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鍾琪的兵權,權利不比年羹堯小,為什麼雍正只殺了年羹堯,放過了嶽鍾琪?

中國歷史研究所


很簡單,雍正與嶽鍾琪只是簡單的君臣關係,是一種工作關係,兩人之間的親密度充其量也就是一個明君一個能臣,兩相合意罷了。

兩個人之間既沒有私情也沒有私仇!

至於雍正十年嶽鍾琪被罷官下獄,

  • 一則是因為嶽鍾琪曾經是年羹堯的得力手下戰將,

  • 二則是因為政治需要,軍權不可以讓某一個人掌握的太久。

  • 三則是因為嶽鍾琪確實打了敗仗,貽誤了大事。

但是呢,嶽鍾琪在曾靜案中表現不錯,也積有很多戰功。

平時呢,既不結朋黨,也不貪贓錢,算是一個好官。

雍正也確實是一個有道明君,好官自然是不可以殺的,嶽鍾琪也是一個人才呀!也就留下了他的性命。

13年後,雍正已死,乾隆也需要會打仗的人才了,嶽鍾琪也就復出了。

雍正和乾隆兩父子是把嶽鍾琪作為“國家良臣”來看待的。招之即來,揮之而去也。

年羹堯就不一樣了。

年羹堯和雍正兩個人有很親密的個人關係。

雍正曾經一次吃著荔枝很好吃,想起了年大將軍,荔枝不容易保鮮呀!於是讓驛站“啟動八百里加急送”,六天後,遠在西安的年羹堯也就吃上了雍正從北京送去的荔枝。

唐明皇喜歡楊貴妃也就如此了。

君臣二人有超出工作關係的親密度呀!

雍正為了表達出對年羹堯的喜歡,甚至拿自己的皇帝位子發誓,他說:

朕不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賞爾之待朕。

雍正說:我如果不去當一個好皇帝,首先就對不起你年羹堯對我的好。

雍正還曾對年羹堯說過:

“你此番心行,朕實不知如何疼你,方有顏對天地神明也!”

這是指著神明發誓呢!我雍正一定要對你年羹堯好!

有一個人際關係定律:當初有多愛,鬧翻後就會有多恨!

當初所有的甜言蜜語都會變成扎向心髒的針。

年羹堯也不爭氣,持寵生驕,飛揚跋扈,斂財貪權,得罪了很多人,這其實也沒有什麼。

但是,他開始了結黨,

對於皇帝來說,貪汙還可以忍,結黨絕對不可以忍!

感情還是在的,雍正勸年羹堯說:“人臣......若倚功造過,必致反恩為仇,此從來人情常有者。”

年羹堯沒有聽懂!也許聽懂了,只是不願去做!

他不死誰死!

劉德華和張學友演這種情感生死交戰演的非常好。


葭明通半瓶歷史


嶽鍾琪雖然一度權力、官爵不比年羹堯小,但是嶽鍾琪與年羹堯完全不是一類人。

年羹堯是雍正的包衣奴才,雍正一手把他提拔起來的,隨著權力越來越大,仗恃著曾經為雍正鞍前馬後,參與過包括奪嫡之爭在內的雍正的很多政治事務,立下過汗馬功勞,在獨自督師西北山高皇帝遠的情境下,變得越來越桀驁不馴、驕矜自大、張揚跋扈、違法亂紀。甚至在雍正閱兵時手下將士居然只知帥令,不知王命,還得意洋洋的告訴雍正,這才犯了帝王大忌。所以年羹堯之死,不是因為他官職高、權力大,而是因為他自己不知收斂,拼命作死。

嶽鍾琪是岳飛第21世嫡傳後裔,岳飛第三子嶽霖一脈之後。嶽鍾琪一生建功無數,卻低調務實,從不居功諉過,一生鞍馬勞頓,最後死在了征戰的路上。

其父親就曾追隨康熙帝征伐葛爾丹,立了大功,被康熙封為四川提督。康熙五十年(1711年),由於準噶爾汗國屢屢犯邊擾民,為了平叛報國,原本已經官至知府的嶽鍾琪毅然棄文從武,被任命為四川松潘鎮中軍遊擊,從此踏上戎馬生涯的征程。他一生建立的功勳如下:

一、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準噶爾汗國大汗策妄阿拉布坦與沙俄勾結,欲吞併青藏。32歲的嶽鍾琪被提拔為四川永寧(今四川敘永)協副將。身為副將的嶽鍾琪在都統法喇的指揮下,率六百精兵作為先遣部隊向裡塘、巴塘進發。用計擒殺叛軍首領達瓦喇札木巴、塞卜騰阿住第巴、達哇藍佔巴等,擊潰叛軍三千。巴塘叛軍頭目喀木布第巴一看形勢不妙,遂降服獻戶。接著,乍丫、察木多,嚓哇等地的堪布(寺廟主持)、喋巴(營官)、土司(頭人)紛紛順命歸降。

二、撫定裡塘、巴塘後,嶽鍾琪率六千清兵抵達察木多,活捉了在逃的蒙古喇藏汗等幾名叛軍首領。嶽鍾琪接著孤軍深入,在無法取得與上峰聯繫的緊急情況下,果斷突襲寨桑饒巴,奪取三巴橋。沿途反叛的各藏部落首領驚聞官兵似神兵天降,六個部落數萬戶盡皆降順。

三、突襲饒巴成功後,嶽鍾琪再設巧計捉拿了被稱著“萬人敵”的叛軍猛將黑喇嘛,攻下拉薩門戶喇哩。隨後嶽鍾琪獻計招降藏軍將領公佈,並再向噶爾弼獻計發兵拉薩。噶爾弼命嶽鍾琪為先鋒,嶽鍾琪率部馬不停蹄,日夜兼程、強渡過河、攻下敵堡,殲滅準噶爾軍,直逼拉薩山城。嶽鍾琪在藏王的親自迎接下進入拉薩後,派兵扼守拉薩各要衝,並在城內展開搜捕,活捉了策零敦多卜在拉薩的內應喇嘛四百餘名,降服協助準噶爾軍的藏兵七千餘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完成了拉薩平叛。

四、雍正元年(1723年),以參贊大臣職位隨年羹堯西征青海和碩特部首領羅卜藏丹津,出歸德堡(今青海貴德),斷敵退路。二月,襲破羅卜藏丹津大營,青海平。

五、雍正三年(1725年),授川陝總督,加兵部尚書銜。次年,奉命執行完成雍正的雲貴兩地"改土歸流"政策。

六、雍正七年(1729年),受命為寧遠大將軍率部西征,會北路靖遠大將軍傅爾丹備攻準噶爾部遊牧地伊犁。

七、乾隆十三年(1748年),參與大小金川之戰,獻南北夾擊、直搗中堅之策,被經略傅恆採納,並以13騎入勒烏圍(今四川金川東)大營,勸導大金川土司莎羅奔父子歸降。

八、乾隆十五年(1750年),西藏珠爾默特那木札勒叛亂,時年64歲的嶽鍾琪奉命出兵康定,會同總督策楞,結果成功討平叛亂。

九、乾隆十九年(1754年),嶽鍾琪抱重病出徵鎮壓陳琨,病卒於四川資州,時年六十八歲,乾隆帝賜諡襄勤,乾隆帝贊為“三朝武臣巨擘”。

嶽鍾琪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不世奇才,其赫赫武功橫跨三朝,其一生不是在出徵,就是在出徵的路上,可以算是康雍乾盛世的守護神,特別是雍正朝,簡直就是救火隊長。他雖然也曾功高震主,但是自己一直非常低調務實,從不居功自傲,這才有雖然牽連呂留良案還能全身而退。

雍正十年(1732年)十月,嶽鍾琪因為牽涉呂留良案,招致雍正疑忌,被以"誤國負恩"等罪奪官拘禁。雖然最後被以無罪釋放,但是終雍正一朝,再未被啟用。此期間,其修身養性,無半分怨懟之言。直到乾隆年間大小金川平叛,屢攻不下,乾隆才重新啟用了他,但是其職位也僅僅是恢復到四川提督而已。

嶽鍾琪不但一生武功煊赫,還著作有《姜園集》、《蛩吟集》等文集。


謝金澎


嶽鍾琪是岳飛的後裔,年羹堯是雍正的寵臣,此二人都曾為大清立下過汗馬功勞,同時也都是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唯一不同的是嶽鍾琪下獄後只是被廢庶人,而年羹堯下獄後卻是被賜自盡。導致這種結果不同的最根本原因其實還是二人的為人處世的不同,以及對皇權的威脅程度不同。

嶽鍾琪:招忌下獄,被廢庶人

受老岳家薰陶,嶽鍾琪也是一個能征善戰的主兒,嶽鍾琪憑藉著自己的軍事天賦屢立戰功,逐漸成長為了大清國的封疆大吏。

手握重權,功高蓋主難免會招制禍端,更何況嶽鍾琪還是以漢人身份擔任要職,自然招人忌恨,果然不久成都就有人訛傳其想要謀反,嶽鍾琪趕忙上書自辯清白,還好此時雍正帝對他還是信任的。

其實真正為他埋下禍患的還是呂留良案。此案讓雍正帝認識到原來滿人雖統治中原快一個世紀,但民間仍然有人並沒有真心臣服於滿清,甚至還拉出岳飛唆使手握重兵的嶽鍾琪謀反,本就疑心重重的雍正帝對嶽鍾琪自然就沒那麼信任,因而雍正帝慢慢開始藉著嶽鍾琪後期的作戰不力刻意打壓他,而朝中嫉恨嶽鍾琪官員們也是群起而攻之,不久嶽鍾琪被貶下獄,兵部叛其“斬決”,雍正帝念其有功,改為“監斬候”(也就是死緩),直到乾隆二年,才被放出來廢為庶人。

雍正帝沒有對嶽鍾琪動殺心,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嶽鍾琪懂得為人處世,對皇權並沒有太大的威脅,首先,嶽鍾琪是一直秉承“精忠報國”的原則一心撲在西北軍務上,其個人是沒有什麼政治野心的,即使是身居要位,也只是掌兵權,對皇權構成不了實際的危害。其次,其為人也是比較低調,特別是自成都那次訛傳其謀反的事之後,其做事更是謹小慎微。但因為兩件和他相關涉及謀反的事件,使得雍正帝對他終是不放心,最後才招制了被下獄的悲劇。

年羹堯:囂張跋扈,被賜自盡

年羹堯是雍正頗為倚重的寵臣,早在雍正登基之初便是大清國的邊陲重臣。基於對其的信任及寵愛,雍正賦予了他更多的權力,將西北幾個省的軍政要務悉數給予了年羹堯,年羹堯儼然成為了大清國的“西北王”。

雍正帝對年羹堯的恩寵,不僅沒讓年羹堯感激皇恩,相反年羹堯變得越加的囂張跋扈,導致西北地區出現了“不知皇帝,只知年大將軍”的局面,更為甚者,年羹堯入京面聖也不知收斂,更是讓文武百官對其跪迎。這明顯是對皇權赤裸裸的挑戰。這還不算,年羹堯還在朝中結黨營私,乃至能左右朝廷官員的任免,這應該是沒有哪個皇帝願意看到的吧。

其實憑藉著雍正帝對他的恩寵,年羹堯只要忠心辦事,不居功自傲,必定不會有如此下場,說白了年羹堯還是不太懂得為人處世,他真應該好好學學大唐的郭子儀。所以說,年羹堯被賜死完全是他自找的。

結語

嶽鍾琪下獄多多少少還是有點兒冤枉的,勝敗乃兵家常事,作戰不力的確有過錯,但不至於“監斬候”。年羹堯的確是罪有應得,不懂為臣之道的人,遲早是會被君主給清算的。


混沌聊史


嶽鍾琪其人無論在正史裡,還是《雍正王朝》裡,都和年羹堯有著莫大的關係。


雍正元年跟隨年羹堯出征青海和碩特部首領羅卜藏丹津的叛亂,駐紮于歸德堡,切斷敵軍入川、入藏的後路;以及襲破羅卜藏丹津大營,平定青海都是由嶽鍾琪部完成的。

嶽鍾琪這個角色在正史裡,雖然沒有直接證據表明他是年羹堯的親信,但是隨年羹堯出征,從任務佈置與安排上,都是非親信不可為的。

但是嶽鍾琪在《雍正王朝》裡顯得還是比較有心機的。


從江夏鎮的事情上,嶽鍾琪用刀劃破臉,就足見其心機之重。既能完美實現上司的意圖,又能規避職責風險,且能對未知的風險作出及時的預判。

嶽鍾琪和年羹堯的關係也相對比較微妙,江夏鎮其他參與事情的兵勇都賞了500兩銀子,而唯獨對嶽鍾琪的賞賜,年羹堯隻字未提。這裡不提反而說明嶽鍾琪是其嫡系親信,應該是拿股份的,運回四川再分的。

雍正之所以在剷除年羹堯的同時,沒有一併收拾嶽鍾琪,根據《雍正王朝》劇情分析,是有如下原因的。

首先,嶽鍾琪是雍正埋在年羹堯身邊一顆比較深的棋子。


在西寧,陝西巡撫範時捷(正史中是年羹堯的親信)在跟年羹堯要帳篷等軍資無果後,透露了其向嶽鍾琪彙報過,使得年羹堯暴跳如雷。這說明,在權力方面即便是最親的親信,年羹堯也絕對不會讓他人染指,更別提分享。

雍正正是看準了這層關係,才將嶽鍾琪收入囊中的。嶽鍾琪本身有很強的統兵能力,但是面對年羹堯,雖然自己是副帥,也只能是奴僕。而能給權力給嶽鍾琪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雍正。


其次,當時西北雖然叛亂已平,但是羅卜藏丹津逃竄,餘亂尚在,需要有人坐鎮。

很顯然嶽鍾琪是比較合適的人選,本身嶽鍾琪就是四川人,出身武將世家,在西北屬於本土製敵,對當地情況比較熟悉,對年羹堯的軍隊更熟悉。

而所謂的“餘亂未平”本身就是邊軍“養寇自重”的慣用手段。這事無法挑明,只要不過分,歷朝歷代朝廷往往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留嶽鍾琪在,本質上也就是朝廷有“小辮子”可抓。


再次,嶽鍾琪雖然在西北有很大的實權,但是比起年羹堯,實權要小得多,威脅自然小更多。


在年羹堯被剝奪兵權之後,由嶽鍾琪接任,授了一個“徵西大將軍”的職位(這是電視劇編撰的,正史中沒有)。嶽鍾琪雖然說接替了年羹堯,但是資歷與威望畢竟無法和年羹堯並駕齊驅。

所以嶽鍾琪是不可能形成年羹堯在西北形成的那個針扎不進,水潑不進的狀態。自然也不會對朝廷形成實質性威脅。

但本質上為什麼嶽鍾琪很難形成年羹堯那麼大勢力的原因,用正史裡的嶽鍾琪實授的官職可以說明問題。


正史中,雍正3年,嶽鍾琪被升任川陝總督(《雍正王朝》裡叫陝甘總督)接替年羹堯主持西北局勢。但雍正收回了撫遠大將軍的印信,並未授嶽鍾琪為撫遠大將軍,而是加了兵部尚書銜。這本質上嶽鍾琪就無法形成像年羹堯那麼大的權勢的。

“川陝總督”只是年羹堯眾多職務裡,相對實權的一個。的確西北四省的軍事、民政嶽鍾琪都有權利管轄。但是此外的更大的用兵權,糧餉監督權,以及西北人事決定權,嶽鍾琪實際上並不掌握了。


嶽鍾琪接任川陝總督的心情,理論上和祖大壽親眼看著袁崇煥被拿下,自己接受關寧鐵騎那感覺是一樣的,心裡除了恐懼還是恐懼。


炒米視角


對於這個問題,恐怕連嶽鍾琪自己都有些無奈,我又沒結黨營私、我也沒有威脅皇權、我更沒創建“年黨”,憑啥處理我?

話說手握實權的人多著呢,李衛控制著江浙地區的財富,張廷玉控制著朝野的人脈,至少在清朝的版面上,實權的人物有很多,難道雍正要一個不留的全部幹掉?沒這個道理。

說白了,手握實權不假,但這並不意味著自己將走向死路,如何運營自己在朝廷和官場上的關係,或者說如何讓雍正感到放心,這才是自己是否安全的重要保障。至少對於年羹堯和嶽鍾琪來說,前者沒做到,但後者做到了。

雍正最後選擇殺死年羹堯,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自斷臂膀,畢竟這是曾擁立自己上位的功臣,更在西北立下了軍事上的功勳以襯托雍正的功績,以至於年羹堯巔峰之時,大有與雍正一內一外共掌政權的態勢。任命官員要聽年的建議,西北軍權財權以及行政皆被年羹堯的勢力所染指。而即便年羹堯一度權傾朝野,雍正也仍然保持了縱容,可見他對年羹堯的壯大還是保持最大限度的容忍,但問題是,皇帝跟你客氣,你不能照單全收啊!

讓你手握重兵、讓你參與政治和官員任命,甚至縱容你腐敗,這麼多的高容忍都是為了一個結果:那就是我的統治要保證、我的地位更要穩固。可你不知深淺居然要擺出一副平起平坐的姿態,那我可就不容你了!我給你充足的權力,是為了讓你保證我的統治地位,而不是跟你共分江山。

所以張廷玉活了下來,因為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他知道怎麼區分;李衛更是混的風生水起,因為他權力再高也知道誰是他的主子。同樣的道理,嶽鍾琪也做到了,軍權我管著、西北的戰爭我打著,儘管我手握大權,但我的注意力只集中在戰爭上,至於結黨和營私,別人幹不幹我不管,反正我不幹。

所以在年羹堯逐漸做大之時,嶽鍾琪卻仍然是一個聽話的奴才,在尊重皇命的同時更注意保持了與年羹堯之間的距離,因此當年羹堯逐漸被打壓之際,嶽鍾琪不但沒有與年聯合,反而在關鍵時刻反踢一腳。曾靜傻乎乎的前來勸說造反,反而被其直接扭送到監獄。也許嶽鍾琪的志向沒有年羹堯遠大,但在政治情商上,卻遠遠高過年羹堯一頭。


遼寧資深球迷


年羹堯和嶽鍾琪之間是有本質區別的,年羹堯曾經是雍正皇帝最為信任的部下,雍正皇帝對年羹堯非常的包容,但是自作孽不可活,年羹堯的狂妄自大把自己給害死了。嶽鍾琪就不一樣了,他是名將岳飛的後裔,單是這個名號就不一樣了,他老爹在康熙時期位居要職,嶽鍾琪被貶官時並沒有不臣之心,主要是受人嫉妒,並且他為人謹慎,所以雍正皇帝猶豫再三後,還是沒把他殺了,而是被貶為了庶人。

雍正皇帝

年羹堯恃上眷遇,狂妄驕縱,導致了身敗名裂

年羹堯在康熙執政晚期,就已經幹到了川陝總督,很受康熙皇帝的器重,在雍正皇帝登基後,年羹堯是雍正皇帝的左膀右臂,在雍正皇帝立足未穩時,年羹堯被委以重任,讓其前往青海平叛,年羹堯平定了羅卜藏丹津叛亂,也穩定了雍正皇帝的統治,雍正皇帝更加器重年羹堯,他被封為一等公,他的父親,兒子也得到了朝廷的封賞。

最初雍正皇帝和年羹堯的關係非常的好,雍正皇帝還讓他跟著處理軍國要務,但是在雍正二年十月,年羹堯入京進諫雍正皇帝,雍正皇帝和年羹堯之間的關係急轉直下,因為此時年羹堯的權勢已經非常的鼎盛了,連蒙古王宮,直總督都要跪拜他,他甚至在雍正皇帝面前,也十分的驕橫無禮,一副你皇帝的位置都是我給你打下來的表情,這讓雍正皇帝十分生氣,也引起了他的警覺。

年羹堯

雍正皇帝開始讓人查年羹堯,年羹堯其實也沒有想造反的心思,但是他在大臣們面前作威作福,在雍正皇帝面前沒有人臣之禮,在朝廷之中結黨營私,雍正皇帝還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年羹堯卻貪贓枉法,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雍正皇帝已經容不下年羹堯了,短短几個月內就被削去了年羹堯所有官職,年羹堯在雍正四年被賜自盡。

嶽鍾琪屢受妒忌,功高蓋主,險遭殺身之禍

嶽鍾琪是在康熙四十八年,捐官入仕的,嶽鍾琪是文職,但是在康熙晚期由於準格爾部的騷擾,邊疆戰事頻繁,嶽鍾琪主動請纓轉武職,開始帶兵打仗,在四川建立了不少戰功,準格爾汗國和策妄阿喇布坦本來準備鼓動西藏喇嘛一起造反,嶽鍾琪又率領軍隊進入西藏平定了叛亂,嶽鍾琪也不斷受到朝廷封賞。

嶽鍾琪

雍正皇帝繼位後,青海羅卜藏丹津叛亂,年羹堯才到西寧時,被叛軍圍困,這個時候正是嶽鍾琪帶援軍來為年羹堯解圍,雍正二年,嶽鍾琪率部協助年羹堯圍殲了叛軍主力,叛亂被平定後,嶽鍾琪被雍正皇帝任命為甘肅巡撫,讓他管甘肅、青海兩地軍務。年羹堯被貶之後,嶽鍾琪被派去接替川陝總督一職,在這個時候川陝甘三省軍政要務,都由嶽鍾琪掌管。

雍正十年戰事再起,嶽鍾琪又被派去和準格爾部交戰,但是這次作戰嶽鍾琪卻吃了敗仗,被雍正皇帝降旨斥責,勝敗乃兵家常事,但是嶽鍾琪是封疆大吏,位高權重,對他羨慕嫉妒恨的人一大堆,加上曾靜還搞過了一出編造嶽鍾琪造反的戲,這時候後,以軍機大臣鄂爾泰為首的一群大臣,藉機上奏彈劾嶽鍾琪,雍正也早有意削減嶽鍾琪的實力。

鄂爾泰

所以在雍正十年,嶽鍾琪被降為了三等侯,不久雍正皇帝又下令將嶽鍾琪交兵部拘禁候議,這一關就關了兩年,嶽鍾琪看樣子在兵部得罪的人也很多,兵部提議是要殺了他,還好雍正皇帝知道嶽鍾琪也沒有什麼問題,判他"斬監侯"罰銀70萬兩。到了乾隆二年,雍正皇帝才把他放了出來,他貶為庶人。

轉眼又過去了十年,乾隆十三年,大金川叛亂,乾隆皇帝才重新啟用了嶽鍾琪。後來嶽鍾琪又為清朝平定了西藏珠爾墨特叛亂,乾隆十九年嶽鍾琪在平定了,重慶地區興起的邪教禍亂後,不久就病逝了,乾隆皇帝還把他列為了五功臣之一。乾隆皇帝

結語

年羹堯的權勢是遠高於嶽鍾琪的,年羹堯心高氣傲,貪贓枉法,在雍正皇帝面前居功自傲,因此引起雍正皇帝警惕,被貶官後仍然毫無收斂,因此雍正皇帝才對他痛下殺手;嶽鍾琪屢建戰功,備受雍正皇帝恩遇,但是也因此讓不少人記恨,嶽鍾琪被貶官後去見雍正皇帝時,戰戰兢兢可見他知道收斂,頂多也就貪汙點錢,但是罪不至死,所以雍正皇帝最後留了他一命,兩人是有本質區別的,年羹堯的權勢已經威脅到了雍正皇帝的統治,嶽鍾琪還沒達到這個程度。

影視劇中嶽鍾琪和年羹堯的形象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並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


玄坤文史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嶽鍾琪與年羹堯相比,權利相差不是一丁點,年羹堯集權,而嶽鍾琪權利分散,被雍正控制,其次,年羹堯與嶽鍾琪就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人,年羹堯肆意妄為,目中無人,嶽鍾琪低調做人,處處隱忍。

從權利而言,嶽鍾琪影響不到雍正,所以沒有必要殺他,從為人處事而言,嶽鍾琪更是一個合格的臣子,君臣之禮頭頭是道,雍正也捨不得殺他,反觀年羹堯則是功高蓋主,虎視眈眈,不殺不行。

為什麼這麼說呢?接下來我再把兩人進行詳細介紹對比,也許你就會從中發現雍正殺年羹堯的真正原因。



一、年羹堯生平

年羹堯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父親年遐齡最高官職是湖廣總督,年羹堯在康熙三十九年中進士,從而步入官場,康熙四十八年成為四川巡撫(相當於省長級別),當時的四川提督是嶽鍾琪的父親嶽升龍(相當於省委書記)。

成為四川巡撫後的年羹堯,跟當時八爺的人明珠走的很近,引起雍正不適,雍正想盡一切辦法希望能夠將年羹堯納入自己隊伍中支持自己成為太子。

康熙四十九年,年羹堯與嶽升龍一起平定四川叛亂,並且活捉叛亂首領羅者,立下大功,康熙五十年,康熙皇帝親自指婚,將年羹堯的妹妹年秋月嫁給雍正做側福晉,從此以後年羹堯開始跟雍正親近起來。

與雍正關係逐漸變好的年羹堯也就成了雍正手下的一員猛將,後來在西北大將軍傳爾丹被老八團隊弄垮之後,雍正聽從鄔思道的建議推薦十四擔任西北大將軍,而讓年羹堯成為陝甘總督在糧草上制約十四。康熙五十九年,年羹堯果然成為陝甘總督,奠定了自己的軍事基礎以及在官場的人脈。

後來雍正登基成為皇帝后,對年羹堯也沒有虧待,立馬將他封為撫遠大將軍,並且涉及西北所有政務軍事,年羹堯都可以自己決定,一時間年羹堯成為名副其實的西北“土皇帝”。

雍正對年羹堯相當重用並且珍惜,曾經跟年羹堯說“朕不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賞爾之待朕;爾不為超群之大臣,不能答應朕之知遇”,情真意切,又透露出肉麻之感。

也許人往往就是這樣,越愛就越容易放肆,年羹堯在雍正的厚愛之下,逐漸迷失自我,公然在西北地區進行年選,隨意任用人事,並且結黨私營,搞得雍正心裡很是恐懼,但是也不能立即卸磨殺驢。

年羹堯最糟糕的就是對待雍正甚至沒有君臣之禮,見到雍正不下跪,朝中大臣沒有年羹堯的指令不敢發表意見,一時間基本權傾朝野,雍正殺意漸生,最後在年羹堯回京覲見皇帝的途中,公然讓巡撫等人排成一隊跪地迎接,全然就是皇帝之禮,徹底引起雍正不滿。

雍正直接將年羹堯調任為杭州將軍,相當於貶職,所謂樹倒猢猻散,大家看到年羹堯被貶,紛紛出來揭發年羹堯罪證,最終列舉出九十二款罪行,被雍正治罪賜其獄中自裁。


二、嶽鍾琪生平

年羹堯倒臺後,嶽鍾琪接替年羹堯成為陝甘總督,可是嶽鍾琪的權利與年羹堯有很大區別,嶽鍾琪僅僅只是負責帶兵打仗,在人事、後勤等方面上沒有實權,還需要雍正管制,所以嶽鍾琪與當時的年羹堯有很大區別。

嶽鍾琪一生取得很多成績,比如平定羅卜藏丹津,收復青海,還有在陝甘地區推行“改土歸流”,取得一定的成績。

但是,雍正六年,一個叫曾靜的“生員”叫自己的學生張熙寫信給嶽鍾琪希望嶽鍾琪以岳飛後人的身份加入到反清復明的隊伍中去,這件事情把嶽鍾琪嚇得不輕,就立即稟報雍正,曾靜被雍正治罪。



可是也因為這件事情,雍正對嶽鍾琪產生懷疑,於是在雍正七年,雍正封嶽鍾琪為寧遠大將軍帶領十萬大軍去出征葛爾丹,這一仗一打就是三年,關鍵還沒有勝利,嶽鍾琪最終被雍正以“誤國”之罪審訊,並且念及嶽鍾琪的功勞給嶽鍾琪判了斬監候,直到乾隆二年才被乾隆放出來。

乾隆三年,嶽鍾琪被重新啟用為總兵,參與平定“大金川土司叛亂戰役”並且取得勝利,得到乾隆重用,最終於乾隆十九年去世,享年68歲,乾隆對他的評價是“三朝武臣巨擘”,可見嶽鍾琪最後還是得以善終。


結語

綜合以上兩人的生平事蹟,我們就會發現,年羹堯做撫遠大將軍的時候,猖獗驕縱,目中無人,而嶽鍾琪做陝甘總督,雖然十分低調,還要因為曾靜一案受到牽連,最終被治罪,更何況那麼肆意妄為的年羹堯,有十個也要被殺。

俗話說“小心使得萬年船”確實是真理,做人低調一點,總沒有什麼壞處!



嗔痴歷史觀


年羹堯與嶽鍾琪的性質不同。

無論年羹堯有無這個想法,但在行動上,他的做法是在挑戰皇權。

比如,當時只要是年羹堯保舉的人,吏部和兵部都必須優先且無條件錄用,號稱“年選”,而且,但凡與他並非一黨者,動輒便彈劾。再比如,年羹堯自恃功高,日益驕縱,在與其他官員接觸的過程中,發送公文動輒稱“令諭”,只要見他便要行跪拜禮,迎接皇帝上諭時甚至從不行跪拜之禮。



能決定行政用人,結黨營私,擅權亂政,作威作福,且自恃功高,毫無人臣之禮,這樣的人別說雍正,換了哪個再懦弱的皇帝都不會輕易忍下。

所以,年羹堯的死是咎由自取,罪有應得,雍正帝殺他沒毛病。

但嶽鍾琪不同,他本人是沒有爭權奪利的念頭的,而且處置年羹堯的時候如此大張旗鼓,作為繼任,嶽鍾琪肯定是心有餘悸,以後行事處處小心,避免成為第二個年羹堯。

不過,身居高位,就難免招忌,尤其嶽鍾琪手握重兵,又是岳飛的後代,不用他自找,麻煩就會主動找上門來。

而且,嶽鍾琪的命運也並沒有強到哪裡去。



雍正五年,就有人在街上宣傳,說岳鍾琪要率川陝將士造反了。雖然後來審明翔實,是個瘋子在說瘋話,但嶽鍾琪仍然十分緊張。他深知人心可畏,高處不勝寒,遂立即給雍正帝上奏摺,試圖澄清事實,為自己辯白。雍正帝雖然在硃批中好言安撫,但心中已經有所懷疑。

緊接著,曾靜又派門人張熙見嶽鍾琪,欲遊說其反滿興漢。嶽鍾琪騙其口供後,將張熙和曾靜抓捕,送交雍正,由此又牽出呂留良案。

這樣的事幾次三番地發生在嶽鍾琪身上,換了誰都會忌憚,更別說是本性多疑的雍正帝。但此時西北戰事正酣,仍然需要嶽鍾琪,而且即便處置嶽鍾琪,也缺少藉口,所以雍正帝依舊對其委以重任,加封寧遠大將軍。

雍正十年,在與準噶爾部作戰的過程中,嶽鍾琪指揮和用人出現失誤,不僅損失嚴重,而且追擊不利。雍正帝終於抓住機會,嚴厲斥責嶽鍾琪。緊接著,鄂爾泰彈劾嶽鍾琪,下令削去其三等公爵位,以商辦軍務為由令其回京,並交部議處。



嶽鍾琪被拘押了兩年,判決結果才出來,結果是斬決。雍正帝經過權衡,改判斬監候,並罰銀七十萬兩。至此,嶽鍾琪一世之功盡毀,奪爵罷官不說,還花費了大量銀錢。直到乾隆二年,新君為收買人心,才將其貶為庶人,釋放出獄。

比起年羹堯的身首異處,嶽鍾琪雖處處小心謹慎,但依舊被皇權所忌,即便勉強保住了一條命,但經過幾番折騰,遭到一連串的折辱,也已失去了人之為人的尊嚴了,由此可見專制社會政治鬥爭之無情。


達摩說


我是飛越滄海,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作為雍正朝的四大寵臣裡最受寵的一人,年羹堯卻是雍正即位後處理的第一起文字獄案件,雍正在位十三年,處理過二十起文字獄。但,其它文字獄是實打實的文字獄,而年羹堯這起文字獄只是雍正借文字之名實剪除年黨之為。

年羹堯的文字獄是發生在雍正三年二月,年羹堯在上表雍正時,因字跡潦草不堪,還顛倒了成語“朝乾夕惕”寫成了“夕惕朝乾”,而被雍正抓住錯誤,認為年羹堯是居功藐上,心懷異志,從而開始了一系列整治年羹堯及其黨羽的措施。

以年羹堯的平素為人,很難說這是不是他故意用錯成語來挑逗雍正。之所以說是挑逗,因為作為臣下給皇帝上表,都是帶著千小心萬注意畢恭畢敬的態度,惟恐字跡不公整出現謬誤,用錯字可能會偶爾出現,但字跡潦草則是不可能的。

再加之年羹堯素來恃功驕縱,不但沒把王公大臣們放在眼裡,對雍正也是缺乏人臣之禮,在這種目空一切驕縱無忌的心態驅使下,是有很大可能會刺激他一時興起,玩耍一把這個擁有天下最大權力的皇帝雍正,滿足一下自己驕狂的虛榮心的。

至於說為何在都手握重兵的情況下,雍正放過了嶽鍾祺卻殺了年羹堯,那是因為,他倆人有著實質的區別,最重要的一點是,嶽鍾祺只是一名純粹的軍人並不參與政治。而年羹堯則不同,他不但手握重兵,還玩弄政治,玩弄權術,網羅黨羽,培植自己的勢力,一個手握幾十萬軍隊的封疆大史,手還伸這麼長,想幹什麼,無論是哪個皇帝都是不會容忍的,這是歷朝歷代的皇帝對大臣最為忌憚的事。

年羹堯也是位奇人,康熙年間就平步青雲

年羹堯是漢軍鑲白旗人,是官宦之家出身,他的父親年遐齡曾官至湖廣總督,而年羹堯則是康熙三十九年的進士,這時的年羹堯也才二十出頭,曾多次擔任四川、廣東鄉試考官,累遷內閣學士。在康熙四十八年,成為了四川巡撫,才三十歲的年羹堯就成為了封疆大吏,可謂是很會做官了。

在康熙四十九年,四川發生叛亂,年羹堯與時任四川提督的嶽鍾祺的父親嶽升龍出兵討伐,生擒了叛亂首領羅者。

康熙五十六年,策妄阿拉布坦遣其部將策凌敦多布入侵西藏,殺死拉藏汗,引動西藏叛亂,康熙授年羹堯為定西大將軍印,率部聯合噶爾弼、延信聯軍平叛,於康熙五十九年,平定西藏叛亂,年羹堯也升任川陝總督,成為西陲重臣。

康熙六十年九月,青海郭羅克發生叛亂,年羹堯利用當地部落土司之間的矛盾,輔之以“以番攻番”之策,迅速平定了叛亂。

年羹堯是如何成為雍正陣營裡的主力干將的

最初的時候,年羹堯可不是四爺黨,年羹堯最早時候就被明珠看中,雖然那時明珠已經在康熙朝時失勢,但人脈關係還在。明珠一看年羹堯這小夥子日後肯定有前途,就將自己的孫女嫁給了年羹堯,可惜的是這位納蘭家的姑娘命薄,沒兩年就死了,明珠是鐵了心要栓住年羹堯,一看自家沒有合適的姑娘了,就把他妻子家的重侄孫女再次嫁給年羹堯。這個可是愛新覺羅氏家的姑娘,有皇室血統。

年羹堯這時依附的是明珠,而明珠可是八爺黨,年羹堯雖沒明面上支持八爺,可從關係上來說,他和八爺的關係要更親近些。

關係發生轉變是在康熙四十八年,這一年,康熙把漢軍鑲白旗劃歸了雍親王所屬,作為漢軍鑲白旗的年羹堯就和雍親王有了從屬關係,更近一步的是,在康熙五十年,康熙親自指婚,把年羹堯的妹妹嫁給了雍親王做側福晉。有了姻親關係,自然非同一般了。

但這時的年羹堯可還沒有鐵心站在雍正這一陣營裡,這從雍正在康熙五十八年時給年羹堯寫的《和碩雍親王諭年羹堯》這份手諭可知。雍正在手諭裡通篇痛罵年羹堯。

斥責年羹堯違反國朝祖宗制度,無視旗屬主僕關係;

在妃母生日和阿哥完婚等慶典時,從來不道賀,不問安;斥責年羹堯不僅在四川驕橫不法,狂悖無忌,還企圖誘使主子生非分之想;痛罵其不孝,不顧父親(年遐齡)年老,把七八個兒子全部帶在身邊,不留人侍候老人。

最後,這時還是雍親王的雍正特別警告年羹堯,他已將其罪行一一存留,若不思悔改,則奏請皇上自有定奪,這些若是上報康熙知道自然是死罪。

這通篇連怒罵帶威脅的手諭說明這時的年羹堯並沒有把自己和雍正綁在一塊,甚至於還和他有些離心離德。而雍正在怒罵警告之餘,就是要年羹堯送兒子來京城當人質。

雍正之所以如此大發脾氣,因為這時正是奪嫡的關鍵時期,這時的年羹堯正在西北,而這時在西北的還有誰?自然就是擔任撫遠大將軍在青海主持平亂的十四皇子胤禎。年羹堯正是在協助十四皇子,顯然,這時年羹堯和十四皇子正走得比較近,所以才讓雍正大發雷霆,格外暴怒。

接到手諭的年羹堯估計也是清醒了不少,不久,就把兒子送回了京城,明義上是侍候年邁的父親,實則是向雍正送人質表忠心,這時才真正鐵心成為雍正一營的人。

擁立雍正,成為第一寵臣

有了年羹堯這個封疆大吏的鐵心站隊,雍正也才有了底氣擺平其他幾位皇子。雍正即位後,立馬就封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賞賜一等公爵,還賞一子爵由年羹堯的兒子年斌承襲,其父年遐齡則被封為一等公,外加太傅銜。年羹堯不僅在涉及西北所有政務軍事上大權獨攬,還有權參政朝廷。這時的年羹堯可謂是權傾朝野,天下最炙手可熱的人。

雍正對年羹堯的寵幸甚至於還安生了類似於“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事情,雍正為了讓年羹堯吃到新鮮的荔枝,用快馬五天時間就送到了遙遠的西北。為了年羹堯,雍正是什麼肉麻的話都說得出口了,“朕不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賞爾之待朕;爾不為超群之大臣,不能答應朕之知遇,......在唸做千古榜樣人物也。”

意思就是我如果不能成為一個出色的皇帝,就不能答謝你如此對我的支持之恩;你如果不能成為一個超群出眾的大臣,就不能報答我的知遇之恩。讓我們都成為千古榜樣的君臣!雍正對年羹堯的寵幸程度在歷史上也是少見的了。

忘乎所以,年羹堯走上末路

或許是雍正的過分寵幸,讓年羹堯已經忘記了自己的位置,他轄制的川陝甘成為朝廷水潑不進的地方,一干權力位置都是安插他的親信,他舉薦的官員吏部和兵部都不敢違逆,就連雍正下詔至西北時,年羹堯都不行跪拜接旨之禮,在雍正二年,年羹堯返京之時,就連總督和巡撫都要對他行跪送之禮,這就是對待皇上的禮儀了。

年羹堯返京時,朝中官員們都去郊迎,面對文武百官的跪拜之禮,他卻安坐於馬上,看都不看一眼,王公大臣們向他問候,他也只是輕點一點頭,這排頭真是比皇上還要皇上,可謂狂妄之極了。在面對雍正時,雍正賜坐時,竟然是叉腿而坐,毫無君臣之禮。

更有甚者的是,雍正準備獎賞這些有功將士時,連宣三次旨,這些將士都沒有一點反應,直到年羹堯一聲令下,這些將士才叩頭拜謝皇恩。作為一國之君,竟然指揮不動手下人,這些人只知有年羹堯而不知有他這個皇帝,雍正心裡那可是百般滋味啊。這時估計已經起了殺機了。

在年羹堯回到西北後,雍正下的諭旨已經開始轉變了:

“凡人臣圖功易,成功難;成功易,守功難;守功易,終功難。......若倚功造過,必致反恩為仇。此從來人情常有者。”

可惜,毫不在乎的年羹堯完全沒把雍正的這番警示當回事,依然我行我素,直至出現了上表不尊,字跡潦草成語倒用,雍正開始下決心整治年羹堯。

雍正先把年羹堯調任為杭州將軍,群臣見年羹堯失勢,平時積累的眾多怨恨頓時噴發,總結出了九二款罪行,雍正說,這九十二款中應服極刑及立斬的就有三十多條,但念及年羹堯功勳卓著,賜其獄中自裁。

年羹堯或許沒有反叛之心,但他的做法是任何一個皇帝都無法忍受,也不能不忌憚的,何況,他面對的可是雍正,豈是能容忍臣子敢如此囂張跋扈。年羹堯之死也是自己作死,不知收斂,擅作威福,恃功驕妄,目無君臣,結黨營私,貪贓枉法,只有死路一條。

而嶽鍾祺雖也擔任撫遠大將軍手握重兵,權力卻遠不及年羹堯,他只有統兵權,根本沒有官員任免的權力,地方政務上也插不了手,更別說參與朝政了,他也沒有黨羽。嶽鍾祺只能依附雍正才能存在,所以,他對雍正沒有危害,但饒是如此,最終也因一些過失而被雍正罷了職,雖然念其戰功而沒有處死,若不是後來乾隆放他出來,他也是註定終身要在監獄裡度過。


飛越滄海新史觀


嶽鍾琪沒參與雍正篡位,沒威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