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你們家鄉有“喝春酒”的習俗嗎?酒桌上有什麼規矩嗎?

MoFarah


我老家在河南,沒有喝酒的習俗呢。基本上沒什麼規矩,我不喜歡吃酒桌,吃不飽,長輩們喜歡打包。[捂臉][捂臉][捂臉]


夜濛濛


“喝春酒”在我國已經有幾千年的的歷史,可以說是我們“年俗”中的一種“文化”印記;也可以說是我國“酒文化”中的一個小條目。從我記事起,我們家鄉就有“喝春酒”的習俗。從大年初二開始,一直會喝到正月十六。甚至,有些地方會延續到農曆二月初二。

今年春節是一個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春節!有惶惑、有感動!有擔憂、有無奈!而更有對我們人類自身的反思。反思歸反思,還是很懷念往昔的春節熱鬧氣氛,尤其懷念“喝春酒”的開心時刻!

“喝春酒”在我們蘇北地區是凝聚親情、友情、同學情、戰友情、同事情的最好方式,也是一年中感謝親朋好友的最佳時節,因為,只有這個時候大家才會聚集在老家,一個電話、一個微信,一下子就能叫來一大桌子的人。大家吃得不亦樂乎,喝得醉意朦朧,那種親切的感覺,是常年漂泊在異鄉的人最享受的年味兒,也是最值得懷念的年味兒! “喝春酒”在我們老家也是有講究的:

比如“接親戚”來“喝春酒”,你要考慮:今天組織在一起的親戚之間是不是合得來的親戚,如果他們平時有些小的矛盾,最好不要安排在一天,防止在酒喝得差不多的時候,萬一其中一個人說話不注意,把對方惹惱了,開開心心的一場“春酒”會因此而不歡而散!甚至有發生爭吵的事情,或者是其中一個人不開心,藉著酒勁撒潑、哭鬧的事情也會發生。所以,親戚之間的春酒,是最難安排的“鴻門宴”! 但是。在 邀請同學或戰友“喝春酒”時,一般不會考慮得太多,因為,大家都會自覺的控制一下酒桌上的氣氛,一旦發現有苗頭不對,立即就會有其他同學或戰友把話題岔開。所以,同學、戰友之間也是“喝春酒”最開心的聚會。大家在一起聊聊過去的歲月,十分的浪漫又愜意!

“喝春酒”在我的出生地那個鄉鎮,還有著一條不成文的“酒桌”規矩:平輩人之間相互對喝酒的時候,一次要喝3杯酒,或者是3的倍數。而晚輩人與長輩人兩兩對喝的時候,絕對不允許喝3杯酒。因為,我出生地的鄉鎮名稱叫“桃園鎮”,大家一直以三國時期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為由頭,認為,只有平輩分的人才可以一次端三杯。

此外,如果是父子輩在一個桌子上喝酒,往往只是兒子給父親端酒,敬父親喝,自己端起酒杯陪同一下,不必一定真的喝下去。而且,一般情況下,只要酒桌上有長輩在,晚輩需要先給長輩敬酒,然後才能夠陪同長輩喝酒。

不知道條友的家鄉有沒有“喝春酒”的習俗,又有什麼樣的規矩或喝酒的“花樣”。


卓姥姥侃文化


今天是正月十二,這個農曆春節過得真是不一般,疫情的爆發讓所有人都措手不及,為了疫情不再繼續擴散,現在大家基本上都是在家待著,減少外出,希望疫情能夠早點結束。

“喝春酒”是中國春節期間的習俗,咱們中國人的“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不管是誰,不管在哪裡,到了春節前夕都會往家趕,回家陪陪父母家人,拜訪親朋好友,當然少不了聚一聚喝兩杯,既增加了節日的喜慶氣氛,也增進了彼此的感情。

我的家鄉是江蘇南通地區的一個鄉村,記得在我小的時候,那時候家鄉的人很少外出,基本上都在當地務農,在農閒的時候會找點事情做做,也不大會去外地。親朋好友平時來往比較多,過年的時候,大家也都在家裡面,那時候的春節是我們非常期待的日子,因為春節家裡會買回很多吃的。從初一開始,大家會互相串門拜年,初二的時候出嫁的姑姑們也都會來看望爺爺奶奶,大家一起吃飯喝酒,特別熱鬧。

初三開始,大家按照之前的約定,開始一家一家走訪“喝春酒”了,今天在伯伯家,明天在舅舅家,中午在姑姑家,晚上又要去姨媽家,簡直忙壞了。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離開家鄉,去到異地發展打拼,春節的時候利用幾天的假期回到家鄉,希望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慢慢的“喝春酒”的活動變少了。但有的時候還是會約上一些親戚朋友喝上幾杯,非常開心。

我們家鄉喝酒比較隨意,沒有太多的規定,喝酒的人之間互相敬酒,邊喝邊聊,一般都是量力而行。


非羊日記


立春之日,我國民間有喝春酒、吃春餅、打春牛的習俗,在我國北方一些地方還有“咬春”的習俗。

在陝西,立春有“咬春”的習俗。陝西省《雒南縣誌》記載:“立春之日,人飲春酒,食白蘿蔔,謂之咬春”。說的是,在陝西這地界,立春這一天,人們要在一起喝酒吃席,吃個白蘿蔔,消食防病。

陝西分陝北、關中、陝南三個部分,陝北位於黃土高原,關中八百里平川,陝南地處秦嶺以南,廣義上的南方。這三地的地形地貌、氣候植被各不相同,風土人情迵異,酒桌上的規矩大不同。

陝北:酒桌上的規矩是給客人”端酒”。用個小盤子,上面放上6個或8 個或12個 小酒盅(一般農戶都是6 個),斟滿酒,由主家端上,向客人敬酒,客人要先把自己門前的杯中酒喝了,再喝主家端上的盤中酒,喝完後,主家再把客人門前的酒杯斟滿,陪客人再喝一杯後,再把客人門前杯斟滿後,再給下一位客人端酒。注意,客人在喝敬酒的時候是坐著喝的。陝北酒桌上有這麼個說法:要想把客人招待好,就要先把客人喝倒,客人喝倒了才算是把客人招待好了。

這是因為陝北地處黃土高原,北臨蒙古高原,地處高寒,土地貧瘠,流放之所,秦時蒙田、扶蘇屯兵抗擊匈奴的邊境之地。過去人們生活艱苦,物資貧乏,家裡頭沒有過多的銀錢酒糧。然該地區自古就是民族融合的“繩結區域”,民風敦樸,性格豪放,習酒成性,家中雖貧,卻熱情好客,家裡來了客人自然要招待,家裡缺油少糧的,有點酒先要讓客人喝好,故有此酒桌規矩。現在物質條件好了,家裡酒肉多了,但這“端酒“的規矩卻沒變。

陝南:酒桌上的規矩和陝北截然不同,它的規矩是“三杯過後盡顏“,興得是 ”走圈“、“碰杯“、”直挖“。是說招待客人時,先是主人端酒致詞,酒桌上所有人齊舉杯共同喝酒,三杯過後,大家就可以端杯自由走圈碰杯敬酒了,一般情況是主人先走圈。陝南人喝酒拼的是酒量,酒量淺的,酒膽小,走圈時與在座的每人碰一杯,量大膽壯的,走圈會連碰三下叫”直挖“,還會來個“穿插”,單獨和與席的某一位碰幾杯,最後,有的還會拉上最後一位和第一位一起喝一下,叫“焊接“,花樣比較多,氣氛也熱烈。

這是因為陝南地處秦嶺以南,氣候溼潤,植被茂盛,森林覆蓋率高,水資源豐富,農作物一年兩季,少有饑饉,亦熱情好客。家裡來客人了,必是酒肉招待,開場三杯過後,主人走圈碰杯敬酒表示歡迎到至極,客人走圈碰杯敬酒,表示感謝。家中酒糧豐盈,不存在沒有酒喝的問題,所有在陝南酒桌上有這麼一說:要想把客人招待好,自己先喝倒。

關中:關中人喝酒規矩大,講究主位和座次。主位是要做東 “東家”和“主賓”坐的,一般是正對門的位子,喝酒也興“三杯過後盡開顏”,但喝酒時講究的是那份“勢”。酒杯的酒要倒的“要溢不溢”,稱之為”雙眼皮“,要蘭花指捏杯,昂起頭來,稱之為”望星空“,喝酒時要咂出聲來,稱之為”雀雀叫“,喝完後,要把酒杯倒拿給在座的看,證明喝完了,稱之為“掛金鐘”。還講究個“魚三尾四”,就是桌上魚上來了,魚頭對著的人要喝三杯,魚尾對著的人陪喝四杯,一般情況下,魚端上來了,服務員轉桌時,魚頭都是對著主位上的人,表示尊敬,高看一等。

這是因為關中八百里秦川土厚水茂,生活富裕,家戶不愁酒糧,又有古都西安,唐代的官方普通話就是關中話,從根上就有一種皇家的榮譽感,弄個啥事情,都先把勢端起來,所以喝酒也喝得有型有勢的,規矩得有,要守禮。當然,關中人也豪爽,常常是客人沒醉,自己就先倒了。

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各地的風土人情不同。陝西的酒桌規矩和酒文化,不僅展示了陝西各地區人們守禮、重情和豪爽仗義的一面,也深深打上了各地經濟文化和人們生活水平的烙印。




漢中小雪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雲夢。

說實話,我們這邊廣西崇左還沒有聽說過喝春酒的習俗。但是關於酒桌文化我還是瞭解一些的。下面我給你講解一下,我們這邊的酒桌文化。

首先敬酒必須先敬長輩,而且要從輩份最高的長輩開始敬酒,敬完長輩之後再敬同輩,因為從古時候就傳下來的你最先敬酒的那個人就是你尊重他的表現,如果你敬酒先敬同輩,就會被爸媽說不把爺爺奶奶這些長輩放在眼裡,雖然他們嘴上不會說啥,但這個道理要記得。

其次是要了解碰酒杯的高低,如果和你碰杯的是長輩,那麼你的杯口要低於長輩的杯口,而且還必須用雙手捧著酒杯,以示尊重,切不可單手舉杯且將杯口高於長輩的杯口;如果對方是同輩,那則不必如此拘束,但理應杯口持平或者稍稍降下,讓對方認為你是一個可敬的人;如若對方輩分比自己低,則可以酒杯略高於對方,且還可以教一些小輩們酒桌的敬酒規則。

最後就是喝多少的問題了,如果和長輩碰杯,切不可勉強對方乾杯,如果自己酒量還可以,可以說“我幹了,您隨意”,如果酒量不太行,可以說“碰一下杯,新春快樂”;如遇同輩人碰杯,酒量可以就乾杯,酒量不行就意思一下,除非對方非要和你乾杯,最後和小輩碰酒可以的話大家一起幹,酒量不行的話抿一口小輩們也不會介意的。

以上就是我們這邊的酒桌規矩,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謝謝!





初識雲夢


酒是杜康造傳流,能和萬事解千愁。每逢春之首,相約七八友,一起打春牛,共飲春之酒。這是華夏的習俗,立春是二十四節氣新的開始,春之端,氣候暖,人們吃春餅,喝春酒,打春牛,一年討個好兆頭。但今年的鼠年卻不一般,冠狀病毒肆虐傳,大江南北到處竄,走親訪友的計劃被打亂,婚宴聚會被擱淺,老老實實呆在家裡邊,不亂走,不亂串,就是對疫情防控做貢獻,每天對著電視速流覽,九州勢氣同疫戰,白衣鎧甲佑華夏平安。立春萬物已復甦,已把生命的大門打開,讓我們共同祈福,為我們祖國加油,壯志未酬誓不休,期盼明日戰"疫"早結束,舉國上下痛飲慶功酒!


用戶6097252659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中國人愛喝酒,酒文化在我國淵源流長,李白最著名的詩之一便是名篇“將進酒”所謂“古來賢者皆死盡,為有飲者留其名。”為酒人背書。可以說,酒在中國歷史上那是相當的獨特地位,從古至今,酒人們也演化了許多喝酒的理由,各地喝酒的地方不同,形式不同,種類不同,快慢不同,多少不同,時間也不同。

我家東北的,出了山海關就找趙本山,東北人天生幽默,喝酒絕不含糊,就算是沒有事,那也得喝二兩。東北地方冷,都愛喝點小白酒,喝酒就要這個刺激,那要趕上逢年過節,不喝點不算過年。就一個字,那得喝到位!

這過春節,這麼重要的日子裡,喝酒必須要有規定動作啊 。首先說這菜,許雙不許單,豬爪,肘子,紅燒肉那是必須的,海鮮青菜搭配好,下酒解膩兩不誤。然後說這座,按輩分排排坐,絕對不能錯。最後說這酒,喝什麼無所謂,但必須都端杯,老人先起頭,大家輪流祝酒,說說拜年話,孩子們表演節目,最後桌上剩酒人慢慢喝,婦女們收拾東西。喝酒前先放炮,喝酒後一般就開耍了,和他個昏天和地,真正的不醉不歸!


灡天白雲


說實話前幾年我們縣城(包括農村)都有接春的習慣,在大廳門口擺上三分果品,一盅酒,一塊長長的鞭炮和一個雞蛋,春幾時幾分到,如果將雞蛋立起不倒,說明春已到了,家家戶戶放鞭炮接春,有些長輩還在門口禱告,求春保佑今年豐收。現在這種習俗取消了,原因是放鞭炮引起火災和環境汚染,立春時有些老人仍然站在門廳口望著天空也許在黙禱或靜思鄉愁!


河山59286680


我們那邊有喝春酒的習俗,也就是去拜訪別人,跟著別人去喝酒。

規矩的話就是要讓長輩先坐,然後給長輩先敬酒,然後再晚輩再去喝,算是比較傳統的一種酒席文化。

而且我們每個族群每個村莊,每年都會有敬老的一些事情,比如大家聚集在一起,然後一起吃喝,敬仰老人。


彭先生的雜貨鋪


喝春酒是一種過年的時候,親朋好友都要你來我往互相拜年,聚在一起熱熱鬧鬧的團圓祝福的風俗

吃春酒流程:春酒由上席長輩先喝,然後順時針方向輪流轉。好酒的人接到酒碗喜上眉梢,雙手端著送到唇邊,深吸一口,碗裡的酒明顯少了一截,讓酒慢悠悠經喉嚨流進胃裡,長出一口氣後將酒碗遞給下一位,才拿起筷子拈菜吃。一圈轉下來,酒碗已經空空如也

我們家鄉有類似風俗。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d0edbaa2b70a4e8096001eb4a6a9693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