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尉遲恭,棄暗投明,又怎樣得李世民賞識成為一代名將?


唐朝尉遲恭,棄暗投明,又怎樣得李世民賞識成為一代名將?

引言:

《新唐書》:敬德之來,李世民以赤心付之,桑廕不徙而大功立。君臣相遇,古人謂之千載,顧不諒哉!

<strong>尉遲恭,又叫<strong>尉遲敬德,他是唐朝的開國將領,跟隨唐太宗李世民打下了天下,也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他是一名少數民族,是鮮卑族的一個普通的平民百姓,最初的時候,他並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下屬,相反,他是李世民的對手

唐朝尉遲恭,棄暗投明,又怎樣得李世民賞識成為一代名將?

尉遲敬德

後來<strong>李世民廣納人才,而尉遲敬德憑藉他的武藝也得到了李世民的認可,在得到了李世民的邀請之後,尉遲敬德跟隨李世民一起發動了玄武門事變,並且親自射殺李元吉,為唐太宗李世民解決了胸腹大患,而他也因此被封為大將軍。不僅如此,他是一個有勇有謀之人,當他意識到自己的權力過大之後他便主動向皇帝辭官回家,不再過問朝廷大事。直到唐太宗李世民率領軍隊討伐高麗的時候,他又重新出山,輔佐太宗。



追隨劉武周,展現帶兵作戰才能

在尉遲敬德小的時候,為了生存,他便以打鐵為生。那個時候社會秩序相對比較安逸,但是當他成年的時候,在隋煬帝的殘暴統治之下,各地的將領們紛紛帶領軍隊起義,想要推翻他的統治。在這樣的亂世之下,尉遲敬德也認為與其在這裡苟活,還不如出去闖蕩一下,說不定還能光宗耀祖。於是他在高陽參加軍隊,討伐那些發生暴動的農民,

憑藉著英勇善戰的本領,一直被提拔,重用。

唐朝尉遲恭,棄暗投明,又怎樣得李世民賞識成為一代名將?

劉武周

馬邑鷹揚府校尉<strong>劉武周殺太守王仁恭,帶領軍隊反對隋朝統治。<strong>劉武周知道尉遲敬德擅長行兵作戰的本領之後,便誠心誠意地邀請尉遲敬德加入他的隊伍,擔任將軍。在劉武周麾下,由於尉遲敬德帶領軍隊屢屢取得勝利,因此也在軍隊中逐漸闖出了名聲,受到了將士們的尊重。或許也正是因為如此,他也逐漸被唐太宗李世民注意,

但在這時他們還只是對手,他被李世民視作心腹大患,沒想到最後竟然被自己招安。

得李世民賞識,忠心追隨,幫助太宗登基

劉武周所率領的軍隊很快因為統治不力被唐朝的軍隊攻克。但是因為尉遲敬德早在之前就已經像唐朝投降了,所以便可以不與劉武週一同論處。當時唐朝的將領都害怕尉遲敬德叛逃,於是就將他關押在軍隊中。但是李世民知道這個消息之後,就斥責了自己的屬下,並且命令士兵將他釋放,帶到自己的臥室中,賞賜了他很多的金銀珠寶。

唐朝尉遲恭,棄暗投明,又怎樣得李世民賞識成為一代名將?

李世民

並且對他說道:“大丈夫憑著情感志向互相信賴,不必把小小委屈放在心上。我不會聽信讒言去迫害忠臣良將,您應體諒。如果一定要離開,就以這些財物資助您,以表達我們短暫共事的情誼。”這樣一來,尉遲敬德便更加忠心耿耿的追隨李世民了。

根據歷史記載,尉遲敬德的武藝十分高超,於是為了能夠使他在軍隊中站穩腳跟,李世民就讓他在眾人的面前表演奪取齊王李元吉手中的馬槊。果不其然,尉遲敬德很快地就連續三次奪得了李元吉的馬槊。但是這樣一來,雖然他在軍隊中站穩的腳跟,卻得罪了齊王李元吉。

唐朝尉遲恭,棄暗投明,又怎樣得李世民賞識成為一代名將?

尉遲恭

玄武門之變中,尉遲敬德也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並且親手殺死了李元吉,這樣一來,他就被定為頭等功。唐太宗李世民甚至為了表達他的感謝,將齊王府的所有金銀珠寶,連同整座府邸全部都給了尉遲敬德,甚至還為他改名為尉遲恭。

晚年主動致仕回家,後又主動出戰輔佐唐太宗

尉遲恭晚年的時候,那個時候他已經身居重位,並且掌握著唐朝大半的軍隊,而為了不引起皇帝的懷疑,他便主動的辭官回到家中養老。在戰場上戎馬一生的尉遲恭回到了家中也沒有因此就怠慢下來,他仍然在堅持練習自己的武藝,想要有一天重回戰場。

唐朝尉遲恭,棄暗投明,又怎樣得李世民賞識成為一代名將?

尉遲恭劇照

這個機會並沒有等讓他等太久,由於高句麗的入侵唐太宗李世民便下令御駕親征高句麗,穩定了唐朝的疆域。當時已經在家養老的尉遲恭向皇帝進言想要跟隨皇帝一起出徵高句,於是唐太宗便恢復了他原來的官職,他也一起跟隨唐太宗打敗高句麗。

但是在班師回朝之後,尉遲恭也及時的急流勇退,向皇帝上交了權力,像之前一樣辭官回家養老。或許真是這樣的舉動,他不僅沒有引來皇帝的猜忌,反而是更加的受到皇帝的重用,每次有什麼疑問,唐太宗總是會與他討論。

結語

元末明初文學家楊維楨《鄂國公》:玄武門前人蹀血,虯鬚天子諫兇孽。誰開貞觀太平功,奪朔將軍三寸鐵。三寸鐵,鄂國公,將軍真有回無功。嗚呼,海池一語開天聽,手敕親頒宮府定。人知房杜掌經綸,誰識將軍善詞命?善詞命,萬古之無誰與並?

唐朝尉遲恭,棄暗投明,又怎樣得李世民賞識成為一代名將?

尉遲恭

對於尉遲恭來講,這是非常高的評論,但是他確實也值得後世的肯定。作為一名將軍,本身的職責便是輔佐皇帝打敗外來的入侵者,而作為唐朝的第二任皇帝李世民擁有像尉遲恭這樣驍勇善戰的人物,作為一名臣子,尉遲恭能夠像春秋戰國時期的范蠡一樣及時的激流勇退,既不引起皇帝的猜忌,也不傷害與皇帝之間本來就薄弱的兄弟情。

所以他也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在世人的眼中,他給眾人留下的印象多是門神,和秦瓊那樣一左一右的守護在眾人的家中。這也從側面看出了他武藝的高強,而他也不愧於所受到的封賞與稱讚。

《鄂國公》

《新唐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