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俗話說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有什麼科學根據?

瑤瑤一起玩


一般到中秋,八月十五正是人們燒香拜佛為子女抄辦喜事的好節日,八月十五傳統的說法也是月團圓,花好月圓。正月十五雪打燈,俗話說年小月半大,正月十五是家人團圓之日,這時候天晴還好熱熱鬧鬧燈火耀煌,假若遇到了到春寒哪就雪打燈。



彭漢榮915


問:各位,俗話說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有什麼科學根據?

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是有些科學道理的。

在二十四節氣裡,每個節氣的節點來時,天氣總會有些變化,植物也有隨之變化,比如霜降節或立冬節,在這一兩天,天氣總會變臉,冬至時總會有西北大風,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折騰天氣了,立冬天氣變臉就是折騰立冬天氣,小雪天氣變臉就是折騰小雪天氣,有的時候折騰天氣很明顯,有的時候折騰天氣不很明顯,但是不管大小,常常是半個月折騰一回,這就叫"天氣變幻週期″,大約半月就是一個天氣變幻週期,智慧的中國古人就根據這個天氣變幻週期總結出二十個節氣。

植物也是在節氣節點有所反映,比如在春分那半秒鐘裡,植物都要挺一下腰,這是春分地氣通了;立秋的那半秒鐘裡,葉子們大都會翻一下,這就是一葉知秋。

天氣的陰晴也是半月一個週期,只是有時陰晴變幻明顯,有時不明顯。

農曆的八月十五到正月十五是正五個月,這五個月裡,月圓月缺就是十次,就有十次天氣週期的變幻。

如果八月十五這天是晴天,對應的正月十五的週期變幻就也是晴天。

如果八月十五這天是陰天,對應的正月十五的週期變幻就也是陰天。

但不管是陰天還是多雲,不一定都下雨或下雪。

這就有了"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之說。古人用實踐經驗總結的天氣諺語,是有一定道理的。


生產隊長老楊


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

  • 這句農諺的意思

“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是一句諺語,是廣大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這是一條有關天氣的農諺,反映了節日之間天氣的呼應關係。

意思就是說如果八月十五中秋節那天的月亮被雲彩遮住了,陰天;那麼正月十五元宵節那天就會下雪或陰天。中秋節本是“舉頭望明月”的佳節,如果陰天無月,未免掃興;至於正月十五元宵節花燈會,下點小雪卻無妨:彩燈閃爍,火樹銀花,要是伴著銀蝶飛舞,倒也別一番景緻。

  • 它的科學依據

至於“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的科學依據,用氣象學家的說法是:表面上是“雲”和“月”的呼應,其實是兩次冷空氣的呼應關係,是侵入我國的冷空氣韻律活動的反映。這是一種大氣運動的科學規律,這一規律中冷空氣相呼應的時間長短不一,但有韻律可尋:就是30的倍數,如30天、60天、90天、120天、150天,而“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間隔的時間就是五個月即150天。

歷史資料驗證,只要中秋節這天陰天或下雨,元宵節這天也一定會下雪或陰天。最有力的佐證是2006年北京中秋節這天“八月十五雲遮月雲遮月”,過了年元宵節“正月十五雪打燈”。

民間的天氣農業等諺語源自於勞動人民對經驗的總結,但後來無一不被實踐和科學所驗證,從這點上,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經驗和智慧。

  • 結束語

明天就是元宵節了,正月十五,我們是欣賞不到花燈會了,就開窗望望天空有沒有飄雪吧!再回想回想八月十五時的天氣,聊度宅在家裡的時光,也親自驗證一下農諺“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的虛實。


hyg陌上花開


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這是兩個現象,八月十五雲遮月是自然現象,正月十五雪打燈是自然加社會現象,這現象不是時時都有的,要在特殊時期,特殊環境才有,受自然氣候條件影響,有其合理性與偶然性。也可說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



八月十五月團圓。十五月亮圓又大,亮又明,特別在秋高氣爽時。我國人以八月十五為中秋佳節,月色最美麗,賦予有許多象徵意義,是人月共圓之節,要這天公不作美,讓烏雲遮月,甚至下雨看不到圓月,都是大煞風景,天不隨人願的,都是令人惋惜傷心的。


正月十五月首圓,是春月,在我國是上元節,元宵節,燈節。每逢佳節倍思親,我國人在新年月首圓之夜都很喜慶,習慣上會有賞燈活動,燃燈,觀燈,賞燈,猜燈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話家常,談情說愛,什麼的沒有?但初春時節,乍暖還寒,正月十五遇下雪打燈之事常有,老天不作美,不成人之美多多,不要奇怪,這倒是更考驗人的時候。心胸開闊豁達的,雲遮月,雪打燈,可為是另一番美景。要明白,白璧難得無瑕,有瑕反襯其美,事難得十全十美,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追求完美是好,但不完美,未必就是不好。


樹德漢碩


問:俗話說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有什麼科學根據

答: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是一句俗語。意思就是八月十五是月亮最圓的時候,又是中秋佳節,這一天晚上如果是陰天,月亮就會被雲遮住,就是雲遮月。

正月十五雪打燈,就是元宵節家家都掛燈籠,如果遇到下雪天,燈籠上就會掛著雪。這也是古老的傳說。也是農民們總結的經驗。是否準確多數情況下還是比較準確的,有沒有什麼科學根據,就是總結的經驗,時間長了也就成了道理和根據了了。

就像古人所說的每月的初一如果下雨的話,下面這一個月就會瀝瀝拉拉的下雨。如果每月的十五下雨,下面這半個月就會瀝瀝拉拉的下個不停。這都是老農民總結的經驗,就都成了都沒有科學根據的理論了。


竹樓伊人


答/斯蒂芬林奇

這是一句農諺,反應了節日與天氣之間的呼應關係。

這句話主要說明:如果天空被雲幕遮蔽(陰天或下雨),看不到中秋圓月,來年正月十五這天就會陰天或下雪。

究其原因,正是因為天氣存在著前後對應的韻律關係。

韻律是指某一種天氣出現之後,對應未來若干天以後將出現與之對應的天氣。這種韻律時間長短不一,比較公認的有30天、60天、90天、120天、150天180天和240天不等。

而“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按農曆計算,正好是150天的韻律。歷史資料驗證,每當中秋節這天雲幕遮蔽天空、陰天或下雨,來年正月十五這天將會出現陰天或下雪。

雲遮月”和“雪打燈”,表面看是雲和雪的呼應現象,實質上是兩次冷空氣活動的呼應關係, 也就是說, 中秋節前後如果有冷空氣活動, 造成了“雲遮月”的現象。

那麼, 元宵節前後, 又會有冷空氣入侵, 形成“雪打燈”的局面。

因此,“八月十五雲遮月, 正月十五雪打燈”這條諺語, 正是入侵中國的冷空氣存在5個月左右韻律活動的反映。

不少氣象臺站根據這條諺語, 研究了冷空氣活動的5個月左右的韻律關係, 把它用於長期天氣預報, 取得了良好結果;其它日子間的天氣,也有這種韻律關係, 只是未被人們普遍注意罷了。


斯蒂芬林奇


俗話說“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是民間流傳的一句農諺,也是中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生活經驗。



諺語中“雲遮月”和“雪打燈”表面看是雲和雪的呼應現象,實質上是兩次冷空氣的呼應關係。也就是說八月十五中秋節如果有冷空氣造成“雲遮月”的現象,那麼正月十五元宵節又有冷空氣入侵,形成“雪打燈”的局面,這句諺語正好反應冷空氣存在5個月左右的韻律活動。氣象學家根據這句諺語研究出了大氣韻律活動的關係,把他用於長期的天氣預報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結果。
但是這種規律也不是在每個地方,每個年份都能對應的上,大家還要依據天氣預報來了解當地的天氣情況。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9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dd43fe978ab04c66b7587b4b63461d0f\

瑤辰8


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是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中總結出的天氣預報經驗,意思是當年的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若是陰天和下雨,看不見月亮,來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就會是陰天或者下雪。這農諺反映了節日之間的呼應關係,雖然氣候是變化莫測的,但是大氣的韻律時間長短不一。某種天氣過程在某個時刻表現的比較明顯。氣候學裡把這種大氣中存在的聯繫叫大氣的韻律活動。所以這句俗語有一定的科學依據[贊]





W溫桂林


我國的俗語文化,又稱作老話或者諺語,多數都來自於民間,而且歷史都比較悠久。俗語文化作為我國獨有的藝術形式,普遍被大眾所接受,主要是由於俗語十分容易理解,而且記憶起來也很方便。這些一代代流傳下來的俗語,都是古人生活經驗的總結和歸納,所以裡面所蘊藏的大道理和人生智慧,是非常深刻的。



而在眾多的俗語當中,有關月亮的俗語也不少,比如我們今天說的“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在民間廣泛的流傳,但是多數人只會跟著大眾背誦,背後的道理卻是鮮為人知。 中秋佳節是我國盛大的節日,這句俗語就是觀看中秋節的天氣,從而推斷出百天之後的天氣狀況,聽起來好像是天氣預報,又十分的不可思議。因為在過去,科技水平發展的不如現在,農民需要耕作,更多的是依賴老天,如果天氣持續乾旱,就不會有豐收的喜悅。比如在崇禎年間,就連續乾旱數年,導致百姓吃飯都成了大問題,最後各路農民軍紛紛揭竿而起,無非是想討一口飯吃,找尋一條活路。



這句俗語其實是在說,如果八月十五中秋夜的月亮如果被雲彩遮住,那麼正月十五就會降下大雪,打溼了房前掛的燈籠。事實上,中秋節和正月相差100多天,這期間的關聯性真有那麼大嗎? 實際上古人很聰明,雖然他們沒有精密的測量儀器,但是他們善於總結,把每一天的天氣狀況都寫在了本子上,方便以後查看,尤其是農民更是如此。古人通過觀察天氣的變化,進行了奇妙的發現,每到中秋烏雲遮擋了月亮,就在本子上記上這一天的天氣狀況,到了正月十五,多半會漫天飛雪,不能說絕對,卻有很大的準確率。



用科學的觀點去解釋,也是說得通的 秋天的氣候往往乾燥,這個時候又是冬小麥的播種季節,如果中秋雲彩遮擋了月亮,會預示未來一段時間下雨,這對小麥的成長是非常有好處的。而天氣之間又存在著對應的韻律關係,韻律其實就是某種天氣出現後,在以後的日子中會出現對應的天氣狀況。韻律有一定的偏差,但是大體上分為短期和長期。 短期韻律是30天和60天,長期韻律是90天、120天、150天 而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相差都在150天上下,而“雲遮月”和“雪打燈”是雲和雨的兩種形態,都是空氣活動後所產生的不同自然現象。這種大自然的韻律,其實就是一種循環,就像冷空氣的入侵和散去,都有一定的規律可循。氣象臺根據這條民俗諺語,也經常用來做現在的天氣預報,效果良好。看來古人說的這句俗語並非無稽之談,而是一種寶貴的生活經驗的總結,我們至今仍然在沿用。



由於環境每一年都發生一些變化,再加上環境汙染,導致韻律出現的日子變得波動起伏,誤差經常存在,但是都不會相差太久。 春夏秋冬四季流轉,風雨雷電按時而行。伴隨著韻律的出現,人們找到了大自然的“節奏感”,跟隨這種“節奏感”,人們和著節拍,載歌載舞,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與大自然和諧共存,彼此依靠。希望我們能夠重新記起這些古老的俗語文化,讓這些閃爍智慧光輝的民間老話,永久的流傳下去!


易學奇門


八月十五雲折月正月十五雪打燈。是一句農俗,意思不用解釋都會明白。八月十五月亮最圓的時候,又是中秋節,如果這一天晚上如果是陰天,正月又是十五(元宵節家家都掛燈籠),就要下雪,燈籠上都掛雪。是古老的農民總結出來的經驗。是否準備多數情況下還是比較準確的,有沒有科學道理,經驗豐富多了就成了道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9765b1b210764db58f09b850e58071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