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人一步,飛鶴打響疫期供貨保衛戰

2020年初,疫情爆發

獨屬春節的熱鬧和喜慶在幾天之內,迅速沉寂下來。

無數聲音開始發酵,醫學專家、新聞媒體、各地政府通過各種手段和渠道告誡所有人“別出門,外面很危險”。

然而,卻有人堅定地選擇“逆行而上”,從鄭州、蘇州、信陽、黃石、到西安……

8天5城,飛鶴物流部負責人邢萬軍和他的團隊,從大年初二開始一直在路上,他們製造著安靜得不太尋常的城市裡為數不多的“噪音”,為的是中國億萬寶寶口糧。

“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

為了確保疫情期間備貨充足,大年初二,飛鶴乳業著手部署“疫情供貨保衛戰”,作為久經一線的物流部負責人邢萬軍立刻溝通基地緊急調配出了117輛運輸車裝貨;同時號召員工提前返崗、溝通承運商、印刷標語、調配庫存、聯繫倉庫……在數不清的溝通和電話中,戰鬥打響了!

先人一步,飞鹤打响疫期供货保卫战

為了最快保證全國供貨穩定,1月27日,初三,飛鶴用震驚承運商的“飛鶴速度”將一應人員集結完畢,同時安排所有車輛前往全國6個儲備倉; 而53歲的他也於1月30日起,以近乎一天一個城市的速度,馬不停蹄地穿梭在鄭州、信陽、蘇州、黃石、西安等地。直到大年初六,“飛鶴已經在路上”的消息,才通過他的朋友圈如驚雷一般在業內炸開。

先人一步,飞鹤打响疫期供货保卫战

在這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我們普通人安居於室,邢萬軍和他帶領的飛鶴物流團隊卻帶著保證供應的重任負重前行。

最近華山醫院主任張文宏一句話頻頻刷屏“關鍵時刻我也得上”,邢萬軍在某種程度上和張文宏一樣,他這個級別和年齡,本可以不用去一線,但他說的:“咱飛鶴作為民族乳企,在特殊時期,必須發揮我們的責任和能力擔當,首先咱得保證讓全國孩子不缺糧。沒得說,關鍵時候,我得上。“

很多時候,我們稱之為英雄的人,其實他們也是個體,是別人的丈夫妻子、或是父親母親。整個採訪中邢萬軍始終樂觀積極的講述所有的難題,但提到家人一度哽咽。“她們理解也支持我,現在娘三兒每天給我視頻問情況,提醒我注意安全。“

“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短短几個字,背後是飛鶴一輩人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和家人的理解與支持。

“搶速度 保供應 暖人心”

這場疫情版“人在囧途”,遠比電影艱苦。在口罩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消毒水味道刺激著人與人的情誼時,他和他的團隊扛著“克服一切,供應保貨”的信念完成了任務。

因為此次疫情發生在春節期間,春節務工人員返鄉造成的人力緊缺、物流不暢;疫情防控導致的封路、飯館、旅館關店,口罩短缺。吃泡麵,睡貨車倉、滿城找賣口罩的地方成了這一路上的常態。

“辦法總比困難多,何況我還有各方兄弟幫忙“,邢萬軍總能樂觀的面對各種困局。在蘇州,他們跑了幾十個藥店都弄不到口罩,“非常時期,咱必須得保證工人的安全,不管花多錢,費多少勁兒,必須要買到 ,不行就開車去上海買!”他有點急躁的對同事說。解決了口罩,他又面臨著沒有足夠的人裝卸貨物,53歲的他選擇自己上!“這沒啥,我們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搶時間,第一時間保證供應,和這些工人們相比,我還算好。”“為了搶速度,第一時間儲備好貨物,找不到睡的地方,我們司機師傅都是在車倉裡睡;好幾天一天3頓吃泡麵,沒辦法啊!找不到開門的飯館。“

“還好,我們都是一群大老爺們兒,不講究” ,“沒關係的,其實沒有大家想象得這麼難”,提到這一路的艱辛,邢萬軍輕描淡寫的幾句話,更讓人淚目。

在備貨有條不紊進行中時,2月1日邢萬軍突然接到通知“武漢庫存告急”,因為是武漢!如何第一時間保證疫區寶寶的口糧,成了他最揪心的事情。他立刻聯繫鄭州倉負責人,帶著工人爭分奪秒,在關倉前搶到貨源裝車。當天夜裡飛奔武漢。然而臨近武漢時,他再次被告知“非緊急救援物資不能進武漢”,十萬火急的他聯繫了飛鶴當地同事、經銷商,在他們的幫助下,終於拿到了距離武漢1個小時車程的黃石市“特別通行證”,當一行人連夜趕至黃石後,卻發現當地物流公司無法進入武漢。關鍵時刻,群策群力,最終找到唯一一家可以進駐武漢的物流公司。3日,飛鶴奶粉終於開始分批運進武漢……

“搶速度 保供應 暖人心”在這裡絕對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每個人飛鶴人克服一個個困難,用微小而偉大的力量,得以實現的。採訪接近尾聲,邢萬軍自豪的說“都說手中有糧,心中有光,我現在是庫裡有貨,心中不慌。可以說這場仗飛鶴打贏了!”

《流浪地球》裡說:希望是我們這個時代,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 。走過立春,冬天過去了,儘管恐怖的病毒還在肆虐,但從飛鶴物流部一個個鮮活的個體身上,我們能體會到日光傾斜般的溫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