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融媒體中心記者在行動丨劉雁峰:用鏡頭定格最美瞬間

縣級融媒體中心記者在行動丨劉雁峰:用鏡頭定格最美瞬間

在衡南縣疫情防控一線的宣傳陣地,有一位忙碌的身影,用鏡頭記錄感人事蹟,用鍵盤敲出振人新聞。他是一位從事新聞一線16年的基層記者——劉雁峰。

“用鏡頭定格‘最美’瞬間,記錄防疫一線的故事,增強人民防控疫情信心,凝聚眾志成城的防控疫情磅礴力量。”

在衡南縣疫情防控一線的宣傳陣地,有一位忙碌的身影,用鏡頭記錄感人事蹟,用鍵盤敲出振人新聞。他是一位從事新聞一線16年的基層記者——劉雁峰。

衡南縣花橋鎮是聞名全國的物流之鄉,人員流動性大,武漢返鄉人員有356人,目前確診肺炎病例有5例。昔日被美稱“小香港”的花橋鎮,失去了往日的熱鬧。

大年初三到初十,短短七天時間,劉雁峰到花橋是五進五出,花橋街道、農貿市場、中心衛生院、篩託村、渚溪村、石丘村、川口社區等地留下他的足跡和身影。推出新聞特寫《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女村醫》《“保姆式”服務堅定抗擊疫情信心》等新聞稿件。通過入一線、走基層,記錄幹部黨員、人民群眾齊心協力抗擊疫情的擔當團結精神,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堅強輿論保障。

在抗擊疫情戰中,花橋鎮石丘村村醫及專幹陽海英身挑多職,14戶31人武漢返鄉人員體溫測量,全村的衛生消毒指導,科學防控知識宣傳等任務,落在村醫陽海英肩上。劉雁峰不顧個人安危,跟隨陽海英深入管控人員家中採訪,記錄她服務鄉親的最美瞬間和動人故事,展示基層幹部黨員洗盡鉛華,奮戰一線的感人事蹟。此稿件及時報送中央電視臺,於2月4日在東方時空以《戰役情 中國行動·探訪基層社區疫情防控 瑣碎但必須細緻》進行宣傳報道,一經播出,在衡南引起強烈反響,更堅定了幹部同心戰勝疫情的決心。

渚溪村有一群的最美“逆行者”,給村民們提供“保姆式”式服務,走村串戶測量體溫,對照名冊不漏一人,他們的實際行動,讓冰冷的溫度計有了愛的溫度。幹部力量下沉,拉拉家常疏導群眾情緒,說說故事宣傳防控知識,平常之舉內涵豐富,融洽幹群、幹群關係,堅定共同抗擊疫情信心,成為花橋鎮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真實寫照,劉雁峰又是這些感人事蹟的記錄者和傳播者。

疫情防控,花橋鎮是衡南縣甚至衡陽市的重中之重,市縣黨政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多次深入一線看望慰問工作人員,檢查指導疫情防控工作,時政新聞採訪任務都由劉雁峰擔當。縣委疫情防控領導工作小組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的決定、政策、指令等,通過新聞傳達到千家萬戶、群眾心間。如衡南率先在花橋前線指揮部和各服務點成立臨時黨委、黨支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因地制宜的“六包一”措施是精準施策;送給村民的“明白袋”是疫情防控的人文關懷等新聞,就是由劉雁峰採寫,許多稿件在上級媒體發佈,宣傳了衡南抗擊疫情細緻工作、務實舉措、精神面貌和昂揚鬥志,為打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強大輿論氛圍。

新聞採訪路上,劉雁峰是早出晚歸,有時一天承擔兩至三個採訪任務,為確保新聞準確生動及時發出,他只能利用晚上的時間整理素材、撰寫稿件、初編素材,每天晚上加班到12點左右,因為每天深入一線,回家後收拾收拾,都要凌晨1點多才能入睡。在此次正月初一報名參加疫情防控採訪的,劉雁峰是繼新聞專題部主任後的第一個記者。2月25日晚(大年初一),突然接到單位部門負責人陳少軍電話,沒有拜年、沒有問候,電話中陳少軍簡單介紹疫情防控相關情況後說:“明天要正常上班,奮戰到抗擊疫情第一線,我是第一個報名,你來不?”“我報名,成為單位報名的第二名同志。”沒有猶豫、沒有遲疑,劉雁峰在2006年、2007年抗洪搶險和2008冰災等急難險重任務中,經歷生與死的考驗,品嚐了其中酸甜苦辣。作為一名老黨員、老記者,以職業敏感嗅到衝鋒“集結號”。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人民群眾產生了恐慌心理,正面、及時、權威的宣傳引導,顯得尤其重要,只有通過公佈、透明、及時的正面宣傳,才能穩定人民群眾情緒、增強人民群眾知識、凝聚人民群眾力量。

取消休假、奮戰一線,妻子剛開始並不理解。“老婆,選擇了記者行業,就意味著責任與擔當,如不去,我心裡更加難受,是我性格使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耐心做解釋工作,得到妻子的認可與支持,安頓好已懷有身孕的妻子和幼子後,立即趕到自己的崗位。

如今,他依然奮戰在疫情防控宣傳第一線,講述防疫抗疫一線的感人事蹟,講好衡南抗擊疫情的故事,展現衡南人民團結一心、同舟共濟的精神風貌,凝聚眾志成城抗疫情的強大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