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在沒有硝煙的戰場——濟寧社區農村疫情防控一線實錄

戰鬥,在沒有硝煙的戰場——濟寧社區農村疫情防控一線實錄

戰鬥,在沒有硝煙的戰場——濟寧社區農村疫情防控一線實錄

□ 本報記者 姜國樂 王浩奇

本報通訊員 王世友 王文濤

據濟寧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消息,截至2月5日12時,濟寧市累計確診新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病例25例,按病例確診醫院所在縣市區劃分,任城區共有10例,是全市確診患者最多的地方。任城區是濟寧市主城區所在地,人口集中、人員複雜,疫情防控面臨著嚴峻考驗。當地如何進行疫情防控?記者2月4日實地探訪。

女網格員:

話說得快,路走得也快

清晨6點半,天剛矇矇亮,網格員周佩佩就駕著電動車奔向她的崗位——觀音閣街道琵琶山社區紡織局宿舍疫情監測點。這天,社區黨委書記段成江給她安排了一項額外任務,將8000多張居民出入卡分發給社區19個監測點,並指導各點值守人員為居民辦理。

記者見到周佩佩時,她正在琵琶山社區東門疫情監測點幫助值班人員為居民辦理出入卡。她戴著口罩、塑料手套,面頰凍得通紅。“還有4個點沒發呢,不行,我的點讓王衛大哥幫我看了快一上午了,我得回去一趟看看。”說著話,她就風風火火奔向她的監測點。

兩個點之間有幾百米路程,周佩佩利用趕路的工夫與記者分享這幾天的工作經歷,她說得快走得也快,記者稍不留神就會被她甩在身後。測體溫、登記、入戶排查、發宣傳頁、勸導居民……她每天都在重複這些工作。因為社區裡的小區多且小,有的一棟樓、兩棟樓就是一個小區,開放式老舊小區佔一多半,防控起來難度較大。社區就利用金屬網將多個小區合併成一個,減少出入口,便於管理。周佩佩值班的紡織局宿舍監測點,實際上包含著4個小區。她為216戶居民建了微信群,每天在群裡發佈上級政策、防疫知識等內容。

1月26日以來,她通常早八晚六在社區值班,趕上值夜班要到晚上10點以後才能回到家。中午一個半小時吃飯的時間,路上就佔去四五十分鐘。緊湊的節奏讓她根本顧不上家,看孩子、做飯的活只能交給老公和婆婆。因為想媽媽,3歲的女兒一見她回家,就緊緊抱住不放:“媽媽,你什麼時候才能打完病毒來陪我?”說到這裡,周佩佩雖然笑著,但眼裡已經溼潤。

“上午7點到下午1點,可以憑出入卡出入,下午1點到晚上8點只能進不能出,晚上8點到次日7點不能進不能出,除非有單位開的介紹信。”周佩佩一到監測點就開始忙活,左手指導居民籤承諾書,右手拿著測溫計攔住一位回小區的居民。忙活了一陣,已經接近上午11點,她趕緊又上了同事的電動三輪,為剩下的4個點發放出入卡。

下午1點多,仙營街道海能花園小區,正是居民集中出門上班的時間。為了不讓非上班人員外出,海能電商園黨群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井廣東勸完這個勸那個,忙得兩隻手、一張嘴根本不夠用。一旁的同事悄悄告訴記者,井書記昨天晚上值班到12點,本來今天上午能休息半天,可小區第一天實行半封閉管理,他放心不下,依然堅守在崗位上,從清早到現在還沒顧得上吃口飯。

井廣東負責的1個小區兩個公寓共有1000多人,人員構成複雜,摸排外來人員是最困難的一項工作。為了把這項工作做紮實,1月26日以來,他已經把在住的701戶居民上門摸排走訪了3遍,電話問詢了2遍。

“我也不記得有幾天沒有見到醒著的女兒了。”因為早出晚歸,井廣東很少能和家人說上幾句話。妻子有孕在身,還有一個月就要生產了,只能靠老母親在家照顧。說到這一點,他心裡充滿了愧疚。

城鄉接合部村莊:

大街小巷難見人影

下午4點左右,記者前往任城區李營街道莊頭村,進村的4個路口有3個都被土堆和防控條幅攔上了。在唯一的入口,記者的車被5名值班人員擋下,發現不是本村人員後就勸離,直到記者表明介紹人和身份才放行。

“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少出門”“非本村人員禁止入內”……村口掛滿了至少3種疫情防控主題的條幅。有兩人站崗,一人負責測量體溫,一人負責登記進出車輛,一人負責登記進出人員。車牌號、駕駛員姓名、身份證號、進入時間、離開時間、事由、體溫等,登記本上,一天出入的人(車)次記得仔仔細細。旁邊支起的一頂帳篷裡,放著墊子和被褥,還有一臺取暖用的電熱扇。村黨支部書記楊玉良告訴記者,他們村兩委人員分組值黑白兩個班,24小時守在這裡。

因為地處城鄉接合部,村裡現有62戶因棚改而來租房的外村村民,還有很多在外務工返鄉過年人員。村兩委帶領黨員、志願者共33人,分成4個小組,分頭摸排全村外來人員,按照省外、市外、區外三個層面對外來人員進行了3次逐級深入的摸排,並和村民簽訂不瞞報、不漏報承諾書。與此同時,村裡還成立了“勸返隊”,不間斷巡邏,對大街上聚集聊天、無事閒逛人員進行勸返。

楊玉良帶記者在村裡走了一圈,除了環衛工和消殺人員,大街小巷很難見到一個人。好不容易在一條衚衕發現前方走過來幾個人影,走近了才知道,原來是村衛計專職祝曉麗等人為一戶居家隔離人員送快遞。這戶村民的兒子今年第一次帶武漢的女朋友回家過年,本該是值得高興的事,沒想到一回家就沒能再出門。村裡派專人24小時把守,值班人員每天兩次和其視頻通話,督促其按時量體溫,並詢問生活上有什麼需要,定期將快遞、生活物資送上門。

副區長:

“我太忙沒空接受採訪”

在任城區疫情處置工作指揮部指導下,公安部門牽頭,鎮街醫療團隊配合,鎮街幹部包社區、村,對轄區內外來人員情況進行“地毯式”摸排,全面摸清潛在傳染源底數,建立可疑症狀人員臺賬。以鎮街為單位,由鎮街衛生院牽頭組建湖北關聯人員微信群,通過“微信運動”監測其活動情況。對社區、小區、村人員實行封閉化管理,只保留一個出入口,實行出入證制度,一戶家庭每2天由1人外出購買生活必需用品。區鎮村三級幹部下沉網格,組織社區(村)3506名黨員幹部、1347名網格員參與疫病防治,設置監測點1245個,覆蓋率100%。

接近中午12點,記者來到區疫情防控指揮部,想了解一下指揮部工作情況,宣傳組的同志多次協調找人被拒,回答就一個字:忙。當找到副區長高曉華時,更是吃了一個大大的閉門羹:“我現在太忙,沒空接受採訪!”

午飯時間到了,有的工作人員去餐廳吃飯。進門要登記、測體溫,用酒精給手消毒。大家領了飯朝向一致,一人一桌,互不交談,餐廳變得像高考考場一樣。還有的部門,乾脆派一個人把大家的飯都領回去,各人吃各人的,吃完的餐盒再統一回收。

晚上9點多,城市陷入了沉寂,指揮部會議室裡卻燈火通明、討論激烈。任城區委副書記、區長張令華召集相關部門、街道的負責人,研究如何對一疑似疫點小區實施嚴格的健康管理。圍繞“既能實現有效隔離,又不引起居民恐慌”這一中心,安排了具體措施。

緊急會議結束,已經是深夜12點,張令華髮出動員:“今晚上是肅靜不了了,大家繼續辛苦一下,按照各自分工開始行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