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裡,善求陰者,陽中求陰,善求陽者,陰中求陽,怎麼理解?

江湖一旦皮


這就是中醫的話術,也就是用一句話把所有的疑問都封死,讓別人不能質疑,就是有人(比如皇帝詢問治病的邏輯)質疑,也可以進行狡辯,包括一些懂一點中醫理論的人的質疑。

中醫的話術很多,我們常聽見的有“藥醫有緣人”“醫治不死病”“醫不叩門”都屬於中醫的話術,目的就是告訴你並讓你接受“醫不好也不關中醫的事,是你自己倒黴”!

你所提問的是屬於為理論詭辯,我舉例的是為技術詭辯!

你如果完全接受了中醫的這些說辭,被騙就是大概率事件了。不過也有一定的好處,可以化解“醫患矛盾”,現代醫學也可以借鑑一下。


中年思覺醒


比如煤球爐子,連最上層的煤火都快要燒盡了,你再去以煽風旺火的方式補充火力,那就要熄滅了。在這個時候應該怎麼辦?要趁著爐膛子還熱,把下面燒完的兩塊煤球輕輕地去掉,讓最上面還著著火的煤球慢慢落在最下面,再在這個煤球上加上新的煤球,然後火就可以慢慢的燒上來了。在這個過程裡面煤球是陰,爐火是陽,陽的性質是要上升,陰的性質是要下降,所以最好的爐火是要在爐子的下部有火,就像人的腎陽稱為龍雷之火非常重要。單純補火卻不供給充足的燃料,是無法真正得到好的爐火的。這就是陰中求陽的道理,反過來也是一樣。你想要給爐子增加煤球,卻不把煤球放在火力能夠達到的上部,而是放在最下面,那對於整個爐子的燃燒也是沒有什麼作用的,這就是陽中求陰的道理。

如果能夠使陽在下,陰在上,因為陽氣上升,陰氣下降,所以二者能夠交融和合,這樣就形成一個太極圖,它就像一個生命體,可以生化化生,繁衍發展。反過來陽在上陰在下的話,那就是陰陽離絕,就像夫妻各走各的,那是家庭破滅,生命消亡的徵兆。你看看天地否、地天泰,火水未濟、水火既濟這樣的卦象就明白了。


幻緣居士


這種話就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利用陰陽無法定性定量,任憑老中醫胡說八道,玩弄話術。

同樣一個病人,這個老中醫說是陰,另外一個老中醫說是陽,找誰說理去?病人一臉懵逼,不知道信誰的,以為總有一個老中醫會出洋相。

來了第三個老中醫,為了不得罪前面兩位老中醫,就用 “善求陰者,陽裡求陰,善求陽者,陰裡求陽” 來糊弄一番,竟然毫無破綻,弄得皆大歡喜,事後被前面兩個老中醫請吃一頓燒烤,還喝了幾口小酒,就剩下病人的病沒治好。

信不信中醫是對一個人科學素養的考驗,如果你知識不夠,容易偏聽偏信,心甘情願當上一名中醫粉,老中醫們一定喜不自禁,他們靠著你不僅可以吃燒烤,喝小酒,還能去KTV唱唱歌啥滴。


我是誰誰是我誰是誰o


《素問:生氣通天論》中說:“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指的是人體陰陽兩者,相互依存,相互調節,維持其相對的平衡,就能維持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

陰陽失調是疾病發生的關健所在。陰盛則陽病,可出現許多陽虛症狀,如惡寒,肢冷,便溏,水腫等。陽盛則陰病,可見發熱,口渴,大便乾燥,小便赤等熱像。治療的目的就是謹查陰陽所在而調之。恢復陰陽的相對平衡。

陰陽學說認為,陰陽是相互依存,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無陰則陽無以生,無陽則陰無以化。因此中醫裡調理陰陽,對求陰者,必須陽中求陰,即在大隊的寒涼補陰的藥中加入溫陽的藥物。對求陽者,必在大隊的溫陽藥中加入寒涼藥,以防其格而不入。



為人排憂解難


一種調治法門,其實也很簡單。比如這次疫情,表面看起來症狀比較多,如頭暈、咽喉發炎、又發冷、乏力等症狀,其實就是上實下虛,難在下虛不敢妄瀉上實,解表又氣虛,清火又傷元陽,補陽又生溼熱……所以老年人或者體質差的人特別難治。人體講究的陰陽和合,人體陰陽表現越來越明顯就預示越來越危險,所以身體見陽證時必陰虛,如低燒、咽喉腫痛、呼吸困難等症狀,這時候最好的方法不是降火,因為人體已經很虛弱,最好是通過引陽氣下行,使人體氣機順暢後自然腎精就充足,陰虛症狀會得到改善,這就是陽中求陰,陰中求陽只是同理不同法。中醫博大精深,以上個人觀點斗膽妄言,歡迎各位批評指正不足之處。


飲食有方


很多人不知道人體中的陰和陽是什麼,甚至很多學中醫的人,對陰陽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陰,其實就是物質,我們身體裡所有看得見、摸得著的都是陰。例如、骨,肉,雪臟器甚至我們的毛髮指甲。陰虛,實際是說身體裡缺少物質了。 陽,指的是我們身體的功能,它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又確確實實存在的。例如,眼睛有眼睛的功能,能看,鼻子有鼻子的功能,聞,肌肉,心臟,腎臟都有各自的功能,陽虛其實就是這些身體的臟器功能衰弱了。說的簡單形象一些,人體的陰陽就像汽車,要想拉的多、跑的快,車就要結實,發動機要大,還要加滿油。或者像電腦,你想讓它運算速度快,就要裝高端軟件,但是必須要有硬件支持。說完這些,大家對善補陰者易在陽中求陰,善補陽者易在陰中求陽這句話就明白了吧。


浴火重生之鳳凰2018


中醫裡、善求陰者,陽中求陰。善求陽者,陰中求陽。中醫冶病主要是平衡人體的陰陽,來達到治病的目的。陽中求陰,陰中求陽,主是根據病情,該用熱藥的時候加點涼性的藥物,該用涼性藥的時候加點熱性藥物


胡代泉


中醫裡面的陰陽學說

一陰陽相對平衡

如果我們假設人體的陰陽值分七個等級

即陰40陽40,陰50陽50,陰60陽60,陰70陽70,陰80陽80,陰90陽90,陰100陽10O

這時身體不會有生病症狀出現

但低於70為亞健康狀態

高於70為健康狀態

但在日常生活中人體的陰陽是處於一種動態的陰陽平衡

陰陽會產生偏離值

也就是日常環境、受寒熱邪的影響

假設其偏離值超過5%的話人體就會生病出現症狀

那麼陰陽值低的則抵抗力低下

受寒熱易生病

這就是中醫講的掋抗力或免疫力

所以

要想抵病毒能力強

生體健康不生病

就必須身體氣血充盈

中醫裡,善求陰者,陽中求陰

如一個人由於陰虛火旺

津液不足口乾

則應補陽讓身體熱起來

這樣身體的氣化功能好了

則冰飲溼邪氣化後輸布全身

自然津液充足

這就是陽中求陰

善求陽者,陰中求陽

如人陽虛畏寒怕冷

虛不受補一補就上火

好比小的花盆栽花

澆一點水就多了會流出盆外(土少不保水)

如果我們換個大盆

就是一次澆很多水

盆裡的土還沒溼潤

所以

我們把陰補足補到很多

陽會自然隨著增加

因陰陽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雙胞胎

否則不平衡的話人就會出症狀生病

這就是陰中求陽


餘貫三大道至簡學中醫


一,有些問題是二次問題,不是一次問題。解決了一次矛盾,由一次矛盾引發的二次矛盾就自然解決了。

二,中醫,是智慧的結晶。所以提高了自己的智慧,就自然明白了智慧結晶的內涵和指向。

三,目前我們是以科學的態度,邏輯的推演來研究中醫,當然是不得要領的。故,多有誹謗。

四,如能修道(唸佛經,打坐,冥想,少進食),使得自己的根本智開了,讀《黃帝內經》就有味道了。

五,最主要的是心,一顆為病人服務的心,若和物質掛上勾,則,智慧永遠被矇蔽了。

真心希望有志者,有心者,為了病人,為了他人,踏上尋找真理的路程。也真心祝福他們能早日成道,來救度我們每個人。


王糕工


在太極陰陽五行圖中,有老陰、老陽、少陰、少陽的四種劃分,少陰、少陽就分別是陰陽魚的兩個黑白魚眼。老陰也就是陰中之陰,老陽也就是陽中之陽,分別表示兩條陰陽魚。這是形象的摸擬方式。少陰也就是陽中之陰,少陽也就是陰中之陽,少陰、少陽是一種陰陽的轉化趨勢。少陰是對陽氣逐漸消退,陰氣逐漸增強的狀況的描述。同理,少陽是對陰消陽長的描述。認識了這種變化規律也就明白了善求陰者 陽中求之。善求陰者,陽中求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