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籃史上最高後衛和最矮前鋒 都身手不凡,其一李春江 其二是誰?

如果不是這次新冠疫情的搗亂,現在正是CBA常規賽收尾階段的緊張角逐,或者說是爭奪季後賽排位的關鍵時刻。但是疫情還沒有結束,CBA聯賽也只能推遲開賽。據說,大概率要推遲到4月份。因此,這段時間比較空閒,靜下心來思考一些問題。

我是遼寧球迷,寫的文章也基本都是有關遼寧男籃的一些評論。說心裡話,由於現在屬於特殊時期,聯賽暫時停止,也沒有什麼新鮮的戰報和資訊來和大家分享,心裡邊總是覺得空落落的。因此,對陣遼寧男籃目前的一個現狀,想起了遼寧男籃的一段歷史。

大家基本都知道,遼寧男籃最薄弱的環節是鋒線疲軟,這也是近幾年來遼籃最突出的一個問題。也正是因為如此,今年為緩解這種局面才引進了史蒂芬森,而導致了遼籃到目前為止還在陣容磨合當中。有人曾經這樣說過,遼寧男籃的鋒線疲軟是歷史問題,要麼身高不夠,要麼身體單薄,感覺只有劉相韜和賀天舉還算是基本合格。

遼籃史上最高後衛和最矮前鋒 都身手不凡,其一李春江 其二是誰?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但是我必須要做一個小小的更正,遼寧男籃的鋒線球員大多身高不足,身材相對單薄,這也是事實。但是,身高不足,身體單薄,不等於就沒有能力。所以,我有必要用一個實際例子來加以說明,最矮的鋒線,也是最有實力,最有價值的鋒線。其實,這個人的名字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就是現任廣廈的主帥李春江。

說實話,有些年輕的球迷可能只知道李春江是遼寧籍,但並不知道李春江更是遼寧男籃的名宿,而資歷還要高於吳慶龍,吳乃群和李曉勇這遼籃三劍客。其實,遼寧男籃歷史上所謂的83版黃金一代,基本就是指李春江,李戈那一批球員。也是他們,給了遼寧男籃歷史上的第一個全國冠軍。就是在1988年,遼籃黃金一代戰勝了以宮魯明,孫鳳武為核心的江蘇男籃,開啟了一段光輝的歷史。

科普一下吧,李春江身高1米93,是當年遼寧男籃的主力小前鋒。與沙國力搭檔,同為遼籃當時鋒線上的鬼才雙雄。儘管說李春江的身高沒有優勢,但他的衝擊力,他的突破,他那抬手就來的外線三分,基本上無人可比,因此成為遼籃當時的五虎上將。也正是因為如此,當年以李春江,沙國力,張學雷,李戈和吳慶龍等一代球員,開創了全國男籃甲級聯賽時代的5年4冠。也就是88年,89年,91年,92年,5年當中4次冠軍,是遼籃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時代。

遼籃史上最高後衛和最矮前鋒 都身手不凡,其一李春江 其二是誰?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那麼另一個人物就是當年李春江的隊友,遼寧男籃有史以來身材最高的後衛,名叫張學雷,一個身高206的控球后衛。若要對比一下,可能跟當年的孫悅有得一拼。可以說,張學雷也是遼籃歷史上的一個鬼才,這麼高的控球后衛,應該是遼籃歷史上的第一個吧,前無古人好像也後無來者,至少近期很難出現。

張學雷的最大特點就是擅長扣籃,而且能扣出花樣來,雙手暴扣,大力劈扣,背扣,反正是隻要出現機會就必須扣籃。還有一個特點對當時的遼籃也至關重要,那就是張學雷能從1號位打到4號位,這也給蔣興權指導提供了更多的戰術運用。其實,就單從後衛的角度來說,這樣的身高其優勢就非常明顯了,既可強吃,又可隨意傳球,確實是不可多得。

由此可見,當年的遼籃能5年4冠,確立王朝,沒有李春江,張學雷,沙國力,李戈,吳慶龍等這些特點鮮明的球員是不行的。建立王朝,靠的是硬實力。不知現在的遼寧男籃,有沒有可以借鑑的?比如說當年李春江那樣的衝擊力,那樣的外線火力?

遼籃史上最高後衛和最矮前鋒 都身手不凡,其一李春江 其二是誰?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