,必須挺身而出、扛起責任,為打贏硬仗提供強大的精神激勵。

我們不缺少史詩般的實踐,關鍵是要有創作史詩的雄心。如今,疫情就是命令,戰場就是考場,考驗著文藝的情懷,檢驗著文藝的擔當。在這個特殊的時刻,藝起戰“疫”、為打贏這場硬仗凝心聚力。

(毛梓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