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陽,八十年前彰德府老照片,再現那一段逝去的歲月


安陽,位於河南省最北部,其歷史悠久,約公元前1300年,商王盤庚遷都至“殷”,所以商朝又被稱為殷商,“殷”作為商朝國都一直存在了254年,直到商朝滅亡。圖為1939年5月在文峰塔上俯瞰安陽城。

春秋戰國時期,安陽地區先後屬於晉國、魏國、趙國管轄。秦朝一統天下之後,此地設安陽縣。圖為1939年安陽北門附近的街道,即如今的拱辰廣場。

南北朝時期北魏設相州,州治在鄴城(今河北臨津縣),580年當時的隨國公楊堅火焚鄴城,遷民至安陽,從此以後相州的州治就改為在安陽。圖為1939年安陽街道上的行人。

遼金時期的1192年,相州升為彰德府,後直至清朝,安陽一直是彰德府治所。1913年,民國成立兩年後,撤彰德府改為安陽縣。圖為1939年安陽城裡的一家雜貨鋪。

安陽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它有著3300多年的建城史和近四百年的建都史,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很多歷史故事發生在這裡,比如蘇秦拜相、西門豹治鄴、破釜沉舟等。圖為1941年安陽的室內市場。

歷史留給了安陽很多的印跡,比如殷墟、曹操高陵、婦好墓、袁林、岳飛廟、文峰塔、瓦崗寨、韓琦廟、西門豹祠等等。圖為1941年安陽的袁世凱墓——1916年6月6日袁世凱病逝後,按其遺願葬於洹水北岸,墓園佔地近140畝,耗資70餘萬銀元。

圖為拍攝於1939年的安陽文峰塔,拍攝位置是文峰南街。此塔原名天寧寺塔,建於五代時期的後周廣順二年,高38.65米,因為塔位於安陽孔廟東北方,代表此地文風,故而稱為“文峰塔”。

圖為安陽的高閣寺,雖然稱呼“寺”,但卻不是寺廟,它原是趙王府中的一座大殿,經過明末戰火的趙王府僅剩了這座大殿了,清朝光緒年間曾經修復過。第一任趙王就是明成祖朱棣的第三子朱高燧。如今的高閣寺經過修復,整體高約28米,新建高閣王府的大門位於安陽文峰南街。

1937年11月4日,日軍侵佔安陽,改安陽為彰德縣。圖為1938年6月彰德火車站的日本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