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農村大媽用這種傳統方式織布 城裡人都沒見過


說起織布,現在櫃子裡還放著母親織的幾匹布,那時農村沒電,母親把煤油燈撥亮,掛在牆上,腳踩踏板,手裡的梭子飛快地在兩層經線之間來回穿行,咔嗒咔嗒的織布聲,像一首低沉哀怨的曲子,訴說著母親的艱辛。今天請跟隨甲乙拼圖鏡頭一起去農村看看大媽們是如何織布的。

老粗布也叫老土布,是幾千年來勞動人民世代延用的一種手工織布工藝。過去農村家家戶戶都織布,那時候的衣服、床單、被子都是用織的老粗布做成的,隨著社會的發展機械化的進步,如今在農村也很難再見到傳統的織布機。圖為在河南省安陽市一農村街頭,一位老人在用傳統方式織布。

據瞭解,相比織布,經線上機前的準備工作更繁瑣。從一團雪白的棉花到織成布,需要經過搓棉卷、紡線、拐線、染線、漿線、絡線、經線等十幾道繁瑣的工序,一直到整匹布織完下機,需耗時大半年。圖為一位小朋友在搖動紡車。


這是織布用的梭子,很重要的一種工具,織布的時候梭子需要在兩層經線之間來回穿行,這種東西現在也不常見了!

時光飛快,就像來回穿動的織布機梭子一樣,一眨眼母親已經離開我們很多年了,櫃子裡珍藏著兩匹帶著母親體溫的粗布,捨不得鋪、捨不得蓋,每當看到都會眼圈發紅,就讓這唯一的念想靜靜地躺在我的櫃子裡。

不知道大家見過這種老式織布機沒有?說出你的故事吧。關注甲乙拼圖,瞭解更多百姓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