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王朝覆滅時,老百姓真的在乎那些亡國皇室的悲慘遭遇嗎?

遊在路上的魚1986


古時所有舊皇朝的覆滅,都是被更強大的新興勢力代替,而新興力量在初期總是生氣勃勃的,並且都會本能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給予民眾某種程度的讓步。但他們的繼承者也會很快就忘記了前輩的初衷,變本加厲地貪佔享樂,從而不可避免的重蹈被更替取代的覆轍!人性的自私還導致所有統治者都持未見棺材不落淚的態度!難怪所有民眾對皇朝的更替都是"千家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阿拙哥


老百姓根本就不會在乎,甚至會巴不得有這麼一天。當一個新的王朝在推翻舊的王朝的過程中,對百姓不是燒殺就是姦淫掠奪,他們新政權的旗幟是在無數老百姓屍骨上樹立起來的,無論後期統治者怎麼樣的安撫老百姓,老百姓也不會忘記他們的暴行。

統治者每年都要年輕力壯的男子,無條件的去服兵役或者是修陵墓,去的人最後死的死傷的傷,好好一個幸福的家,就這樣弄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如果是一個民族建立了新政權,所有別的民族就成了它們的奴隸,還要受他們的歧視。

如果遇到天災人禍,人不死絕都不會有人來管,哪來的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封建社會里那隻能是做夢。皇室家族只顧自己吃喝玩樂,他們的眼裡哪能看到百姓的死活?老百姓的心裡巴不得他們早點滅亡,渴望一個新的統治者,能給老百姓帶來新的希望,帶來一個安穩的幸福生活,但是最後都是以失望告終。




青雲直上鵬程萬里


以清朝為例,即使是曾經繁華一時的大清王朝最後也只能讓位於強者。但當時的老百姓作為時代的主體面對這樣一個富有歷史性意義的事件,他們的態度又究竟是怎樣的呢?

或許結果要出乎我們大家的意料了。他們看著偌大的一個清王朝就這樣被拱手讓人的時候,他們心中不是悲哀,不是痛恨。而更多的是波瀾不驚。因為在那樣一個封閉的朝代中,每個人都是在自己的一方土地中忙著只屬於自己的事情,沒人會顧及他人的生活狀態。毫不誇張的說,由於清朝時期動亂四起,或許作為鄰居的兩人都不會有很多交集。更別說是清朝政府發生了什麼變化了。

他們對國家的信息一直都是處於封閉狀態,無論國家發生了多大的事情,他們每天都要照常到田間耕作維持生計。更何況清朝政府頒佈了愚民政策,本就不瞭解國家之事的百姓就更加不會被國家的變化所驚動了。所以溥儀宣佈退位的時候,百姓只是知道了這個事實,但幾乎很少有人會義憤填膺的站起來說溥儀的不是,並與外界作鬥爭。雖然這個消息對於百姓來說雖然毫無意義,但對於當時的知識分子以及改革人士來說,意義卻是重大的。

知識分子們思想活躍,曾經一度到外國留學,他們知曉大清王朝的腐朽性所在。他們更十分羨慕並渴望引進外國一些先進的思想與技術,來壯大當時的愚昧的清政府,使國人得到開化。可是,怎奈堂堂的一個大清王朝竟如此腐朽不堪。溥儀更是軟弱無能,固守成規,不願對已經落後於世界的舊中國進行改革。而如今溥儀終於退位,他們也就有了施展自己才能的機會,自然是非常欣喜的。

他們主動把握住這個機會,進行各種富有意義的宣傳性活動,為了傳播自己的先進思想,他們在報社上發佈自己的文章,為民國的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當然,同樣是溥儀退位,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對這件事無動於衷。那些清朝的老臣,他們一步步看著清王朝壯大,現如今又看到溥儀退位,清王朝就這樣滅亡,心裡自然不是滋味。而他們的思想還停留在個人要與國家共存亡的階段,於是許多人都認為這時一大恥辱,有的直接自殺來表明忠心。

但這其中也不乏小人,他們雖然是清朝的遺老,但卻趨炎附勢,在目睹溥儀退位後,直接改名換姓,歸附他家了。而傷心的,高興地終歸還是少部分人,作為最大的一個群體,也就是百姓,他們對溥儀退位這樣的一個事件所抱有的冷漠態度不免使人心寒。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現象的出現,責任是不在百姓的。這一切只是因為腐朽的清政府採用了愚民的政策,他們大膽地忽悠著自己的百姓,給他們一種繁華的假象,閉關鎖國,便是最好的例證。

所以既然這些信息從源頭上就已經不真實了,那麼又如何能夠強制百姓們去對這樣的一個所謂的重大的事件有所感受呢?此外,平心而論,在那樣一個信息封閉的朝代中,國家的變化對於靠種地來養家餬口的百姓們又有多大的影響呢?溥儀退位,他們不會少種一次地,多吃一頓飯。該窮的還是繼續窮,該出苦力的還是要繼續做苦力。

若不是有這樣的信息傳來,他們或許始終都不會知道原來自己的朝代已經易主了。更令人感慨的是,就算知道了,又能如何呢?他們只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百姓,這個消息,只會淪為他們平常談笑時不值一提的笑資罷了。人們永遠只會在乎自己的生存狀態,除此之外,其餘的事,對他們來說,不過只是一縷清風,不留下絲毫的痕跡罷了。

所以,從清朝百姓的冷漠態度中足以見得,百姓們只會在乎自己的切身利益,所以無論朝代如何變遷,只有得到了民心,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百姓才會感覺到自己的命運是和國家的命途綁在一起的,才會願意為了國家的生存去做出自己的努力。就不會出現像溥儀退位時,廣大百姓無動於衷的尷尬現象了。





燈光下的歷史


老百姓只會“呵呵”。

我們再來複習一下那首非常非常著名的古詩吧。

《山坡羊·潼關懷古》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看到了吧,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這下子,題目的答案是不是已經昭然若揭了呢?


大葫蘆蘆蘆蘆蘆


摘要:

要說在乎,老百姓肯定是在乎的,只不過在乎的是發生在他們身長的歷史事件,更多的是茶餘飯後的談資與消遣,其實大多數人是不願意收留的,因為會有殺身之禍!

一、明朝後裔朱三太子,一直成為清朝追殺的對象!


明朝滅亡後,民間不斷有自稱是明朝皇室後裔的“朱三太子”,他打著反清復明的口號,一直致力於推翻清朝的統治,恢復明朝。

而朱三太子是否有這個人,他的身份是否為真的太子,人們也不知真假,但是老百姓關心的是發生在他身上的那些歷史事情,可能沒有人跑去噓寒問暖關心一下他!

原因如下:

  • 01.明朝的朱三太子一直是清朝的捕殺對象,普通老百姓得罪不起清庭!
  • 02.明朝滅亡之後,皇室後裔大多數被殺,存活下來的已經隱姓埋名,沒人知道他們身份!
  • 03.老百姓還是想過好自己的生活,“莫談國事”是大忌。

二、前朝滅亡後,奪取政權的新朝會把前邊皇室人員趕盡殺絕,這是政治的需要!


新王朝的誕生,必定會遭到少數人的反對,特別是前朝皇族後裔的反對,只要這些人還活著,新王朝的當權者恐怕會吃不消睡不著。

秦朝的滅亡,導致秦王朝王族被斬殺殆盡,秦朝的直系後代基本被殺完了。


唐朝滅亡之後,朱溫把唐王朝的皇室人員屠殺殆盡。首先在他篡唐之前,殺害了38歲的唐昭宗,次年殺害了唐昭宗兒子德王李裕等9人,然後把屍體扔在曲江池中。


700多年後,李自成起義,攻佔北京,明朝滅亡,李自成殺害了朱元璋後代近萬人,朱姓皇族幾乎滅絕!

結語:

歷史很是巧合,朱溫篡唐自立殺害李氏皇族,而後的李自成攻佔北京殺害朱氏皇族,這是巧合還是歷史的輪迴?


南山居史


憐憫之心,人皆有之。即使落難的帝王族人,還是會得到同情的。

公元前284年,燕國、秦國等五國聯合攻打齊國,齊愍王被殺。齊愍王的兒子田法章改名換姓來到莒城太史敫(jiǎo)家做傭人。太史敫的女兒慧眼識英才,看他狀貌非凡,不像普通老百姓家子弟,很像貴族世家,於是對他很好,後來兩人還產生了愛情。

很久以後,齊國田單恢復了齊國,要立齊愍王的兒子田法章為王,到處尋找,最後才在太史敫家找到了他,立為齊襄王。齊襄王繼位後,立太史敫之女為王后,史稱君王后。

韓信也是出身韓國貴族,秦滅韓後,四處流浪,生的白白胖胖,就是什麼也不會做。一次,韓信釣魚時,河邊一位漂洗絲帛的大嬸,見他一副飢餓的樣子,就把自己帶的飯給韓信吃。就這樣,韓信釣了幾十天的魚,大嬸漂洗了幾十天的絲帛,免費給韓信帶了幾十天的飯菜。

感動的韓信對大嬸說:"吾必有以重報母。"大嬸卻說:"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老太太看出韓信是個舊日王孫,而今淪落到如此地步,心生憐憫,藉故給了他幾十天的飽飯吃。


南宮外史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皇位上換了人,如果對自己的生活影響不大,倒是沒幾個人關心。

但若是新上位者倒行逆施,那麼,人們還是會懷念從前的君主的。

但話又說回來了,如果原來的君主真替老百姓著想,又怎麼會被替換呢?

所以一般情況下,朝代更替,傷心的多是家天下的皇帝及其利益相關者。

那些成為遺老遺少,矢志恢復前朝榮光的人,大概率來講,也是前朝的既得利益者,他們擺出追念的姿態,一是真的對逝去的榮光傷心,二是表明不會太輕易攀附新貴。

但世事不盡如人意,據說隋末起義的竇建德,因實力不濟敗給李世民。他建立的短暫的夏朝,由於竇對老百姓不錯,老百姓還是很感念他的。

有些人念舊,老君主雖不咋地,但念及其先祖的恩澤,有時也能聚攏一些舊部…

這又是什麼積德以澤後世的另一些觀點了。


錢多多讀文史


古代戰爭,不管是農民起義軍的領袖還是敵對國家的軍隊還是造反的王公貴胄都會打著弔民伐罪的口號,宣稱所做的都是為了天下百姓,實際上誰會管百姓的死活,只把百姓作為工具和私人財產。就連出身最為低微,最為體恤百姓的洪武大帝朱元璋也有屠城和縱容手下強搶民女的時候,更別提其他的人了。不管是對方的百姓還是自己的百姓在這些人眼裡都只是圈裡的牛羊,案板上的魚肉。除非是相比來說特別開明,對百姓的壓榨比較適度的所謂開明之主,百姓為了自身的利益才會加以維護(比如元末東吳王張士誠對江浙百姓的政策比較寬鬆,所以後來朱元璋攻打張士誠,張士誠的百姓感念張士誠才拼命守城),除此之外百姓才不會在乎是姓楊的打跑姓宇文的還是姓李的打跑姓楊的,反正都一樣。況且王朝覆滅絕大多數都是自己作的,殘害忠良,荼毒百姓,外部勢力只是催化劑。欺負自己的人到底換成誰,誰會在乎呢,兩隻狗打架,你還會要求地上的肉骨頭會去支持哪一隻狗嗎



雲之彼端123


看皇室生前對老百姓如何啦所以基本上不在乎的多。在乎的比如楚國,因為懷王不肯割讓領土而死在秦國,末代楚王戰死。所以楚人多懷念楚王,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等項梁抗秦,楚人紛紛響應。像暴秦,就歡迎劉邦了。漢、晉、北魏北周北齊、隋基本上是百姓無所謂。唐倒是有個後唐為他復仇。宋崖山十萬軍民蹈海,算是不多的民間有認可吧


歷史與現狀


換作是你呢?沒落的王朝肯定也是一個腐朽的王朝,已經嚴重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佔有了太多的生產資料,壟斷了太多的金融資產,老百姓已無路可走,麻木的思想伴隨著太多的無奈,掌握不了命運的他們更改變不了時代的變遷,只能寄希望於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