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有多厲害,孫策不早死三國局勢如何?

李順Leesun


孫策被稱為小霸王!其父孫堅被荊州劉表的手下黃祖射殺身亡。孫策只有十七歲,孫策投了袁術,袁術十分喜歡去哪的。曾說:我要有孫策這樣的兒子,此生足也!


後來,孫策的舅舅吳景在江東丹陽(今安徽宣城)做太守時,被揚州刺史劉繇逼走。孫策就向袁術討要原來父親的手下,去征伐劉繇。袁術與劉繇不和,就答應了孫策,可是隻給了孫策一千人馬。孫策帶領父親孫堅原來的幾個部下個一千兵丁回了江東。


孫策一路上招兵買馬,到了歷陽(今安徽和縣),已經發展了五千人的隊伍,好友周瑜也帶人來投奔。孫策所向披靡,攻下丹陽,吳郡,會稽郡,很快江東六郡都被孫策佔領統治了!孫策有意趁著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對峙期間,起兵攻打許都,也打算挾持天子以令諸侯,以圖大業。可惜的是,孫策因攻打吳郡時,殺了吳郡太守許貢,許貢的門客記恨孫策,在孫策狩獵的路上,伏擊射傷了孫策,後不治身亡,時年只有二十六歲!


可惜孫策英勇,英年早逝。孫策如果不死,必然攻打許都,曹操腹背受敵,不知該如何?!以孫策的能力說不定能很快攻進許都,歷史將不是三國鼎立可!當然,些只是臆想罷了


路遙lgy


如果說個人的生死能夠影響歷史,孫策絕對算一個。

初平四年(193年),19歲的孫策完成了為父守孝,便去找袁術討還父親舊部,袁術摳的不行,不給人把孫策打發走了。

興平元年(194年),孫策又帶著自己招募的數百人去投奔袁術,袁術這才將其父孫堅舊部數千人中的一千多人交還給孫策統領。

這個時期,孫策屬於給袁術打工。

袁術經常開空頭支票,讓孫策去打九江,說打下來九江太守就是你的,事成之後卻改用自己的親信陳紀任太守。又忽悠孫策攻打廬江,這次許諾的更誘人,廬江郡將完完全全屬於孫策所有,等孫策打下廬江,袁術卻任命劉勳為太守。

這裡我們可以分析一下,袁術確實如歷史上評價一下,確實不怎麼樣。

對孫策這樣的猛人,

如果想要用他,就好好用,要錢給錢,要糧給糧,讓他去為你打江山。

如果不想用他,那就把孫策父親留下的舊部還給他,再送點錢糧兵甲,結個善緣。

如果覺得此人是禍患,那就儘早除掉,免得養虎遺患。

一再被忽悠的孫策對袁術徹底失望,抓住袁術跟劉繇相持不下的機會。請求去江東,自己招募軍隊,開闢敵後根據地,幫袁術攻打劉繇。袁術此時竟然是因為覺得孫策成不了事,才放他走。

術知其恨,而以劉繇據曲阿,王朗在會稽,謂策未必能定,故許之。《江表傳》術表策為折衝校尉,行殄寇將軍,兵財千餘,騎數十匹,賓客原從者數百人。《三國志》

依然很摳,就給千百來人,幾十匹馬。袁術卻不知,什麼叫猛虎歸山。

興平二年(195年),擊敗劉繇,佔據揚州。

建安元年(196年),擊敗王朗,平定會稽。

建安二年(197年),討伐陳瑀,佔據海西。

建安三年(198年),討伐袁術,佔據丹陽。

建安四年(199年),袁術病逝,奪回廬江。

建安五年(200年),大敗黃祖,佔據豫章。

至此26歲的孫策,只用了五年的時間便統一了江東。

這一年,曹操正盡全力在官渡抵抗袁紹。劉備正因為衣帶詔事變逃亡青州,關羽被俘。

而孫策已經佔有整個江東,不管是北上攻曹,還是西征劉表,都大有可為。

如果孫策沒有英年早逝,若選擇北上攻曹,被官渡之戰拖住的曹操是無力抵抗的,結局應該是曹操就此敗落,袁紹統一北方,就不存在魏國了。

如果選擇西征,其有可能在曹操平定北方之前,先一步平定荊州、益州,面對統一整個南方的孫策,諸葛亮怕也寫不出《隆中對》了,自然也就沒了蜀國。


拙言說


有道是“亂世出英雄”,東漢末年董卓進京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在這些人中有的馬革裹屍,有的死於陰謀詭計,也有的死於仇殺。小霸王孫策就是被仇家埋伏殺害的,那麼史書中的這個小霸王到底有多厲害呢,如果他不死三國局勢又當如何呢?我們先來看看孫策的厲害,再說若他還在,局勢又是如何。


孫策劇照

老孫堅沙場英勇陣亡,小霸王十七平定江東

在討伐董卓無果後,諸侯聯盟就此散去,孫堅也帶著自己的士兵準備回江東,可是孫堅不甘心就這麼兩手空空。荊州劉表當時佔據荊襄九郡,卻沒有什麼能耐,所以孫堅想要攻打荊州,擴大自己的地盤。

不過孫堅這次失算了,劉表是沒有什麼本事,可是他在荊州多年,身邊還是有一些人才的。當時劉表派身邊大將黃祖迎戰孫堅,結果在混戰中孫堅戰死。當時孫策只有十七歲,只好接過江東,不過此時的江東經過一場大敗,已經不堪一擊,為了能保住江東,孫堅只好帶人投奔袁術。
孫策劇照


在袁術那裡,一天孫策的士兵犯事了,這位犯事的士兵知道孫策軍紀嚴明,十分害怕,所以就逃到了袁術的軍營裡。在所有人以為孫策不敢闖袁術軍營,就此作罷時,孫策獨身一人闖進袁術軍中,帶出犯事士兵,並且按照軍法處置了。

後來孫策發現袁術其實是個心胸狹隘的小人,孫策也感覺到,袁術是防著他的,如果一直在袁術這裡待下去,也沒有發展。孫策最終決定離開袁術,不過此時的江東已經四分五裂,孫策經歷多場戰爭,慢慢平定了江東。後來公元200年,孫策又打敗黃祖,為父親報了仇。

孫策一生征戰,少有對手,不過就是這樣的一位英雄,最終卻被仇家暗算,在打獵時被殺害。那麼如果孫策不死,三國局勢又是如何呢?
孫權劇照


天下依舊三分,東吳將會更弱

看看東漢最終的結局,是魏、蜀、吳三家鼎立,其中最弱的是蜀漢,最強的是曹魏。其實東吳後來的主人孫權也是個很有能力的人,只不過他和父兄比起來,性格沒有那麼剛,但是他卻懂得如何用人,懂得如何經營一個國家。

孫策征戰的能力肯定是比孫權強的,不過他有些貪功,而且性子比較急。就算孫策還活著,那麼面對劉備和曹操那樣強勁的對手,他是可以憑藉長江天險,守住東吳。但是長江也成了他的障礙,長江對面是敵人的勢力,他們也不會讓孫策輕易過江。

再者我們看看,到了三國中期,魏蜀吳三家並沒有什麼大戰,尤其是東吳,很少主動發動戰爭,其他兩家也是忙著發展經濟。要說發展經濟,經營國家,那麼暴脾氣的孫策就不如孫權了。所以就算是孫策還活著,他打不過長江,發展國力又不如孫權,那麼三國鼎立依舊存在,而且東吳甚至還不如孫權在位時強。

小霸王威名鎮江東,千秋功業史書中。


斯幽說歷史


演義。

孫策厲害。孫氏更厲害的是孫堅。孫堅如不是偶然中箭死亡,可辦一翻大事業。

孫堅在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時,偶見一枯井有夜光,派人下井投澇,是一方玉璽。玉璽是皇帝像徵。他怕暴露,連夜撥寨退兵回吳,這個非正常運動被袁術懷疑派兵集殺。在爭戰中孫堅中箭。玉璽得而復失。被袁術擁有。孫堅回吳箭瘡復發而身亡。後這玉璽如何也沒有後文。孫堅得寶只要有個平常心。眾諸侯也不會懷疑。孫堅也不死,王璽不失。到那時的局勢不知如何。孫堅當夜撤兵,顯得太突然了。這是一時的胡塗,神經過敏。孫權見枯井夜光說明有帝皇之像徵,可是他的福份太淺,辦事不當。


老龔166916589


孫堅,孫策父子勇武善戰,豪俠重義,都是能夠開疆拓土的英主,手下也聚攏了一眾文武英才,能臣名士,若是二人不早逝的話,肯定能在漢末亂世有一番大作為。遐想一下,孫堅父子率江東健兒北上中原,討伐不臣,匡扶漢室,與曹操精銳進行決戰,想想都精彩。

可惜,由於孫氏父子的過早離世,這一切都只能是想象。而且以江東的軍力,也很難一舉吞併中原,最後形成曹吳南北對峙的局面更符合實際情況。畢竟曹操也不是吃素的。

當然,機會還是有的。官渡之戰孫策已經決意進軍許都,夾擊曹操。荀攸,荀彧叔侄兵力不足,能擋住荊州劉表卻難以擋住江東虎候,若是那樣,三國曆史可真就要改寫了。


風神翼龍12


想多了,孫策只是在江南威風


紅匠前沿


孫堅,孫策死的情況相同,都是輕狂!輕身無備!孫策敢幹!眼光高遠!不僅武藝超群,而且是位帥才!他集君主,虎將,元帥於一身!孫策不死的話,首先受到威脅的是曹操!當時本來要和袁紹南北夾擊曹操的!年少有為的孫策不會止步不前的,如果孫策不死!前途不可限量!


魏王銅雀臺


孫策是一代梟雄。孫策個性張揚,不善隱忍,行事作風與其父一致。夠義氣,也好逞強,好冒險而不善於自我保護,他的死與他的父親雷同,這是他致命的弱點。優點夠義氣,做事以身作則,善於屈膝結交豪傑,收買人心。孫策不死,野心足夠大,是進攻型的好鬥人物。說不定歷史真會改寫,至少不會有合肥之敗,張遼,李典,于禁將會性命堪憂,曹魏局勢反轉,蜀漢會加緊備戰,曹魏首尾不相顧。只是歷史沒有假設。


陽光海岸59108


孫策其實就是有勇無謀的匹夫,雖然統一了江東但是和江南士族關係並不是太好,許貢就是個典型代表,聽聞孫策有謀許昌的野心立馬寫信想朝廷報告結果被孫策殺掉,結果許貢門客為其報仇使得孫策傷重身亡。其實早在官渡之戰之前曹操就擔憂孫策會圖謀許昌,但手下郭嘉認為孫策只是和項羽一樣的曉勇武夫而已,沒有政治遠見不足為慮。即使孫策不死他也只能是割據一方諸侯而已成不了大氣候。


用戶75814768265


孫策不死,就不成三國了,寫書的沒法在寫下去了,如聯合了周瑜那就天下又大亂,也可能成為四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