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劇情忠實原著和崑曲音樂背景,10版比87版《紅樓夢》都好在哪裡?

阿丹151014015


這一版哪都不如87版,簡直是對紅樓的不負責任。



音樂美其名曰說是空靈,可是至始至終都放著,讓人壓抑恐怖。要知道賈府起初可是喜慶歡快的,宴會和元妃省親,都是莊重歡快的。87版很符合,這部真是忍無可忍!


還有妝容,小姐夫人們都是戲曲裝扮,而87版又美又仙,突出了美人們的資質,說話優雅。而那版個個場合哈哈大笑,一點優雅都沒有,簡直是市井人物!

還有比作楊妃的寶釵選個瘦演員,病如西施的黛玉找個胖演員,簡直離譜!還有晴雯也是囂張的過分,哪裡有一點原著的樣子。

看仕女圖髮型都是87版靠譜,而新版


簡直是自創的,不能接受它裡面的一切,尤其是音樂!


錦繡影視



10版比87版更忠實原著,10版的古典崑曲音樂背景比87版的廣東民間音樂背景更貼近《紅樓夢》中人生活的時代,這都是不爭的事實。

那麼除了劇情忠實原著和古典崑曲音樂貼近《紅樓夢》時代之外,10版還有哪些遠遠超越了87版的方面呢?

10版的少年演員在外貌年齡和演技總體上都是優於87版主演,尤其十三歲的于小彤表演很自然靈氣“紫鵑試玉”時的“河豚🐡臉”,不僅當年二十出頭的歐陽奮強老師望塵莫及,也是史上其他各版男女寶玉都不能及的自然靈動。

10版的“老戲骨”們表演功力,是87版中的五、六線成年演員無法與之相比的,尤其周釆芹是唯一演出了賈母老猴精、少女心、貴族老文青氣質的“老戲骨”。

87版的賈母扮演者是地方戲校的“女丑”老師李婷,她的表演永遠在習慣性的媒婆眯眼和瞪眼、耍手絹和“一陽指”之間交替進行。尤其是87賈母在教訓子孫時左右開弓長時間的“一指陽”形體動作,令到87版的攝影師非常無奈,只好常常使用近景將李婷扮演的賈母左右開弓“一指陽”的手臂都切掉。

近期就號稱高仿87版的“小戲骨”寶玉捱打時,“小戲骨”賈母也是全程模仿10版賈母賈政頗具大家風範的對手戲場面,完全拋棄了87版賈母的“一陽指”表演方式和賈政唯唯諾諾逃避賈母“一陽指”的表演方式。

還有“小戲骨”中的林黛玉,從選角到表演都在模仿89電影中的陶慧敏版林黛玉,完全拋棄了由李婷作為表演老師的87版劇組青年演員陳曉旭翻白眼、撇嘴巴、原地轉圈圈的怪表情和過份活躍的“聶小倩款”形體動作。

10版的服化道、燈光攝影都更加精緻到位,遠勝於簡陋粗躁的87版也是不爭的事實,畢竟時代進步了。可是87版的服化道、燈光攝影等全面的藝術水準,還完全不及此前二十五年的62越劇電影,這就說不過去了吧?

王扶林導演說87版是“普及版”“簡化通俗小人書版”,87版被某些媒體過份吹捧成什麼“不可逾越”的“頂峰”經典,實在是言過其實了。


阿丹151014015


李少紅版《紅樓夢》是由北京電視臺、中影集團等投拍的,最初確定的導演為胡玫。2006年,投拍方舉辦了聲勢浩大的《紅樓夢中人》大型選秀活動,為該劇選拔演員。

  後來,據說胡玫導演對海選出的演員不滿意,所以不再擔任該劇的導演。接任的導演是執導過《大明宮詞》、《橘子紅了》等電視劇的知名女導演李少紅,所以觀眾也把此版的《紅樓夢》稱為“李少紅版《紅樓夢》”。

  2008年,以打造唯美經典鉅著為目標的李少紅版《紅樓夢》正式開機。

  經過四年的拍攝,在2010年李少紅版《紅樓夢》進行了首播。這部耗資不菲的經典翻拍推陳出新,大膽啟用年輕演員,在道具、特效、畫面剪輯、製作中充分運用了現代科技,旨在創造全新的經典之作。

  但是在開播之後,口碑似乎與想象中的大相徑庭,質疑聲似乎超過了叫好聲,《紅雷夢》、《青樓夢》、《聊齋紅樓》等等“別號”紛繁出爐。

  誠然,翻拍電視劇是一件冒險的事情,翻拍《紅樓夢》這樣的曠世鉅著更是冒險的難事,翻拍87版《紅樓夢》這樣經典中的經典更是難上加難的冒險事。

  我們雖然應該為李少紅導演莫大的勇氣點贊,但是翻拍《紅樓夢》口碑差的問題卻是不爭的事實。為什麼觀眾對李導翻拍《紅樓夢》會產生這樣的態度呢?除了87版《紅樓夢》“先入為主”刻板印象的心理規律之外,李少紅版《紅樓夢》的確是有那麼多不盡人意之處。

一是“開水白菜”與“全家桶”。“開水白菜”是一道四川名菜,更是國宴上的一道精品菜餚。其食材以白菜和雞肉為主,但烹飪過程卻是嚴格和考究的,單單高湯就要熬製兩道,每道需要熬製四個多小時。成菜後色味俱佳、鮮香爽口。

  這就像36集的87版《紅樓夢》一樣,拍攝前劇組對演員的琴棋書畫、禮儀舉止進行了相當長時間的專業培訓。在拍攝中,劇組在實景建造大觀園的基礎上,還先後走遍全國10個省市41個地區、219個景點,不可謂不是小火慢燉出醇香。

  而李版《紅樓夢》在2006年啟動之後,前期耗用大量的時間去海選演員、去宣傳、去造勢,拍攝中極盡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段和技術,拍成了50集的大容量的“全家桶”。

  然而,是小火慢燉、不油不膩的“白菜湯”令人唇齒留香、久久回味,還是立等可取、熱油快炸的“全家桶”令人留戀嚮往,自然不言而喻了。

二是緊貼作品與迎合現代。這裡重點指的是在演員選用方面。87版紅樓在演員的甄選上可謂是用心至極,儘量緊貼小說中對人物外貌特點和性格特點的定位,反覆甄選,優中選優,成就了許多經典的絕版人物形象。如陳曉旭版的林黛玉,鄧婕版的王熙鳳,歐陽奮強版的賈寶玉,安雯版的晴雯,郭宵珍版的史湘雲等等,都是令人難忘的經典。

  李版紅樓的演員雖是經過大型海選出來的,但其劇中的形象卻是令人一言難盡的。儘管導演李少紅再三表示,選出來的演員年齡、氣質都跟《紅樓夢》原著的人物相符,但是現實卻擺在了面前。比如蔣夢婕版的林黛玉,嬌弱不足,健壯有餘,甚至還有些嬰兒肥;再如賈寶玉,無論是于小彤版小寶玉,還是楊洋版大寶玉,皆是一張現代氣息十足的韓式清秀臉。

  相比之下,中國人更容易接受的是歐陽奮強式的、天庭飽滿地閣方圓的年畫娃娃的喜慶臉。再如王彥華版的賈元春、歸亞蕾版的王夫人,扮相太過老氣,讓人不忍直視。周采芹版的賈母過於精瘦,顯得富貴氣不足等等。

  李少紅導演在演員的選用上,考慮更多的是“現代”味道的審美標準,當然這也是電視劇過度商業化、市場化運作模式下的產物。

三是娓娓道來與強烈烘托。87版紅樓夢在故事的展開和推進中,快慢適度、舒緩有致、娓娓道來,沒有過多的鋪墊和烘托,情節設計乾脆利落、恰到好處。

  而李版的紅樓中用了大量的原文朗誦旁白介紹劇情,加上詭異幽怨的背景音樂,還有時不時的煙霧升騰,來極盡烘托“夢”的氣氛,讓人容易產生光怪陸離、陰森恐怖的感覺,難怪被人戲稱為“聊齋紅樓”。

  比如,有幾個片段有點夢幻過頭變陰森的味道。比如寶玉捱打後夢到琪官和金釧兒的場景,琪官背光以剪影方式出現在寶玉床前,投井而死的金釧兒也面目模糊地站在幽暗的角落,兩人都對著寶玉怨懟地說話,此情此景與一些驚悚片橋段著實有些相近,讓不少觀眾不由得心頭一緊。

  在背景音樂上,李少紅導演在有意地向傳統崑曲藝術靠攏,來接近曹雪芹時代最盛行的藝術形式,但是傳統崑曲藝術的式微,對於廣大現代觀眾而言,可以說是相當陌生和難於被普遍接受和喜愛的。

四是雅緻簡約與華麗詭異。87版《紅樓夢》之所以成為經典,其關鍵就在於“用心”二字。尊重原著,吃透原著,嚴格遵循當時的社會背景和禮儀行為規範,在服裝、道具、化妝等等方面精益求精,顯得自然真實,協調契合。

  在李版紅樓中,各種妝容、道具卻是誇張和詭異的。先說說撲面而來的“銅錢頭”、“貼黃瓜片”。這種緊貼頭皮的髮型是一般人難以駕馭的,雖然女演員也都是明眸皓齒、花容月貌的,但是也被這“銅錢頭”的髮型拉低了顏值。由於其太過戲曲化、舞臺化,與現代觀眾審美習慣的差距太大了。

  再說服飾,此次李少紅導演依然用的是其御用設計師葉錦添。葉錦添是一個水平頗高的服飾設計師,比如《橘子紅了》中的“秀禾服”就是葉錦添的成功的代表作。但在紅樓夢中,葉錦添卻大量使用暗色和冷色,而且還時不時的出現“顏色混搭”的情況,使得畫面壓抑和混亂。

  網上更一度調侃“紅樓服裝N宗罪”,如“尼姑帶花(妙玉)、公子黃袍(賈璉)、二奶紅衣(尤二姐)、丫頭盤頭”等等搞笑之處。俗話說人要衣裝佛要金裝,失敗的服裝造型也是李版《紅樓夢》的硬傷。

五是實力滿滿與尬笑拼湊。87版紅樓夢中的演員個個實力非凡,不必說林黛玉、賈寶玉、薛寶釵、王熙鳳等等這些主要人物的表現,單是一些小人物的表演也是可圈可點。板兒初到賈府的調皮好動、饅頭庵中老尼靜虛對鳳姐的諂媚的嘴臉、春燕孃的“死魚眼”等等,把人物性格特點演繹的入木三分、呼之欲出。

  但是李版紅樓夢演員的表現真是不敢恭維。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林黛玉在初進賈府的謹慎小心,被蔣夢婕演成了沒見過世面的呆萌妹,嬌柔病弱被演繹成有氣無力。姚笛版的鳳姐演得太造作,總是尬笑不斷,單單是林黛玉出場那幕,姚笛只會嘻嘻哈哈虛笑乾笑,沒有氣場,根本演不出王熙鳳張揚跋扈以及圓滑世故。

  已小有名氣的唐一菲飾演的秦可卿,眼神妖媚的倒像風塵女子,賈府“第一得意孫媳”的內秀氣質全無;楊冪版的晴雯把在王夫人面前的西子捧心演成了釵橫鬢亂、衣衫不整。

  還有一些情節的設計更讓人哭笑不得,比如再湘雲醉臥芍藥叢時,是一名小丫鬟啞著嗓子大喊大叫告訴大家。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黛玉最後竟然是像“馬拉之死”一樣,玉臂外露裸死在床上,這個情節被大多數人所詬病。

  還有在臺詞方面,大部分演員像小學生背書,雖然節奏抑揚頓挫,但是不夠生活化,讓人看得不舒服。

  當然,也並非說李少紅版紅樓夢是一無是處的,不可否認李少紅導演是一個有水平和口碑的導演。在李少紅版紅樓夢中也有許多可看之處,如寶玉夢遊太虛幻境的奇幻、黛玉葬花背景的唯美、劉姥姥與女婿王狗兒接地氣的交流、寧府祭宗祠的宏大場面等都是拍的不錯的。

  只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87版紅樓夢是一部經典中的經典,是一部電視劇中的巔峰之作,實在是難以超越,觀眾難免更願意把最珍貴的情懷留給87版。





老王子看電影


大概像素比較好,比較清晰,畢竟科技進步了。

10版最讓我受不了的就是人物嚴重不符合原著。《紅樓夢》和別的文學作品不同,它對主要人物都有很細緻的外貌描寫,不是“沈魚落雁”這種泛泛之筆。10版的黛玉寶釵如果不看字幕,誰能看出哪個是黛玉,哪個是寶釵?還有賈寶玉,哪裡“面如中秋之月”了?外形就嚴重不符,更不必說氣質和精神內核了。實在讓人看不下去。簡直就是對原著的侮辱 。


雲舒0819


完全要靠旁白才能弄懂劇情的10版,竟然有人說比87版的好,真不知道好在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