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我們可以教給孩子的一些關於看病的道理

從2019年到2020年,新型肺炎疫情肆虐的當下,衝鋒陷陣在一線的一直都是醫務工作者。

當我們為春節假期的“禁足”感到難熬不便的時候,許多抗擊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已經在密不透氣的防護服下連軸工作了十幾天甚至更久。


我們呆不住的家,是他們回不去的“家”。

比高強度工作更艱苦的是,還要面對高風險感染的環境,基礎防護物資匱乏的條件,以及壓力極大的醫患矛盾。


疫情之下,我們可以教給孩子的一些關於看病的道理


疫情之下,我們可以教給孩子的一些關於看病的道理


即便如此,面對突如其來如滔天洪水般的疫情,他們以身為牆我們抵擋在最前線。

“我們不知道他們是誰,但我們知道他們為了誰”!

疫情之下,我們可以教給孩子的一些關於看病的道理

但在這種情況下,仍然不斷有一些令人震驚的傷醫案件頻繁發生,聯繫近兩年多起駭人聽聞的傷醫案,真真的寒了很多醫務人員的心。後果顯然易見,醫生逃離,公共醫療資源更為緊張。

疫情之下,我們可以教給孩子的一些關於看病的道理

疫情之下,我們可以教給孩子的一些關於看病的道理

醫患矛盾的形成是多方面長期積累的,涉及到許多歷史和體制問題,一兩句話必然說不清。但世人都知道醫生是一個專業性極強的工作,培養出來又極為困難,每個人都離不開醫生。

人食五穀,孰能無疾,我們都是醫患關係中的一部分,也是緩解醫患矛盾的重要一環節。而作為父母,我們的就醫態度也直接影響到下一代的觀念。

尊重醫生,講科學講道理這件事,我們有必要儘早的教會孩子。


1.不懼怕看病


很多孩子還沒有到醫院門口就害怕的不想去,看見白色大褂就能哭得崩潰。

我們如果只是威逼嚇唬或者哄騙利誘,對孩子來說醫院依然是一個有“糟糕”記憶的地方。每去一次醫院,糟糕的記憶加深一次。

恐懼來源於未知。當孩子知道要面對什麼,TA比你想象中堅強。

孩子從小每一次去醫院(包括體檢和打疫苗)前,我們都可以提前告訴孩子,我們要去醫院做什麼,醫生可能會給我們做什麼檢查,會不會抽血,會不會打針,會有什麼感覺。

此外,平時通過繪本、職業模擬等形式都可以幫助孩子認識醫院,熟悉診療過程,避免對醫院和醫生的恐懼心理。


相關繪本推薦:

《你好,安東醫生》系列繪本

《醫生,你好》系列繪本

《我不怕打針》


疫情之下,我們可以教給孩子的一些關於看病的道理


2.認識身體和疾病

隨著孩子的長大,在不懼怕看病的基礎上,我們可以進一步進身體和疾病的科普。

在這方面有很多科普系列書籍和視頻課程都可以幫助孩子進一步瞭解自己的身體系統以及人類和疾病抗爭的歷史。

部分醫院會有一些公益科普活動,比如很多口腔醫院有口腔醫院參觀和科普活動。

這次新型肺炎疫情也是一次非常好的科普機會,已經有不少相關科普繪本素材。藉著這個機會可以幫孩子認識到細菌和病毒的區別,瞭解傳染病的原理,拓展醫學生物知識。


相關書籍推薦:

《DK身體大百科》

《兒童人體百科全書》

《我們的身體》

《小牛頓的人體揭秘》

《可怕的科學 經典科學系列全套》

《哇,歷史原來是這樣的 看病簡史》


疫情之下,我們可以教給孩子的一些關於看病的道理


3.熟悉真正的看病流程


曾有一個朋友抱怨,一次吃壞肚子去醫院掛急診,一米八的男朋友,掛號不知道在哪裡,看完病也不知道該先交費還是先拿藥,跑得一頭汗卻耽誤不少事。

醫患的許多誤解和矛盾往往產生於這種無效的奔波中。

作為家長,我們每一次去醫院,都可以告訴孩子一些看病流程:

掛號,就診,做檢查要先繳費,做檢查,複診,開藥或者追加檢查等等。


疫情之下,我們可以教給孩子的一些關於看病的道理


讓孩子真正參與到看病這件事中,有一天TA的成長會讓你大吃一驚。


4.信仰科學,獨立思考


豆瓣小組裡曾經有一個帖子問,什麼學科學得時候覺得沒有用,長大了才覺得真的好有用?

許多人留言初中政治,教會我們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以前覺得是枯燥的理論 ,成年後再看實在誠不吾欺,生活中處處用得上。

雖然是初中的學科,但辯證唯物主義的原理和方法我們是可以完全可以運用到育兒中的。唯物要求我們信仰科學,辯證要求我們對立統一,辯證思考。


疫情之下,我們可以教給孩子的一些關於看病的道理


即相信現代醫學和正規醫院的專業醫生,同時也要有自己的辯證思考能力。正如這次疫情中,我們相信現代醫學的科學醫療方案,但對“雙黃連抑制病毒”這樣的結論也會有自己的思考。

信仰科學,不迷信權威,獨立思考。說起來雖然容易,但真正的培養是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並非一蹴而就,在此本文不作深入討論了。


5.常懷感恩的心


我們從小教育孩子要感恩,側重師與長,卻常常忽略對生命和健康的感恩。

在我國,醫生從來就不是一個服務行業,在公立醫療的體制下,也必然無法做到私立醫院那般周到細緻。

這個季節很多人都體驗過深夜帶孩子去兒童醫院看病,人多的時候排隊一個晚上都有可能。

一個孩子至少兩個家長帶都累得要命。換位思考,兒科醫生一晚上不停歇的給眾多孩子看病,工作量之重,強度之大,比患兒家屬更辛苦百倍。但這些往往並不能被家長所理解。


疫情之下,我們可以教給孩子的一些關於看病的道理


在抱怨醫生態度不好的時候,或許這篇《1.5萬兒科醫生大逃亡的背後,9000萬中國家庭無路可退》可以說明為什麼兒科看病那麼難。

我們能做的就是看完病後帶孩子和醫生說一句謝謝,儘量配合醫生的要求。在孩子面前做好榜樣,告訴孩子,無論怎樣,為我們看病的醫生,是值得我們尊重和感恩的。

THE END


以上種種教育抵不過父母作為榜樣的言傳身教。

希望這場突發的疫情,能讓千萬國人意識到醫護工作者的重要和不易,在日常就診接觸中多一份理解和尊敬。

最後,要向所有抗擊疫情一線的同胞致敬,像封城下的湖北同胞致敬,相信我們可以共克時艱,迎來新生。


在這個難得可以宅的假期,也想推薦一些醫療紀錄片給所有的父母,可以帶我們換個視角去認識到我國的醫療現狀和醫務工作者的不易:

《中國醫生》(愛奇藝)

《急診室故事》兩季(騰訊)

《人間世》兩季(騰訊)

豆瓣評分均在9分以上,非常時期值得一看。


疫情之下,我們可以教給孩子的一些關於看病的道理


疫情之下,我們可以教給孩子的一些關於看病的道理

想要和更多高能媽媽交流帶娃經驗?如果您對南京及周邊親子玩學信息也有興趣,歡迎加入童學會玩交流群,後臺回覆“入群”,快來和南京媽媽們一起分享你的育兒溜娃心經吧!

疫情之下,我們可以教給孩子的一些關於看病的道理

疫情之下,我們可以教給孩子的一些關於看病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