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戰鬥在隔離病房的母親寫給孩子的信

霍揚 牡丹江臺 曲夕忠

她是一位母親,更是一位戰鬥在牡丹江防疫一線的醫生。因為疫情,當我們大多數人在家裡想走出去,而她卻有家難回,更不能陪伴自己時刻牽掛的孩子。她就是牡丹江市康安醫院結核科主任鄒曉穎。

親愛的兒子

本來我並沒有時間和精力給你寫下這封信。只是隔離稍久,對你甚是牽盼,又在今晚的視頻通話中看見了你陽光的笑臉,於是千言萬語瞬間都湧到了喉嚨邊。想流淚,又怕引起你的擔心而拼命忍回,只是笑著對你說了聲“晚安”然後匆忙掛斷。

難得周遭稍微安靜了些許,藉著機會,我披衣起身,給你寫下這篇隨筆信。

一位戰鬥在隔離病房的母親寫給孩子的信


親愛的兒子,沒人能料到這場疫情來得如此突然又如此猛烈,數字從幾十,到幾百,再到四位數、五位數。我們誰也沒有料到,17年前的那個夢魘又回來了。17年前,我尚是一名從業不滿十年的醫生,知識、經驗和現在遠不可同日而語。然而,那個夢魘教會了我至關重要的一課,使我懂得了醫療行業真正的含義和價值。作為一名醫者,不僅要救人,更要救心——高尚的醫德、精湛的醫術和嚴謹的職業操守缺一不可,醫者仁心,大愛無疆。

一位戰鬥在隔離病房的母親寫給孩子的信


第一時間向領導請戰,要求進入一線隔離病房,才能更有效地防控疫情,救治病人。可是如果我進了隔離病房,我該如何克服對你的想念?畢竟,這是你考上北京大學之後的第一個假期。本來在家的時間就不長,如果隔離的話,回家見你就更困難了啊……是的,當時我確實猶豫了,但猶豫畢竟是短暫的,強烈的使命感壓倒了一切。“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不正是我用從醫二十三年積累的知識經驗回報黨、國家、社會和人民的時候,我又有什麼理由拖延和逃避呢!?既然八方風雨,那就讓媽媽一肩來挑!

一位戰鬥在隔離病房的母親寫給孩子的信


一位戰鬥在隔離病房的母親寫給孩子的信


一位戰鬥在隔離病房的母親寫給孩子的信


幸而,我獲得了你和你爸爸的理解和支持。我向你們表達進入隔離一線工作的想法時,並未受到什麼阻力。你和你爸爸只是提醒我小心防護,並且為我加油。

是的,我會加油。這場在春節——一個全國廣大醫護人員難得的假日期間發生的疫情是一次戰役。面對這次戰役,我們醫生就是最訓練有素的戰士,而戰士的天職就是永遠衝鋒在最前面。

一位戰鬥在隔離病房的母親寫給孩子的信


於是,親愛的兒子,我31日進入了隔離病房,也許有很長一段時間不能和你再次見面。這段時間必須持續到疫情被我們打敗為止,可能是十幾天,也可能是一個月,甚至更久。溫暖的家就在離自己8.3公里的地方,可自己卻無法離開醫院。我深知,當自己穿上隔離服、戴上護目鏡的那一刻,屬於我的戰鬥就已經打響了。這場戰鬥,關乎我身邊的患者,關乎我深愛的家人,更關乎這個國家和社會,而我絕不會退縮。救死扶傷是我們的天職,做一名“逆行者”是我們的本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我們要義無反顧、挺身而出;在人民需要的關鍵時刻,我們更要眾志成城、衝鋒在前!

一位戰鬥在隔離病房的母親寫給孩子的信


親愛的兒子,在家要注意身體,保護好自己,照顧好你的爸爸,你的爸爸也一直戰鬥在小區和服務項目物業管理疫情防控前線,你也是時候來擔當這一份使命和責任。你可知道,此刻你宅得無聊的家,是我和我的戰友們想回卻回不去的地方!親愛的兒子,在家安心等候疫情被消除吧,到那時,我就可以回到家裡放心地擁抱你,並自豪地宣稱我參與了這場戰鬥,並取得了光榮的勝利!請相信:2020,我們一定會贏!

愛你的媽媽

於2020年2月6日凌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