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晁蓋等人智取的十萬貫生辰綱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暈海的感覺


十萬貫生辰綱不是十萬貫現金,而是價值十萬貫的奇珍異寶,相當於現在多少錢,有三種計算方式,一是按金價換算;二是按購買力換算;三是按珠寶價值換算。三種不同換算方式的結果相差巨大。

《水滸傳》中,北京大名府的梁中書為慶賀太師蔡京的生日,籌措了十萬貫禮物,命“青面獸”楊志押解赴京,謂之“生辰綱”。書中很明確,這裡的“生辰綱”不是十萬貫現金,而是價值十萬貫的金銀珠寶等,有原文為證:

“楊志提轄情願委了一紙領狀,監押生辰綱,十一擔金珠寶貝,赴京太師府交割。”

這十萬貫生辰綱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按照金價換算

《水滸傳》的故事發生在北宋末年,距今已經1000年左右,當時的十萬貫錢到底相當於現在多少錢,很難給出權威準確的答案,只能參考歷史專家的研究成果。

著名歷史學家黃仁宇先生曾在他的著作《中國大歷史》中經過一系列計算,提出“1兩金=10兩銀=10貫銅錢”這個假設,得到史學界的一致認可。

按照這個假設,現在的黃金金條零售價格是1克300元左右,宋朝時的1兩等於現在的40克,則1兩黃金價值1.2萬元,10萬貫銅錢=1萬兩黃金=1.2億元人民幣!

這樣直接按照金價換算,結果十分嚇人。

按照購買力換算

如果把黃金視為一種貨幣,古今比較就要比較購買力,而不是黃金價格。

古今貨幣購買力換算,一般是按照糧米價格來換算,如果按照房產、地產這種不動產價格,由於現在房地產完全市場化,是無法和宋朝比較的。

按照糧米價格換算,宋朝的1兩金=10兩銀=10貫銅錢=3000元人民幣,則10萬貫銅錢=3000萬元人民幣。

這樣按照購買力計算,10萬貫的購買力大幅縮水,只相當於如今的3000萬元人民幣,主要原因是如今糧米價格不像房地產那樣瘋狂上漲。

按照珠寶價值換算

梁中書準備的“生辰綱”主要是金珠寶貝,不僅是金條、金元寶這樣的貴金屬,肯定還有大量珍珠、碧玉等奇珍異寶,這些寶貝如果直接拿到現在,到底能值多少錢?

這種換算作者也做不出來,因為珠寶之類的東西本來就沒有固定價格。

這批“生辰綱”是用了“十輛太平車子”裝載。據相關史料記載,太平車最早出現在宋代,《清明上河圖》中就有幾輛這種車子,四四方方,長約2.2m,寬約1.4m。

這樣的車子裝滿10輛,可以想象是裝了多少金珠寶貝?

這批金珠寶貝如果放在現代,我估計市場價值絕不在1.2億元人民幣之下。

無論按哪種方式換算,梁中書孝敬給蔡京的這批“生辰綱”都是價值連城。這些“生辰綱”當然不是梁中書的工資買來,而是搜刮的民脂民膏。一個梁中書就孝敬這麼多生辰禮,全國各地的官員會送給蔡京多少?絕對超出我們的想象。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10萬貫生辰綱在當時可以算是非常大的一筆鉅款了,下面就讓我們參考當時的物價和收入來看一下,10萬貫生辰綱具體值多少錢,

北宋時期江浙一帶的米價大約是500文左右一石,而在湖廣地區一石米大約是400文,嶺南地區更便宜些。以最貴的江浙地區算,1貫錢也可以買一石大米。宋代一石大約相當於現在的59.2公斤,按照現在米價2-3元的中間價2.5元算,1貫錢就是148元,10萬貫就是1480萬元。

不過我們也知道,隨著農業的發展,實際上現在的糧價和收入相比是比較低的,所以我們還需要參考一下其他單位物價。

在北宋仁宗時期,造一把弩大約需要耗費1貫500文,而造一張弓,大約需要750文,造一副全裝甲大約需要20貫。弩在宋代大約相當於現在的槍支,按照軍用槍支千元左右算,10萬貫就是6666多萬元。顯然按照這個價格算,比米價要高的多。

如果按照當時宋朝的歲入來看一下的話,這個價值就更高了。

在北宋仁宗和英宗時期,一年的歲入大約是錢幣3700萬貫、絹等織物900萬匹不到,而軍費開支大約是950萬貫,絹等織物740萬匹。北宋時期絹價大約在500文-1000文之間波動,取其中間值,當時北宋一年歲入大約是4375萬貫,而軍費開支大約是1500萬貫。由此可見,10萬貫生辰綱大約相當於軍費幣開支的1/150。以現在中國公佈的軍費1萬億左右算,1/150就是66.67億元。所以10萬貫到底值多少錢,根據不同的算法得到的結果並不一樣,不過考慮到當時一品宰相每月俸祿不過300貫看,10萬貫在當時也是非常驚人的一筆鉅款了。


不沉的經遠


《水滸傳》的故事發生在北宋,所以這個問題也就是在問北宋時期的十萬貫錢相當於現在多少錢!<strong>

對於這種古今的貨幣換算,最直接的一個辦法,就是金價換算!

首先說一下,宋朝是銅本位制,其市場流通貨幣主要是銅錢,金銀是不作貨幣的,其單位是“文”!搞清楚這個關係之後接下來就是換算了。

通常大家認為一貫錢等同於一千文錢!

然而在宋朝卻不是這樣,在《宋史.食貨志》 中明確記載了,“以七十七錢為百”,所以一貫錢其實只有770文銅錢。

而在宋朝不同時期的銀錢兌換比例,也是不同的,北宋初年是1:1,即一兩銀子一貫錢,北宋後期期則是1:2了,到了南宋,則是1:3了。

而《水滸傳》的時代背景是宋徽宗時期,所以咱們取1:2,即兩貫錢換一兩銀子,十萬貫就是五萬兩銀子。

而古代的金銀兌換比例波動也比較大,並不是大家所常認為的一兩黃金十兩銀,北宋時期金銀兌換比例最高可以達到1:13,即一兩黃金換13兩銀子。5萬兩能換3800多兩金子。

在這裡咱不取最高,為了計算方便,咱取個整,就4000兩。

當然了,這裡還有重量單位的換算,宋代的一兩也不是咱們的50克

宋朝的1市斤大約為640克,然後古代一斤等於16兩,所以宋代一兩是40克,即16萬克黃金。

“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釣銅則,自記重一百斤,重64公斤“

我看了一下最近咱們的金價,大概是350元左右(沒去參照國際金價標準,算起來太麻煩了)

這下結果就出來了,按金價換算,水滸傳裡的十萬貫錢相當於5600萬人民幣。

當然,我們也可以參照下銀價,最近銀價基本是小20塊,咱就算個20,差不多是4000萬人民幣。差距還挺大的,但這個很正常,因為各自的換算參照是宋朝標準。

如此看來,這也是一筆不小的買賣!(我數學不是太好,如果算錯了,還請大家指正)

但事實上,這樣一種單純的金銀價換算,是非常不客觀的。

前面的這個換算過程咱們也看到了,其在不同時代表的價值是有很大差距,這就相當於通貨膨脹。比如說,二十年前的十萬塊,差不多可以在上海買套房了,現在的十萬塊?買個棺材吧!

所以,這個數據咱只能做一個單純的參考。

不過接下來,咱們可換個角度,從購買力來分析,兩者的古今價值換算。

首先米價這種參照物,我們得要排除,因為生產力差距太大。古代買米可能是一個家庭開支的大部分,咱們現代僅僅是一個很小的生活支出,這個很不客觀。

我可以給大家算一下,宋朝在平和時期,米價石米不到一貫

“熙、豐以前,米石不過六七百”(《宋史 食貨志》)

考慮到水滸時期已經出現了亂世前兆,咱們稍微長點兒,算他一貫(主要是數學不好)。

宋朝一石差不多相當於今天120斤,也就是說一貫錢能買120斤大米,十萬貫,那就是一千二百萬斤,也就是差不多三四千萬的樣子。

除了米價,我們可以從薪俸來比較。

程民生先生曾在《宋代物價研究》中講過有關宋朝的一個大概的薪俸標準。

說城裡那些酒肆飯館兒的雜役,一天能掙到200文左右。那些街上擺攤兒賣貨的小商販一天也能有一百多文。

總而言之,底層普通人的一天收入大概就在一二百文左右。

為了計算方便,我在這個範圍內估個5天一貫,一個月就是6貫錢,也就是他們的月薪。咱們這兒往高點兒取,月薪算6000也就是一貫一千塊,那麼十萬貫,就是一個億啊!

其實,咱們還可以從宋朝官員薪俸那裡去換算一下,但宋朝官員工資組成有點複雜,不僅僅是工資,其還有糧食、布匹等等補貼,這個就很難算了。

所以咱取個比較主觀的,就一億人民幣。

也就是說,當時晁蓋他們搶了價值一億人民幣的生辰綱,這絕對是個大案啊!怪不得要落草!


白話歷史君


關於十萬貫能換現在多少錢,我用林沖買刀的例子來換算就一目瞭然。林沖當時買把刀花了1000貫,相當於現在的25萬RMB。


1000貫等於25萬

貨幣兌換率專家黃仁宇先生與吳思先生對宋代一貫錢值多少人民幣做過很徹底的研究。在討論古代貨幣上經常要用一個假設: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文銅錢,雖然金銀銅的兌換率一直在浮動,但這樣的假設基本上很合理的。

現在用三種計算方式來解釋宋代的一貫價值多少人民幣:

  • 黃金標準:金價基本在400美元一盎司上下波動。一盎司為28.3克,宋代的1兩是今天的40克。按這樣算,宋代一兩黃金約等於565美元,以現在的美元兌換人民幣6.5來算(因匯率變動問題,我取中間值6.5),相當於現在的3672元RMB。因此宋代一貫錢,相當於現在的367元RMB。

  • 白銀標準:銀價處於6美元一盎司浮動,同金價基準換算方式來算,一兩銀子就是一貫銅錢,約等於人民幣70元。

  • 米價標準:宋代的1市斤為640克,1石合92.5宋斤,因此一石大米就是59.2公斤。北宋初期的米價大概為每石300-600文上下;南宋初期米價為2貫左右。以此推算,北宋末年的徽宗年間,每石1貫左右的米價比較合理。如果按現在大米每公斤2.5計算(大米價格不一樣,我取一個常見的大米價格),宋代的大米一石合148元,也就是說1貫銅錢為148元人民幣。

以上數據出來了,那麼宋代的一貫到底是367元、70元還是148元?


金錢換算

銀子,由於後期提煉成本降低,以現在的銀價作為標準就有點不合理。但黃金產量穩定,直到現在還被世界各國作為硬通貨儲備,所以黃金作為衡量標準比較合理。另外,民以食為天,糧食的產量關係著國家百姓的穩定因素,所以糧食也是作為一個價值的重要標準。因此我取金價的367和米價148的平均值257.5,再化整為零按250人民幣算。

下面得到換算公式:

1兩黃金=2500元RMB

1兩銀子=1貫銅錢=250元RMB

照這個公式來算,林沖1000貫的刀=25萬RMB

那麼結果出來了,十萬貫生辰綱=25000000RMB(兩千五百萬)。

或許你會覺得從一開始林沖的刀算成25萬RMB就太離譜了,1000貫一把的刀是不是施耐庵先生亂寫的?


物價定位

我們現在看下《水滸傳》裡的物價,施耐庵對裡面物價的定位合不合理。

吳用讓阮小七用一輛銀子買了一甕酒,二十幾生熟牛肉,一對大雞。

按照一兩銀子250人民幣來算,這還是挺合理的。

再看看牛二買的刀。

牛二河道:“甚麼鳥刀,要賣許多錢!我三十文買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

也就是說,牛二買把菜刀要三十文,也就是9元錢。

因此,施耐庵在《水滸傳》裡物價的定位很符合當時消費水平。

綜上所述,晁蓋智取的十萬生辰綱相當於現在25000000RMB,相對來說這樣的換算並不過分。


歷史紅塵


相信曾經晁蓋眾人智取生辰綱的故事,至今都被譽為美談,但要想明白10萬貫生辰綱究竟有多少價值,首先我們要弄明白生辰綱背後的價值尺度。

本來生辰綱在唐宋時期,代表的是生日禮物的意思,根據《水滸傳》的故事安排。嗯,這本來是梁中書打算給他岳父的生日禮物,價值10萬貫,生在現代社會的我們,除了內心的酸楚,或許已經對於這個概念沒有任何感知。

作為當時俠客劫富濟貧的典型案例,對於後來的梁山好漢的孕育,起了至關重要的決定作用。我們在佩服晁蓋聰明才智的同時,這筆錢也可以將其作為梁山好漢起初創業的啟動資金,有人受益,自然就有人為此付出代價。

話說那是端午節,作為這筆錢財的原主人梁中書,功成名就的他正在院裡把酒言歡。

遊過三巡之後,他的夫人蔡京之女也對他進行了瘋狂暗示,畢竟曾經老丈人對於梁中書的提攜,不可謂不盡心盡力。

夫妻二人同床共枕多年,楊中書自然也明白夫人意思,這麼老丈人就要過大壽了,自然也免不了金銀珠寶侍奉,即使老人家心裡不在意,但是面子上一定要撐得住,所以也準備了10萬貫錢財的禮物。

“以使人將十萬貫收買金珠寶貝,送上京師慶壽”這句話最能證明,禮物解決了,但派誰將其押送至京,卻讓梁中書心中沒底了,畢竟如此貴重的禮物,難免會有歹徒惦記。

善解人意的蔡夫人,自然也在一邊給丈夫出謀劃策,最終選定了楊志,楊志是何人呢?

那可是曾經給皇帝壓過花石綱的鏢師,此人沒毛病,儘管最後在黃河翻了船,但還是值得信賴,曾經也因為窮困潦倒,在大街上賣過大刀,由於無賴糾纏,一氣之下將其斬殺,最終也被刺字發配到了大名府,正是梁中書所在之地。

梁中書的賞識、蔡夫人的建議,最終讓楊志重新燃起一血前恥的希望。

但沒有想到,這次的敗北更讓他痛不欲生,面對智謀晁蓋,楊志一點脾氣也沒得,梁中書去年給岳父的生辰綱,就被強盜劫持,所以今年囑咐了又囑咐,終究是錢太多惹的禍,同樣的橋段再次上演,不劫白不劫。

何況有了上次的經驗,這次的行蹤地點,早在一個多月前,就已經被暴露,晁蓋、吳用的配合,再加上阮氏三兄弟的加盟,實力終究還是弱了點。

最終他們決定智取,前期套近乎,裝扮成賣棗的,讓楊志等人放鬆警惕,最終在酒裡下藥,蒙翻了楊志一行人,楊志聰縱使空有一身本領,也無法施展。

因為這件事,不僅讓楊志落草為寇,而且晁蓋一行人作為當時的主謀,也遭到官兵通緝,不得不上梁山避難。

關於這個故事中的10萬貫錢,也是時候揭曉謎底了。

按照當時的價值尺度衡量,一塊錢相當於1000文,1000文就是一兩銀子,這樣摺合下來,足足10萬兩白銀的禮品,怪不得能讓當時的晁蓋等人動心。

但這並不是準確數據,實際價值比起10萬兩,足足有差不多12萬兩之多,儘管當時最後被晁蓋花到了只剩9萬兩左右。

按照古代白銀與現如今人民幣的兌換比例,幾乎相當於4000萬人民幣,要不是出現在小說當中,這樣的罪狀,足夠讓晁蓋幾人被千刀萬剮了。

《水滸傳》環環相扣的故事情節,真是讓讀者心儀神往的存在,如果沒有智取生辰綱,估計也就沒有後來梁山好漢的故事,作為曾經人們的精神食糧,現如今也一樣精彩好看,但是那樣的故事,僅做消遣,切勿模仿哦!


大國布衣


《水滸傳》中晁蓋等人智取的十萬貫生辰綱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這個問題讓人很開心,因為“見錢眼開”嘛!

在北宋末年,十萬貫的生辰綱放到現在到底值多少錢?這是一個值得考證的好問題。

這個問題,歷史知事將從五個角度給你好好分析一番。

1, 按照黃金價格計算。

著名的歷史學家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考證,給出了最簡明的金銀和銅錢的兌換方式“1兩金=10兩銀=10貫銅錢”。按照這個方式來看,十萬貫銅錢可以兌換黃金10000兩,就是40萬克的黃金。現在黃金價格在300元上下,所以答案大約推算生辰綱總價值1.2億。

這種算法的侷限性很大,因為黃金在中國始終是貧礦,開採和使用不流行,購買力上肯定大打折扣。

2, 按照房價計算。

北宋的經濟超級發達,東京汴梁城人口密度達到了13000人/平方公里,與今天的北京相當。東京的房價最少也要9400貫,姑且算是一萬貫的話,梁中書這個副省級市市長給當總理的老丈人相當於送了十套公寓。

現在北京的十套公寓相當於多少錢?如果是三環內的話,每一套至少1000萬,算下來是十套公寓就是1億元人民幣。

北宋的房價是真貴,宰相級別的高官每月工資要300貫,還需要不吃不喝三五年才能買得起房。蘇軾的弟弟蘇轍感嘆“我生髮半白,四海無尺椽”,沒房子真苦惱。蘇軾的兒子要結婚,借了朋友的房子才辦了喜事。

3, 按照市場工資計算。

北宋的中下層官吏,每月大約可以拿到50貫左右的月薪,對標北京的中高級白領,大約是月薪十萬,放在換算公式就是50貫=10萬元,這樣一算,10萬貫的大禮包就是2億元。

這麼算也有侷限性,因為北宋的勞動力可能更便宜,勞動力價值也遠不如現代人。

4, 按照糧食價格計算。

北宋的大米價格是每石米(相當於現在的59.2公斤)在2千至3千之間。粗略計算100斤大米賣2.5貫錢,而我們現在一斤大米5元,100斤就是500塊。500元=2.5貫,一貫就是200元,十萬貫就是2000萬人民幣。

北宋的糧食真是便宜!

5, 按照包二奶價格計算。

陝西著名肉鋪老闆鄭大官人保養金翠蓮,用3000貫就買斷了。這是一個參考價格,如果是北宋的公職人員包二奶,比如宋江保養閻婆惜,絕對會少於這個價格。不管是金翠蓮還是閻婆惜,放在現在都算是有一定名氣的外圍女,海天醬油盛筵、天上人間裡面報價多少咱不知道,可是從吳秀波被訛詐300萬人民幣這件事上面看,便宜不了!

如果鎮關西的3000貫和吳秀波的300萬價值相同的話,北宋的十萬貫就是1億人民幣。

網友們自發當魯智深打擊吳秀波,說明這兩人還是有一定相似之處的。

6,按照禮品價格計算。

值得注意的是,生辰綱是生日禮物,絕不可能是現金的銅錢或者黃金,而是用十萬貫銅錢買成的十車金銀珠寶。如果這十車金銀珠寶放到今天,每一車都是相當受歡迎的北宋古董。總價值算起來,別說超過1億了,恐怕100億都打不住!

所以,梁中書送給老丈人的這一份生日禮物,怎麼算都是一筆鉅款,也難怪晁蓋等人會見錢眼開幹起劫道的買賣了。

前文中提到,宰相級別的官員,可以從政府那裡領到300貫的月薪,蔡京的工資比這數字至少不多!蔡京一年工資不過3000貫,每年光從女婿這裡拿到的生日禮物就是這個數的30多倍!這是多大的貪官,可想而知!

更過分的是,這樣價值上億的生日禮物,每年都要置辦一套,每年都要送!最關鍵的是,蔡京不可能只收梁中書一個人的禮物,如果梁中書這樣的女婿有10個,一年就是10個億的收入。

按照雁過拔毛的慣例,梁中書如果從大名府老百姓那裡搜刮十萬貫的錢財,必然會有超過10萬貫錢裝進自己的口袋!

也難怪梁山好漢們會造反了,因為這些貪官太可恨!


歷史知事


只有不正經的題目,沒有不正經的回答。

我的除外。

晁蓋等人劫取的十萬貫生辰綱,一貫就是一千文,一億文錢,放到現在究竟值多少錢,不同的參照物可以得出不同的結論。

一、文物價格(三十億到一百億):

梁中書要把生辰綱送上路之前,本來是準備了十輛太平車子,每輛太平車子都由四頭以上的大騾子拉著,每輛車載重上千斤綽綽有餘,這個規模要達到上萬斤。後來聽了楊志的勸,改換成十一副擔仗,用的都是壯健的廂禁軍,每個人挑一百幾十斤問題不大,縮減後的生辰綱大概在1500斤到2000斤之間。

水滸傳裡對生辰綱的描述比較簡單,用的“金珠寶貝”四個字。

這玩意兒不好按斤算,但由於缺乏細節描寫,只能按斤算。

北宋金錠流傳於世的現代拍賣價,每斤(單位很彆扭,但你要適應)在200萬元左右,1500斤的價格為30億元人民幣。

按照一兩金等於十兩銀等於十貫錢去換算,十萬貫等於一萬兩黃金,得出的結果與上面的區別不大。

換成梁中書大名府周邊的定窯出產的瓷器,放到今天的價格就沒邊兒了,一個碗動輒拍出上千萬,輕鬆突破百億。

即便是把這一億文銅錢留到現在,成色較好的情況下,換個十億二十億一點也不難。

二、白銀價格(一千萬到兩千萬):

這個就比較悲催了,十萬貫大致相當於十萬兩銀子,現在的銀價也就是每克3元左右,一千多萬不到兩千萬人民幣的樣子。

三、大米價格(三千萬左右):

北宋時期的十萬貫無非也就是買一千多萬斤大米,大米在現代也不值錢,一斤不過三塊兩塊,這種算法算到最後,三四千萬人民幣到頭了。

四、房地產價格(五十億):

這個算法稍微有趣一些,通過武大郎賣燒餅能住上二層小樓,可以看出北宋的房地產價格並不高,北宋中期,一千貫在汴梁城也能買到一套簡樸的小院,是一個普通勞動者大概十年的工資,十萬貫,能買到一百套小院子。

汴梁是首都,國際化大城市,現在的首都城裡一套小院子五千萬買不買得到?

五十億應該沒有疑問的吧!

五、跨國旅行價格(十萬塊封頂):

古代的東西也不是放到現在什麼都值錢,比如有首歌唱的:“我願用萬貫家財,買個太陽不下山”,做人要有追求,估計這能代表很大一部分古代豪奢客的心聲。

到了現代,實現這個夢想已經很簡單了,買張跨洋機票,完全可以追著太陽跑,實現太陽不下山的願望。代價也不高,遇到打折票,幾千塊搞定。

萬貫家財買張機票,十萬貫無非是十張機票的價格,十萬塊封頂!


歷來現實


宋朝是中國最為富裕的一個朝代,其實從智取生辰綱這一節就可以看出來,梁中書給蔡京送壽禮,這只是一年就價值十萬貫錢,他上一年送的也被搶了。宋朝有全球15%的人口,佔了75%的經濟總量,城市化率達到了30%,我們熟知的大清官包拯,單年薪一項收入就在2萬貫,林沖買把刀一千貫,所以宋朝是非常富裕的。

那麼十萬貫錢放到今天大概值多少錢呢,一般討論古代一兩銀子值今天多少錢,我通常還是用米價,或是常用的生活用品來比較,向其他的房價什麼的,波動太大,就不太適合用於價格比較了,先說一下十萬貫錢不等於十萬兩銀子,不同時期銀子和銅錢的比例是不同的,有的時期一兩銀子就可以換2-3貫錢。

宋朝買米常用的單位是一石或是一斗,一石(十鬥)是120斤,一斤是今天的640克,所以一石米約76.8公斤米,而在宋朝不同的地區,米的質量也導致了米價不同,在宋徽宗時期,河北滄州一石米1200文錢,約合15.6文錢一公斤米,今天的米價平均6元一公斤,所以一貫錢約合385元人民幣。

不過在宋朝時期,貧富也是很不均等的,就比如宋朝一般的家庭每個月的支出,約是5-10貫錢,但是有錢人在高檔些的酒樓,吃一頓飯就可以花銷8-15貫錢,在《水滸傳》中,也常常出現過一些花錢的場景,我們來看看他們花了多少錢,可以買些什麼東西。

《水滸傳》中,魯智深曾經花了五兩銀子打了一把62斤的水磨禪杖,和一口戒刀,如果放在今天,用好鐵打造這兩樣武器,匠人的工藝好一些,至少也需要2-3千元,而楊志賣刀的時候,地痞牛二也說過30文錢就可以買一把菜刀,在今天淘寶買把一般的菜刀9.9元還包郵,而石秀等人一兩銀子就可讓店家隨便上菜,今天三,四個人,一頓飯吃的稍微好一點也就6-700元。

所以北宋徽宗年間,1兩銀子約1.5-2貫錢,一貫錢購買力大概合今天300-400元,這樣算下來智取生辰綱的十萬貫錢,摺合今天人民幣約三千萬到四千萬人民幣,這個即便放在了今天,也絕對算是一筆鉅款了,包拯包青天年薪600-800萬元,不愧是高薪養廉啊。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並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


玄坤文史


從購買力上看,宋朝的十萬貫錢大約相當於現代的2~2.5億元左右,數額相當巨大,放到現今也是通天大盜的級別了。

古代一貫錢就是一兩銀子的市值。我們從銀兩上面大約可以推測出當時的銀子購買力。在生辰綱以前,吳用曾去招募三阮兄弟,當時吳用請三阮吃飯就花了一兩銀子,吳用花這一兩銀子總共買了30斤熟牛肉(分兩次買),一對大雞,兩甕酒。按著現代物價,生牛肉一斤算40塊,飯店裡熟牛肉一斤按10塊加工費算,30斤牛肉就是1500塊以上了;一對大雞就是公雞母雞各一隻,按著市場價現在一對大雞大約在300元以上,加上飯店利潤大約也有400元了;兩甕酒,按一甕10斤算,20斤酒最少也得要200多塊錢了。如此計算下來,大約是一兩銀子2200元的購買力。

其次,按工薪收入水平來推算可能還會更高。宋朝時期,一個5口之家一年的總收入大約是8~10兩銀子,也就是8~10貫錢。按著現代工資收入平均來計算,現在的兩個人最少工資也得有3000塊吧(最低工資標準)一年收入大約40000塊,平均下來每兩銀子的市值是4000塊錢左右。


優己


“智取生辰綱”一直是《水滸傳》中為人津津樂道的話題。無他,沒有“智取生辰綱”,就沒有後來的梁山水泊一百零八將的聚義。晁蓋、吳用等七個人的草創班子,因為一次攔路搶劫,成就了宋江領導下轟轟烈烈的梁山集團。

智取生辰綱,受益的是晁蓋等人以及後來的梁山團隊,但是卻坑苦了楊志一個人。楊志先前,因為皇帝要造萬歲山,押運花石綱,卻在黃河裡翻了船,獲罪逃走。後來遇赦回京,使盡了錢財本來想討好一下高俅,沒想到被逐出太尉府。潦倒之下,楊志只好在大街上賣祖傳寶刀,受到潑皮牛二的糾纏,一怒之下殺了牛二,刺配大名府。

在大名府,楊志得到梁中書的賞識,本想著就此翻身,幹出一番功業,搏他個封妻廕子。但是楊志得仕途,又一次毀在了押運生辰綱上面。

話說端陽節這一天,梁中書正在後堂與蔡夫人家宴,慶賞端陽,酒至數杯,蔡夫人就開始暗示自己的丈夫梁世傑,功名富貴哪裡來?當然是託泰山大人蔡京的福廕。原來是蔡太師要過生日了,作為女婿,少不得要送些貴重禮物。梁中書很識趣,回答道:

“下官如何不記得,泰山是六月十五日生辰,已使人將十萬貫收買金珠寶貝,送上京師慶壽。一月之前,幹人都關領去了。見今九分齊備,數日之間,也待打點停當,差人起程。”

前一年,也同樣是十萬貫金珠寶貝,半路上被劫道了,現如今還沒破案。誰來押運今年的生辰綱呢?折讓梁中書很躊躇。楊志被選派押送生辰綱,是梁中書老婆蔡夫人的推薦。

世道混亂,既然去年被劫了,今年為什麼不會被劫呢?江湖之上,綠林之中,早有人打聽好了這一趟買賣,就算是晁蓋吳用他們不劫道,也會被其他人劫道。

正所謂,不義之財,取之何礙。劉唐在生辰綱出發前一個多月,就已經打聽到了消息,獲悉了生辰綱押運的路線。劉唐將消息告知了晁蓋,晁蓋請來吳用幫忙。吳用是個多智的人,雖然是個教書先生,對於江湖綠林的人物,反而往來不少。通過吳用,又招攬來梁山泊旁石碣村的阮氏三兄弟。

公孫勝這樣一個修行的道士,也在打這批十萬貫財物的主意,江湖上虎視眈眈的人,更是不在少數。打劫團伙組建完成,晁蓋道:“吳先生,我等還是軟取,卻是硬取?”

吳用笑道:“我已安排定了圈套,只看他來的光景,力則力取,智則智取。我有一條計策,不知中你們意否?如此,如此。”晁蓋聽了大喜。

吳用的計策,喚著“智取生辰綱”。楊志是官軍出身,三代將門之後,曾經在梁山腳下,和林沖鬥了三五十回合不分上下。如果武力搶奪多,憑藉晁蓋吳用等七個人,縱容僥倖成功,恐怕也少不得死傷幾個弟兄。

晁蓋吳用等人,假扮成販棗子的客商,在黃泥崗這個地方事先埋伏起來。楊志一行人,裝扮成腳伕,挑了價值十萬貫的金珠寶物路過此處。打劫團伙和押運團隊,吳用事先安排了白勝挑一擔酒到崗上叫賣。晁蓋等人先買了一桶酒喝了,暗中在另外一桶酒中下了蒙汗藥,賣給楊志得押運團隊。就這樣,楊志一行人被蒙汗藥麻翻了,眼睜睜看著晁蓋等人將十萬貫金珠寶物運走。

楊志丟了生辰綱,在二龍山遇到了魯智深,就此落草為寇。而晁蓋等人,因為走漏風聲,白勝被抓,事情敗露遭到官府通緝,不得已到梁山之上投靠王倫,因為王倫不接納,林沖火併王倫,扶晁蓋做了梁山第一把交椅。

那麼,晁蓋等人劫走的十萬貫生辰綱,到底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呢?宋史專家王曾瑜在《岳飛新傳》“克服襄漢”一章中,曾提到朝廷在給岳飛的省札中有:

“第四,支付六萬石米,四十萬貫錢,以作軍需。四十萬貫錢以十萬兩銀和五千兩金折支,當時金銀尚未作為獨立的貨幣使用”。

岳飛是南宋初年的人,北宋滅亡不久,而宋江等人的梁山起義,發生在北宋末年。兩者之間,在貨幣的計量上,不會有太大的差距。南宋初年的40萬貫,摺合成10萬兩白銀和5000兩黃金。一兩黃金相當於10兩白銀,5000兩黃金就是5萬兩白銀,也就是說,40萬貫錢,等於60萬兩白銀。

按照這樣的算法,梁中書送給太師蔡京的10萬貫金珠寶貝,大概等於12萬兩白銀。12萬兩白銀什麼概念呢?按照北宋末年的物價水平,1兩銀=1貫銅錢,相當於今天的300元人民幣。也就是說,10萬貫相當於今天的3000萬到4000萬人民幣,可以說是一筆驚人的鉅款了。

按照今天的法律,搶劫數額巨大,夠得上死刑判處條件了。所以晁蓋吳用等人乾的這樁買賣,實際上是把腦袋別在了褲腰帶上,一旦敗露被抓,十有八九是死罪難逃。所以事發之後,晁蓋等人才會上梁山落草為寇。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