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現在年味兒越來越淡,主要體現在哪裡?

十年飄零


我們都長大成人了 不在像小孩子一樣 現在過年就像上班放假一樣休息好了 繼續上班



Faded143977169


我剛看到這個問題,剛好看到我3歲的小外甥女在邊上吃糖葫蘆,也剛好還有3天過年了。

我問了小外甥女喜不喜歡過年,過年開不開心,她說開心,喜歡過年,過年可以吃好吃的,穿新衣服,新鞋子,還可以和媽媽,舅舅玩。

問了我姐,我姐說有啥過的,年底催業績,小孩兒明年也該上學了,壓力大。

問了我媽,我媽說過年太累,炸丸子,炸麻葉,蒸魚,做飯,打掃衛生。

問了我奶奶,我奶奶說,之前過年可以去街坊鄰居家嘮嘮嗑,現在住樓房裡了,都記不住門牌號了,也不方便了。

要我說,過年沒年味,更多的是人們闕值提高了,之前窮,一年到頭不買新衣服,過年前新衣服都疊的整整齊齊,放床頭,第二天天不亮,就穿戴整齊,很期待。之前平時也不能天天吃肉,現在去外邊吃飯,只想點白灼菜心。

如果你一年不買新衣服,不吃肉,不娛樂,那過年作為一箇中國最重要的節日,你肯定會比現在過年開心無數倍。

所以,現在你明白年味兒淡在哪了嗎


職場管理天天學


小時候過年還是挺好玩的,和一些熟悉的小夥伴四處放鞭炮,現在呢出門打工的打工,做生意的做生意,導致很多小朋友隨著父母出門在外,只認識附近和同學,回到村裡誰也不認識誰也就玩不到一塊!大人長年在外只有過年回家,偶爾泡泡茶聊聊天,雖然熟悉且又陌生,沒有老友相見那種激情!沒幾天又得回城裡繼續一年的開始,逢年過節回家倒成了應付的事情,所以現在年味基本沒有什麼特別的濃!(初中文化,語句不通順,反正就那意思,嘿嘿)


噴子研究協會會長


以前我們那邊過年,年前15天就開始準備了,有個儀式叫“掃堂”,就是打掃房子,是過年前一個很重要的儀式,家家戶戶都會做。然後就是備年貨,我們那邊有趕集的風俗,年前農曆12月22是一年的最後一個趕集,所有人都會選擇這一天去辦年貨,買衣服,買糖果,香,炮等過年必備物品。再然後就是殺豬了,那時候村裡總有幾戶人家是養豬的(我家就養),沒到那時候,殺豬都很熱鬧,村裡人都來到家裡,現場買豬肉備年貨。到了除夕,家家戶戶貼春聯,除夕夜,每個人穿上新衣服,開始放煙花,走家串門,小孩子就放鞭炮。大年初一,我們那邊有“擺壽”的風俗,就是誰家有老人做壽,那家人就會在當天在大廳擺上三張桌子,然後擺滿各種吃的,全村人就會去給那家人拜壽,然後可以隨便吃,隨便拿,主人不僅不生氣,反而更高興,那時候家裡窮,平時根本吃不到,而那一天平時吃不到的東西可以隨便拿,隨便吃,那一天是小孩子最開心的一天,當時小孩子買衣服,不是要買好看的,而是都買口袋大、多的衣服,就因為那天可以多裝點吃的[大笑]。再然後就是連續幾天的慶祝活動,拜訪親戚,收拜年紅包,去哪都能吃糖果。元宵之前年味都非常足。

可是現在,這些都沒有了,都消失了,人變懶了,也不重視了,過了大年初一,年味就沒有了,很可悲,也很焦慮,或許再過幾年,我們的下一代連過年都不知道是什麼了。

在全世界都開始慢慢流行過中國年的時候,我們自己卻越來越不重視了。想象一下,如果以後那天,我們過中國年要去國外(比如韓國)才能過的時候,那將是我們的悲哀,而我們也將成為歷史的罪人,因為我們把本都給拋棄了。


旅行詩人若虛


物質生活太豐富了,過年吃的東西平時全能吃到,也就沒有期待了,小時候肉呀雞呀魚呀平時很難吃到,所以很期待過年,很想吃好的!

另外玩的也是各種各樣,平時都能買到玩到,也就不新鮮了!還有炮仗煙花不讓放了,少了一個很好玩記憶深刻的的!

走親訪友,原來年前排的滿滿的,哪天去哪家送什麼東西,現在呢都旅遊去了,找不見人了,送的東西也都常規的沒什麼新奇的!小時候買東西長見識,好多平時見不著的東西過年會拿出來賣!


造物小百科


主要是現在禁放煙花爆竹,以前小時候放炮是最大的樂趣,還有就是現在物質生活豐富了,不像以前盼著吃好吃的,以前過年要蒸饅頭,炸丸子,等等準備過年的東西,現在直接買,所以氣氛越來越淡。還有以前過年時盼著團聚,現在團聚都是互相攀比,感覺越來越沒意思。


擎天柱8029


小的時候吧,那時候國家和大部分家庭生活都一般,快到春節的時候盼的就是吃肉、買新衣服、放鞭炮。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都上去了,平常吃的、穿的和春節的差不多,所以過春節也沒以前有年味兒了。另外,現在的人生活節奏快,壓力也大,好多人連和家人團聚的機會都沒有,也就對春節沒什麼感覺了。不管怎麼說,人們的總體生活水平還是上來了,我們應該感謝我們的國家,應該快快樂樂的生活。



風雲天下12


1.以前我國長期處於物質匱乏的時代,缺衣少食,生活條件差,所以對過年有一種特別的期盼,特別是對於一些孩子。因為過年能吃到平時吃不到的好吃的,可以穿平時捨不得穿的新衣服,可以放平時捨不得買的鞭炮,能收到可以自己支配的壓歲錢,所以人們都盼著過年。如今吃得好、穿得好,平時和過年沒有什麼區別,自然沒人盼著過年。年味也許可以算是那個物質匱乏年代的特殊產物。

2.隨著時代的發展,過年的方式也在改變。以前人們沒有太多的娛樂活動,舞獅子、扭秧歌、貼春聯、放鞭炮等傳統項目對於人們來說,已經是非常有趣和新鮮的。而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風俗已經變了,比如為了保護環境禁止了放鞭炮,出現了搶紅包、集五福等春節活動,傳統拜年方式也變成了短信拜年、微信拜年等各種新方式,傳統的過年向高科技年轉變。這種高科技年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更加豐富,不過卻少了年味,少了人情,很多人吃著年夜飯還抱著手機,完全沒有了以前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的感覺。

3.隨著物質的豐富和時代的變遷,人們的思想受到了一定的衝擊,並進行了一定的轉變,一些千百年的傳統沒有人願意傳承,特別是很多年輕人變得精神空虛和思想懶惰,放個鞭炮都嫌吵,過年對於年輕人來說就是放了個小長假,很多人甚至選擇了外出旅遊,而不是和以前一樣一家人聚在一起過春節。傳統文化的流失只會讓年味越來越淡,人情越來越冷。

4.感慨沒有年味的主要是七零、八零和九零,他們是社會的中堅力量,經歷了複雜的時代變遷,所以感觸最深。曾經無憂無慮的孩子們都已經長大了,再也找不回小時候的記憶,也不可能和以前一樣去街道上放鞭炮、追逐打鬧,也沒有了曾經的無憂無慮,有的是人情冷暖和繁瑣的事務,有的是生活的快節奏和巨大的生活壓力,很多人反而有些不願意過年。時光荏苒歲月不饒人,如今雖然有酒有肉,但是年味已經不再有,其實說到底還是青春易逝。當然也有很多人喜歡過年,尤其是一些比較成功的人士和老人,成功人士可以攀比炫耀,老人們則是期盼兒女們能回來團圓。當然,還有那些不遠千里往家趕的打工者,他們千里迢迢爬山涉水回到陌生又熟悉的故鄉,只為了和家人吃一頓團圓飯,過年是他們心裡最真摯的期盼。


吉先生A


說起過年這點事兒,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深有感觸,放在以前,那是多麼讓人期盼的事兒啊!

記得每年大年三十兒,大人們一天都在忙忙碌碌的準備年貨,做美食、貼對聯……,除夕夜晚飯前,姥爺和姥姥就把做好的年糕、花果子、小動物形狀的饅頭、糖果還有香噴噴的燉肉,擺在院子裡的供桌上,燒上香爐,對著大大的月亮祭拜老母奶奶,祈福上天的風調雨順,帶給我們所擁有的五穀豐登,一家人的幸福安康。我們一群孩子就嚥著口水,等待著祈福完後姥姥給我們分好吃的,一家人笑著鬧著別提多開心了。睡覺前,認真的把新鞋、新襪、新衣服疊的整整齊齊放在枕頭邊,想想第二天就能穿上去拜年,心裡美滋滋的睡不著覺。初一早上伴著一片片鞭炮聲,還有姥姥喊著:“餃子下鍋了,趕緊起床啦”!我也會麻利兒的起床穿上新衣服,吃完熱氣騰騰的餃子,出門和小夥伴們比比誰的新衣服好看,然後跟著拜年的隊伍去拜年,走在村裡的大街上,家家戶戶的門口,都是新春對聯和大紅燈籠高高掛起,歡聲笑語的人們,都在用“過年好”互相打著招呼,到處都洋溢著新年的喜氣洋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這些都已經成了我們對童年的回憶。現在的我們好像都太忙了,年根底急匆匆的購些年貨送送禮,在酒店裡訂年夜飯,少了一家人手工製作美食的忙碌;拜年也成了漫天飛舞的微信祝福,少了親朋好友之間面對面的親切問候;國家為減少大氣汙染,實行了對燃放煙花爆竹的管控,爆竹聲聲賀新春的景象也漸漸消失了……,雖然時代在進步,生活節奏很快,讓我們放慢步伐,把心沉澱下來吧,品味生活的中細膩。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美,是需要我們一代一代去傳承的。








心靈陪伴者


我首先自我介紹一下,本人是一位退休的老人,對自媒體接觸不是太深,只是一知半解有很多不懂的地方,還得向各位同僚門學習。希望我們今後互相學習,互相交流,互相探討,取長補短,不斷地昇華自己的寫作水平和創作能力。

書歸正傳我還是回答以上的問題,我認為主要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進步了,信息科技發達了,物質生活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觀念改變了,對事物的看法改變了,變得更現實了。隨著社會的變革,公有制逐漸私有化,計劃經濟變為市場經濟,人們的思維以及觀念也就隨著社會的變革而丟棄以往舊的觀念,從而接受新的各種新生事物出現。同時也必須按照現實的生存遊戲規則而生存,也就使人們處理各種事情更加現實和實際。


同時在社會進步的情況下也就產生了各種弊端,如信仰道德的缺失,金錢榮華富貴的追求,慢慢的使大多數人變得自私自利逐漸沒有了人情味,具體表現為有老人跌倒後,路人無人問津和攙扶,造假損人利己的事件頻頻出現等等....。.再是隨著農村人口的變遷,農村過去的那些老的風俗習慣已逐漸慢慢消失,走家串戶拜年的習俗也就被現有的打電話發微信所代替,加之環保要求政府燃放鞭炮的限禁令的頒佈,所以就形成了現在年味兒越來越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