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簡直就是一條燦爛奪目的“文化長廊”


河西走廊東起烏鞘嶺,西抵玉門關,南依祁連山,北靠合黎山,狹長且直,整體形狀如帶,又位於黃河以西,故名“河西走廊”。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河西走廊,古稱雍州、涼州,簡稱“河西”,晉朝的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大涼在此建都。是中國內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又稱雍涼之地,是古涼州、雍州的屬地,治所所在地。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河西走廊在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這裡曾是佛教東傳的要道、絲路西去的咽喉;這裡漢時即設四郡,戍兵屯田,是漢朝經略西北的軍事重鎮,後來又因諸多山脈的天然阻隔,成為中原名士躲避北方戰火的棲息場所;這裡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名勝古蹟燦若星河。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對於河西走廊的這一優勢,季羨林先生這樣評價:“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再沒有第五個;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就是中國的河西走廊敦煌和新疆地區,再沒有第二個了。”圖像來源:高品圖像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也叫雅丹魔鬼城。它宛如一座中世紀的古城,世界許多著名的建築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它的縮影,令世人瞠目。夜幕降臨之後,尖厲的勁風發出恐怖的嘯叫,猶如千萬只野獸在怒吼,令人毛骨悚然,也因此得名“魔鬼城”。圖像來源:高品圖像

駝隊在大漠黃沙中跋涉,已成為絲綢之路的標誌性符號,絲綢之路中重要的河西走廊段,也不乏這樣的壯觀的場面。河西走廊在漫長的歷史時期,曾是鐵馬金戈的古戰場,也曾是中原溝通西域的唯一通道。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月牙泉古稱沙井,因其水型彎曲如新月而得名,自漢朝起即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曉徹”。袤漠的流沙之中突現一彎清泉,潠灑漣漪,碧如翡翠,蔚為奇觀。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鳴沙山背靠月牙泉,由於在晴天或有人從山上滑下是會發出聲響,因此稱為鳴沙山。在這裡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因地勢的關係颳風時沙子不往下走,卻是從山下往山上流動,所以月牙泉永遠不會被沙子埋沒,因此被稱為沙漠奇觀。鳴沙山和月牙泉也就成了大漠戈壁中的一對孿生姐妹,“山以靈而故鳴,水以神而益秀”。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