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加入“防疫戰隊”“小白”機器人弛援武漢

人工智能加入“防疫戰隊”“小白”機器人弛援武漢

圖說:人工智能機器人馳援武漢“防疫戰隊” “小白”機器人此前已在滬“上崗” 交大醫學院供圖(下同)

今天上午,上海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在武漢收到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吳韜研究團隊捐贈的2臺AirFace人工智能醫護服務機器人。這兩臺智能機器人,將進入醫療隊所在的武漢市第三醫院ICU病房工作。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2月4日,國家工信部特別發佈《充分發揮人工智能賦能效用 協力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倡議書》,倡議進一步發揮人工智能賦能效用,組織科研和生產力量,加快有效支撐疫情防控的相關產品攻關和應用。在全國各地,人工智能正在加入“防疫戰隊”。

人工智能加入“防疫戰隊”“小白”機器人弛援武漢

這兩臺機器人被科研和醫務人員暱稱為“小白”,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吳韜團隊經過多年摸索自主研製開發。吳韜介紹,該機器人包含機器視覺、基於激光的空間位置信息等前沿技術,並根據醫療場景定製綜合管理等軟件,是一款集人臉識別、自然語音交互、遠程協作等功能的醫療服務機器人。“小白”不僅獲得過國家專利,還連續受邀參加兩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

“小白”身高1.45到1.6米,可以以每秒0.3到0.6米的速度,在預定時間跟著醫生和護士查房,自動避障,與人互動,而後自行“走”回充電樁補充能量。因此它們可以在隔離病房發揮獨特的作用,“不接觸式的面對面溝通”,降低醫患交叉感染的風險,也能提高院內外專家會診效率。部署在隔離病房的“小白”機器人可變成專家的“替身”。專家通過手機、PAD或者電腦登錄程序,遠程控制機器人移動和頭部攝像頭視角,來對隔離區病人的觀察;專家還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用手機、PAD或者電腦訪問部署機器人,對隔離病房的醫護人員進行指導。

早在疫情蔓延之初,“小白”機器人已在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等醫院的隔離診區開始工作,為防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助力,它的足跡還遠至雲南迪慶香格里拉和西藏日喀則等地。

通訊員 沈亮 張曉晶 新民晚報記者 易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