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現在阻礙農村發展的最大障礙是什麼?

人生百態越繁華


本來農業就是靠天吃飯,辛辛苦苦一年如果趕上大旱或者洪災,很可能顆粒無收。農產品受進口產品打壓,價格又上不去,銷售也是一大問題,讓人看不到生活的希望,除了六七十歲的老人,其他人為了養家餬口也要出去打工。農村現在真是堪憂,頭條扶持三農政策挺好的,希望繼續堅持。


Jenny的天空1007


當前阻礙農村發展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一個人一畝三分地,種任何作物,都養不住神,發不了家。

2丶糧價低,種經濟作物,又消路不暢,種啥都難致富。

3丶年輕人出外打工,農村就剩下了一些六七十歲的老農,思想落後,沒有創新精神,只是老一套,老辦法種植農作物,投工多,收效微。

4丶三四十年前分田單幹的小塊田,無法使用大型機械耕作。

5丶即使有人想在農村流轉承包土地大發展,但農民思想不統一,你給他不給,土地難連成大片。無法革新創新路。


文武43940769


說中國農業的發展障礙在那裡?不如說中國農業的根本出路在那裡,走什麼樣的路,是走現在美國大型農業的路,還是走日本小型農業的路,我想我們應跟超同時進行,一、跟!在平原地區學美國大型農業,在山區丘陵地區學日本小型農業,農業都實行產、銷、供、再加工,信息化的一條龍服務。二是,超!加大對農業科研的投入,各農業科研機構及各大院校加大對生植物工程的立項研究,加大培養和引進高科技人才,向世界最前沿生植物領域進軍,向工廠化智能化農業進軍,從根本趕上和超過世界發達國家。


康126902291


我認為,阻礙農村發展的最大障礙是價值取向、三農觀念出現了偏差。

就價值取向而言,當今社會非常浮躁,普遍以金錢論英雄,不管幹什麼,都以掙錢為最終目的。這種浮躁體現在教育上,就是很多老師和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不能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不管孩子喜不喜歡,一股腦兒地讓他們學理科,眼睛死死盯著清北,填報志願也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專業為主,因為這些學校和專業好就業,待遇高。很多優秀孩子對報考農學、醫藥、生物等基礎學科和傳統專業,沒有任何興趣,覺得這些專業,不僅收益少,而且非常辛苦。

久而久之,直接造成農業科技人才缺乏和斷層,對農業的基礎研究比如品種改良、土地利用、規模種養等,就會乏力和不可持續。大家經常看到90歲高齡的袁隆平院士還在田間地頭搞科研,這即是幸事,也是悲哀吧!

所以,可以想象,沒有科技的支撐,農業想要發展,難如登天。

三農觀念其實與價值取向一脈相承,正因為價值取向出現了偏差,三農觀念就不可能不出現問題。由於農業收益在任何年代都比不過商貿的高利潤和工業的高產值,這就決定了農業的尷尬地位。農業既不可或缺,又不太受待見。而且,更多的年輕人已經不會種田了,甚至很多人已不懂什麼季節種什麼。他們不願留在家裡種田,即使在外幹體力活也在所不惜,依然義無反顧地選擇外出務工經商。這裡面,既有效益的問題,也有觀念的問題。他們認為在外務工一個月的收入,可以抵種田一年的收成,還比種田輕輕鬆許多。於是,願意種田的越來越少,農業生產就缺乏了群眾基礎,要想發展真的很難。

所以,農村要發展,必須轉變教育理念,糾正當下錯誤的價值觀,多積累儲備三農科技人才,增強科技興農觀念。國家還要從資金投入、糧食價格、農民養老、政策扶持等諸多領域,作好頂層設計,為農村發展重新注入活力。


湘西東叔


農業的發展方向是規模化,即大農場化,這有兩個前提要解決,一是保證農民基本生活,二是外部資金介入。這兩項都需要在國家層面解決,一是社保問題,一是土地所有制問題。短期內或者說在相當長曆史時期內,無法根本解決。市場經濟條件下,土地首先是商品,然後才能有效開發。換句話說,土地只有成為財產性資產,投資者才有可能投入。目前的土地流轉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沱湖岸邊009


主要還是那是政府的規劃和政策。比如說我們當地的桃子已經非常成規模了越來越不想做了。產量非常大。成熟週期短。銷路還只是靠一些小老闆們來收貨。和農民自己想辦法,價格低銷量小,一些人準備想大面積的種小麥水稻。但是我們那邊的田地都是小塊小塊的,沒有整合在一起。然後現在又有部分人呢?在養龍蝦。政府又沒有搞一些培訓項目什麼的。全都是各開各的灶,自己各搞各的。先不說養的好不好?疾病預防什麼的。環境影響大小。,單講龍蝦如果產量起來的話,到時候又會像桃子一樣的。


工程水電小板凳


我要說最根本的是農村有限的土地數量養不起太多的農村人口。換句話說就是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數量太多。

好多年了都在說“工業反哺農業”,這只是輸點血扶貧,“治標”就算不上。

怎麼辦呢?我想說,(1)應該把“工業反哺農業”這個方法改成“工業吸收農村人口”。(2)城市服務業吸收農村人口。

這裡說的“吸收”,不是簡單的“打打工”,而是要有效轉移農業人口數量。也就是進城安家,這才是“治本”。

只有農業人口少了,才有可能實現農業土地規模化高效種植,提高土地的綜合產值。逐步減小城鄉差別,共同富裕。








靖哥801


我們國家地域廣袤。從東到西從南到北氣候各異。第一、各省、區、直轄市、兵團。要組織農、林、牧、副、漁各專業的技術人才,到農村基層去。把種植養殖的科學技術送到農民手中。使農產品、農副產品轉型升級。增加附加值使農民增收。第二、國家財政要加大對農業的資金扶持。扶持的對象主要是有組織的以科學技術為核心的合作社,從土壤改良、種子篩選、種植管理、產品銷售。全程跟蹤服務。第三、把農產品和農副產品的深加工放到議事日程。不要再出現,把牛奶倒到田地裡。第四、我們國家應該制定出農產品和農副產品的質量標準,使我國新一代農民有法可以,有章可循。第五、縣、鄉鎮、村主管農業的領導,要懂政治,懂經濟,懂技術,懂管理,懂民心。如果能把這些做好就很不簡單了。


CYS9296


沒有利益只有一部分人去永遠的犧牲,不該是農民,種糧和菜不是高科技,但是是人三餐不可缺少的,人還不是神仙,我認為把種糧的地區,和種菜的地區進行劃分,種糧的地區以人少地多用機械化加現代化進行生產,糧價穩定種糧的收益也好自然就有人種,種菜和水果種植進行劃分讓旱地種菜種水果,成立水果和蔬菜種植協會統一按質量定價,統一售買,大家都有收益,協會只有定價權和監督價格交易的權利,才能使農業走向發展和繁榮。


王豔明114


承包期30年滿後不可再延長,應集村民的意見出臺合理的政策重新分配土地,在分配之前由政府投入資金將地塊統一規劃,修整好生產道路,防旱防澇防風設施,(政府投入有後期承包者慢慢償還)為後期大規模農業產業化做好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