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說明的什麼,你們看懂了嗎?

周家純


西遊記的孫悟空大鬧異界,孫悟空算妖怪還算神仙呢?肯定不能算是人哈,不過這個故事也就是講的是那個時代,就像是跟孫悟空一樣的人,能衝破舊時代的束縛,天不怕地不怕,去爭取追求平等與自由。


510103196708166762


《西遊記》利用玄奘取經的真實史記為因由,完全從歷史長篇小說裡分裂出來的一部獨立的神魔小說。《西遊記》開拓了中國長篇小說以妖魔精怪為主要內容的先河,意義十分重大。


一、《西遊記》說明了什麼?

在《西遊記裡》裡,玉皇大帝、太上老君、釋迦如來、天將神仙、菩薩金剛、神祗都是被挪揄和捉弄的對象。很多小妖小魔卻是和藹可親、人情味十足,是讓人予以同情的對象。猴精孫悟空就是這些這些小妖小魔中的代表,他放縱而不受理性的約束,妖氣十足,本事通天,在緊箍咒面前又無可奈何,讓人悲憐。西遊路上,那些魔頭和小妖的天真、狡猾和弄巧成拙也讓人喜愛。還有不少的妖魔和佛神有淵源,是一家子。這些神佛妖魔在《西遊記》裡的地位是平等的,他們享受到了其它小說裡沒有的待遇。


在宗教觀念裡,神與魔是正義與邪氣、善良與兇惡、對與錯,順與逆,光明與黑暗的象徵。而《西遊記》通過藝術體制的昇華創造的神魔世界直接顛覆了宗教的價值觀,也徹底暴露宗教的虛偽本質,並讓醜惡的封建社會展示在世人眼前。

二、你們看懂了嗎?

《西遊記》以豐富瑰奇的想象描寫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師徒四人在遙遠的西去途上和窮山惡水冒險鬥爭的過程,將所經歷的千艱萬險形象化成妖魔鬼怪所設置的八十一難,以動物幻化的有情的有血有肉的精怪生動地表現了無情的山川險阻,以降妖伏怪歌頌了取經人不畏艱險、排除困難的戰鬥精神,同時,表達了人定勝天的必然。



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山陽(今江蘇淮安)人。一生不同流俗,剛直不阿。他痛恨黑暗的封建社會,厭惡腐敗的官場,不願違背本心,對現實的社會持否定態度。他想扭轉乾坤,卻懷才不遇,壯志未酬,只能空懷慷慨,撫事臨風嘆息。他唯一能做的只有用自己的文才向不合理的社會進行抗爭,藉助神魔精怪來渲洩內心對這個社會的不滿。


所以《西遊記》不是一個憑空的虛擬世界,它是以人間現象、現實及歷史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為基礎,將現實社會的感受、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通過藝術的手法書寫而成。它的主旨是批判政治、嘲弄宗教,這就是《西遊記》的精髓所在,也是它的藝術價值和魅力所在。《西遊記》的作者又是一個最牛的預言家,孔悟空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印證了人造衛星上天;妖魔鬼怪被降伏預示著醜惡的封建社會最終必然滅亡,等等,這是它的偉大所在。


秋暮煙雨


西天取經是儒,釋,道三家領導人共同決策出的平衡三界勢力的一場修行。決策人仔細斟酌確定了取經團隊,並承諾了每個取經團隊中的人各自成功之後會得到豐厚的利益。那我們來看一下西天封賞大會上唐僧師徒五人各自獲得的封號和獎賞,代表的是那股勢力呢?有人說白龍馬本身是尊貴的龍王三太子,辛苦付出西天取經之後卻還是被封為馬,不能迴歸龍的本體。不是吃虧了嗎?其實不然,唐僧師徒五人都獲得了非常好的獎賞,白龍馬的獎勵是非常豐厚的。且聽我仔細分解。

取經團隊中的五個人之前是不同的派系代表著不同派系的利益。取經團隊中的師傅唐僧是一直在講佛法,宣揚佛法。他代表的自然是如來佛為首的佛教利益。孫悟空一心為師傅,一路聽從觀世音菩薩的指揮本身是沒有派系分屬的,但是孫悟空應該是傾向於如來佛這一教派的。而沙悟淨和豬八戒還有白龍馬,都屬於天界玉皇大帝派系的。沙和尚是玉皇大帝的捲簾大將,豬八戒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帥。白龍馬是龍王的兒子,也是屬於聽命於玉帝的。五人分別屬於不同的派系,但是取經結束之後卻都歸入瞭如來佛祖的佛門。他們辛苦付出換得的封賞都是他們應得的,而且獎勵都非常豐厚。白龍馬獲得的封賞也是很值得,沒有吃虧的。原著中清清楚楚的寫明瞭白龍馬最後被封賞的職位稱號是八部天龍廣力菩薩。是的,白龍馬最後也是被封為菩薩,這對於一個原本只是小小龍王的太子來說,是莫大的恩賜。白龍馬當然不會有怨言。而且從龍轉變為白龍馬也不是掉身價,畢竟之前說過龍分很多種,最低級的龍只能淪為別人的盤中餐,一點地位也沒有。白龍馬苦苦陪伴,揹著唐僧走了14年,沒有功勞確實也有苦勞,而且在整個西行過程中,白龍馬基本上也沒有出別的力,只是負責背唐僧。唐僧一個肉體凡胎。也沒有多少重量,對一個本身擁有法力本來是龍的白龍馬來說,基本上是微不足道的重量。而且修成正果之後的白龍馬外表上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在化龍池沐浴後,變成了金鱗銀鬚滿身瑞氣的祥瑞之龍。當初觀音菩薩找白龍馬,作為唐僧的坐騎的時候說過。如果白龍馬誠心悔改,安守本分的做好自己分內的事,平平安安地保護唐僧西天取經,就可以讓白龍馬轉換身份,從一條普普通通的龍變成金龍。所以白龍馬被封為八部天龍馬,不可能有怨言。



灰愛看娛樂


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明朝那些事兒》,讀了四五遍了,西遊記也讀了兩遍,對照兩本書得出以下個人觀點:

唐僧——陽明心學一派在朝廷上的傀儡官員

孫悟空——陽明心學

豬八戒——官場哲學

沙僧——群眾基礎

白龍馬——勳貴階層的支持

玉皇大帝——皇帝老子

太上老君—— 當朝首輔

如來佛祖——陽明心學學派掌門人

觀音大士——官場說客,各方聯絡人

彌勒佛 —— 陽明心學學派二把手,另一流派掌門人

各路道教神仙——當朝官場內各種勢力

神仙們派下來的妖怪 —— 各種勢力在地方,在各級機關內的代言人

各路佛教神仙 —— 陽明心學學派在朝的官員

佛教神仙派下來的妖怪 —— 陽明心學內部的流派鬥爭



合抱木


《西遊記》這部小說,我覺得對現代人有以下幾個啟示:

第一,為人處世。在現實社會中豬八戒才是那個能在職場中游刃有餘的人,他不僅能討上司唐僧的歡心,對待師兄弟雖然有時候有點不仁義,但最終還是能夠求得他們的諒解;而孫悟空就是職場精英,處處愛出風頭,槍打出頭鳥就是打的孫悟空,有才華可以低調一點,生怕別人不知道他的真才實學;沙僧就是現實生活中大家說的老實人,多做事少說話,反正也基本上是個透明人;唐僧雖然是老闆,但是這個老闆偏聽一言,油鹽不進,到了關鍵時刻還不是要仰仗徒弟們

第二,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孫悟空目光短淺,以為僅僅是如來佛祖一個手掌的距離,他分分鐘就能翻出去,卻不知道他無論怎麼翻都逃不出如來佛的五指山。現實生活中,你再有能耐,你也得學會謙虛,畢竟學海無涯。當你認為自己足夠強可以傲嬌一下的時候,卻不知還有比你更強的人在遠方接受你的挑戰,只是暫時沒有出現在你熟知的圈子而已,總有一天你們會碰面

第三,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唐僧師徒一行人前往西天取經,途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妖怪,這就是人生中需要經歷的大大小小的挫折,只有從這些挫折中吸取教訓,並勇往直前,總有達到彼岸世界的那一天。人生中沒有一帆風順的事,我們要做那個愈挫愈勇的戰士,一直戰鬥到底


這是我在《西遊記》這部小說中瞭解到的,希望我知道的這三點能夠一直激勵我在這個複雜的社會中愈走愈遠,愈走愈高,實現心中的目標


一筆長虹貫千秋


西遊記可以從多重角度來分析,我作為一個上班族,就從我的上班角度來分析:

唐僧

作為一個領導者,只要有一個方向就行,具體的還是手下的人去操作。作為領導,只要有緊箍咒可以約束手下,這就是帝王之術。

能知道公司的發展方向,擁有用人之道,給手下表現的機會,這就是成功的。

孫悟空

有本事,執行能力也強,點子多。有時也會堅持己見,不服領導管束。但終究出路是取經,業績好,難免出點小錯,不影響大局。

豬八戒

每個公司裡,都有遊手好閒,渾渾噩噩混班族,跟著業績好的人,溜鬚拍馬。但是他自己也能擺明自己的位置,本事不行,就做好一個開心果,做一個綠葉。

沙和尚

公司裡沒什麼技術,但是比較勤奮,腳踏實地,默默無聞的做著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公司裡甚至你會想不起來有他這個人,但是這個人的工作確實公司裡最苦最累的活。





白龍馬

跟著領導,知道領導的心意,能夠馬不停蹄的緊跟領導的步伐,替領導解憂。做的最微不足道的工作,卻是最懂領導心的人。


總之,公司就是一個團隊,每個角色都少不了,有多大能力辦多大事。每個人都清楚明白自己的發光點,這也就是“人貴有自知之明”。


靈清閣國學


吳承恩在《西遊記》開篇寫到“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意思就是“要想知道人生的真諦,那就必須看西遊記!”。可惜,看懂《西遊記》的人實在太少!

《西遊記》以優秀的幽默和諷刺,反映並批判了明後期的社會現實,寓言般地顯現了人們改造現實的願望和力量以及對封建秩序一定的反抗精神,並且指斥妖魔、調侃神佛,對於天界人間明顯地進行揶揄嘲諷,具有高度的浪漫主義成就,想象豐富,神話描寫和現實描寫相統一,塑造了孫悟空這一既光輝燦爛又妙趣橫生的藝術形象。

《西遊記》開篇就寫孫悟空的出身,是由一塊仙石感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生成,按菩提老祖的說法是“天地生成”的。作者寫這個石猴的目的也交待得相當明白,書中有這樣的詩句:“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又說:“歷代人人皆屬此,稱王稱聖任縱橫。”所以從這個角度講,寫石猴的求道與修煉,也就是在講述一個人的修煉歷程。

書中寫孫悟空,很多地方都提到他是“心猿”。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聖 五行山下定心猿》還有一首頌子:“猿猴道體假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那麼,他是誰的心猿?其實書中的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這五位合起來就是一個人。孫悟空就是唐僧的心的象徵。

還有唐僧剛開始踏上取經路時,烏巢禪師傳授他一部《心經》,並且也對他說:“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但是唐僧聽不懂啥意思,最後直到抵達靈山,由孫悟空點醒了他之後,他才明白。因為要靠心來點醒自己,才能明白,而且那時候心魔全都除掉了,也就領悟了。

紅孩兒象徵著仇恨之火。

黃風怪會吹三昧神風,他代表社會風氣,社會風氣能使人心(悟空)迷失方向。

白骨精的三個形象分別代表了一個人的情、愛、欲,心將它們全部打死,人總是會被世間種種美麗表象所迷。

七個蜘蛛精代表人的七情六慾,。

《西遊記》的思想價值就在於它無情地抨擊和否定了醜惡的現實,含有辛辣的諷刺意味。全書通過描述唐僧師徒取經途中的奇遇,見聞,以妖魔鬼怪代之封建社會的黑暗勢力,不留情面地揭露了統治者的荒誕行徑。孫悟空是迄今為止最受人們喜愛的藝術形象。他本領超群,智慧非凡,不受禮教束縛,敢於向天地至尊——玉皇大帝挑戰,他嫉惡如仇,一身正氣,他是力量的化身,代表著勞動人民戰勝一切困難的信念。

《西遊記》組織嚴密,繁而不亂,語言活潑生動且夾雜方言俗語,富於生活氣息。主題上衝淡了故事原有的宗教色彩,全書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同嚴肅的批判巧妙的結合起來,直接影響了諷刺小說的發展,在世界文學史上《西遊記》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華老當家


在"西遊記"中,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這五位師徒只是一個人!孫悟空是人的心,唐僧是人的身體,豬八戒是人的慾望,沙和尚是人的本性,白龍馬是人類的意志力。孫悟空是菩提祖先在斜月三星洞的弟子。"斜月三星"是一個心字(那不是斜月嗎?)難道三星不是三點鐘嗎?)所以孫悟空不僅是心的門徒,也是心的弟子。

這顆焦躁不安的心在天地之間自由穿梭,世界上的心變化無常,七十二個瞬間。

五行山壓悟空,象徵著世間的金、木、水、火、土,如此強大,足以壓住天地之心。五行山也象徵著佛教中的"貪婪、憤怒、妄想、緩慢和猜疑"。佛陀說,這五個字概括了所有人的心,連孫悟空也逃不掉這五個字。

孫悟空在天宮大鬧時,實際上,有多少佛教徒認為自己瞭解自己,一絲不苟地修行"戒律、決心、智慧",但最終還是會留下"貪婪、憤怒、妄想",只是因為他們不明白"貪婪、憤怒、妄想"的本質。五行山為兩座界山,經過這座山,曾經那顆激動的心終於跳出了三界。孫悟空翻筋斗108000裡,正好是靈山的距離。什麼意思?意思是:不管靈山有多遠,都是一顆心的距離!善與惡只是在一個思想的中間,一個思想可以成為佛,一個思想也可以成為惡魔。師徒五人在西天道上打怪獸,其實是指一個人在生活的方式上驅除妖魔,經文就是一個修行的過程。真正的靈山在我們心中。

這就是孫悟空常對唐僧說的:"只要你看到慾望,再讀一遍,就是靈山!"另外,當唐僧第一次踏上這條路時,烏巢禪師教給了他一本心經,還對他說:"佛陀在靈山很遠,靈山只在你心裡。"因為你要靠你的心醒來,才能明白,那時所有的惡魔都被移走了,也明白了。

後來,在收服八戒和沙和尚之後,最完美的團隊"身體、心、愛、性、意義"就形成了。在去西方的路上,悟去化齋前在地上繞圈,這是心靈設定的極限,但人的身體(唐僧)總是被慾望所領導(豬八戒)!因此,人們(少數老師和弟子)很容易離開心靈設定的界限(悟空),所以他們一離開邊界,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惡魔(妖怪)。心(悟空)帶領人們繼續前進,一路上斬妖除魔,也就是心降心魔。西天路上的每一個怪物都有意義!所有的怪物都是隱喻!

總結:如果一個人,在經歷所有的事情之後,仍然能保持一顆真正的心,即使不是西天,心也已經成了佛。佛陀的經典是"金剛經"。


豌豆電影解說


《西遊記》描寫的是唐僧帶三徒弟去西天取經的神話故事。情節跌宕,四人迥異,目標一致,取經成功。故事與現實意義酷似。無論做什麼事都必須有一個堅定完成任務的信念,和一個團結善良量才適用的好領頭人,離不開一個互補性強敢於擔當的好團隊。唐僧他們無論千難萬險都不動搖取經的堅定信念,無論徒兒們怎麼鬧矛盾唐僧總是循循善誘派遣得當,路上遇強妖則悟空上,來小怪就八戒迎,沙僧總是默默擔擔毫無怨言。他們的努力感天動地,天仙地神都願相助,最終取經順利回到大唐。今人應多汲取《西遊記》的精髓,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古為今用。






克隆陽


我覺得吳老寫的《西遊記》是說明超脫現實的理想。對於現實有著敏銳的洞察和見解,卻由於受現實的種種約束,敢怒不敢言。靈機一動,便藉助神話來抒發情懷。

塑造師徒幾個特殊角色,不從張三李四人群中來找,偏偏到天上去尋,這樣就巧妙的躲過了某些人的對號入座,睿智地避免了“文字獄”。

去西天取經是追求,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發揚了一不怕苦兒不怕死的精神,經歷了長征,勝利到達目的地。

大鬧天宮是發揚了大無畏反抗精神,又被大領導招安,恢復與平靜。

吳老在書裡上天入地,隨意變身,天不怕地不怕,過足了癮。也留下空間,充分的讓讀者去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