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海戰中,世界名將之花馬卡羅夫是如何敗亡的?

老王頭談歷史


1905年,日俄戰爭爆發,海上、陸地同時開戰,爭奪對大清帝國和朝鮮的控制權。

在海戰中,俄軍太平洋艦隊司令、世界名將之花馬卡羅夫,竟然被日軍聯合艦隊總司令東鄉平八郎送進了魚腹。

這,是怎麼回事呢?

一、海戰開始前,東鄉研究馬卡羅夫的情況,把他摸透弄清。

馬卡羅夫是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海戰戰術家,他的《海戰論》被譯成多國文字。

當時世界上有一種說法:誰想當海軍司令,就必須讀這本“經典”著作。

俄國艦隊也因為有這樣一位優秀的統帥而非常自豪,對與日軍作戰充滿必勝信心。


馬卡羅夫(像)

日軍艦隊總司令東鄉也深知馬卡羅夫指揮作戰的能力。他認為,要想戰勝俄軍,必先消滅馬卡羅夫。如果把世界上最優秀的海戰家打敗,那麼它的意義遠比消滅一個普通的海軍將領重大。

所以,東鄉對馬卡羅夫的《海戰論》進行了深入細緻地研讀。他在研讀中發現,《海戰論》也有缺陷。

同時,他還深入調查研究馬可羅夫的性格特點、日常習慣等。就連馬可羅夫什麼情況下能夠發揮特長,什麼時候容易急躁等情況,都進行了詳細地分析。

相反,馬可羅夫則自恃天下無敵,根本沒有把東鄉放在眼裡,他不僅不去研究對手,更不知對手正在處心積慮地研究他。

二、海戰開始後,東鄉利用馬卡羅夫的弱點,將他送進魚腹。

海戰開始後,日軍艦艇雖然比俄軍少,處於劣勢,但是東鄉已經詳細瞭解了馬卡羅夫的相關情況,所以日軍並不畏懼俄軍。


東鄉平八郎(像)

東鄉經過研究瞭解到,馬卡羅夫是一員猛將,每次作戰他都愛在艦隊的前頭率先出擊,一受挑逗就暴跳如雷,失去冷靜。

東鄉準備利用這一點,引馬卡羅夫上鉤,擊斃馬卡羅夫。按照東鄉的安排,日軍利用晚上在馬卡羅夫盤踞的中國旅順港外圍佈滿了水雷。

1905年的大連旅順港(圖景)

次日拂曉,東鄉命一艘戰鬥力較弱的艦艇接近旅順港,並不時用炮向港口射擊。

馬卡羅夫因為前幾天剛吃了日軍的虧,十分惱怒,這幾天一直坐立不安,一心要找機會報仇。

這次一見日軍主動進攻,老毛病突然又犯了。他認為這是報仇的好機會,立即下令:全艦出擊,追上日艦,務必擊沉!

這時,參謀們提醒他說:日軍在港外佈滿了水雷,需派掃雷艦掃清水雷,才可追擊,以免無謂損失。

馬卡羅夫急於找日艦作戰,哪裡聽得進去,不耐煩地說:時間緊迫,敵艦已開始退縮,現在不馬上追擊,將貽誤戰機!


俄軍出擊(圖景)

然後,他登上一艘戰艦,斷然命令:加大馬力,全速前進!日艦一看馬卡羅夫親自帶艦隊追擊,就且戰且退,把馬卡羅夫引入了雷區。

這時早已在前方水域等候的東鄉,率領日軍艦隊出現在馬卡羅夫的正面。馬卡羅夫發現後,立即意識到事情不妙,急忙命令各艦:迅速掉頭,返回港口。

但為時已晚。他哪裡知道,東鄉早已事先把水雷佈置在馬卡羅夫返航的水區。


海戰(場景)

只聽一聲聲巨響,海面上升起了一道道沖天的水柱,馬卡羅夫所乘的俄軍首艦觸雷爆炸,一代名將馬卡羅夫帶著終身遺憾葬身海底。

首艦沉沒,主帥斃命,俄軍艦隊,群龍無首,隊伍大亂,紛紛各自逃命。

有些水兵怕給軍艦陪葬,慌忙棄艦跳水,結果遭到日軍的槍擊,無一生還。

後來,東鄉率領的日軍艦隊不僅全殲了俄太平洋艦隊,而且擊敗了趕來增援的俄國波羅的海艦隊。

東鄉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利用馬卡羅夫的弱點,採取先擒主帥,動其根基的戰術,擊敗俄軍艦隊,從而在世界海戰史上寫下了精彩的一筆。


老王頭談歷史


觸雷。

馬卡羅夫的坐艦"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撞上了水雷。水雷裝藥巨大,殺傷力極強,很容易破開船體,造成致命傷害。

當時俄國戰列艦走的是法系路線,重航速火力,輕防護,尤其不重視水下防護。所以一旦觸雷就無法挽救。

這也跟俄國海軍損管能力不足有關,戰艦觸雷後幾分鐘就沉沒了,連司令官都沒來得及搶出來。

另外,有消息說,馬卡羅夫觸的是自家佈設的水雷,這充分說明俄海軍官兵業務水平低下。


真正鱷魚不哭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斯捷潘·奧西波維奇·馬卡羅夫是沙俄太平洋艦隊分艦隊司令。

這是一個職業軍隊,年輕時代就進入尼古拉耶夫斯克海軍學校學習,後畢業成為海軍軍官。

1876年以前,馬卡羅夫在太平洋分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中任職,後又調到黑海艦隊。

他在29歲時候參加了1877年俄土戰爭,以中尉軍銜指揮一艘佈雷艇,還曾指揮過撐杆水雷艇。

這都是非常危險的,後者撐杆水雷艇需要靠近敵人十幾米,非常容易被敵人火炮擊毀。

期間,馬卡羅夫表現出色,擊沉、擊傷土艦多艘,被破格提拔為海軍中校。

馬卡羅夫是個優秀的海軍軍官和航海家。

1886年,馬卡羅夫指揮“勇士”號輕巡航艦進行了長達3年的環球航

1897年,馬卡羅夫於1899和 1901年乘破冰船葉爾馬克號,連續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極地考察。

隨後他被提升為海軍少將,擔任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副司令、俄海軍炮兵總監等高級職務。

1904年,馬卡羅夫認為日俄戰爭一觸即發,而他的戰友們大大低估了日本聯合艦隊的實力。

他認為應該將歐洲的沙俄海軍立即趕赴東亞,並且要求旅順和海參崴的沙俄軍艦做戰鬥戒備。

然而,腐敗的沙俄海軍部沒有理會,認為日本人絕對不敢挑戰強大的沙俄帝國。

結果,2月9日沙俄艦隊遭到日本海軍偷襲,被迫退入旅順港內,不敢出港。

由此,沙俄丟棄制海權,導致陸上作戰一潰千里。

2月17日,沙皇下令將平洋艦隊司令斯達爾克免職,由能力很強的馬卡羅夫接繼任。

1904年3月8日,馬卡洛夫赴旅順就職,不過戰局已經難以扭轉。

當時以旅順港內沙俄海軍實力,無法擊退聯合艦隊。

無奈之下,馬卡洛夫只能固守待援。

然而,他沒有坐以待斃,還是派軍艦不時出港,打擊騷擾沙俄軍艦,以牽制聯合艦隊不能對岸支援。

結果,4月12日,襲擊的去見突然遭遇在這裡埋伏很久的日本第三戰隊炮擊。

馬卡洛夫親自率艦隊出港營救,趕走了日本艦隊。

然而,期間他乘座的裝甲艦“彼得羅巴甫羅夫斯克”突然觸雷,軍艦的彈藥倉和鍋爐被引爆,發生大爆炸。馬卡洛夫當場被炸死!

馬卡洛夫時候,對於旅順艦隊的打擊是毀滅性的。

由此,該艦隊再也沒有主動作戰,在港口躲到8月7日。此時日軍已經在陸上幾乎攻陷旅順,架起重炮可以擊沉軍港內的軍艦。

無奈之下,沙俄軍艦才強行突圍,但失敗了,最終全軍覆沒。


薩沙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不但割讓遼東半島等土地,而且還賠償了2.3億兩白銀,把清政府徹底拖入了深淵。

但是,戲劇的是沙俄不同意了。他聯合德國、法國武力脅迫日本把遼東半島還給中國,這就是“三國干涉還遼”事件。

那麼,沙俄是為了清政府考慮嗎?是出於人道主義嗎?如果真是這樣,那麼我們就太天真了。沙俄真實的意圖是獨吞遼東半島,自己從中撈好處。日本如果獨佔了遼東半島,那麼沙俄的利益就相當於受到了侵害,所以,自覺實力強大的沙俄才敢出來主持所謂的“正義”。

日本此時只能低頭認孬,但只是暫時忍下一口氣,這筆仇恨是記下了。要想富國必須強兵,日本把從中國侵略去的錢財都投入到軍事設備的提升和補充上,同時也從外國貸款購置先進的軍事裝備,為雪恥而做著戰前的準備。

那麼,最終在日俄戰爭中,被外人所不看好的日為何卻戰勝了沙俄,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呢?歷史漫談君覺得原因如下:

一、日本積極準備,日本海軍實力強於沙俄的海軍實力。

1904年2月5日,日方決定同俄國斷交。同時,日本對沙俄展開軍事行動。

戰爭前夕,俄國在1904年陸軍常備軍總兵力約105萬人,後備役軍人達375萬人。俄國海軍擁有200餘艘戰艦,其中太平洋分艦隊擁有60餘艘作戰艦艇(19.2萬多噸)。 日本總人口約4400萬,戰時可動員200餘萬後備兵員(際上動員了118.5萬人)。海軍是日本建軍的重點。戰爭前夕日本海軍有戰艦約80艘(26萬多噸),多數是在英國建造的新型艦隻,性能良好,規格統一。



(日俄戰爭)

從上面可以看出,日俄戰爭時期在海軍實力方面,日本的戰艦數量與沙俄的戰艦數量對比上,分別是80艘,60艘,日本在數量上是佔有絕對的優勢的。沙俄的戰艦數量只佔到日本的四分之三,也就是75%。而且,日本的戰艦性能比沙俄的更有優勢。 在戰爭中,日本發揮自己戰艦靈活速度快的優勢,把戰艦調整位置,攻擊沙俄戰艦的最薄弱的位置——側面。導致沙俄戰艦裝在戰艦前端和後端的武器失去了上好的還手的效果。

二、日本為戰爭做著方方面面的準備。

日軍不但購置了先進的軍事設備,而且還派遣不少軍官到德國留學,學習國外的先進的經驗和技術。同時,不但他們派軍官“走出去”,而且還“請進來”,部隊和院校也僱請了許多德國教官,按德軍條令進行訓練。



(東鄉平八郎)

東北戰場日軍統帥大山岩元帥就是毛奇的崇拜者。普法戰爭期間,他在普軍中親自觀察毛奇軍事思想的運用。他總想在日俄戰爭中打出一個“色當”來。他的指揮藝術比俄軍高明。日本海軍的作戰思想,同陸軍一樣強調進攻。

而俄國官兵仍處於和平麻痺狀態。太平洋分艦隊停泊在旅順外港,艦艇警戒仍執行“平時規定,夜間不打開防雷網,日俄談判破裂,仍沒有采取應變措施。日軍偷襲旅順前幾小時,艦隊參謀長威特赫夫特將軍還說“戰爭打不起來”。

三、日俄兩艦隊總司令的對決。 日本“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日本海軍元帥海軍大將,侯爵,與陸軍的乃木希典並稱日本明治時代的“軍神”, 曾去英國學習。他非常重視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他一直在積極準備,研究沙俄的作戰領導人——俄國新任太平洋分艦隊司令斯捷潘·奧西波維·馬卡洛夫的作戰策略和日常的行動,以及他的性格,愛好等等。

顯然,日軍在訓練、裝備、指揮能力,優勢更為明顯。

1904年2月6日,東鄉平八郎命令全艦隊開赴黃海,分別攻擊停泊在旅順和仁川(濟物浦)的俄艦。

2月9日,日本海軍突然襲擊,重創俄羅斯軍艦。 開戰之初,沙俄太平洋艦隊司令斯達爾克狂妄輕敵,指揮失誤,俄羅斯艦隊束手無策,只得龜縮到狹窄的旅順港內,被動呈騎虎之勢,而被免職。

1904年3月上旬,俄國新任太平洋分艦隊司令斯捷潘·奧西波維·馬卡洛夫到職。



(馬卡洛夫)

馬卡洛夫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 馬卡洛夫出生在一個俄羅斯海軍軍官家庭。

由於受父親的影響,從小就嚮往航海探險和海戰生活,並胸懷大志。少年時代剛結束,便進入了尼古拉耶夫斯克海軍學校。在校期間,除軍事必修課外,還閱讀了大量有關海洋、航海、造船等書刊。

1865年以優異成績從海軍學校畢業,步入俄羅斯海軍隊伍。 馬卡洛夫曾進行過長達3年的環球航行,他在航行中系統地考察了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廣大區域,撰寫了《勇士號和太平洋》一書。

因此,馬卡羅夫再次獲得獎金和金質獎章,並贏得了世界海洋學家的聲譽。他還創造了歷史上魚雷擊沉軍艦的首次戰例。採取了一系列緊急措施,加強了旅順艦隊的行動。

首先,他在遼東半島沿海地區佈雷,防止日軍登陸並從後面威脅旅順基地。

其次,加強防禦,加緊修復被打壞的艦艇,加強戰備訓練。他讓艦隊在日本海積極襲擾日軍海上交通線,分散日方對旅順的壓力。

馬卡洛夫赴旅順就職,立即採取了一系列緊急補救措施。他的措施似給俄羅斯旅順要塞注入了一針強心劑,恢復了俄軍士氣,扭轉了被動應戰局面。

3月11日,他到任第3天便率艦隊出港。自3月22日起,他率艦隊幾次打退日軍進攻。自4月11日起,一反過去消極防禦為主動出擊。

但是,東鄉平八郎抓住馬卡洛夫急於求成,急躁,愛冒險率軍艦在前的心理與做法,決定擒賊先擒王,佈置好魚雷,誘騙馬卡洛夫出戰。

4月12日深夜,東鄉平八郎派遣軍艦在旅順港外秘密布放水雷,翌日拂曉又派出第三戰隊軍艦在旅順港外誘敵。馬卡洛夫急遣“巴揚”號艦相救,又遭日第三戰隊軍艦圍攻。

馬卡洛夫親自率艦隊駛出港口迎戰,並奮起直追撤逃的日艦。結果,發現是敵人誘敵深入撤退時,馬卡洛夫觸雷斃命。

而之後,沙俄新任司令威特赫夫特不再採取積極行動,被動應戰。

27日,海軍艦隊開始交火,爆發了舉世聞名的對馬海戰。東鄉平八郎的聯合艦隊終於取得了極其輝煌的戰果:俄國太平洋第二分艦隊幾乎被全部殲滅,其38艘軍艦有21艘被擊沉,9艘被俘,損失總噸位高達20萬噸之巨;俄軍官兵死亡4830人,被俘6106人。而日本聯合艦隊僅損失了3艘魚雷艇共計300噸之微,只有117人陣亡,583人受傷。

綜上: 日俄海戰中,日軍之所以能取得勝利,原因是:1、日軍準備充分,速戰速決;2、先機制敵,突然襲擊;3、靈活作戰,內部團結;4、日軍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指揮作戰謹慎,知己知彼。

東鄉平八郎指揮的這次日本海大海戰的成功,決定了日俄戰爭中日本的最後勝利。


歷史漫談君


1849年馬卡洛夫出生於一個俄國海軍軍官家中。受其父親的影響,馬卡洛夫從小就嚮往海上探險和海戰的生活。1865年馬卡洛夫以優異成績從尼古拉耶夫斯克海軍學校畢業,隨後他加入了俄國海軍。1877年到1878年間發了俄土戰爭,馬卡洛夫採用水雷艇襲擊了土耳其的裝甲艦隊,後來馬卡洛夫發明了炮彈穿甲彈頭。1886到1896年馬卡洛夫兩次環球航行,並寫下了有關航海、造船、水文、地理等著作。1890年馬卡洛夫被晉升為俄海軍少將。1894年馬卡洛夫升任地中海艦隊司令。1898年,馬卡洛夫設計出了世界上第一艘破冰船“葉爾馬克”號。

1894年,在甲午戰爭中,東洋第一軍港旅順,一夜之間就被日軍第二軍第一旅團長乃木希典率部摧毀。1904年,爆發了日俄戰爭,旅順守軍也換成了俄國人,日軍指揮官仍然是乃木希典。戰爭從1904年5月一直打到1905年的1月才結束,俄國軍隊在內部將領昏庸無能的情況下,仍然堅持了222天,日軍投入兵力大概有13萬人,傷亡人數多達6萬人。

1904年,爆發日俄戰爭的前夕,馬卡洛夫的職務是聖彼得堡喀琅施塔得港海軍司令。他曾在2月8日給沙俄海軍總部致電,他指出與日的戰爭迫在眉睫,駐紮在旅順港外錨地的俄國艦隊處於危險的境地,隨時可能受到日軍毀滅性打擊,必須馬上採取有效措施,以防艦隊損失慘重。然而,因為馬卡洛夫得罪了沙俄海軍部一些官員,所以他們沒有采納馬卡洛夫的建議。2月9日,日本海軍突然偷襲旅順,俄國海軍遭到重創。

日俄戰爭爆發之初,因為俄海軍指揮官狂妄輕敵,指揮失誤,而海軍頃刻間亂作一團。2月17日,俄太平洋艦隊司令斯達爾克被免職,馬卡洛夫接任太平洋艦隊司令。

1904年4月13日,在馬卡洛夫上任的第36天,其所乘的彼得羅巴普洛夫斯克號在旅順口黃金山外海觸到了水雷。傾刻間,“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瞬間被炸沉,馬卡洛夫當場死亡。那枚水雷到底是俄國艦隊佈下的還是日本聯合艦隊佈下的,現在仍然是一個謎團。

公元前


日俄戰爭前夕,遠東艦隊司令馬卡洛夫少將就曾致函沙俄海軍部,指出戰爭已迫在眉睫,停泊在旅順港外錨地的俄軍艦艇處境危險,隨時可能遭受日本海軍的襲擊,必須馬上採取對策,以防萬一,但是非常遺憾,沙俄海軍部,卻沒有理睬馬卡洛夫的建議。
1904年2月9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對俄海軍太平洋艦隊發動了突然襲擊,開戰之初,俄海軍的整體實力尚佔一定優勢,但由於決策人太平洋艦隊司令斯達爾克狂妄輕敵,海戰時指揮失誤,在日艦的沉重打擊下,斯達爾克竟然束手無策,只得將艦艇龜縮到狹窄的旅順港內,主力戰艦折損不斷,喪失了主動態勢,已成騎虎難下之態勢。隨即,斯達爾克因指揮不力被俄海軍部免職,馬卡洛夫中將接任俄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不久就奔赴旅順港就職。
馬卡洛夫的到來,提振了俄軍低沉的士氣,採取了緊急補救措施,挽救了當下俄軍的不利局面,似給旅順要塞注入了一針強心劑,扭轉了被動應戰的局面。新來的指揮官親率艦隊出征,給了俄海軍官兵以極大的勇氣,數次打退了日本海軍的進攻,並一改過去消極防禦的戰術,變為積極主動出擊。
嗅覺敏銳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東鄉平八郎,抓住俄海軍急欲扭轉不利戰局,而盲目出擊的心理,在深夜派遣數艘艦艇,偷偷地在旅順港外圍秘密布放水雷。
此外,東鄉平八郎又派出數艘艦艇在旅順港外誘敵, 在外活動的俄海軍數艘驅逐艦歸港,遭到日本海軍艦艇的圍攻,而不能脫險。
在此背景下,馬卡洛夫親自率艦隊駛出旅順港口迎敵,直追回撤中的日本海軍艦艇,當發現日本海軍主力艦隊,早已在遠處嚴陣以待時,便當機立斷,下令各艦返航。在返航途中,馬卡洛夫乘坐的俄海軍主力裝甲艦,也稱戰列艦的太平洋艦隊旗艦“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不幸觸雷,引發艦上的水雷及主鍋爐、彈藥倉連續殉爆,隨即沉入冰冷的海底。
馬卡洛夫避難不及,連同“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裝甲艦上的500餘名官兵葬身海底,馬卡洛夫在海戰中死亡,給了俄海軍太平洋艦隊以沉重打擊,俄軍官兵士氣驟降,艦隊的突圍和援救作戰又相繼失敗,對突破日本海軍封鎖包圍也失去了希望。馬卡洛夫之死,俄國太平洋艦隊成了一隻泊在港裡的空殼,已無力對日本本土和海上運輸線造成任何威脅,日本海軍則完全掌握了黃海的制海權。
最終,還導致了之後旅順要塞的失陷,以及遠道而來的第二太平洋艦隊在對馬海峽的戰敗,不久就全軍覆沒的後果。
小貼士:“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戰列艦參數,艦長188.7米,寬25米,吃水8.3米,標準排水量23400噸,滿載排水量25850噸。 最大航速23節,16節時續航力為4000海里;動力採用蒸汽輪機,總功率50000馬力;艦載武器裝備有:4座三聯裝305毫米主炮,16座單管120毫米艦炮,10座76毫米高射炮,1座四聯裝457毫米魚雷發射管,艦員編制1230人。

國平軍史


馬卡洛夫出生於俄羅斯海軍世家,從小嚮往海洋,年輕時成為一位優秀的海軍軍官。他才能出眾,研究出了用多個水密艙和排水泵來防止沉船的技術,發明了水雷艇母艦,還進行了多次海洋考察,並參加過俄土海戰,功勳卓著。他在1897年發表的《論海軍戰術問題》,在世界海軍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904年2月8日,擔任喀琅施塔得港司令的馬卡洛夫中將致函俄羅斯海軍部,指出戰爭即將爆發,俄羅斯太平洋艦隊應該嚴防日軍偷襲。2月9日,日本海軍突襲,使得太平洋艦隊損失慘重。之後,太平洋艦隊退縮旅順港,被日本艦隊團團圍困。

3月,海軍部任命馬卡洛夫為太平洋艦隊新司令。赴旅順就職後,馬卡洛夫採取以攻為守,多次主動出擊。4月12日深夜,馬卡洛夫為了救援被圍攻的俄軍戰艦,率隊出港口,遭遇了日本的主力艦隊,只好返航。返航途中,旗艦“彼得羅巴甫羅夫斯克”號卻被水雷炸沉。馬卡洛夫與艦同沉。自他死後,太平洋艦隊和第二太平洋艦隊先後被日軍殲滅,日俄大戰以俄羅斯徹底敗北而告終。

馬卡洛夫的個人才能無疑是出色的。但他所在的戰爭平臺在當時很糟糕。沙皇俄國海軍部被一群昏庸之輩把持,馬卡洛夫的多次建言都被駁回。而當他赴任時,局面已經惡化。當然,在此背景下,馬卡洛夫採取了他認為爭取的戰法,試圖扭轉戰局。可惜的是,因為運氣不好導致軍艦觸雷,最終含恨而亡。這看似是一個偶然因素,但背後更深的,卻是沙皇俄國本身腐朽,帶來的機構運轉效率低下,有識之士難以發揮才幹。而龐然大物的俄羅斯之所以敗於小小日本,也正是這個原因。馬卡洛夫個人的悲慘命運,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罷了。


巴山夜雨涮鍋


那就扯淡一下沙俄海軍學者斯捷潘·馬卡羅夫同學吧,首先還是得提醒一下題主,名將之花這麼羞恥且中二的名號是和馬卡羅夫無關的。終其整個職業生涯,他更像醉心理論研究的學者,並沒有指揮很多戰役,壓根談不上名將。

俄國海軍的多面手

馬卡羅夫於1848年12月27日出生在一個海軍世家,他老爹奧西普就是一個資深海軍上尉,所以這位仁兄從小就對艦隻非常熟悉。長大後又早早加入了沙俄帝國海軍,如果資料顯示沒錯的話,他14歲就開始服役了。

18歲時這傢伙就開始在《海洋收藏》中發表科學文章,第一篇文章是討論測量海上磁偏差的儀器,從此一發不可收拾。22歲時他鼓搗出用船隻防水隔間避免沉沒的構思,還發明瞭一種孔洞密封劑,這個設計參加了1873年的世博會。

接下來的20年時間裡馬卡羅夫醉心於海事研究工作,發表了50多篇海洋學和海軍戰術的論文。他改進過艦炮穿甲彈、設計過性能可靠的水深計、發展了海軍的無線電通訊、是魚雷戰的倡導者,設計過很多船隻(包括破冰船),是當時世界上最知名的海事多面手之一。

並不怎麼出色的戰爭指揮履歷

雖然到20世紀初馬卡羅夫已經算世界知名的海事專家,但日俄戰爭之前他的戰鬥指揮經驗並不多。只在1877年的俄土戰爭中有一線指揮的履歷,他倡導的魚雷戰確實大放異彩,他率領的瓦列裡·康斯坦丁號在巴統擊沉了奧斯曼海軍的因提巴哈號。

但也就僅此而已,此後他在沒有直接指揮大規模戰爭,1890年他當上海軍少將更多是因為技術貢獻,不是積累戰功。從戰爭的角度上看,這位老兄更像一個理論設計學者,並非百戰名將。

另外就是那本著名的《海戰論》,這個聽起來高大上的著作名稱其實翻譯不準確,從字面上翻譯應該是《關於海上戰術的討論》。而且我可以確定東鄉平八郎並沒有看過這本書,因為那時書還沒有出版。

更多是因為意外的死亡

1904年2月8日,日本海軍不宣而戰,攻擊了停泊在旅順港的俄國太平洋艦隊,日俄戰爭就此爆發。在開戰前4天馬卡羅夫就寫信預測了日軍的進攻,並且詳細論述了太平洋艦隊魚雷防禦系統的缺陷。

此時的他剛剛在2月1日被任命為太平洋艦隊司令,還沒有趕到旅順港赴任,開戰當天他就要求從波羅的海緊急派遣艦隊支援,但因為技術原因被拒絕了。帶著一肚子不滿這老兄於2月24日來到旅順。

馬卡羅夫的到來給太平洋艦隊的士氣提升不少,畢竟是海事專家,而且他的訓練和人事任命也讓艦隊官兵很信服,事情似乎向好的方向發展。但很快馬卡羅夫就暴露了技術人員的性格缺陷,他沒法很好的協調與上級的關係。

比如很多人錯認為東鄉平八郎提前看過的《海戰論》,他在3月18日給上級發電報要求立刻出版併發到旅順港,而帝國海洋部則認為那玩意不是必需品,直接拒絕了他。工程師性格發作的馬卡羅夫直接回懟,沒標準操練手冊就沒法訓練,老子不幹了!遠東區總司令阿列克謝夫將軍好說歹說才把他留下。

當時圍繞著旅順的海戰局面大抵是日軍第一艦隊在東鄉平八郎的率領下封鎖了外港,意圖海陸並進孤立那裡。故此馬卡羅夫把太平洋艦隊的戰術目標定為突破封鎖,起碼不能讓東鄉輕易完成封鎖。

3月初他率領艦隊利用岸防炮打跑了一次日軍進攻,但俄軍的形勢並沒有好轉多少,陸地上日軍進展很兇猛。然而鬼子習慣性的陸海軍不合再次發作,東鄉認為“海軍必須由海軍對付”,在月下旬再次發動了一次封鎖戰。

於是兩邊艦隊就封鎖和反封鎖開始連續交鋒,東鄉每天都安排夜間突破俄軍防線佈置水雷,馬卡羅夫每天也都親自帶船出去圍毆日本越過防線的船隻。到了4月13日夜間,這套業務再次上演。

那天晚上他先乘坐“戴安娜”號巡洋艦出港,隨後在海上發現了不怎麼移動的黑影(當時會關閉岸上照明),在下屬詢問是否開火時他否決了這個提議,他本人轉到“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戰列艦,命令三艘巡洋艦去圍殲那些佈雷的日艦。

但在隨後接近的過程中他發現了遠處東鄉的第一艦隊主力,只能下令全體撤回港口,只是他忽略了一個重要問題,港口附近拖網撈水雷的作業這個時間應該還沒完成。夜間9點半左右,他所在的戰艦觸雷,這倒黴孩子就這麼掛掉了。


總結起來吧,馬卡羅夫的死亡沒有很多小道消息顯示那麼神,並不是東鄉平八郎妙計安天下,只是這貨本身就是理論型軍事家,而且還略微有點點背。事實上馬卡羅夫的性格並不暴躁,相反他是俄軍中少數的科學派,風格偏嚴謹的。扯淡完畢。


歷史吐槽機


日俄兩支龐大的海軍艦隊交火,爆發了舉世聞名的對馬海戰。在這次戰役中,東鄉平八郎僅水雷艦就配備了六十三艘,而羅哲斯特文斯基海軍上將指揮的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同樣類型的戰船隻有九艘。精於海上機動戰術的東鄉平八郎司令長官將聯合艦隊的軍艦分編成兩大戰術群,對排成縱隊航行著的俄軍艦隊實施穿插和分割包抄。經過一個晝夜的激戰,東鄉平八郎的聯合艦隊終於取得了極其輝煌的戰果:俄國太平洋第二分艦隊幾乎被全部殲滅,其38艘軍艦有21艘被擊沉,9艘被俘,損失總噸位高達20萬噸之巨;俄軍官兵死亡4830人,被俘6106人。而日本聯合艦隊僅損失了3艘魚雷艇共計300噸之微,只有117人陣亡,583人受傷。初出茅廬的日本海軍戰勝了從彼得大帝時代就開始走向海洋的歐洲強國。

日本海大海戰日本海軍能夠以弱勝強,在於他們準備充分,速戰速決;重視奪取和掌握制海權,先機制敵,突然襲擊;正確選擇戰機、登陸地段和主攻方向,同時靈活機動作戰,陸海協同作戰;士氣高漲,作戰勇敢,內部團結,指揮統一;指揮官訓練有素,東鄉平八郎指揮作戰謹慎而詭詐更是功不可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