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無人駕駛會取代出租車駕駛員嗎?

嵩巛嵩


說實話,我期待無人駕駛早日到來,因為我們的人民駕駛習慣真的不好,畢竟中國進入汽車社會不是很久。每年的交通死亡人數太多了!但是短時間想普及無人駕駛感覺還不是太現實,我覺得應該可以在貨運領域和長途駕駛上先測試!在城市裡面無人駕駛感覺真的沒必要!


汙屋鄔


到2024年,無人駕駛真的可能取代出租車。出租車已經遭受了滴滴的一大重創,如今,無人駕駛的出現難道是要逼著出租車司機轉行嗎?無人駕駛到底有哪些優勢呢?

首先,無人駕駛並不是傳說。美國、德國、英國等地早就有無人駕駛汽車使用,比如2017年,美國拉斯維加斯就有自動駕駛巴士,同年,德國推出了無人駕駛公交車等。就目前的信息來看,這些無人駕駛車輛仍然在正常運行,甚至比人類司機駕駛的還要好,事故發生率很低。所以,有了這些經驗的累計,無人駕駛在安全性和準確性更加有了保障。

其次,無人駕駛取代出租車還有一個優勢就是:更賺錢也更省錢。因為人類司機不可能24小時全天不休息的接單,而且出租車行業成本佔比最高的就是司機的費用,而無人駕駛車輛可以全年不休,所以節省了很大一大筆費用,效益更高。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信息化時代,智慧化的服務越來越受到我們的肯定。而無人駕駛在一定程度上是真正實現了人和機器的最有效的協作,同時隨著人工智能、5G、雲計算等高新技術的發展,智能預約、導航、安全等系統在無人駕駛汽車上的使用也將更加成熟和穩定,可以更有效的節省時間,減少事故發生率,緩解城市交通壓力。至於無人駕駛是由政府統籌還是由出租車行轉型,這就涉及到更多的經濟和政治因素了。

不過,單從技術層面和時代需求來看,5年內無人駕駛的全面問世是還有希望的。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鎂客網


這不是轉行的問題。。也不是科技發現的問題。。這根本就是社會問題。。。。

出租車這個團體太龐大了。。太多太多人靠出租車謀生,有的人甚至開了十幾二十年。這麼龐大的團體一旦失業,這些人面對生活壓力會不會做出什麼出格的事?

幾萬個家庭失業可能沒什麼,因為中國有十幾億人。。如果幾百萬個家庭失業,這些家庭陷入窘境怎麼辦?

這就成了社會問題了。。


198409280431


答案:不能,取代出租車駕駛員至少要8年時間。

一 無人駕駛現狀:

1.根據2019年8月28日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發布的徵求意見稿:推薦性國家標準《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基於駕駛自動化系統能夠完成動態駕駛任務的程度,根據在執行動態駕駛任務中的角色分配以及有無設計運行範圍限制,將駕駛自動化分成 0~5 級。

從目前無人駕駛運行環境狀態下,主要影響為公路設施等,目前能實現的也只能達到3級。


2.無人駕駛目前能夠實現區域性的,且速度一般在60千米/時以下,其功能主要在於人、物的識別和緊急制動;根據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和全國汽標委智能網聯汽車分技術委員會,2018年8月3日發佈的《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功能測試規程(試行)》的要求,目前對需要上公路測試的自動駕駛汽車必須要通過以下功能測試,由此可見無人駕駛目前最有保障的功能只是達到了這些,距離替代司機還有很大差距:

二 無人駕駛取代出租車駕駛員影響因素

1.雖然無人駕駛技術能力已經能夠達到,如5G傳輸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技術、感知識別技術,但只是在特定路況,特定環境下。

2.因無人駕駛汽車必備因素之一需要識別路邊設施,進行信息感知計算,而中國地域遼闊,要進行公路設施改造需要時間。目前關於相關公路建設信息如下:

目前浙江省交通運輸廳已經宣佈了將在2020年建設國內首條時速可以超過120km/h的超級高速,據瞭解這條計劃中的超級高速全場161km,通過車輛管理和雲計算提高運行速度。不僅有著高強度的透光率還帶有絕緣效果。在地下還預留出了未來將會出現的為新能源汽車提供無線充電的設施空間。並且該條公路還將支持無人駕駛,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2020年無人駕駛技術已經可以用於生活中,將從目前大部分的L3至少提升至L4。方便人們出行的同時也讓我們率先走進“無人”時代。

3.基本條件不成熟:涉及到到車輛、消費者、運營商的法律、標準、保險、網絡安全等條件不成熟,按照目前汽車的管理經驗,無人駕駛應該有一系列的標準法規進行支撐,目前比較完善的只有推薦性國家標準徵求意見稿《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和聯盟標準《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功能測試規程(試行)》。

綜合以上

無人駕駛取代出租車駕駛員,至少需要8年時間。


汽車研發小記


無人駕駛汽車是一種智能汽車,也可以稱之為輪式移動機器人,主要依靠車內的以計算機系統為主的智能駕駛儀來實現無人駕駛。  

無人駕駛汽車集自動控制、體系結構、人工智能、視覺計算等眾多技術於一體,是計算機科學、模式識別和智能控制技術高度發展的產物,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科研實力和工業水平的一個重要標誌,在國防和國民經濟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美國、英國、德國等發達國家開始進行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究,目前在可行性和實用化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進行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究,國防科技大學在1992年成功研製出我國第一輛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駕駛汽車。  

2005年,首輛城市無人駕駛汽車在上海交通大學研製成功,該車有望於兩年之內率先在上海世紀公園進行示範運營,並在2010年世博會上一展身手。到時遊客只需在公園的入口處按下一個按鈕,一輛沒有司機的四座敞篷汽車就會從遠處開過來緩緩停下,然後搭載著乘客前往他們想去的景點。  

谷歌預測,2030年之前,無人駕駛汽車實現正式商用;日前,Uber也宣佈從購買50萬輛特斯拉無人駕駛汽車。


雲和數據


從目前來看,可以明確的告訴你不可能。

首先立法機關還沒有對無人駕駛進行系統化研究,儘管已經有了前期調研,但調研結論不樂觀。

二是無人駕駛技術並不成熟,大家看到的往往是在特定道路上的測試,偶爾在普通道路上的測試也是有選擇性的道路,而且測試幾輪也不樂觀。

三是目前來看,當前最先進的技術也不發適應複雜多變的道路通行模式,更別提違法行為多發的情況下。

四是無人駕駛技術必須依託暢通的網絡,但我們的網絡還沒有達到告訴通暢的要求。

不成熟的條件可能還有其他的,才疏學淺,總結的還不夠到位,但最終想說明的就是5年內絕對實現不了。但早晚會實現,而且最先實現的應該是公共交通工具。


交通汽車小達人


不會 就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在大城市的市中心道路行人很多 而且有很多斑馬線沒有紅綠燈的 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國公民素質有待提高 在人流很多的道路只要有一個人帶頭過斑馬線那麼後面就會有一群跟著過 而且人流持續不斷過斑馬線 按照現在嚴抓不禮讓斑馬線行為 不禮讓斑馬線扣分罰款的 如果人流持續不斷的過斑馬線按照自動駕駛的汽車設置的程序一定是要等沒人過斑馬線了才能行走 我估計如果交警不來自動駕駛的汽車會在斑馬線前停一天[呲牙]


LNY001


從目前全球範圍內各大投資機構的採訪解答中,基本一致認定:真正實現自動駕駛是未來十年後的事情。

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政策

如何解決自動駕駛的國際標準和行業管理,是任何行業首要解決的問題。使用者是C端用戶的行業更注重。要不產品出了事情,消費者如何依法投訴?商家如何依法解決客戶糾紛?這是行業開展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這裡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

如果自動駕駛的車輛出現交通事故,造成人員傷亡,如何追究責任?傷亡群體的家屬應該去法院告賣車的4S店?還是告車主?這是目前全球任何國家的法律都無法解決的事情。在這個法律還沒解決之前,有哪家4S店敢賣?有哪位富豪敢買?

不過聯合國的國際交通會議,每年都會組織全球交通行業的專家在日內瓦總部討論,這也是近幾年國際交通論壇的主要議題。(只可惜中國由於歷史原因,一直未能參與)

2、硬件

目前自動駕駛主要採用攝像頭、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來做整車智能方案,目前算法已經很成熟了,只是依據目前的硬件方案,還有部分場景未能解決。例如陽光直射會造成攝像頭失靈,並且激光雷達目前的成本還太貴,一個好點的激光雷達需要8萬美金。單單一個解決方案安裝到車上都要去到150萬人民幣以上,還不算車輛本身的價值。

3、基礎設置配合

其實最好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除了車輛本身,還需要城市本身的道路基礎設置配合,通過車輛的智能和城市道路的智能,雙向收集路面數據,才更可靠。單單依靠車輛智能,總會有出現BUG的時候。


理查德說政策


除非無人駕駛自己可以預判路況,有自己的思維。



國際莊個體出租車


在人們的期許中,共享自動駕駛汽車能大幅提升社會效能(私家車95%的時間處於停放中),改善自然環境,甚至打破工業時代城市規劃的枷鎖,重新釋放城市居民的自主權。“未來,就像政府出臺淘汰黃標車的法規那樣,那時政府要出臺一個法律淘汰人工駕駛汽車,或許再過段時間,年輕人會問:汽車曾經是自己駕駛的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