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疫”而行,湖南這群政協新聞人夠拼

向“疫”而行,湖南這群政協新聞人夠拼

  疫情突如其來,號角激昂嘹亮。


  連日來,湖南政協人全力投身疫情防控各項工作,活躍在三湘四水,奉獻在各條戰線。這其中,有一群湖南政協新聞人奔赴一線,記政協事,寫政協人,用一個個來自一線的感人故事打動社會各界,感染無數群眾,彰顯了政協價值。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這支由省政協辦公廳宣傳處、湘聲報社、文史博覽雜誌社和市縣政協、各民主黨派、工商聯通訊員組成的新聞輕騎兵和生力軍,在這場戰“疫”中不計得失、不顧安危,亮出了過得硬的職業操守,展現了豁得出的責任擔當。


  “政協媒體的同志們講政治、顧大局、不怕苦、勇擔當、有作為,春節以來一直堅守陣地,彰顯並提振了湖南政協人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精神風貌。”省政協主席李微微對湘聲報社、文史博覽雜誌社近期開展的抗擊疫情宣傳報道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聚焦熱點 做出預案 ●


  對抗擊疫情有條不紊地開展新聞宣傳報道,得益於春節前夕的部署。


  在武漢發生不明原因肺炎的消息傳出後,省政協副秘書長江湧高度重視,要求辦公廳宣傳處、湘聲報社、文史博覽雜誌社密切關注疫情發展,正值春運高峰期,對此社會關注、政協委員關切,需隨時做好新聞報道的準備。隨後,宣傳處、湘聲報社、文史博覽雜誌社負責人立即安排了相關工作。


  宣傳處肩負聯絡、溝通、協調、組織各新聞單位做好政協宣傳工作的功能。疫情發生後,宣傳處及時向各媒體傳達省政協兩級黨組和省委宣傳部的有關部署安排,並收集整理相關新聞素材向媒體通報,著力形成全省政協防控疫情的宣傳合力。


  1月20日,湘聲報社即要求採編人員密切關注新型肺炎動向,及時制定春節期間採編工作應急預案,安排2名應急記者和全媒體編輯值班。此後,每天及時調派人員,第一時間跟進有關新型肺炎情況報道。


  1月23日晚,湖南啟動公共衛生一級應急響應後,報社隨即將應急記者增至4組,增調4名全媒體文字編輯、2名美編、2名新媒體運維人員全天值班,相關社領導全程值守審稿、調度指揮。在此期間,儘管各環節人員身處各地,但充分利用移動網絡辦公,迅速完成各項新聞報道工作。


  文史博覽雜誌社在1月21日製定了春節期間政協雲資訊運維保障方案,要求採編團隊密切關注疫情動向,並分三組實行“4+2”輪流值班(每天4名值班編輯+分管副總編+總編)對內容把關。自大年三十開始,相關社領導及採編團隊全員進入網絡辦公工作狀態。


●緊貼政協 追蹤報道 ●


  1月21日,湖南建立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全省各級政協組織迅速響應,大批醫衛界政協委員和統一戰線成員投身防控一線。


  政協人的履職行動,就是政協新聞人戰鬥的號令。


  面對日益嚴峻的疫情形勢,湘聲報記者劉敏婕、陳彬、程琴怡、李飛、羅豔芳等奔赴醫院、車站機場、高速公路出口等地採拍,率先發出了一批聚焦政協人一線防控的新聞報道:1月22日(臘月二十八)湘聲報全媒體聯動刊發了新聞報道《聯防聯控,湖南人在行動》,第二天推出了《防控新型肺炎,湖南政協人在行動》。

  

向“疫”而行,湖南這群政協新聞人夠拼

  

向“疫”而行,湖南這群政協新聞人夠拼

  李飛在長韶婁高速路口收費站了解防控情況


  為更好地呈現報道,湘聲報社及時推出“庚子戰‘疫’——防控新冠病毒特別報道”大型專題,接連發出《超暖心!這些一線鏡頭,見證了關鍵時刻的湖南政協人》《汪涵與“天天兄弟”給力!為武漢捐贈100萬元和上萬件防護物資》《定點救治醫院院長劉激揚:有信心也有能力戰勝疫情》……


向“疫”而行,湖南這群政協新聞人夠拼

 

  同時,湘聲報在新媒體平臺頻頻發力。從1月24日大年三十以來,新媒體編輯田園聚焦委員一線履職、防疫諸多熱點,在抖音上制發30餘條短視頻。其中,《武漢火神山醫院通電》獲贊106萬;《湖南4歲小患者出院》獲贊22.8萬;《她是長沙唯一口罩廠90後女廠長武海灣》獲贊4萬。

 

向“疫”而行,湖南這群政協新聞人夠拼

 

  文史博覽雜誌社推出“政協抗‘疫’”系列報道專題,加強與醫衛界委員的聯繫,在大年初二推出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院長張國剛:心理和身體上強大了,才有戰勝疾病的力量》《湖南三級政協委員“微建議”關注疫情,將通過省長信箱轉交相關職能部門》等報道。

 

向“疫”而行,湖南這群政協新聞人夠拼

 

  1月28日,文史博覽雜誌社特別策劃推出《湖南政協人抗擊疫情日誌》系列短視頻,邀請陳曉紅、王躍文、汪涵等30多位政協委員、湖南發展海外顧問為抗擊疫情發聲。2月2日,又發起“致敬最美逆行者——把N95口罩留給醫務人員”公益活動,邀請全省各級政協委員、老委員、海外顧問、社會賢達,用不同形式呼籲參與“把N95口罩留給醫務人員”,活動得到廣大委員的響應。


  

●突出重點 充分呈現 ●


  1月27日大年初三,省政協主席李微微前往懷化督導疫情防控工作,在沒有記者跟隨的情況下,湘聲報社、文史博覽雜誌社盯緊前方動態,通過多方努力,與懷化媒體合作,連夜推出了報道。


  此前一天,省政協發出了共同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的倡議書,得到各級政協組織、政協委員和政協各參加單位的熱切響應、積極行動,與湖南相隔千山萬水的港澳委員、湖南發展海外顧問也在行動,大批急需的醫療物資源源不斷地從世界各地匯聚長沙。

  

向“疫”而行,湖南這群政協新聞人夠拼

程琴怡在車上聯繫採訪海外顧問


  港澳委員、海外顧問的家國情懷,深深感染了湖南政協新聞人。


  為更好投入報道,湘聲報記者程琴怡提前從老家返回長沙,第一時間對港澳委員、海外顧問展開連線採訪。在大年初三、初七分別發出《第一批海外物資已在路上!湖南省政協港澳委員、海外顧問響應迅速》《6000個口罩飛越半個地球來湖南!港澳委員、海外顧問全球購購購》。


向“疫”而行,湖南這群政協新聞人夠拼

大年初三夜,黃璐採訪海外顧問


  文史博覽記者黃璐手機24小時不停機,聯繫採訪報道港澳委員和海外顧問捐助等情況,先後推出《捐資500萬,省政協委員葉驚濤:“我們是湖南人,根都在這裡”》《48小時英中跨境搶運,吳莉莉:跟時間賽跑就是跟病毒搶命!》《海外馳援,湖南的海外“朋友圈”》等。


  1月25日,第一支湖南醫療隊馳援湖北黃岡。湘聲報記者劉敏婕第一時間就與醫療隊成員取得聯繫,及時跟進,發出了“我在黃岡”系列報道,《大家真的很拼!湖南援鄂醫護人員的講述,令人淚目》《湖南援鄂女醫生的講述讓人感動,信息量很大!》《獨家!湖南援鄂醫生的請戰書和“戰場日記”》,真實呈現了身處疫區又同為政協委員、民主黨派成員的醫護人員的無畏前行和責任擔當。


向“疫”而行,湖南這群政協新聞人夠拼

 

  這組報道贏得社會廣泛讚譽,也是湖南媒體較早刊發的來自黃岡一線的深度報道。


●三級聯動 彰顯擔當 ●


  危難之際,方顯大義。十多天來,全省各級政協組織、政協委員奔忙在疫情防控各條戰線,彰顯出的為國為民履職情懷感人至深。


  為及時展現基層政協作為,湘聲報社啟動通訊員應急機制,向市縣政協、民主黨派和工商聯通訊員發出徵集線索和信息啟事,迅速得到大家響應,通訊員的稿件如潮水般湧來。

 

向“疫”而行,湖南這群政協新聞人夠拼

 

  湘聲報5位編輯和領導全時在線,稿件隨時到、隨時編、隨時審、隨時發,即使深夜十一二點來稿,編審發各環節也照樣聯動不誤。短短几天已編髮稿件百餘篇,及時傳播了各地政協抗擊疫情的一線故事,在全社會形成較好反響。


  圍繞市州、縣市區政協,文史博覽雜誌社以政協云為陣地,廣泛編髮基層政協稿件,多維立體地展示基層政協人的擔當與奉獻,“政協從來都是一線”,打動人鼓舞人,展示了政協作為和價值。其中,在政協雲推出“抗擊疫情 政協行動”專題,對基層政協行動進行全面呈現。


  

●難顧小家 迎難而上 ●


  無暇顧及一家老小、手機24小時保持暢通、採編值守隨叫隨到、疫情再嚴峻也勇往直前……本是闔家歡樂的春節,因為一場疫情,變成了湖南政協新聞人採訪、寫稿、發稿的戰場。不講條件,無懼風雨,全身心投入,只為發出政協聲音,講好政協故事。這十多天裡,留下了一個個值得記住的瞬間——


  身懷六甲的湘聲報記者羅豔芳在返家高速公路上,接到一位約訪很久的醫衛界委員的回覆,隨即她在服務區採訪完成稿件後,才重新踏上回家的路;

  

向“疫”而行,湖南這群政協新聞人夠拼

身懷六甲的羅豔芳在高速公路服務區採寫稿件


  “媽媽,你什麼時候可以陪我玩”“等媽媽編完稿子”……這樣的問答,在湘聲報編輯王春花與小女兒之間上演了無數回,低頭彎腰、緊盯電腦、飛快擊打,這樣的姿勢一坐就是一整天;


向“疫”而行,湖南這群政協新聞人夠拼

無暇顧及孩子的王春花


  大年三十,接到採訪任務的湘聲報記者劉敏婕無法顧及家事,只能緊急在飯店訂了年夜飯,孩子在臨睡前的哭鬧來不及安撫,只能伴著孩子哭聲寫稿;


向“疫”而行,湖南這群政協新聞人夠拼

  大年初五深夜,劉敏婕終於接到忙完一天工作的醫院院長的回電


  文史博覽雜誌記者唐靜婷春節期間一直患重感冒,但依然堅持寫稿、審稿;


向“疫”而行,湖南這群政協新聞人夠拼

  唐靜婷身患重感冒堅持工作


  分別身處西安、合肥的文史博覽雜誌記者仇婷、沐方婷,白天遠程採寫湖南委員,晚上錄製“雲寶早自習”,不知疲倦;


向“疫”而行,湖南這群政協新聞人夠拼

向“疫”而行,湖南這群政協新聞人夠拼

左圖:沐方婷身在合肥,遠程採寫稿件

右圖:仇婷深夜伏案工作


  在回家途中,夏麗傑仍在工作,“只要有電有需要,不管哪裡都是辦公桌”;


  彭叮嚀欣慰於採訪委員回覆的一句“謝謝您”……


  因為醫衛界委員都奔忙在防控救治一線,聯繫起來比較困難,有時聯繫了兩三天才能採訪幾分鐘。很多記者早上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聯繫,到深夜委員沒有回覆才敢休息;採訪海外顧問,則是黑白顛倒,倒著時差聯絡。


  幾乎全天都在外奔忙、在電腦前趕稿,對家人的愧疚常瀰漫在記者、編輯們的心間,但不管怎樣,大家都會全力以赴做好手頭工作。


  一篇篇報道,一段段視頻,一次次轉發和點贊,回饋著這群湖南政協新聞人的付出與努力,這也成為大家迎難而上、奮勇前行的不竭動力……

END


文|湘聲報記者 肖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